民商法学硕士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9 23:33:09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1)

地方综合性大学所在地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分析培养目标定位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重建。

本文以宁波大学为例阐述这一思路的具体实施及其鉴戒作用。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所在地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在细分的市场上,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可迅速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其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实际上,高等教育就是高等院校为就读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课程体系就是这种服务的具体设计。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教育的梯队已经形成,竞争格局下形成的权威的综合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已被几家名校垄断,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等。剩下的院校或机构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独有特色。作为省级高等院校来说,短时期内是无法与权威的几家名校竞争生源的,唯有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结合当地潜在客户的消费需求,通过为目标市场提供定制的教育服务来培育核心竞争力。

宁波大学座落于浙江省宁波市。依托其港口优势,宁波的外向型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近年来宁波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了80%。根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国际化创新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为7.5万,而宁波市高校每年培养的人数不足0.5万,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数量更少,难以满足地方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每年申请攻读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很多。同时,除宁波大学等本地院校之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许多外地高等院校也在宁波开设教学点,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这就造成了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需求强劲、供给竞争激烈的态势。

经过分析市场,笔者发现申请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潜在人群主要分为三大类:

1.取得学士学位不久,参加工作3年内的一般工作岗位人员或应届毕业生。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硕士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提高今后事业发展的后劲。这一群体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强,英语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由于接触管理工作时间较短,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相对较弱。而且,由于工作年限少,个人积蓄相对有限,对学费比较敏感。此外,这一群体比较看重就读院校的名气,因为大多数人把硕士学位作为将来跳槽的一个砝码。

2.外资企业和当地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大都希望在本地在职学习和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管理知识。这一群体出于事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往往是所在部门的中坚力量。他们急需提升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岗位的重要性,不太可能脱产学习。而且,由于肩负部门的核心工作,他们也不可能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全国的硕士入学联考。另外,这一群体的学费往往由单位部分或全部承担,所以他们对学习的费用不敏感。

3.民营企业主。宁波经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民营经济较其他地方发达,民营企业、尤其是和外贸相关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庞大。这些民营企业主在创业成功后,正在经历着管理瓶颈,他们对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和如何拓宽管理视野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一群体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动力就是学有所用,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学,而且是从同学那里获取生动的信息和经验。基于他们都有创业和管理的经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比前两个群体深刻许多,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和能力都是前两个群体所不能比拟的。而且,这一群体对学费不敏感。

结合宁波大学的实际情况及宁波生源的特点,选择后两类群体作为我们的目标市场。原因是:对于第一类群体,宁波大学无法和全国其他知名院校竞争;而对于后两类群体,由于他们无法脱产学习,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当地综合性大学。事实上,通过对宁波大学2001年至2007年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就读人员背景分析,我们发现宁波当地民营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90%以上。这和我们上面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确定目标市场后,满足目标市场客户需求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宁波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目标市场客户——宁波当地民营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需要,可以简单概括为“学以致用”。他们不太看重学习费用和学校的综合排名,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实际管理水平的能力,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信息,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为他们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培养目标定位

为了满足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宁波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拓素质的高级国际化管理人才。

四、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宁波大学2001年开办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以来,就非常注重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体系。在教学上采用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MBA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堪培拉大学在MBA培养方面所拥有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行双语教学。所有这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收到学员的认可。很多学员毕业后推荐朋友或选送下属参加学习。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学员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

1.教材缺乏。目前,宁波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是英文原版教材或英文翻译版,只有8.3%的教材是国内编写。虽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已经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和企业发展现状。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宁波大学已经在加强对学员实践环节的培养,如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问题调研、文献查阅、实地参观考察、撰写课程论文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但是,课堂讲授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多。

五、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课程体系,作为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的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

笔者结合上述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1.授课+讲座+讨论。由于目前国内编写的、适合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权威教材比较缺乏,我们可以采用授课+讲座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讲就是,继续采用目前国际上传统、畅销的教材,由中外专业教授讲授主流经济和管理思想;同时聘请国内资深管理咨询师或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另外组织学员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之后汇总讨论资料。这样,学员既可以学到国际上盛行的理论思想,又可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得出独特的结论。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才能发展,将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也才有意义。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员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各自的企业参观、考察,并针对不同的管理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今后我们应当利用学员中大量的民营企业主资源,为学员搭建实践基地。另外,可以定期组织学员论坛,参加人员为在校学员和已经毕业的学员,每次由2位学员主讲管理心得或面临的管理问题,参与论坛的学员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本文为2006年宁波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室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2.黄俭.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6)

3.郭志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4.莫柏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5.鞠芳辉.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2)

关键词 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04-02

自2009 年我国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以来,我国专业硕士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64.9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尽管至2015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总数有所下降,但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却呈上升趋势,几近与学术硕士持平,尤其是会计、金融、旅游管理及国际商务等应用性强、社会需求大的商科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增长更快。随着专业硕士招生人数的增加,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起步较晚,当前的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亟待创新。基于此,本文以武汉某重点高校的会计、金融、旅游管理及国际商务四个全日制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时安排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全日制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术界对培养模式的界定,理论上主要体现为“结构论”和“过程论”两种观点,“结构论”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过程论”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特定需求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培养过程中诸要素的有机构成及其运行方式”。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则融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观点。自专业硕士设置以来,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就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国外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包括美国的“多种类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法国的“高等专业学习文凭”培养模式与日本的“专门职大学院”培养模式。近几年,我国学者通过对我国现有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宋伟伟提出“二段制、双导师、三种经历”等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叶志明建议推行分类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黄锐认为应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1-3-3-4”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三个模块+三种方法+四项保障”。钟晓军与楼百均提出“产—学—研—用”的递进式培养模式,即先实践、再理论学习、到实践问题研究、再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循环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的提出为我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

本文从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指导质量、学时安排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对武汉某重点高校的四个商科专业硕士(即会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课程设置合理,但是教学与考核方式需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类课程,包括英语(或其他语种)、政治类课程;二是专业课程,主要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三是选修类课程,主要是学校为扩展学生知识面而设置的一些公选类课程。对于公共课程,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仅仅只是英语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差别很大。专硕课程更多偏向于实际应用,如金融学专硕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并购和重组案例”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会展与节庆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能较好培养专业硕士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该校商科专硕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专硕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老师课程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授课方式需要创新,以培养未来工作实践所需的各种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专硕与学硕区别并不明显,专硕与学硕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是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课程论文的选题由授课老师直接指定,完成形式也多是基于文献研究的定性分析报告,学生并不需要实际调研便可完成报告。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专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

2.导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指导质量不高。调查发现,该校导师一般指导5~6个专硕学生,同时,各个学院还为商科专业硕士生聘请了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家作为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但由于校内导师一般同时指导专硕和学硕,博士生导师还会需要指导博士生,由于单个导师指导学生过多,造成对专硕的指导力量不够。调查还发现,导师对专硕的指导次数和深度上均不如学硕,有的专业,例如某商科专业的导师甚至很少与其指导的学生见面,仅仅在毕业论文阶段给予专硕学生一些指导,如果专硕学生不主动找导师寻求帮助,导师一般不会主动联系学生;这表明部分导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导师无企业管理经验,不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无法给专业硕士提供有效指导。此外,尽管专硕学生非常认同双导师制,但由于校外导师日常工作繁忙,对学生缺乏实际指导,这种校外导师多是流于形式。

3.课程数量过多且学时安排过于密集,实践环节管理也不完善。商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研究生一年级一般主要学习专业课,研究生二年级主要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发现,该校四个商科专硕的课程学习时间主要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仅仅只有旅游管理专硕有一门课程安排在研二上学期。以金融硕士为例,该专业第一学期开设8门课程,而第二学期开设13门课程。接受访谈的多数学生认为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年不合理,课程安排过于密集,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践环节方面,学校和学院鼓励专硕学生参加实习,但是对实习机会的推荐方面做得不够。接受访谈的学生中只有少量学生听说过学校有校内外共建实习基地,并且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或者学院安排的实习单位不理想,实习过程中管理也不完善,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寻找实习单位。

三、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1.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改进传统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商科专业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方式,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商科专业硕士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各个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基于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应突出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也应该体现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授课老师要创新考核形式和内容,如课程论文,授课老师可以指定某一研究主题,但不应对具体选题做过多限定,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课程论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献研究层面。要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企业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加强师资管理,提高对专业硕士生的指导质量。商科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需要商科专硕导师了解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运作模式与规律,否则无法有效指导学生,也达不到专硕设定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应鼓励产、学、研相结合,支持导师在工作之余去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与行业发展趋势,积累实际经验,从而在培养过程中为专业硕士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还可以将专硕和学硕分开指导,即一个导师不再同时指导专硕生和学硕生,将对企业实践感兴趣的导师单列出来专门指导专业硕士生,这使导师能专注于企业实践领域的研究,从而提高指导质量。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导师对学生指导的过程管理,提高导师对专硕的重视程度,并量化对专业硕士生的指导时间。当前针对专业硕士生实行的双导师制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证明,校外导师是专业硕士指导力量的重要补充。但针对校外导师对学生缺乏实质性指导等问题,管理部门应细化校外导师的管理制度,让校外导师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增加校外导师的数量,对于校外导师的资格评审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突出对校外导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而放宽对其学术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应制定校外导师的指导工作计划,确定指导形式与指导时间,从而保证指导时间,提高指导质量。

3.科学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强化实践环节管理。专业硕士学习时间短,应适当精简课程数目,并在课程结构方面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务类课程的比例,以应实务类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突出商科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此外,鉴于当前专业硕士课程安排过于密集的问题,可适当调整课程在各学期的学时安排,在专业硕士第三学期可以适当开设专业课程,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实践环节的管理,改变当前粗放式的管理现状,特别应细化完善学生实习涉及的实习导师管理、实习内容选择以及实习成绩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校友资源,积极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优质的实习基地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成为学生的就业平台,实习基地所在公司也希望通过学生实习的表现挑选所需的人才。因此,公司会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硕豪,阎月勤.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吉林教育科学,2000,(3).

[2]刘小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6).

[3]庄玉琳,仝泽民,张日军.中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石油教育,2014,(5).

[4]宋伟伟,李阿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文献研究[J].文教资料,2011, (11).

[5]叶志明.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3)

本科生专业设置:法律学专业、经济法学专业、国际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学专业。12个专业36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8个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有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4个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

法学院设有10个院属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性学术期刊《法学家》杂志,2个教学实践基地――物证技术鉴定中心和地石律师事务所,3个教学辅助机构――法学院图书馆、中国法制信息港和国内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物证技术实验室。民商法、刑事法、宪法与行政法是全国重点学科。

武汉大学法学院

的前身为1926年建立的武昌法科大学。新的法学院于1999年由原武汉大学法学院和原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合并而成。

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即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22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点,其中,国际法与比较法又被评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

中国政法大学

是一所以法学为主,兼有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目前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等12个校属院部。

中国政法大学在国际上享有中国法学最有代表性的大学的声誉,50年来,学校在许多专业领域开创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国的第一个法律史专业、民商法专业、经济法专业、诉讼法专业、比较法专业等都出自中国政法大学,新中国的第一批法学博士也在这里诞生。

法学专业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学校设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基础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推行双专业及双学位培养模式和双学位硕士连读培养模式。所有学生在入学2年后有机会选择学习第二专业,从而在5年内实行双专业、双学位的教育。双学位硕士连读培养模式目前仅在德语专业推行,实行5年双学位和2年硕士连读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前5年学习德语专业和法学专业课程,获得文学士和法学士2个本科学位后,直接进入该校中德法学院成为中德比较法学研究生,经过2年学习(其中1年时间在德国著名大学的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初创于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学系、国际政治系、社会学系、人口学研究所),2000年重组为单一学科的法学院。

学院现有法理学等7个专业硕士点,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备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JM)授予权。学院先后设立了比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法学教学研究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法学院目前是该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拥有民商法学、法制史和宪法与行政法学3个博士点和法学理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学教育在清华已有较长的历史。1926年清华学校成立政治学系,就开始在该系开设法律课程。1928年改为大学后,正式设立法学院。1952年全国进行大学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工科大学,整个法学院被合并到其他院校。1995年,清华大学正式恢复建立法律学系。1999年清华大学建校88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式恢复成立。

法学院设置“法学”本科专业,自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学分制,除法学必修课程外,还要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选修课程。法学院现已取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法学理论、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和刑法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含20个研究方向)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西南政法大学

于1953年正式成立。学校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的基础上,相继合并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等5所院校的法学院、系而成立的。1978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5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法学教学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国法律及法学界有很大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学校设有4个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应用法学院等共计12个学院,已建成以法学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经济法学科已发展成为部级重点学科,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类部级重点学科。同时学校获得了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有权在10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并拥有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浙江大学法学院

最早于1945年8月在老浙大成立。1999年8月,原杭州大学法律系及政治学系、原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原浙江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德育部等9家单位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法学院。其中,在公法、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口与发展、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等特色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拥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11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JM)和“两课”教师硕士培养点。法学院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

吉林大学法学院

是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吉林大学法律系(1948年建系)的基础上创建的。现设有3系2所1社,即法学系、经济法学系、国际法学系、法学研究所、吉大律师事务所和《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社。

学院现有刑法学、法学理论2个博士点;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9个硕士点。

南京大学法学院

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学教学科研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学法学院。学院设有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系等3个系,国际经济法等5个硕士点,另成立中德经济法研究所、东方法律文化中心及中山律师事务所、南京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专业机构。

本科学生一二年级主修法学基础课程,从三年级开始按不同专业方向有所侧重,同时鼓励3个专业学生交叉选课。

厦门大学法学院

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系。1984年12月厦门大学与福建省联合办学成立政法学院。1998年9月政法学院更名为法学院。至1999年4月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具有管理实体性质的学院。

学院有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4个硕士点和国际法学博士点;学院下设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法律系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研究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山大学法学院

肇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1993年7月,法律学系与社会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组成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消法政学院,以法律学系为基础建立法学院。

法学院设有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3个本科专业,国际法学等8个专业硕士点。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4)

二、学习年限

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学习年限为三年;经济学院、财经研究所、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应用数学系、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学习年限为四年。

三、招生专业见专业目录。

四、招生名额

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20名左右(含硕博连读生50人左右)。录取时将视教育部实际下达计划数、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招生总数及各专业招生数进行适当调整。

五、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同等学力者;

同等学力者须符合获得学士学位后满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修读过硕士生的主要课程,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同等学力考生须于2013年10月31日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请,附上相关材料的证明。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获通过者,考试成绩无效。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报名手续。

六、报名手续

1.报考流程: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网上支付报考费)下载并递交报考登记

表查询报名成功与否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初试资格审查(仅针对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复试、递交相关材料。

2.网上报名: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通过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yz.sufe.edu.cn/)在线报名。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递交报考材料:

报考者应于2014年1月15日前将报考博士研究生登记表特快专递、挂号或直接交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上支付未成功的考生将报考费(250元)通过邮局汇款或直接交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否则按放弃报名处理。

4.资格审查:来我校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携带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②准考证、③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带研究生证原件;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携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于复试前来我校进行报考资格的审查(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查看网站通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七、考试与评价

1.初试:初试科目为外语、两门业务课。初试科目均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每门满分为100分,总分共300分。初试将于2014年3月中下旬进行,地点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安排,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复试:由招生院(系、所)自行组织,包含学术水平考查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学术水平考查以面试等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外国语的听、说、读等能力的测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守法表现等方面。

同等学力报考者在复试过程中需加试: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及两门硕士学位专业课(笔试),其中经济学、管理学门类统考经济数学(运筹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该结论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考生应于复试前提交以下材料:

(1)两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家的推荐书(由推荐人密封并签名);

(2)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3)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证明;

(4)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含正反面);

(5)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目录;

(6)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它研究成果证明;

(7)其他获奖证明或报考学院要求提交的材料。

以上材料请自备底稿,恕不退还。

4.体检

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考生应在初试结束后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自行体检,体检报告于复试阶段提交。

八、录取

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复试合格考生,综合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拟录取名单。

对在报名或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还将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九、学费和奖助学金

按照教育部规定,自2014年起研究生教育开始实行收费制度。我校将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政策,制定研究生学费标准和奖助学金资助办法,并及时公布。研究生还可通过参加学校、院(系、所)设立的各类奖学金评选,通过申请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的“三助”岗位工作获得资助。

十、有关招生培养改革的说明

1.2014年我校继续实行按专业或按门类(经济学院部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学习一定期限或经综合考试进入论文阶段后,再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或导师。

2.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探索和构建符合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律的体制与机制,以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为核心,不断选拔和培养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创新人才,我校在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和会计学院招生培养上采取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经济学院、会计学院2014年继续试点“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详见《经济学院201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和《会计学院201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

3.金融学院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的02金融风险计量与控制方向和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的02 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依托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金融行业的应用需求为导向,借助实验室丰富的数据库、分析与仿真工具等支撑环境,依托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应用研究项目,培养金融、信息交叉领域的优秀人才。具体事项请查询《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招生简章》。

4.商学院借鉴国外商学院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培养模式,自2014年起招收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层次进行现代高级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

体事项请查询《商学院2014年招收攻读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简章》。

5.学院采取的其他招生培养改革措施内容如下:

(1)经济学院

①各专业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入学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论文指导小组。其中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四专业按“经济学”门类招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通过综合考试的基础上,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指导导师和论文指导小组;

②指导教师为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论文指导小组一般为3人,其中2名为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③ 博士生自二年级开始,须参加每学期学院组织的博士生午间seminar,并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

④博士学位科研标准注重科研成果质量,鼓励博士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和国内期刊,具体考核标准见经济学院相关规定;

⑤培养过程中实行博士生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资格考试。如未能按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将被取消博士生资格,具体见学院相关规定。

(2)金融学院

①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方向、信用管理专业实行统一考试、统一排名、择优录取;

②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方向、信用管理专业博士生的教学计划中包含多门由海外特聘教授主讲的课程和学院组织的博士论坛;

③博士生由导师小组共同指导,导师小组至少包括三人,其中第一导师由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担任,其他成员可包括正、副教授及海外特聘教授;

④在博士学位申请的科研考核标准上,弱化论文数量要求、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具体考核标准参见金融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⑤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风险计量与控制方向由我校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牵头进行培养。

(3)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①自2010年起,博士生培养实行四年学制,加强了学位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研究方法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②对博士生培养实行学位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度。每位博士生的论文指导委员会一般由2-3人构成,其中一位为该生导师,其他成员为本院专职或兼职博士生导师(含具有海外高校终身教职的特聘教授)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本院教师。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度将大大增强对博士生的指导力量;

③在博士学位申请的科研考核标准上,弱化了论文数量要求、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具体考核标准参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④对博士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给予科研奖励。具体参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4)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①除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外,其它专业和方向按照“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博士初试报名,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复试和录取,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

②除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外,其它专业和方向实行统一培养,招生阶段不确定导师,入学一年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论文指导小组,论文指导小组一般为3人;

③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由我校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牵头进行培养。

十一、其他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5)

二、乙方负责选拔符合下列条件者为本班学员,学员资格由甲方审核批准。

1.属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

2.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满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者;

3.工作业绩突出。

三、该班学员按如下方式进行培养

1.符合报考条件的学员需报名参加当年由国家举行的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甲方从成绩合格者中择优选拔录取。被录取者采取单位委托培养的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需另签订工程硕士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书)。录取工作结束后,甲方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授课。

2.若录取的工程硕士生不满_________名,则在未录取的考生中,由本人申请,经甲乙双方研究视其成绩较好与表现突出等,准予参加本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的课程学习,同意其参加_________年国家举行的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成绩合格,择优录取为工程硕士生。

3._________年仍未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可以继续进行课程学习,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由甲方颁发的《_________证书》和研究生课程进修成绩单。

4.仅参加部分课程的学习且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由甲方颁发的《_________证书》和研究生课程进修成绩单。

四、教学安排

按乙方的要求,该工程硕士生班应为非脱产(脱产、半脱产)学习。授课地点经双方协定,安排在乙方(甲方)进行,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年,累计授课时间不少于_________学时(培养方案另附)。甲方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教学安排、教师选派、教材选择、授课和考试等)。

五、论文工作

按照培养要求,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者,一般在完成必修课程学分一半后,可申请论文选题。在职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半(从文献阅读选题报告到提交学位论文、申请答辩的时间)。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原则上安排在甲方进行,在职工程硕士生在校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学位论文工作按甲方《_________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执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全部培养过程最长不得超过5年。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需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经本班承办院(系、所)领导批准,报研究生院审批后,可以适当延长。

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有两名指导教师。依据论文课题方向,由甲方选派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并聘请乙方一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联合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工程硕士生的论文工作。

六、获得学位

在职工程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应符合该工程领域的培养方案要求,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满足学分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_________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管理

1.按照_________大学在职工程硕士生的学籍管理有关条款,由本班承办院(系、所)负责办理研究生证、ic卡等;

2.在职工程硕士生应遵守_________大学有关研究生的管理规定,按时注册;

3.为保证培养质量,学员学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乙方指派管理人员负责。甲方本班承办、院(系、所)指派一名教师负责有关课程教学方面的协调工作。

八、培养费用

课程学习阶段,每位学员需交纳培养费_________元人民币(不含教材费用)。按上课学员总人数计算,由乙方一次(分两次)向甲方付清。(乙方具体交付培养费办法为:第一次于开班前交付总费用的一半,第二次于课程教学过半,再交付剩余的全部费用。)中途辍学不退学费。

论文工作阶段,每位工程硕士生需向甲方交纳论文指导费_________元人民币,按录取工程硕士生总人数计算。在开题报告前一次付清。未完成论文者,不退指导费用。

九、费用分担

甲方负责支付办班的业务费和教学、管理酬金;

乙方负责支付在乙方授课的教室安排和任课教师食宿;

(甲方、乙方)负责支付甲方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赴乙方从事教学和教务工作的差旅费(或乙方承担差旅费的单程费用)。

十、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未尽事宜,依据国家政策,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6)

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南京大学目前设25个学院、71个系,共有全日制学生28000余名。学校设本科专业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博士后流动站28个,并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共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11个门类,有30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4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126个,博士后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40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39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41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

西南财经大学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合并组成。

建校初期学校由国家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学校拥有38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7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4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设有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部级重点学科,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58年归属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

学校现设25个院(系),71个本科专业。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5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财经大学已有90多年历史,现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并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

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在全国财经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首批设立社会科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

学校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部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3个部级基地;并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4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拥有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11个学科门类。设有86个本科专业,2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教授10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

辽宁大学发端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辽宁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等多学科的辽宁省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05人,其中教授208人,副教授426人,博士生导师7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4人;现有62个本科专业;109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3个,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32个省重点学科。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7)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商学等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与这些优势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校工程硕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我们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其中金融信息工程方向是软件工程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结合,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软件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的结合,计算机取整与司法鉴定是软件工程学科与法学的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方向、基础软件方向都是我校计算机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这5个研究方向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在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模式方案设置、学生实践落实、质量体系控制的过程中都与人文社科学科紧密结合,目标明确,过程严谨。

1.2D(执行)——实施培养方案,严格培养过程,完善质量保障

工程硕士培养要经过3个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在每一个环节中又有若干环节,为保证培养质量,我们严格规范每个环节[2]。图2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2.1课程环节

在课程环节,除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外,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授课期间要进行教学评估,学生给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也可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和学生给出的意见将会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每个年级的硕士班设立一名班主任,协调课程安排,了解学生动态,组织课余活动。

1.2.2实习环节

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实践是培养模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落实实习基地和实习制度是保障实习环节有效完成的关键。我们选取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高新技术型企业、金融信息化企业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制订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实习的时间、形式、要求,通过《企业实习手册》对实习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1.2.3论文环节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衡量培养质量和授予学位的重要标志。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侧重点不同,它更加重视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因此论文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将工程硕士论文划分为系统研制报告、IT管理类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以及学术研究类论文4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保证论文的最终质量,我们在论文阶段设置了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规范及实施办法,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就保证了能够进入答辩的论文基本质量。具体实施如下:(1)开题报告环节。学院组织不少于3人的开题报告评审组,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基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开题报告评价标准。相关文件包括《开题报告模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价标准》。(2)环节。为了有效惩戒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我们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专门审查,采取软件检测的方法,务求论文重复率不超过10%。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工作办法》。(3)预答辩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进入答辩环节论文的又一轮筛选。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价标准》。(4)论文评阅环节。由两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名校外企业评阅专家针对论文的应用性给予评审和评价。(5)论文答辩环节。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规定,保证通过的论文质量。

1.3C(检查)——培养质量检验

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从论文质量、教师学生的反馈、就业情况3个方面来检验。

1.3.1论文质量

论文写作过程5个环节的把关保证了通过答辩的论文已经过至少3次专家评判、1次。在某个环节被淘汰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后才可以再次进入答辩。

1.3.2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我们定期举行授课教师、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学生和老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安排、论文等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听取导师反映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方案作准备。

1.3.3就业情况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实践,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最能反映我们的培养质量。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有它所关注的指标,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一致,从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就能反映出来。2012年人民大学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和2013年第二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外资企业和国内其他知名企业,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拿到几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以2010级为例,50名学生的毕业去向数据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被金融机构录用,这与我们最初设定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我们秉承与人文社科优势学科相结合的理念,将金融与软件工程结合起来,学生在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等环节都接受了相应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毕业生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1.4A(处置)——总结、反思及改进

PDCA理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于既往的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检验和反思,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对开题、评阅、答辩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应工程硕士的培养。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8)

为了进一步创新博士生优秀人才选拔办法,2014年我校将在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开展博士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的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以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原则上,我校每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已招收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博士生导师,一般不再招收普通招考的博士生(我校《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拟录取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导师名单》将于博士生网上报名开始前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示(pgs.ruc.edu.cn))。

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2014年我校继续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全面建立鼓励学术研究、学术探索和学术进步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广大研究生中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理想,通过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环节,以及导师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此,学校在招生和培养环节设立奖学金,专门用于鼓励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发展。

一、招生信息

我校博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考生可随时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pgs.ruc.edu.cn)查询有关信息和通知公告。考生须自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网上下载《准考证》、网上下载《初试成绩通知》等。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普通招考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14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①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4年9月1日);②获得EMBA硕士学位且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4年9月1日);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②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4)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现场确认时须提交认证证书)。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5、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二)硕博连读考生的报考条件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办法》。

(三)直接攻博考生的报考学院仅限于信息学院、理学院物理系、理学院化学系,报考条件请参见《2014年外校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考生,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五)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特别说明:我校部分导师对2014年招收博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是否招收同等学力、跨学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考生等),请考生报名前仔细查看专业目录中各导师“备注”栏目内的要求,以免错报。

三、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

1、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1月5日上午8:00——11月25日下午17:00。

2、网上报名网址: pgs.ruc.edu.cn

3、网上报名程序:

(1)考生须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册用户。

(2)考生须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及本人近期电子照片(照片规格详见网报系统说明)。

(3)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支付成功后,获得报名号。

4、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说明:

(1)请在安全场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不接收汇款单。

(3)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5、报考类别说明:

(1)非定向:全脱产学习3年或4年(详见第六款),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自主就业;

(2)定向(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全脱产学习3年或4年(详见第六款),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定向地区);

(3)校内在职:只限中国人民大学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本校教师,与人事处签订服务期合同;

(4)在职定向(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不脱产学习3—6年(仅第一年在校上课),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

2014年,在职博士生招生人数控制在总招生人数的10%以内。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北京考生:2013年11月30日。

外地考生:2014年3月11日,具体时间于考试前10天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

2、现场确认地点:

北京考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

外地考生:具体地点于考试前10天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

3、现场确认须携带的材料:

(1)截至初试考试日期仍有效的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

(2)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单证硕士生只需携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

(3)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还须携带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原件(详见第四款说明)。

特别说明:所有考生(含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及“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考生)均须参加现场确认,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将被视为放弃考核,不得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及复试。

(三)交报名材料

1、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提交报名材料的内容及方式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以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结束后,将以下报名材料交给报考学院,具体要求请参见各学院网站。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

(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请于网上报名并网上交费后,从网报系统中下载);

(4)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微软雅黑,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构想等);

(6)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科研成果(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提交的论文须由学院进行审核。考生提交的论文、专利或其它科研成果将作为考生,尤其是专业学位考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证明);

(7)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须提交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复印件(详见第四款说明);

(8)报考在职定向的博士生考生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一年的证明;

(9)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须提交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四)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不予现场确认。

4、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类别,复试录取时,学院将根据考生的报考类别确定录取类别,录取类别在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律不得更改。

5、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因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四、考核程序

(一)初试

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初试程序如下:

1、准考证下载:请考生于2014年3月13-14日从网上下载准考证(网址pgs.ruc.edu.cn)

2、与导师见面:考生须在初试前一天到报考院系报到,报到时须携带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根据学院相关安排与导师见面。

3、初试日期:2014年3月15-16日。

4、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考生须在考前两天在网上查询具体考场安排。

5、初试内容:

(1)外国语(不含听力):各导师招收的语种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导师“备注”栏内的说明。

(2)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科目名称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6、外国语初试免试说明:

报考我校财政金融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理学院物理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的考生,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考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可免外语初试(其外语初试成绩均视为合格,不计入最终的初复试加权成绩中)。具体申请条件如下:

(1)英语

①托福(TOEFL、满分120分):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90分及以上;

②雅思(IELTS、满分9分):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5分及以上;

③GMAT(满分800分):2009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00分及以上;

④GRE(满分1600分):2009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1200分及以上;

GRE(满分340分):成绩310分及以上;

(2)俄语

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ГТРКИ):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二级及以上;

(3)日语

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一级及以上;

(4)德语

德语语言考试(TestDaF):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四级及以上;

(5)法语

法语水平测试(TCF):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400分及以上;

7、初试成绩查询: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查询。

注:我校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

1、复试信息:考生于2014年4月初登录各学院网站查询是否参加复试,并查看复试办法。

2、复试日期:2014年4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4、复试内容:

(1)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复试内容包括:

①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

②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③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和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

④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

5、复试时须提交的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持有效期内的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还须携带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原件到各学院报到、参加复试。

应届硕士毕业生复试时要签署“承诺书”,承诺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各科成绩合格,能够按期取得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入学报到时,应届硕士毕业生如不能提交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境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如不能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书认证书),立即取消录取资格。

6、体检:

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五、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应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我校对符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收要求的已录取博士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为2014年6月上旬。

六、学习年限

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当代中国史专业、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各专业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

除上述学院、专业外的其他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七、学费标准

我校所有类别博士生的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生·学年。

八、其他

(一)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可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相应学位。

(三)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九、联系方式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pgs.ruc.edu.cn

院系联系方式:pgs.ruc.edu.cn/articleWeb?article.id=87&category.id=14

院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学院,邮编:100872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010-62511301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3年初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排名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截止2013年6月,我校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下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2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2014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约900人。其中专项计划招生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拟招收15人,其中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汉族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拟招收6人。

为了进一步创新博士生优秀人才选拔办法,2014年我校将在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开展博士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的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以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原则上,我校每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已招收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博士生导师,一般不再招收普通招考的博士生(我校《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拟录取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导师名单》将于博士生网上报名开始前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示(pgs.ruc.edu.cn))。

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2014年我校继续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全面建立鼓励学术研究、学术探索和学术进步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广大研究生中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理想,通过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环节,以及导师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此,学校在招生和培养环节设立奖学金,专门用于鼓励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发展。

一、招生信息

我校博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考生可随时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pgs.ruc.edu.cn)查询有关信息和通知公告。考生须自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网上下载《准考证》、网上下载《初试成绩通知》等。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普通招考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14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①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4年9月1日);②获得EMBA硕士学位且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4年9月1日);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②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4)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现场确认时须提交认证证书)。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5、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二)硕博连读考生的报考条件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办法》。

(三)直接攻博考生的报考学院仅限于信息学院、理学院物理系、理学院化学系,报考条件请参见《2014年外校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考生,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五)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特别说明:我校部分导师对2014年招收博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是否招收同等学力、跨学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考生等),请考生报名前仔细查看专业目录中各导师“备注”栏目内的要求,以免错报。

三、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

1、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1月5日上午8:00——11月25日下午17:00。

2、网上报名网址: pgs.ruc.edu.cn

3、网上报名程序:

(1)考生须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册用户。

(2)考生须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及本人近期电子照片(照片规格详见网报系统说明)。

(3)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支付成功后,获得报名号。

4、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说明:

(1)请在安全场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不接收汇款单。

(3)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5、报考类别说明:

(1)非定向:全脱产学习3年或4年(详见第六款),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自主就业;

(2)定向(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全脱产学习3年或4年(详见第六款),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定向地区);

(3)校内在职:只限中国人民大学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本校教师,与人事处签订服务期合同;

(4)在职定向(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不脱产学习3—6年(仅第一年在校上课),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

2014年,在职博士生招生人数控制在总招生人数的10%以内。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北京考生:2013年11月30日。

外地考生:2014年3月11日,具体时间于考试前10天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

2、现场确认地点:

北京考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

外地考生:具体地点于考试前10天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

3、现场确认须携带的材料:

(1)截至初试考试日期仍有效的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

(2)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单证硕士生只需携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

(3)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还须携带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原件(详见第四款说明)。

特别说明:所有考生(含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及“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考生)均须参加现场确认,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将被视为放弃考核,不得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及复试。

(三)交报名材料

1、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提交报名材料的内容及方式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以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结束后,将以下报名材料交给报考学院,具体要求请参见各学院网站。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

(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请于网上报名并网上交费后,从网报系统中下载);

(4)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微软雅黑,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构想等);

(6)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科研成果(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提交的论文须由学院进行审核。考生提交的论文、专利或其它科研成果将作为考生,尤其是专业学位考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证明);

(7)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须提交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复印件(详见第四款说明);

(8)报考在职定向的博士生考生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一年的证明;

(9)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须提交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四)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不予现场确认。

4、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类别,复试录取时,学院将根据考生的报考类别确定录取类别,录取类别在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律不得更改。

5、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因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四、考核程序

(一)初试

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初试程序如下:

1、准考证下载:请考生于2014年3月13-14日从网上下载准考证(网址pgs.ruc.edu.cn)

2、与导师见面:考生须在初试前一天到报考院系报到,报到时须携带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根据学院相关安排与导师见面。

3、初试日期:2014年3月15-16日。

4、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考生须在考前两天在网上查询具体考场安排。

5、初试内容:

(1)外国语(不含听力):各导师招收的语种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导师“备注”栏内的说明。

(2)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科目名称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6、外国语初试免试说明:

报考我校财政金融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理学院物理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的考生,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考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可免外语初试(其外语初试成绩均视为合格,不计入最终的初复试加权成绩中)。具体申请条件如下:

(1)英语

①托福(TOEFL、满分120分):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90分及以上;

②雅思(IELTS、满分9分):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5分及以上;

③GMAT(满分800分):2009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00分及以上;

④GRE(满分1600分):2009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1200分及以上;

GRE(满分340分):成绩310分及以上;

(2)俄语

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ГТРКИ):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二级及以上;

(3)日语

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一级及以上;

(4)德语

德语语言考试(TestDaF):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四级及以上;

(5)法语

法语水平测试(TCF):2012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400分及以上;

7、初试成绩查询: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查询。

注:我校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

1、复试信息:考生于2014年4月初登录各学院网站查询是否参加复试,并查看复试办法。

2、复试日期:2014年4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4、复试内容:

(1)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复试内容包括:

①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

②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③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和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

④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

5、复试时须提交的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持有效期内的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还须携带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原件到各学院报到、参加复试。

应届硕士毕业生复试时要签署“承诺书”,承诺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各科成绩合格,能够按期取得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入学报到时,应届硕士毕业生如不能提交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境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如不能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书认证书),立即取消录取资格。

6、体检:

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五、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应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我校对符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收要求的已录取博士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为2014年6月上旬。

六、学习年限

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当代中国史专业、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各专业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

除上述学院、专业外的其他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七、学费标准

我校所有类别博士生的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生·学年。

八、其他

(一)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可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相应学位。

(三)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九、联系方式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pgs.ruc.edu.cn

院系联系方式:pgs.ruc.edu.cn/articleWeb?article.id=87&category.id=14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9)

一、招生信息

我校博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考生可随时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pgs.ruc.edu.cn)查询有关信息和通知公告。考生须自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网上下载《准考证》、网上下载《初试成绩通知》等。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普通招考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考试了kaoshil.com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14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①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4年9月1日);②获得EMBA硕士学位且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4年9月1日);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②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4)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现场确认时须提交认证证书)。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5、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特别说明:我院部分导师对2014年招收博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是否招收同等学力、跨学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考生等),请考生报名前仔细查看专业目录中各导师“备注”栏目内的要求,以免错报。

三、报考类别及学习形式

(一)深圳研究院招收博士生的来源主要为华南地区及至港澳地区,考生的报考类别须选择“在职定向”:录取考生应交纳学费,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

(二)深圳研究院招收的博士生第一年培养原则上回学校本部。

四、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

1、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1月5日上午8:00——11月25日下午17:00。

2、网上报名网址: pgs.ruc.edu.cn

3、网上报名程序:

(1)考生须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册用户。

(2)考生须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及本人近期电子照片(照片规格详见网报系统说明)。

(3)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支付成功后,获得报名号。

4、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说明:

(1)请在安全场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不接收汇款单。

(3)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北京考生:2013年11月30日。

外地考生:2014年3月11日,具体时间于考试前10天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

2、现场确认地点:

北京考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

外地考生:具体地点于考试前10天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

3、现场确认须携带的材料:

(1)截至初试考试日期仍有效的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

(2)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单证硕士生只需携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

(3)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还须携带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原件(详见第四款说明)。

特别说明:所有考生(含普通招考及“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考生)均须参加现场确认,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将被视为放弃考核,不得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及复试。

(三)交报名材料

1、报考法学院、商学院指定专业的我院考生提交报名材料的内容、提交时间及提交方式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以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经济学院指定专业的我院考生须在网上报名结束后,将以下报名材料交给经济学院,具体要求请参见经济学院网站。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

(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请于网上报名并网上交费后,从网报系统中下载);

(4)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微软雅黑,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构想等);

(6)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科研成果(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提交的论文须由学院进行审核。考生提交的论文、专利或其它科研成果将作为考生,尤其是专业学位考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证明);

(7)报考在职定向的博士生考生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一年的证明;

(8)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须提交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四)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不予现场确认。

4、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类别,复试录取时,学院将根据考生的报考类别确定录取类别,录取类别在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律不得更改。

5、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因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五、考核程序

(一)初试

报考法学院、商学院指定专业的我院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报考经济学院指定专业的我院考生初试程序如下:

1、准考证下载:请考生于2014年3月13-14日从网上下载准考证(网址pgs.ruc.edu.cn)

2、与导师见面:考生须在初试前一天到报考院系报到,报到时须携带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根据学院相关安排与导师见面。

3、初试日期:2014年3月15-16日。

4、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考生须在考前两天在网上查询具体考场安排。

5、初试内容:

(1)外国语(不含听力):各导师招收的语种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导师“备注”栏内的说明。

(2)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科目名称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6、初试成绩查询: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查询。

注:我校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

1、复试信息:考生于2014年4月初登录各学院网站查询是否参加复试,并查看复试办法。

2、复试日期:2014年4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4、复试内容:

(1)报考法学院、商学院指定专业的我院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经济学院的我院考生复试内容包括:

①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

②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③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和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

④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

5、复试时须提交的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持有效期内的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到各学院报到、参加复试。

6、体检:

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六、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我校对符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收要求的已录取博士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为2014年6月上旬。

七、学习年限及费用

我院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我校所有类别博士生的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学年。 注:学费中不含住宿费。

深圳研究院第一学年在校本部安排住宿,实行住宿收费制。

八、其他

(一)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可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相应学位。

(三)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九、联系方式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pgs.ruc.edu.cn

深圳研究院:0755-26548581,26548552,szruc.net

院系联系方式:pgs.ruc.edu.cn/articleWeb?article.id=87&category.id=14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篇(10)

会计硕士简称MPAcc,2009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25所院校开始培养全日制双学位会计硕士。但是因为会计硕士是专业学位,很多人认为是会计学硕士的山寨版,即使对报考会计硕士有想法的考生也心存疑惑。其实,从培养目的上,可窥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专业。会计硕士培养目的是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而会计学硕士主要以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人为主。除此之外,两者还有以下区别。

1+1导师制

会计硕士侧重实务实践,会计学硕士侧重理论教学,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模式、授课方法上的不同。会计硕士在教学上偏向研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学习,会计学硕士则是通过老师授课,个人课后理解并消化知识体系为主。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很多实务研讨课,关于实践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的解读课程也很多,比如财务与会计实务问题研讨、基于财务视角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以及纳税筹划等,对以后的工作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性。除此之外,学校会经常邀请经管类的实务人士做一些启蒙讲座,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而会计学硕士的课程则一般是以理论为基础,包括财务会计原理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论等课程,整体要求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有所提高,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等,为此特意在每学期都安排了各种课题。

在导师方面,会计硕士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一名会计硕士的学生都会配有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学术方面和社会实习方面。通常来讲,校外导师来自于各个领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经理人,大型国企的财务部门主管和一些企业的财务总监,这些校外导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在每个假期安排学生实习、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而会计学硕士只有一个校内导师负责科研和论文指导。会计硕士一般都采取自筹方式培养,上学期间奖学金偏少;而会计学硕士则是以公费和委托培养方式为主,自费情况较少,并设置大量的奖学金。在学制方面,会计硕士学制一般两年,会计学硕士三年的居多。

职业认证的“豁免”

国际上的一些注册会计师协会会给予会计硕士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被称为国际会计行业的黄金证照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给予会计硕士毕业生免考14门课程中的9门的优惠政策。另外,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香港会计师公会)对MPAcc有快速通道免考协议。该快速通道免试政策主要面向MPAcc毕业生和顺利完成第一年学习的在校生。申请人凭学位证书或学校出具的第一年课程学习的证明即可参加快速通道考试。通过考试者即可获得CIMA管理会计高级文凭,CIMA职业资格11门课程的部分课程免考和豁免部分考试费用。相对比,会计学硕士则没有相关的社会认证。

校外导师“照顾”实习

相对比会计学硕士而言,会计硕士对实习更加注重。会计硕士的培养方案意安排了实习学分作为考核要求,而且所占比重颇大。因为会计硕士是两年制,时间相对紧张,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完成实习。其中大多数实习机会是由上文所提到的校外导师提供的,另外一部分是学生通过社会招聘方式自己应聘的。作为会计硕士的学生,一般实习首先会选择一些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另外,也可以考虑一些内资银行和大型企业。一般而言,以普华永道为首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外企都会选择在每年的6月、9月分别开始暑假和寒假的实习招聘;而更有吸引力的外资银行和投资银行,例如摩根士丹利或者中信证券投资都会提前一年进行实习招聘。

对于会计学硕士,实习也是必要的,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也没有校外导师提供便利的机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应聘得到的机会。

两科比四科好考?

会计硕士考试科目分别为管理类综合联考和英语二,很多考生都觉得会计硕士考试科目减半,理所应当地认为会计硕士好考。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这就需要详细了解管理类综合联考和英语二的具体考试形式了。管理类综合联考,是借鉴国外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的考试形式和核心理念来考查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测试,该科目分为三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分值分别为75、60、65,满分200。这门考试的特点是时间紧、题量大、要求准确率高。需要强调的是逻辑这一科目,逻辑题旨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和周密,题目有信息量大的形式特点,这是新出现的考试形式,值得注意。

在此举例说明,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何为逻辑题。例如一道经典的逻辑推理题:某刑事案件,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谋;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谁是作案人员,谁又说了假话呢?

是否觉得很像智力测试题?逻辑题的特点就是这样,用模拟环境来考验逻辑思维。

至于英语二,是为了区别学术型硕士的考试科目英语一而命名的,前身是MBA入学英语考试。由于这样的背景,也就决定了考试中出现的阅读材料,一般都是关于管理、股市或者经济现象的,更加考查考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英语的能力。

从2012年开始,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等几类专业学位硕士初试不再考查思想政治理论,而由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虽然这一调整将减轻考生的迎考压力,考生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向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准备中。但是对于考试变化,考生们应意识到,这意味着会计硕士的考研强调更多的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只是会死记硬背。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那些围绕考研科目作应试准备的考生,所能获得的录取几率将越来越低。

由此看来,调整后,虽然考试的科目减少了,但是难度并没因此降低,只是和会计学硕士在考试侧重方面有所区别。

就业口径宽,企业均需会计人才

如今,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会计人才,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单位都需要,因此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相矛盾的是,我国的就业报告显示,会计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很多学生还被用人单位挑挑拣拣,其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的稀少。那么,会计硕士的就业前景如何?

会计专业人才市场供与求平行上升,但基础低端人才供大于求,高端人才供不应求。据调查,目前全国大部分院校、科研院所都开设会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较多。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导致了一些院校并没有开设会计专业的能力就进行招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功底并不强,仅仅学会了会计专业的皮毛而已,属于低端人才。而这些年来社会上一直宣扬会计专业毕业生好找工作间接导致了该专业的学生不愿进行深造,高端人才培养无法持续。高端人才的缺失引发了企业招聘的不满,进而恶性循环,近一步造成了低端人才供大于求、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

短期内,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仍旧处于很高的水平,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凡是有企业的地方就一定需要会计人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将要开启一系列新的计划进行经济复苏,更加需要高水平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

从上述情况看,会计硕士的就业前景相对乐观。由于会计硕士培养理念、方法的一些变革,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很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的就业方向如下。

1.国企或内资银行

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又比较倾向较为稳定规律的生活,就业时可以多关注这些单位。在应聘时,个人实力和专业能力成为关键性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这些企业会有很大的人际关系压力。

2.外企、外资银行或证劵公司

这类企业既包括像宝洁公司一样的外企,也包括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公司。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的金融企业会更加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势必会增加,银行成为很多会计硕士毕业生的新宠。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银行里工作是一份很稳定很体面的工作。至于外资银行,则要求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足够强,且能承受足够的压力。

3.会计师事务所

不少会计硕士毕业生都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事务所能让考生学到在企业10年甚至20年也学不到的东西。如果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已经很熟练,且感觉能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工作,可以选择事务所。但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事务所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正所谓,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会计师的薪酬也是很可观的。

4.公务员

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经济管理类岗位公务员,岗位空缺很大,对很多毕业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历来公务员考试都非常火爆,竞争激烈,考生需要谨慎考虑。

5.高校教师

如果毕业之后有志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考生可关注高校的招聘公告,但是教师每年有至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可以享受稳定的福利待遇,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在选择高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前景,而不要只看重暂时提供的某些条件。建议大家选择在学术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学校,初入职场时,待遇不必作为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教师需要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才可以胜任。一般高校教师都要求有博士学位,甚至要求海外学习经历。从这一点看来,想要成为高校教师除了自身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外,教育背景也很重要。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素有“中国工商企业管理的摇篮”之称,是我国最重要的企业管理教育和研究基地。商学院会计学科是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会计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实践基础扎实。该校拥有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MPAcc项目的成功经验,同时该校与海外多所知名学府有密切合作,是我国教育部第一批设立MPAcc学位的试点学校之一,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又在苏州设立了苏州校区,专门成立国际学院研究生部,也对MPAcc招生,由于区位等因素苏州校区的竞争力相对要小一点。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是中国最为顶尖的商学院之一,中国商学院综合排名前五,也是京城四大(北大、清华、人大、贸大)之一贸大的工商管理学院,被称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商学院,是国内最早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管理学院,也是我国教育部第一批设立MPAcc学位的试点学校之一。学院长期坚持引进原版教材,且90%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用英语、双语和原版教材授课,教学特色突出鲜明。

3.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目前在全国高校中会计学科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有财经领域的“黄埔军校”美誉,在国内会计、审计和财务学科建设中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双导师制度,在该学校得到很好发扬。

会计学院于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所具有“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办学资格的试点院校之一。会计学院连续几年获得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会计学院长期同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英国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香港会计师公会以及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等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友好合作关系。

该学校的会计硕士有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分别招收可以周一至周五上课的应届生,同时招收周末学习的在职人员。

4.上海财经大学

上一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 下一篇: 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