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3 23:24:44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1)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一)、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三)、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公共卫生科工作计划二回顾××年,我科在中心领导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完成到位,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新的一年来到之际,为全面完成中心对我科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知识咨询,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普及;设计并制作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免费向辖区内居民发放;定期更新健康教育专栏等。

二、按照国家关于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禁烟制度及奖惩标准,设置禁烟健康教育专栏,发放禁烟健康教育处方,张贴禁烟标志。我科计划在今年5月31日举行一次 “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并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禁烟知识培训及考核,宣传禁烟知识。

三、严格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下达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完成各项传染病上报、管理及相关工作。我们将根据《疫情报告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及报告力度,发现相关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例以及疫情,及时上报。加强院内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我科将在年中开展一次院内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四、落实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下达的关于艾滋病监测的相关任务。在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制定艾滋病监测报告册,详细登记就诊及咨询人员信息。加大对艾滋病防治信息的宣传,院内常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妇产科及检验科加强交流,做好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并按时将血片上交疾控中心,积极询问反馈信息。

五、做好结核病诊治、上报、监测及转诊等工作,加大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按疾控中心要求,我们将认真落实结核病防控任务,发现结核病24小时内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做到无错报、漏报,所有结核病人都进行转诊,务必将转诊率达100%,转诊到位率达到95%以上。今年我科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预期在3.24日举行一次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同时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一次结核病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

六、做好死因监测上报及统计工作。督促临床医生在7天内将死因证明上报我科并进行网络直报,杜绝漏报错报。在年中,计划对全院医生进行一次死因监测报告培训工作,务求让每个医生都熟练掌握死因报告机制。

七、要积极响应全球疟疾基金会的号召,按照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我院发热病人疟疾镜检工作任务,和检验科协作,合理分配,并做好信息登记和月统计报表,按时将血片、登记报表及统计报表上交疾控中心。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 不仅是造成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且也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瘤和肾功能衰竭的前因[1]。但也是一种可防控的疾病, 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控制血压, 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作者选取86例高血压患者分两组, 对试验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86例, 其中男50例, 女36例, 年龄31~72岁, 平均年龄(47.6±10.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普通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试验观察组患者在普通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具体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评估 对每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家族病史、饮食习惯、锻炼与否、有无合并症、治疗方式、血压测量方法以及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进行客观评估,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1. 2. 2 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合理膳食、运动锻炼及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防范、降压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血压的自我监测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1. 2. 3 健康教育方法

1. 2. 3. 1 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由责任护士承担, 对所分管的高血压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教育对象大多为普通的高血压患者, 主要对其讲解目前高血压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血压患者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以及引起并发症的严重性, 但是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特别宣教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 比如习惯吃盐腌制的、过咸的、含钠高和含钾低的食品, 超重和过于肥胖, 精神过于紧张等。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控制摄盐量

(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

1. 2. 3. 2 定期开展宣教 开展宣传栏, 制定宣教资料、宣传册等,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高血压病治疗与用药的相关知识传授给患者。组织高血压病患者沟通交流, 促进相互讨论, 互教互学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 传授成功经验。

1. 2. 3. 3 出院随访 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督促患者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治疗的依从性。

1. 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包括有无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坚持运动、合理膳食、戒除烟酒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试验观察组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按量用药、坚持运动及合理膳食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控制血压的慢性疾病,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患者良好的治疗配合性和知识知晓度对疾病控制和康复有重要意义[2]。患者血压控制在相对正常水平, 对减轻症状, 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进行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有较好的作用。高血压按照病因是否明确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3]。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生活、饮食、运动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教育[4], 可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让高血压患者走出了“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的三个误区, 且明显改善了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牟建军.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87:7.

[2] 王湘琳, 曾丽吟, 刘晓红, 等.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与对策.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4):45-46.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3)

静脉留置针的套管因为可以保留在血管内,且无明显不适,保留时间长,可以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并方便患者临时用药及抢救,减少因穿刺不成功引起的纠纷,还可以减少护士的劳动量等,已普遍用于患者的输液治疗,但普通留置针容易引起延长管内回血,堵塞,静脉炎而导致保留时间短,封管后拔出头皮针时护理人员或患者不小心拔出头皮针容易发生针头刺伤,近几年来,一种新式留置针已问世,能明显减少回血堵塞套管,留在血管内的时间也延长,又能减少发生针头扎伤的危险,为临床输液提供了安全、方便。现在就科室采用22G普通留置针和22G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使用进行对比,观察它们在血管内的保留时间,总结正压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是个老年患者科,病种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呼吸及心血管病,2013年9月~2014年3月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压针组及普通针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穿刺部位、封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型号的选择 正压针组使用正压旋口单手夹留置针,普通针组采用普通留置针,成人输液一般用20G或22G,因老年患者血管脆,易滑动,皮肤松驰,易造成穿刺失败,在临床上发现20G留置针太粗,易造成穿刺失败,而22G留置针套管细小,进入血管内的针管少些,可以减少与血管内壁的摩擦,减少与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时间,固均选用22G正压留置针。

1.3穿刺及护理方法 置管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针的优点,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选择静脉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扎好止血带使血管充盈,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检查好留置针,消毒皮肤直径8cm×8cm,除去留置针针尖帽,转动针芯,将白色针柄部分转于右侧,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握起白色针柄部分,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的角度,刺入血管,看见回血后,放低针头角度再进针0.5CM,右手大拇指顶住"Y"型交叉处,往前送套管,右手食指顶住针芯向后退出约0.5CM, 左手挤压输液管再次确认有回血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按上述方法送软管与退针芯一起进行,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用右手固定,然后左手用3M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注明置管日期,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在固定好的基础上用一个肉色丝袜剪去盲端,套在留置针外面以防留置针脱落。输液结束后,普通针组用注射正压封管法,推注3~5ml生理盐水封管,正压组输液结束后旋松接口退出输液器,经接口注入封管液。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将按扣单手夹尽量关闭于靠近留置针"Y"型套管座端,能更好的杜绝回血。日常护理注意观察透明贴膜完整及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一般留置针保留不超过7d。 2 结果

2.1两种留置针保留时间 正压针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平均为5d,普通针组平均保留时间为2.5d,正压针组保留时间长于普通针组。

2.2两种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并发性反应比较,两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点感染率无差异,普通留置针堵管率高于正压针组。

3 讨论

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的时间及质量是衡量留置针技术的主要指标,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穿刺技术、血管的选择、护理方法及留置针材质等,但总体上分为两类,一个与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有关,一个与留置针本身的特性有关。目前流行的留置针多为普通单片夹留置针,对于留置过程中封管的技术要求较高,但仍然不能避免并发性反应的发生[1],使留置针不能按计划保留在血管内。近年来,留置针的设计不断创新,正压旋口单手夹留置针解决了普通留置针的一些技术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护理技术复杂等缺陷。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正压旋口单手夹留置针的静脉留置时间长于普通留置针。堵管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性反应,也是静脉留置针不能按计划留置的主要原因,普通的留置针在输液结束后,封管过程中容易形成软管内负压,引起静脉血流入留置针软管,引起血液凝固,软管内血栓,导致堵管,甚至有引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2]。甚至使用具有抗凝作用的封管液[3],堵管的机率也非常高,约有半数的留置针因为堵管而停止使用。而且留置针外部连接管的夹闭方式为单片夹夹闭,在夹闭过程中要对缺乏支撑力的软管夹闭点两侧施压才能夹闭,在软管弹性恢复过程中,必然形成负压,对血管内血液产生回吸作用,甚至靠近软管近针端操作也不可避免[4],所以实现正压封管不好操作。而单手夹在夹闭过程中,手不必碰及软管,对夹闭点以外的软管也无影响,因此不会引起负压。此外,普通留置针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对连接橡胶帽的穿刺过程容易造成橡胶微粒进入血管,容易发生患者细小血管堵塞的危险,而正压留置针的无针化的特点能够完全避免这一点,在实际应用中既方便又安全,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使用安全性较好,但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有旋口设计接口的输液器与正压留置针连接才更牢固, 5ml 以下的注射器与正压留置针连接不牢固, 在平常工作中注意操作,以防药液外漏。

参考文献:

[1]朱春香.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3):2974.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4)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11.29%[1]。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高盐饮食习惯普遍存在,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2%左右,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对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的饮食习惯教育,科学地控制钠盐和脂类的摄入,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选择125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入选对象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2级以上,其中男95例,女30例,年龄42~84岁,平均52.2±0.26岁,每个患者均口服卡托普利25mg作为基础治疗。把12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例,其中男47例,女15例;对照组63例,其中男48例,女15例,分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重点加强饮食干预,严格控制摄盐量和脂类食品的摄入量,强调蔬菜水果的摄入,对照组不进行饮食等方面的干预。

治疗方法:评估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食习惯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同时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对患者的初始情况进行统计。

实验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士根据评估情况,重点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高盐饮食、高脂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并与入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血压状况进行检测,统计数据。

饮食指导:食盐含大量钠离子,吃盐越多,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病患病率越高。制订了严格的健康食谱,将患者食盐量控制在每日6g以下,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咸(酱)菜、咸鱼、咸肉(蛋)、腌制品、等含钠均较高,要严格限制,配发2g限盐勺;同时要坚持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热能饮食,配发限油勺;另外应注意补钾,如芹菜、茄子等,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入院后1个月、3个月监测对比血压下降没有明显区别,但入院后6个月监测显示实验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7例,而对照组仅4例,分别为监测者得38.7%和6.3%,两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1.9%和58.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讨 论

高血压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高盐饮食习惯普遍存在,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2%左右,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对高盐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科学地控制钠盐的摄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易于实施,讲究科学性、时效性。重点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低盐饮食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文化层次低,治疗依从性差,血压不易控制。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其低盐饮食的依从性,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引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农村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文化层次低,治疗依从性差,血压不易控制。实施饮食护理干预,提高其低盐饮食的依从性,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引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2],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实验受基层条件限制,对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和整体生活质量并为纳入评估,因此有一定的不全面性。从实验得出的数据来看,随着疾病发生后时间的推移,饮食控制对高血压的防控效果越来越明显,男性患者效果比女性患者效果略佳。

饮食对高血压患者有着一定影响,经常食用一些高钾低钠或无钠盐的食物,可起到协同降压作用。如芹菜、冬菇、紫菜、冬瓜、木耳、花生、洋葱、苦瓜、荸荠、大蒜、海参、蜂蜜、苹果等都是高钾低钠的食物。此外,含碘较多的海产品如海带、海苔、虾皮等,对动脉硬化有一定改善作用;水果对高血压患者有好处 水果和蔬菜一样,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钾、镁、铁、钙等矿物质。水果中的维生素P含量较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还可增加血管壁的抗病能力,对高血压脑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5)

管理措施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经济和文化水平及社会地位的高血压病人广泛分散于人群中,如何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与监测,是控制高血压的核心与关键。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高血压病人档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区单位。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对高血压的检出、治疗与控制有较大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是通过唤起家庭成员对病情控制的责任,改善家庭功能,强化家庭支持等来加强对高血压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可通过普查、筛查等检出高血压个体,以家庭为单位,逐一进行分析、登记、注册建卡,建立高血压病人档案。

建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病人的症状、用药、血压控制、患病时间及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门诊高血压档案,弥补普查、筛查的漏洞,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病人的资料。

改变社区服务模式:要提高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率、控制率,降低社区人群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就必须建立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使之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并可持续发展;使被动的就医转变为主动的预防,健康档案的“死档”转变为“活档”;使分散的医疗资源转变为整合的医疗资源等卫生服务模式。同时,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

设立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每个社区配备一个团队,一位责任医生、一位健康管理专员、一位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和患者及家属组成。健康管理专员负责信息收集、计划执行、患者随访、患者教育和团队沟通的具体工作,同时负责与责任医生及时反馈患者信息以便调整和执行计划,其余成员共同协助工作。通过让每位患者填写“健康生活方式自测表”(包括一日三餐的种类和数量、饮食喜好、运动习惯、睡眠习惯、压力情况、自身血压关注情况和对健康专员满意情况),综合评估每位患者的危险因素,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然后制定阶段性目标,通过健康教育和及时随访对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指导,通过微调来修正危险因素。

管理内容

制定诊治计划:高血压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不同个体病因、病理生理与器官损害状况不同,因此用于诊断与治疗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应当制定个体化的诊治计划。首先,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证实高血压的诊断与分型;其次,了解病人有无靶器官损害并评估其损害程度;评估其总体心血管危险性。制定治疗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治疗方案个体化:由于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器官并发症的个体差异,不可能选择单一的固定的或“标准化”的治疗计划,而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制定;②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结合;③降低血压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兼顾;④有长期和近期的治疗目标和方案;⑤长期治疗对病人经济负担的可承受性等[1]。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中,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知识是提高患者治疗率、控制率的条件。通过健康教育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预后规律、血压水平对重要器官的影响及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等大量的医疗知识,健康理念不断地灌输给人们,使人们提高了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2]。

健康教育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病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预防保健网络和社区居委会等资源,实施综合干预活动。可通过大众传媒,电视台、报纸、宣传栏、黑板报等,采取讲座、知识竞赛,发宣传品,结合宣传举办大型广场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标:近期目标:①使病人树立信心。既要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又要消除顾虑,确信通过适当的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血压。②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以及减轻或消除这些易患因素的方法和措施。③了解高血压临床特征、危害和预后。④掌握一些常见的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⑤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熟知有关高血压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常识。⑥学会自我监测,评价病情变化。远期目标:社区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控制率达到40%,人群吸烟、饮酒率下降5~10%,人群平均体重呈下降趋势。社区高血压发病率下降,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下降,医疗费用下降。

行为干预: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紧密相连。针对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简单归纳为下面几句话: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调适。①膳食干预是预防高血压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膳食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改善人群的膳食结构,使其趋于合理,从而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3]。②戒烟限酒:戒烟不仅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也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包括卒中、外周血管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各种癌症等。同时,戒烟也是改善心血管疾病远期预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4]。过量的酒精摄入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过量饮酒患者高血压危险性可增加70%~90%。③控制体重与适当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与肥胖,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与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可使超重者血脂、血糖及血压下降[5]。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低发生其他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的发生危险,还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相关症状有所减轻。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④心理调适: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讲究心理平衡,提高自控能力,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保持心情宽松平静,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如下棋、看书、书法、绘画、种花、养鸟等。

成本收益:收益包括控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式与死亡的预防、对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减轻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避免住院、康复治疗以及减少功能丧失性后遗症等环节获得。而所获得的这些收益均是以就医、辅助检查、服药以及处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经济代价的,另外还要加上调整生活方式所付出的代价。

监测与随访:需要对持续、稳定的高血压病人进行定期的监测与随访。无并发症的1期高血压病人在治疗开始后,每月随访1次,血压稳定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病人血压达到且维持预期目标值、控制其他的危险因素。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及健康教育,检查病人治疗进展和治疗计划的效果。如: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及行为的改变情况;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情况;服药及药物反应情况;各靶器官功能情况等。

医患交流:医患交流贯穿高血压系统管理全过程之中,是实施诊断与治疗不可缺少并决定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医生可以掌握病人的身心状况、经济条件、用药心理等,可以增加病人治疗的信心和用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管理与治疗的依从性

个体化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作用:个体化管理是在原有社区责任意识团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团队中设置“健康管理专员”这一岗位。“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职责是在责任意识团队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个体化行为干预,使之在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同时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结果。通过所管理人群的高血压的“三率”明显改善,尤其是向来都是管理难点的服药率和控制率,更是明显提高。因此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时也可以考虑分级分层,对于患病人群(尤其是二、三级高血压患者)可以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加强效果,而对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则可采取集体化的形式扩大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在实施个体化管理工作前,医患关系相对生疏,处于传统的“配药-发药型”。控制此项工作后,由于是个体化的管理方案,需要频繁地与每个患者沟通,与他们共同制定和调整下一步的管理计划,而且计划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近期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这不仅调动了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计划的认同,并努力执行。

目前在我国社区范围内实施高血压疾病管理,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可以学习,在开展过程中完全是摸索和探讨,这对于此项工作的所有参与者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而“健康管理专员”对个体化管理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是决定管理人群的数量和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实践。

参考文献

1任冲利,任喜德.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中国全科医学.2007,17:1483-1484.

2黄锦荣,何茶叶,边长艳.高血压综合预防干预的效果:6年后果现象.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22-25.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6)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ommunity to result of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YANG Xin, LIU Pi-wei (Xiet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ommunity to the lifestyles, the rate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35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and the education group besides the same treatment was given intensive health education such as the change of lifestyle.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the condition of lifestyle, the rate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rate of controlled blood pressur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In education group, the rate of smoking, intake of alcohol and salt were lowered, while physical exercise, regular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ere improve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between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Hypertension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其发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容易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对人群的健康危害较大[1,2]。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社区卫生,如何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控制率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我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05年7月―2006年3月本中心所辖20个居委会中已经建立社区高血压档案且年龄>3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方法抽取6个居委会,然后应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个社区,单数社区为健康教育组,双数社区为对照组。将每个社区中高血压患者进行编号,随机抽取10%进行观察。结果共抽取354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危险分层,健康教育组179例,平均年龄(68.2±13.5)岁,对照组175例,平均年龄(68.8±12.2)岁。

1.2方法

1.2.1调查 2组患者均进行试验前自填封闭式调查问卷,包括饮食、运动情况、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服药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评价不良生活方式、认知水平及治疗率。此为基础水平。

1.2.2干预 健康教育组同时接受定期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 举办小型社区高血压科普讲座,每个居民小区每月培训1次,由居委会安排,社区全科医师讲课;讲课完毕后进行相关知识竞赛;② 利用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发放健康手册,每次讲课结束后发放关于高血压的科普知识宣传手册;③ 采用电话跟踪随访、医院定期随访或专科门诊随访3种方式,每月都能掌握患者的生活方式及服药情况等资料,对于不合理者促成其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④ 制定相应运动处方及保持心理平衡,低危患者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中危以上患者在此基础上,强调终身药物治疗;定期随诊并指导患者根据个体化正确合理用药,帮助患者克服认知误区。

1.3检查项目

进行胸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眼底、肾功能、血糖、血脂、头颅CT及肱动脉袖带测血压等检查。

1.4评估指标

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吸烟率、饮酒率、体育锻炼率(每周4次,持续30 min)、低盐(30 kg/m2)、药物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2组间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 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 统计处理应用SPSS 12.0软件。

2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的吸烟率、饮酒率、体育锻炼率及低盐饮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及高血压危险分层基本一致( P >0.05) (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共随访(11.3±1.3)月,2组均无失访病例,教育组中因心血管事件死亡4例;对照组因心血管事件死亡5例,其他死亡1例。经过干预后,教育组的吸烟率、饮酒率、体育锻炼率、低盐饮食率、药物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分别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后两项更突出;肥胖率虽有所下降,但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组并发症发病率在干预后增加了4.9%,对照组增加了14.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任务。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基层,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教育,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针对性健康教育是根据不同对象的不良生活习惯、认知误区所开展的一项干预措施,目前已被列为我国心血管初级保健规划的主要内容[3]。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吸烟、饮酒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低盐饮食、锻炼、药物治疗率以及血压控制率,对于肥胖率的影响虽然不明显,但是亦有下降的趋势,随着研究人群的增加和观察时间的延长,人群肥胖率可能也会有所降低。因为肥胖的发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滞后反应。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通过学习高血压医疗保健知识和各种活动,能转变受教育患者的不良态度和不良行为,而且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发展。因此,卫生知识水平以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态度都对患者的行为、态度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良性发展。国外把社区高血压的防治计划和初级保健结合起来,由家庭医生和护士有针对性地指导居民,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4],这种管理干预的工作量大,但医患关系较好,从而使高血压患病率下降,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种社区健康教育投入较高,需要社区的大力配合以提供讲课场所及相关的教学设备,所以医生、患者及社区工作者三方面的良好配合是取得显著绩效的保证。虽然各种社区健康教育投入较高,但是与所取得的效果相比,这种投入还是值得的。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及社区居民从治病到防病、自我保健意识及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等卫生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任务,应持久地坚持下去。

4参考文献

[1] 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读[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2007, 14(10): 47-52.

[2] 李为民, 刘巍.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评介[J] .中国实用内科,2007,27(12): 899-902.

[3] 贾云. 重视《指南》在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10):794-795.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7)

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主要措施,护士是健康科普的主要工作者,承担着传播科技工作的任务,而越来越多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选择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功能良好则是血液透析成功的保障,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终末期DN患者由于自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广泛血管病变,自身血管条件差,从而增加造瘘手术的难度,使得内瘘先天不良[1]。手术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术后的功能锻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内瘘成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如何在围手术期应用科普宣教,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性,是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科针对行内瘘手术的终末期DN 患者及家属,将科普宣教融汇在出院前及每次门诊透析的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16年4月进行内瘘手术的终末期DN 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0~72岁,全部为2型糖尿病,均为第一次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均行头静脉和桡动脉端侧吻合,透析2~3次/w。

2 护理科普实践

总结多年终末期DN 患者内瘘围手术期存在的健康问题,包括伤口愈合不良、出血、伤口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饮食不合理等,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普宣教方案,应用于本组20例终末期DN患者内瘘手术患者。

2.1对20例患者进行现状分析,对患者进行全身健康评估,充分掌握术侧血管情况及终末期DN 病情和程度,对患者目前用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2针对患者采取相应的科普宣教方式 终末期DN 患者一般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运用PBL教育模式,即以问题为引导,患者自主讨论为主体的科普宣教方式。这些患者有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但对终末期DN及内瘘的知识缺乏,对这类患者具体的宣教方法如下:①表达情感:终末期DN 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患病后须终身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患者心理压力大,宣教者主要是倾听,鼓励患者进行情感上的表达,说出自己的心声,协助其逐渐承担起自我管理的重担。②明确问题:针对“合理控制饮食可以控制血糖,但我行内瘘手术须加强营养,那我是否要控制饮食呢?”③分析问题:同患者讨论“我如何去做呢?”宣教者可以总结终末期DN 管理的经验,给予相应的指导而不是要求患者服从宣教者的建议。④协助患者制定目标。宣教者同患者根据自身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主动提出完成目标的计划和步骤。⑤协同患者自我评价目标与计划完成的情况。

2.3围手术期的科普实践

2.3.1病情观察方面的科普宣教 终末期DN 患者由于微血管病变,易引起术中、术后出血,加上手术创伤疼痛,很容易诱发或加重血压异常和心律失常[2]。此外,终末期DN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差,循环不良等,术后瘘侧肢体易发生肿胀。因此,在每次透析时护士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察看有无切口渗血、周围血肿;瘘侧手指末梢循环情况,观察手指是否出现发凉、显白及疼痛、活动受限等供血障碍的现象,警惕窃血综合征的发生[3]。每次透析完毕,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班,交待病房护士,患者做透析使用了肝素,须密切观察有无切口渗血情况。对于行内瘘手术的患者,我科专科护士每天下病房了解患者内瘘状况。

终末期DN 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代谢紊乱等,切口易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感染是关键。术后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手卫生制度.注意保持术侧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不要随意去除包扎的敷料,并使用透气胶布固定,注意有无过敏现象,避免发生过敏性水泡,引起皮肤感染、溃疡。

血糖的稳定对终末期DN患者内瘘的恢复及病情的控制非常重要。告知患者低血糖的表现、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及准确使用降糖药的意义。手术后立即监测血糖,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发生低血糖,尤其要注意难以发现的夜间低血糖或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以免引起内瘘闭塞。

2.3.2预防并发症的科普宣教 终末期DN 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的并发症是出血、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对此,我科将每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机制、预防措施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简单明了的图片制作成手册发给患者,并在患者休息室墙壁上悬挂大幅文字图片,让患者和家属一入血液净化中心就对并发症的预防给予重视,不断学习各种防范措施,来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

其中,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常见原因,且常发生在血管狭窄处,应告知患者对血管进行自我监测和护理[4],过度脱水和低血压也是血栓形成的因素。因此加强内瘘管理非常重要。措施如下:①术后抬高内瘘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②内瘘侧肢体不可受压,敷料的包扎要松紧适宜,衣服袖口应宽松,不可佩戴过紧首饰,睡觉时不要将内瘘侧肢体枕于脑后,并避免其他的外来压力,如测血压、提重物等。造瘘侧血管禁止用于输液、输血,以免出血压迫内瘘引起闭塞。③教会患者自己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用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能摸及震颤,或用听诊器听到血管杂音,则说明通畅。如震颤、杂音消失或减弱,或瘘管处疼痛、有触痛,提示可能形成血栓或堵塞。须进行3~4次/d内瘘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护人员。④透析间期控制水分摄入,避免超滤过多,引起血容量不足,发生低血压。告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或体重增加不超过1 Kg/d。⑤加强营养。指导患者遵守糖尿病的饮食原则,避免进食含糖高的食物,进食优质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也是预防内瘘阻塞的一项有利措施。

2.3.3功能锻炼的指导 功能锻炼是促进内瘘成熟的关键。术后2 h伤口如无渗血和感染,轻抬前臂做平行运动50次,2 h重复1次。术后24 h前臂和上臂呈60°上下轻轻摆动100次,2 h重复1次。术后1 w,如伤口无渗血、感染、愈合良好,可做健瘘操。如用术侧手用力捏握橡皮健身球3~4次/d,10 min/次。静脉怒放即有效,力度由小逐渐变大,并且随之加大挤压频率[5]。也可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套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中度扩张。终末期DN 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此项运动将进行6~8 w,甚至更长。我科将内瘘的观察、维护制作成视频,发放给每个终末期DN 患者,方便以后学习。

2.3.4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干预 我科将每名终末期DN内瘘患者的地址、电话存档,每次门诊透析时专科护士都仔细观察、询问患者内瘘的状况,并定期举办健康讲座。透析间期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延续护理干预,以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指导工作,内容包括:内瘘是否通畅;有关疾病的治疗知识;运动疗法的知识;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反应的教育;心理与生活质量的护理指导。对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总结,写成书面文字交给患者,供其阅读。

3 结果

本组20例终末期DN内瘘手术患者经护理及康复指导后内瘘均全部成熟,在术后8~10w后均正常使用,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闭塞、血栓形成及狭窄等并发症,愈合良好。透析日及透析间期电话随访收集的信息及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能力较强,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和家属有较好的内瘘护理经验,生活习惯得到改善,显著降低了并发症。

4 体会

4.1终末期DN 患者的健康科普实施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参与 护理科普工作是在人民群众中推广普及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技术,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针对本组患者,家庭的支持极其重要,对家属的教育不可或缺。家庭能给患者良好的治病养病环境,帮助患者克服消极负面情绪,同时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因此护士常与患者家属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交流,交待收集与患者有关的各种信息,内瘘的维护情况等,教会家属预防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4.2对患者采取合适的科普教育方式 终末期DN 患者有较长的糖尿病史,采用PBL教育模式,核心是让患者明确自我管理的重任,激发其自觉控制疾病和改变生活习惯,从而改变结果。这种模式使患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改变,有利于维持长期效果;并准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内瘘护理视频便于存放,可反复播放,使患者在家也能进行正确的护理,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

5 结论

本次实践提示,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护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可以影响患者和家属的信念、行动,自觉采取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取幸福长寿,这些都对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斌,季大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处理[J].肾病与透析移植杂志,2005,14(2):154.

[2]谢新芳,徐群.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36-237.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53-02 对劳务工进行招工体检为一项健康保健的重要措施,一直受到广大管理者的重视[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招工体检中检查结果异常进行调查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招工体检人群的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人群为2012-2013年进行招工体检的人群,共14663人,其中男9708人,女4955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60岁人,平均(43.2±12.7)岁,参加内外科、五官科、肝功二项、胸片体检项目者划分在A组,共5857人,检查指标异常人数399人;参加内外科、五官科、肝功二项、血尿常规、心电图、胸片体检项目者划分在B组,共9512人,检查指标异常人数463人。

1.2 方法: 按照招工单位对体检项目的要求不同进行分组,参加内外科、五官科、肝功二项、胸片体检项目者划分在A组,共5857人,参加内外科、五官科、肝功二项、血尿常规、心电图、胸片体检项目者划分在B组,共9512人,将受试者按照年龄分成≤30岁组合>30岁组,对各组受试者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结果判断: 体检结果及体征判断的各项指标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2]作合格或不合格结论。

2 结果

2.1 体检检查指标异常情况: 两组检查指标异常人数共862人,其中男735人,女137人;≤30岁271人,>30岁591人。两组肝功异常、血压增高、肺部疾患(肺结核、块影、间质性病变)排列在前,占检查指标异常比例为50%、28.9%、5.9%;B组增加贫血、糖尿病,比例为6.0%、2.6%。

2.2 A组体检人群体检指标异常情况分析: A组体检人数共5857人,指标异常人数399人,比例为体检人数的6.8%,其中男369人,女30人。男性≤30岁90人、>30岁279人,而肝功异常、血压增高、肺部疾患(肺结核、块影、间质性病变)占A组男性异常指标的比例分别为21.4%、1.9%、0.5%和29.5%、40%、6.2%。女性≤30岁6人、>30岁24人,而肝功异常、血压增高、肺部疾患(肺结核、块影、间质性病变)占A组女性异常指标的比例分别为16.7%、0%、0%和26.7%、46.7%、0%。

2.3 B组体检人群体检指标异常情况分析: B组体检人数共9512人,指标异常人数463人,比例为体检人数的4.9%,其中男356人,女107人。男性≤30岁130人、>30岁226人,而肝功异常、血压增高、肺部疾患(肺结核、块影、间质性病变)、血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糖尿病占B组男性异常指标的比例分别为22.2%、1.1%、1.9%和34.2%、17.3%、3.0%。女性≤30岁46人、>30岁61人,而肝功异常、血压增高、肺部疾患(肺结核、块影、间质性病变)、血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糖尿病占B组女性异常指标的比例分别为16.8%、0%、0%和7.4%、12.1%、4.7%。本组血常规异常以女性贫血较多,心电图异常多与血压增高伴行、糖尿病12人几乎全是30岁以上人群。

3 讨论

曾有调查结果显示[3],务工劳动者尽管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从事一些体力劳动,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依旧普遍存在对健康状况重视不够,保健知识缺乏、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疾病治疗时间不及时等诸多状况。因此在招工时进行必要的健康体检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招工体检中检查结果异常进行调查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接受招工体检的受试者体检结果展开了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A组30岁以下不合格原因以肝功异常为主,30岁以上不合格以血压增高最为突出,其次是肝功异常。B组不合格原因均以肝功异常为主,其次是30岁以上不合格原因有血压增高,30岁以上男性不合格原因还有糖尿病,30岁以上女不合格原因还有贫血。

招工体检发现的异常结果,体检者几乎是不知道的。绝大多数体检者对体检异常结果,感到很吃惊,常常怀疑体检结果。通过交流发现不合格这个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低,健康意识淡薄,生活方式欠佳,熬夜、昼夜颠倒、酗酒、饮食结构不良、运动少[4]。

综上所述,招工健康体检的开展不但可以降低从业人员的疾病发生率和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同时对于控制疾病的病情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途径对务工者展开健康教育,对多发病防治知识进行普及,使务工者对自身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游敏.四川民族学院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16(04):997-998.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9)

2005-01/2006-12 我院共收治高血压急症患者64 例, 住院观察期间给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和心理方面干预, 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 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5 例, 女19 例, 年龄36~ 62 岁, 其中恶性高血压16 例, 高血压危象27 例, 高血压脑病21 例。

1.2 护理干预

1.2.1 药物治疗的干预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尽早给予药物治疗。一般先舌下含服硝苯地平, 效果差者应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静脉滴注, 首先硝普钠, 它能迅速松弛小静脉和小动脉的平滑肌, 降低心肌前后负荷, 是最有效的药物, 开始使用时应为25ug/m in, 此后可根据血压加大剂量, 直至达到满意水平。硝普钠水溶液放置勿超过4 h, 并应避光。

1.2.2 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干预 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每例患者的不同特点, 制订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和传授方法。以集体授课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口头传授和发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卡片相结合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危害性及治疗的重要性等相关疾病知识。

1.2.3 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需长期服药, 常常会失去信心, 护士应安慰鼓励患者, 告知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 心理上得到平衡。家属应理解、宽容患者, 为其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1]。

1.2.4 饮食行为干预

1.2.4.1控制膳食总热量。控制膳食总热量的目的是控制体重, 对肥胖患者,总热量可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确定,计算每日能量摄取比平时减少500-1000kcal。

1.2.4.2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在控制能量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 蛋白质总量15%-20%、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45%-65%。

1.2.4.3减少钠盐,每日食盐不超过6 g,除食盐外,咸蛋、咸鱼、腊肉、酱菜、味精等含钠盐高的食物应限制食用。

1.2.4.4预防低钾、低钙。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多进食香菇等含镁较高的食物。

多进食水果、蔬菜和全麦谷类等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1.2.4.5戒烟限酒,因饮酒会增加服用降压药的抗性。经常询问干预实施情况, 分析影响干预的因素, 鼓励患者坚持实施干预计划[2, 3 ]。

1.2.5 运动行为干预 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爱好制订合适的个体运动方案, 如骑自行车、游泳、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高血压患者不宜冬泳,。每周运动3~ 5 次, 每次运动时间则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分别制订,目的是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运动要持之以恒, 如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 应立即停止[4 ]。

1.2.6 出院于预 高血压病患者必须终生服药, 许多患者(尤其是无症状者) 难以坚持, 为此, 我们反复强调高血压的危害性及可控制性, 告知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药。在选择药物时, 尽量采用长效制剂、控释剂和缓释剂, 避免多次服药, 可较久地维持降压药的血液浓度, 达到24 h 平稳降压的目的[5]。

2 结果

治疗后有50 例患者主要症状改善、血压控制在22/1 2. 5kPa 左右, 占患者总数78. 13% , 死亡3 例。

3 讨论

尽管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 出现了多种新的门类和品种的降压药, 但非药物措施(改善生活方式) 仍为一种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治疗措施。它具有减轻症状、降低血压、减少用药、稳定疗效和改善预后等作用。本组资料显示,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用药、饮食、运动干预, 增强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改变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 使血压趋于正常。为此, 我们建议, 对高血压急症患者最好均能做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治疗, 这是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文红, 朱秀珍, 蔡为人, 等. 循征护理实践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2) : 131.

[2]孙红霞, 徐琳, 马俊英. 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探讨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7) : 4092.

[3]夏鑫, 刘丽红.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J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 10 (2) : 218.

高血压科普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92-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国高血压病具有发病率高,人群分布广,控制效果差等特点,尤其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容易造成疾病的迁延和加重。我们于2011年1月起启动全科医生社区高血压病控制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社区慢病普查结果中283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74例,女109例,年龄32―84岁,平均48.85岁,病程2―34年,平均9.46年。合并心血管疾病52例,脑血管疾病34例,呼吸系统疾病25例,糖尿病19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165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合并症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控制措施

1.2.1 研究组

研究组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负责诊治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病情评估。初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对患者病情作出综合评估判断,并制定具体的高血压病控制计划。②主动监测,定期随访。通过上门、电话、接诊等方式主动监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服药情况,定期随访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对药物的反应。③开展健康教育。利用诊疗空余时间,积极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防治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知药物控制高血压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长期性。④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高血压病患者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有社区普通医生采用社区高血压病常规控制措施。

1.3 研究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应用控制措施1年后的血压下降幅度、心理状况、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血压水平以收缩压为例;心理状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服药依从性以疗程内按医嘱要求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次数与应该服药次数的比值表示,两种以上药物及两个以上疗程者分别计算并取平均值;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录入SPSS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控制后S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见表1)。

3 讨论

全科医生是指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医生,其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包括可及性、持续性和协调性的服务;以家庭为照顾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人性化照顾;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诊断程序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教育等[1]。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化和改革,全科医师的作用日益凸显[2]。我们通过全科医生对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综合控制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复杂,但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预后影响较大。焦虑、紧张情绪既是高血压病的诱因,也是结果,对控制高血压病具有重要意义。全科医生采用上门服务、提高认知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有效降低患者SAS评分(P

上一篇: 建环专业论文 下一篇: 村书记任职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