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有哪些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7 14:18:42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1)

1、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2、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3、元宵。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来源:文章屋网 )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2)

1、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3、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来源:文章屋网 )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3)

3、春节大年初三: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4、春节大年初四: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5、春节大年初五: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4)

春分的含义是什么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来划分四季的,而春分占据了春节的中间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平分了春天的节气。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因为这一天昼夜等长,我们可以看到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一样的。这个节气一到,意味着农作物开始生长了,耕田也准备蓄水灌溉。

春分节气有哪些习俗祭日

春分祭日源于周代。《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因而这一春分习俗便流传下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其仪式也相当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俏,行三跪九拜大礼。

祭祖

二月春分,人们要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扫墓的时候,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戒火草

戒火草是古时春分习俗,梁代宗懊《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南北朝时,江南人春分这天在屋顶上栽种戒火草,如此就整年不必担心有火灾发生了。从古时民俗角度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防备火患的重视,也体现出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向望。

逐疫气

春分习俗,安徽南陵把春分称为“春分节”。当天黄昏,乡村的儿童会争相敲打铜铁响器,声传村外,东乡叫“逐厌毛狗”,北乡叫“逐疫气”,南乡叫“逐毛狗”,西乡叫“逐野猫”。广东阳江妇女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捣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吃春菜

春分之际,春雷始发,万物复苏,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昔日岭南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春分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乡人称之为“春碧篙”的野览菜,多是嫩绿的,约有巴掌那么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往往与鱼片“滚汤”喝,名为“春汤”。

酿酒

在浙江、山西等地流传着春分日酿酒的习俗。1913年浙江《于潜县志》记载,当地“‘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造春分酒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流行较为广泛的春分习俗。

拜神祈福

福建漳州春分习俗,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农历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他治理漳州25年,僵武修文,施行惠政,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实现了“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的安定局面,人们感恩他对漳州巨大的贡献,敬奉他为漳州的守护神。

犒劳耕牛、祭祀百鸟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春分习俗。春分己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农人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稿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春分立蛋

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其实立蛋与春分并不相干。使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是春分这天地球引力对立蛋产生有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使蛋立起来的原因是蛋壳虽然是曲面,但是蛋壳本身凹凸不平,它与桌面接触的部位并不是一个点,加上蛋黄的下沉会降低蛋的重心,只要找到3个突出点,就能很稳当地把鸡蛋立住。人们喜欢在春分这天立蛋大概是因为这天是时间的平衡,也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

放风筝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5)

写春节属于“记事”的习作,一般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变换等顺序来写。先自测一下,你能说出以下几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1.一位同学写《扯历不见了》,内容大致是:“弟弟看奶奶每天撕一张扯历而发呆――弟弟知道扯历撕完就过年――扯历不见了――原来是弟弟想快点过年而提前撕完了扯历。”这是按――顺序写的。

2.某同学写《拜年》:“在爷爷家,我知道了不要给正在睡觉的人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在大伯家,我知道了过年一般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在二爸家,我知道了大年初一是不去医院不吃药的,否则一年四季疾病不断。这是按顺序写的。

3.一位同学写《我在除夕日》:“上午帮爸爸贴对联――中午团圆饭气氛热烈――下午为爷爷上坟――晚上放烟花。”这是按――顺序写的。

二、详略要得当

春节时,有情趣的事件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详略,抓住感受很深的去详写,而其他的一笔带过。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除夕》的: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节日。在这一天,门上贴着大红的春联,面貌焕然一新。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也回到家里和我们吃团圆饭,享受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就是我们小孩最欢乐的时刻了,爸爸带我们到院子里放烟花。我们放的烟花是蝴蝶形的,小小的翅膀,花花绿绿,非常漂亮。爸爸一点燃,各色的烟花从翅膀喷出,喷着喷着,

“蝴蝶”就开始旋转起来。它越转越快.越转越快,突然飞向了天空,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在天上旋转,最后缓缓地飘落下来。转瞬间,大街小巷的烟花越来越多,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把夜空渲染得多姿多彩,而小孩的欢呼声,则把除夕的热闹推到极点。

这段描写,先略写贴春联、吃团圆饭,再详写放烟花,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之情。这样安排,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读者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中心。

三、习俗写细腻

春节是传统节日,有许多特殊的风俗习惯。所以,介绍习俗是本次习作的重点。

除夕前、除夕、初一等时段所发生的事件不同,习俗也不一样。人们会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象征着什么,有什么原由……这一切都要写细致。请你比较下面两段话,看看哪段习俗写得细腻。

①大年初一,我们穿着新衣服,还有年糕和汤圆吃呢。初二时,我们去亲朋好友家拜年,长辈们还会给我们发红包..

②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圆,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还要在家里放两根甘蔗,表示“节节高”;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辈分最高的老人家里拜年,去拜年时要带上礼物,这些礼物往往是象征吉利的“苹果”和“桔子”,表示平安和吉祥。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高兴啦!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

我们一看就知道,第一段平铺直叙,只是蜻蜒点水一样大致地说了一下人们的活动,没有重点,读者对吃年糕、吃汤圆、拜年等习俗根本不了解。而第二段把饮食和拜年的习俗文化进行了细腻的描述,使我们对各种习俗的象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其乐无穷。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6)

春节快要来临了,这可忙坏了春节的习俗。这天,它们聚集在一个女主人家里,举行了“谁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评选活动。

首先登场的是“烟花爆竹兄弟俩”,刚一上场,就“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终于安静下来了,弟弟爆竹开口说道:“要说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得数我们兄弟俩了!你们想想,要是没有我们,春节哪有那么热闹,再说我们兄弟俩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春节习俗了,你说对吗,哥哥?”哥哥烟花说:“弟弟说的没错,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一个叫‘年’的怪兽,人们为了赶走它,发现‘年’最害怕烟花爆竹了,也就是我们,如果没有我们,说不定‘年兽’现在还统治着地球呢!所以我们兄弟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烟花爆竹说完后,许多习俗都不服气,“不就是独一无二吗,有什么了不起!”“难道就你们能赶走‘年兽’,我也能!”

经过一番争论,接下来上场的是春节习俗中最胖的一个——年夜饭。年夜饭一边提着它的大饭桶一边说:“我才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因为我象征着团圆,过春节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而且我的用途还很广哪!不光汉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许多少数民族也有呢,比如壮族、高山族、黎族……都有这种习惯,所以我才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不对不对,我可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一个!”穿着一身金黄色衣服的“压岁钱”趾高气扬的上场了:“首先说一句,你们谁也别和我争,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肯定是我……”压岁钱还没说完,“对联姐妹”反驳到:“你还多厉害呐,不就是受小朋友欢迎嘛,你又不能像人家烟花爆竹一样能赶走什么怪兽,哼!骄傲什么?”“你这可说点上了,你们不知道吗?我也和烟花爆竹一样能赶走怪兽。”“那你说说看?”对联姐妹有点不太相信。压岁钱一本正经的说:“我能赶走的怪兽是‘岁’。每年除夕夜,它都会祸害儿童,后来,人们发现‘岁’害怕钱,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都会给小朋友一些钱压‘岁’,我的名字也就诞生啦!所以我是人们最喜欢的习俗!”“凭什么,我才是!”“我是!”“我是!”……所有习俗都争论起来。

这时,女主人回来了,她对习俗们说:“你们都是人们过春节中必不可少的,人们都很喜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人们的春节才过得热闹有趣!”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7)

2021年立春节气在哪一天阳历时刻:2021年2月3日22:58:39

阴历日期:腊月(大)廿二,星期三

开始时刻:2021年2月3日22:58

结束时刻:2021年2月18日18:43

立春节气的由来立春的由来,可以追寻到秦朝,那个时候老百姓就已经认识到了立春的重要性。在这一天,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会通过祭祀的方式祈福纳喜,希望在这一年可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丰产丰收。虽说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立春没有古代繁多的仪式了,但人们仍然很重视这一天,一部分的朋友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我运势。

立春的特点春天是温暖的象征,代表着鸟语花香。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春风不再刺骨,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立春习俗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如今很多的农村有这些习俗。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就要准备好相关事项,然后进行表演。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读、会写、会默,认识“手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生活,了解春节等4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了解传统节日,初步体会节日的意义。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之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自读—质疑—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揭题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两遍)

2、观图,感知画面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检查正音。

(1)自由拼读。(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开火车读,正音。(4)齐读。

3、把生字带进韵文,借助拼音认读词语。自由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读了词串,你有什么感受?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出示词卡:拜年]

(3)你知道春节还有哪些风俗?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出示词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出示词卡]

(5)你知道清明还有哪些风俗?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出示词卡:粽子]

(3) 端午节还有什么风俗?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出示词卡:团圆]

(4) 中秋节还有什么风俗?

(5) 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5、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6、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认读生字,正音。 如: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2、指导书写

A、小黑板出示生字,记忆饺、扫、拜、墓、踏的笔顺。

B、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C、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9)

儿童节目《闹元宵》+《爷爷奶奶和我们》摇艺舞蹈 王家岛镇

甲、 闻鸡起舞春来早,盛世欢歌涌春潮;

乙、 xx今晚月儿明,龙腾虎跃闹元宵!

男: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乙:大家

合:晚上好!

甲:一元复始春光秀,万象更新鸿运来。在元宵佳节来临、阖家团圆之际,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欢聚在这里;

乙:今晚,我们要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歌颂我们甜蜜幸福的生活。

甲、xx有着6500年的历史,在悠悠岁月长河中,勤劳质朴的xx人在英纳河畔艰苦创业,将地方文化拓展到了极致。剪纸、农民画成为xx走向世界的符号。

甲、在这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xx的农民要用手中的剪刀和画笔,描绘一幅幅丰收的全家福。

(二)农民画+剪纸篇(浓郁气氛)

1.农民画情景舞蹈《大丰收》大营镇剪纸艺人。

2.唢呐《正月十五闹雪灯》

3.歌曲《回家吃饭》歌手:于广涛

甲、哎、文来呀,看了以上这组节目啊,我不知你有何感受?

乙、兵兵,要说感受吧,确实很多,你看咱们xx人吧不但勤劳、勇敢,还心灵手巧,这一幅幅剪纸作品啊,不但精美绝伦,更重要的是它将xx的民间剪纸推向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

甲、除了剪纸作品,咱xx的农民画也是蜚声国内外,使xx成为全国农民画之乡。

乙、元宵之夜,唢呐声声,吹奏出农民的喜悦心情,回家吃饭,真的有点让我有点想家的感觉啊。

乙、兵兵啊,我看你呀还先别急着回家吃饭,好戏还在后头呢。

(三)皮影戏篇+满族舞蹈(俏皮气氛)

4.皮影戏与满族舞蹈结合情境舞蹈 吴炉镇 桂云花乡

乙、兵兵啊,看完了咱xx的皮影戏和具有民族风情的满族舞蹈,你还想家吗?

甲、现在还真的不想家了。

乙、为什么呀?

甲、你看,鄂大爷皮影戏该有多棒啊,他让我找回了童年的感觉。童年时,虽然文化生活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但那时候的电影啊,皮影戏呀等文艺节目呀,仍然给老百姓带来了欢歌笑语,令人留恋哪。。

乙、尤其是元宵之夜,一家人守候在月光里,吃着元宵,唠着家常,其乐融融啊。

甲、我也和你呀也有同感,那时候啊,父亲捏着小酒壶,有滋有味的品着酒,父亲手中的哪一壶老酒啊,至今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5.歌曲《一壶老酒》白楠 吴炉镇

乙、兵兵呀,这一壶老酒怎么样,有没有你童年的味道。

甲、确实有童年的味道。一壶老酒体现出浓浓的乡情。带点年的味道。

乙、是呀,春节、元宵节一过呀,就有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将离开亲人、离开家乡,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啊,真的让人垂泪。

甲、过去就有一句老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但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呀,确实很矛盾,他们即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在身边,又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乙、在父母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将会用春天的祝福为远行的父母践行。

6.舞蹈《春意浓》光明山镇中心小学

甲、一首欢快的《春意浓》浸透着孩子们的祝福与希望。

乙、一首甜甜的《春意浓》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

甲、在这吉祥如意的时刻,还是让我们抛开那些分离的话题,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吧。

乙、让那红红的大灯笼照在我们前行的路上,为我们的远行的亲人祝福。

7.舞蹈《欢天喜地闹花灯》红光艺术团

乙、闹花灯闹出了咱xx人的精气神儿,同时也将一个古老的习俗尽情展示在人们面前,不过,兵兵,看完了这个节目我突然想到,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你能告诉大家吗?

甲、这个问题呀我在筹备元宵晚会时就考虑过。其实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啊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乙、元宵节也称灯节,这个风俗啊起源于汉朝,到了唐代,更加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甲、在咱们xx,除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外呀,还有许多咱地方的习俗,比如元宵节除了吃元宵、点灯笼之外还要点属相灯、二月初二打灰堆、挂龙尾,端午节吃粽子等等。

乙、下面这个节目啊,将尽情展示我们xx地区多元的民俗文化。

(四)挂粽子+打灰堆+挂龙尾+点属相+吃元宵(热闹欢喜气氛)

8.歌曲《古镇古韵》挂粽子+打灰堆+挂龙尾+点属相+吃元宵情境伴舞 青堆镇

编剧:姜运茂 李刚 从书胜 导演 李刚 刘成杉 高晶 从书胜

演出单位:青堆镇西街社区

甲、《古韵古镇》真是一台丰盛的xx民俗文化大餐哪。

乙、确实是有滋有味啊,你看哪热闹的街市,古老得习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甚至现在就想去青堆古镇去逛一逛。

甲、我看你就先别去古镇了,还是到草原走走吧。

9.二胡齐奏《草原新牧民》徐岭镇

11太极舞《望月》

甲、 大家说太极舞《望月》精不精彩呀?(众应 精彩)

乙、 哎我说兵兵啊,你从哪儿掏动来这样的好节目啊。

甲、 什么是掏动啊?那叫挑选。

乙、 对,是挑选,从哪儿挑选来的呀。

甲、 这是咱们在全国太极拳表演大赛中挑选的节目,这可是获得全国太极拳表演大赛冠军的节目啊。

乙、 获得冠军,那我要追求一下演员地身份了。

甲、 不用追究,土生土长的xx女孩。

乙、 这个太极拳表演太霸气了。

甲、要说霸气呀,你看下面这个小品呀更霸气。

12小品哑剧《诊室风波》兰店乡

(先把大船摆好)

乙、兵兵啊,这里是元宵晚会,你怎么还把这船弄上了舞台呀。

甲、放海灯啊。

乙、怎么?你在台上放海灯?

甲、对呀,文来呀,正月十三放海灯,这是咱们xx沿海地区的好习俗啊。

乙、是呀,尤其是石城岛和王家岛的老百姓啊,对正月十三施放海灯这个节日显得更加重视。

甲、我前几年在正月十三这天去海岛采访,当地老百姓说海岛人把海灯节和春节几乎放在了同等地位。

乙、正月十三这一天,海岛人除了隆重举行祭拜海神娘娘仪式之外,就是施放海灯,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甲、哪还等什么呀。咱们一起去放海灯吧。

乙、好,放海灯了。

(五)放海灯篇(深情充满希望气氛)

13.歌舞《扯开嗓子一声喊》海灯节喊号子情境舞蹈伴舞 孔宪威

14.歌曲《来过,就未曾离开》 邵亚楠

15.歌曲《我的祝福你听见了吗》孙慧萍 徐岭镇伴舞红光艺术团

16擂琴等民乐合奏 景殿新等

(六)结束

主持人大合唱歌曲《祝愿歌》 所有演员、电台加电视主持人

甲、岁月更迭,民俗不改。

乙、当属相灯在家家户户点燃的时候,

甲、当渔家人放出象征着平安祥和的海灯的时候,

乙、当大红的灯笼挂在家门口的时候,

甲 当热气腾腾的元宵摆在桌子上的时候,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篇(10)

2022立春是几月几日2022年立春节气开始的具体时间是2022年2月4日,星期五,04:50:36。

立春是24传统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节气时通常是公历的2月3~5日。立春节气之后,气温将进一步回升,结冰的地方会慢慢融化,冬眠的动物、虫类也开始慢慢苏醒,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过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所以立春时气候变暖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

立春的气候变化立春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讲究的事情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上一篇: 著名商标申报材料 下一篇: 学区德育督导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