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8 01:21:16

品德教案

品德教案篇(1)

教育学者李升勇提出把教育的目标放在追求终身幸福,提高生命质量上。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帮助。据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发一直在探讨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多样丰富性,目前收获了很多成果。所以,本文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特别是在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前提下,谈一谈案例教学的价值。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探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经过详细的计划,运用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知识,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初中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法律常识部分《财产属于谁》为例,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案例富有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多的是充满曲折情节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 “情境迷你剧”案例,这将大大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财产属于谁》教学中,笔者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一只价值不菲的手表丢失为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命名为“白色手表引发的案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互动探讨型学习

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案例,理清案例情节非常重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理解案例曲折情节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探究,以教材和生活实践为参考来集体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真正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引导和参与者。案例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案例为前提辐射更多知识点,扩充学生知识面,深化学生理解。

(三)教学可操作性强

案例教学将大大改善以往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古板与无聊,使课堂变得生动和有活力。学生有事可做,老师有东西可讲,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让每个人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就是案例。例如,在《财产属于谁》中知识点较多,法律知识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线索,将所有知识线索连接起来,学生置身于“法官”的角色,将教学变得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

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教学活动,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出现低效和混乱问题。以下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和教学实践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首先,案例的情境选择编写需要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契合,什么情境引出什么知识及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等均应有所预设。其次,案例需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最后,案例的编排需要精彩,情节曲折。中学生可能曾经历过手表丢失的类似事件,所以更愿意投身于问题的解决当中。

(二)教师的引导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教学设计最优化,才不会使案例成为花架子,流于形式,最后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和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理解力进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指导。在《财产属于谁》教学设计中,老师的作用在于在恰当的时机抛出引导性问题。

(三)师生互动与合作

品德教案篇(2)

关于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需以典型案例为课堂的主要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加以指点,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分析案例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这种教学方式切实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开动脑筋,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用案例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注重对案例的选择。课本中已经有不少优秀的案例,教师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才能体现案例的真实性,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结合实际,把握正确方向

首先,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要围绕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本来的教学主题,通过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在选材时注意必须是正面的教育案例,中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要注意其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一些揭露社会阴暗和丑恶面的案例,教师要少用、慎用,以免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情绪。

2.紧跟社会形势,把握时代特征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大脑总是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不一定非得是陈年旧事,可以根据当前的热点新闻、实事动态来选取案例,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案例感兴趣,从而用心分析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几年前教学财产权一课时,采用了当时刚刚落幕的梅艳芳遗产案来作为案例,这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讨论之热烈不言而喻。

3.注重精确性、真实性

对于引用的案例不是想当然的,教师要讲明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或者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到现实感强,有精确性和真实性,学生才会进入状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教师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则会让学生产生怀疑态度,不能对其信服和接受,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维护人格尊严权和学习保护隐私时,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进行分析,如“骂人”“斗殴”“偷看手机信息”“私拆信件”等。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维护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对于案例的展示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印发、投影仪、多媒体、剧本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朗读、口述、模拟,或者学生分配角色表演案例,比如开展辩论会、演短剧和小品、模拟法庭现场或模仿记者采访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但是不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应该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随后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和教学要求,关于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案例到教材。比如,在教学环境保护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袭击的案例,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导致我国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有哪些?(2)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着什么问题?(3)面对此问题国家该如何解决?采取哪些措施?(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预防沙尘暴的袭击?等进行设疑导学的方式,以此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避免学生在讨论案例时步入误区,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教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例如,教学“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练习和区别”时,选用案例:初三学生小豹,和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网吧和歌厅,由于零花钱不够逐渐开始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后,仍不知悔改,毕业后染上毒瘾,并先后抢劫和盗窃人民币5万元,判处有期徒刑。通过让学生分析这一案例,明白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以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此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案例分析结束后,应由教师进行概括和深化,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潜移默化中结合教材和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品德教案篇(3)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很密切,有利于教师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案例进行教学,再加上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无味、新课改的实施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成为近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虽然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真正取得成效。

1.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反思

笔者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并不明白什么是案例教学,其中绝大多数不知道案例教学的定义是什么,甚至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应用举例形式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给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举例是一种比较单纯而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其作用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研究式”学习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比举例更高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明白案例教学的真实含义,其次还要明白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真实性,把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对案例选择的反思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好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一点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中很少看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僵化,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不明白,出现了课堂教学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最终教师被迫舍弃了案例教学,重新走上了传统教学的老路。

还有的教师所选案例针对性不强,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真实性、实践性、启发性强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有趣的,没有那么多的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而更多是人物、环境等合理情境牵挂着每一位学生的案例。同时,案例还要符合实际,发人深思,内容不要过长,要简明扼要,以达到使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地讨论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发现选择案例的时候还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选择案例。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与社会现实相近的特点,其教材内容大都来自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因此,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乐意学习、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合作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要求把学习的知识置于鲜活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的理解和扩展,让学生能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担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重任。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的案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三维目标”。

另外,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将一些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修饰,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加工、编写,以达到传承知识和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品德教案篇(4)

二、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改变不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可以保证教学量,但是却不能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不思考则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如果仅仅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就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这就不利于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思考不出问题的答案,因为平常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一旦没有老师的指导,便难以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正确答案。这是思想品德课当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思想品德老师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更多地让学生来分析案例,增加学生思考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

2.有很多思想品德老师没有教会学生案例分析的正确方法。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要讲究方法的,案例教学法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探究,老师不仅要自己掌握案例教学法,而且还要将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问题在于,有很多老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也只注重表面的理论知识,没有深入的研究。在案例教学的方法方面,没有将自己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盲目性,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三、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1.适当应用案例。任课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授课过程中,要应用一定的案例,而这些案例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应当与书本上的知识相挂钩、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选取这些案例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时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代表性的案例,并让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心,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融会贯通地使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案例产生兴趣之后,必定会对此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就会在书本上寻找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在此时,教师便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条理的罗列出来,以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如果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教师就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这便是理论知识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时机,通过这种形式的讲解,学生不会对理论知识产生任何抵触情绪。当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最后将问题反馈给老师进行解决。

品德教案篇(5)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使课堂接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在对案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分享对案例的理解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育德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各类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例如奉献、诚信、尊师、孝老、遵纪、守法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形成觉悟,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思想性。即要让教学案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二,教学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即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性节奏与步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案例缺乏良好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意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类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第四,教学案例要具有可信性。即教学案例的信息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2.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很多,教材、教参中可直接选用,文献资源中可查找,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特别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特别发达,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今日说法等,提供的素材既典型,又生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当然,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泥沙俱在,良莠不齐,因此,在查找素材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虚假信息,不能让谣言进入课堂,让虚假信息编辑的教学案例,会对学生认为教师为了说明教材道理,骗自己,会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案例呈现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视频、音频、图表、表格、漫画等,可以根据素材本身的属性,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制作,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加以呈现。每种形式有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相时呈现,才能使教学案例的功效发挥最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呈现

基于教学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出场方式是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何种方式出场,事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所需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可以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视频或音频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或聆听,图表、表格、漫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景中,才会变得有效。因此,教学案例的展示,实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事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教学案例的信息点一般比较丰富,阅读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目的地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发现、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案例阅读和分析的效率。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案例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推理,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的讨论与交流

品德教案篇(6)

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良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并且对该阶段概率较大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以保证正常的学习。

一、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未完全成熟

对于初中生而言,面对新时期许多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支撑,一些学生很容易被不良的信息所误导并且深陷其中,而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和影响自身学习的不良行为和现象,比如在讲解性格的形成时,教师可以用历史上一些人物的性格作为教学案例,像三国时期的关羽在取得一定的军事成就后狂妄自大,最终败走麦城,这是一个反面案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养成谦虚谨慎的性格,面对一些未知情况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骄傲自满。而正因为学生在青春期容易被眼前的一些成就所带来的荣誉所迷惑,因此教师更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

2.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身不良的个人行为

不光是在基本的个人性格形成上,学生的个人行为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其他信息的干扰,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大行其道,由于这类游戏具有绚丽的动画效果,逼真的人物、复杂的情节设置,因此初中生很容易被其吸引甚至为之着迷,因此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同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反面案例作为防止学生过度依赖游戏的警言中,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课余生活的行为,并且让其具有客观对待游戏的正确心态保证其正常的学习。

二、案例教学主要注意的因素

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案例的选择和学生对案例的接受情况这两个方面去进行教学设计,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强大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不明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教学,保证学生可以很好地领会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另外,教师需要具体地考虑不同学习环境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诸如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其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

品德教案篇(7)

初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品德课学习,对品德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材编写情况都具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绝大部分学生的评价意见对进一步改进品德课课程,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很多老师单纯空洞讲教材,说教性强,介绍新知识、新信息少,缺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二是教材理论多、事例少,部分理论抽象难懂,缺少事例的探讨分析,有的观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等等。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有两条措施,当然根本性措施是以案例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编写教材,用真实的、生动的、典型的案例引领初中生认真学习品德课;其次是让案例教学法走进品德课课堂,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够掌控的最有效的途径。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设置一个个案例,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领悟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要让案例教学法走进品德课课堂,必须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所选用的事件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际,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符合时代特色的案例

典型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既能使人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该类事物的形象,又便于确切地揭示所要阐明的观点和实质。品德课所需的案例并非俯拾皆是,信手拈来。它要求我们要关注社会,勤于积累,锐意搜索。例如:我在讲授“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诚信重要性和不讲诚信的危害性”时,我就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背景材料跟踪分析,引导学生探讨这些问题:1.作为得了肾结石婴儿的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搜集证据,向当地消协投诉要求赔偿,向法院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等等,培养了学生的维权意识;2.为“三鹿奶粉事件”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并最终该企业宣告破产,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坑害消费者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为避免或者减少类似事件发生,建议政府、企业、消费者做些什么,请你来出谋献策?这样一个案例的抛出让学生思考、探讨、分析,让学生明白了要懂得了怎样维权、要讲诚信,不讲诚信对已、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危害以及法律的强制性等相关知识和道理,并学会了出谋献策。这样即让学生接受了新信息、新知识,学会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焦点,达到学以致用;又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无疑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所选用的案例必须有启发性,能寓理于例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在众多案例中筛选最合适的,使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面对挫折有三种不同态度和三种不同结果”时,我举了“三只蜜蜂”的故事,讲述这三只蜜蜂撞在同一个蜘蛛网上,不同态度决定它们三种不同的命运,一种是悲观失望――死路一条;二种是半途而废,缺乏奋斗到底的勇气和信心――前功尽弃;三种是奋力拼搏,坚持到底――获得新生。启示我们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呢?对,我们要像第三只蜜蜂那样“用坚强的意志和强有力的翅膀,战胜困难和挫折,为自己闯出一条新路。”举这样一个案例,就把课文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深刻的道理迎刃而解,让学生达到了思想行为的升华,明白了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自己该怎么做了。

三、所选用的案例要有时代性,来源于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

案例教学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案例材料可以是新闻材料,也可以是历史材料,但最好是现实中的新闻材料。比如可以选择并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相关新闻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弘扬民族精神、学会承担责任、竞争与合作、人生的理想、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创新精神等相关理论知识。例如我在教授“创新精神重要性”这一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展示上海世博会中的日本馆、上海通用汽车馆等相关材料,让学生感受创新的科技怎样改变人们生活;科技怎样引领一个时代的变化,领悟到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案例教学,既让学生领悟到了抽象的理论,又引领学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

四、案例形式要多样化,呈现的手段要不断变化

品德教案篇(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呢?

一、挖掘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经典案例,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教师伴我成长》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强是班级的副班长,但其身旁的几个学生总是在课堂上捣蛋说话,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再一次提出警告,同时要求小强坐到班级最后一排的空位上去,一向听话的小强这一次却坐在座位上没有动,而且还很生气,看到这一幕,同学们都意识到情况的反常,情况可能会不受控制。以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分别站在教师的位置上和小强的位置上思考为什么会发挥这种情况,如果是自己接下来会怎样处理,怎样做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施案例教学

例如,在学习《我与父母做朋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无私的

爱与关怀,这样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再如,在课前为学生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学生回忆幸福生活,体会生活中的欢乐和趣味,就在学生沉浸在快乐时光的回忆中时,话锋一转,利用生活案例向学生揭示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丰富学生的法律常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搜集生活案例,可以通过上网、报刊、电视等途径搜集鲜活事例。另外也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心灵,强化思想感悟。

三、自主编写案例开展针对性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自主编写案例,注意案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这样通过自主编写案例,不仅可以避免因复杂带来的困扰,而且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案例教学是经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品德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353-01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知识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京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2、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发展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3、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4、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步骤与方法

1、精选案例。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

2、展示案例。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3、学习理论。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品德教案篇(10)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驱力,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思想品德课以其理论性、抽象性、思想性较强而让学生较难理解,以致有的学生还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假如仍按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授课,势必会因趣味性不强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及时穿插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必然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新鲜感。这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烘托课堂气氛,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比如,笔者在讲授“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一内容时,用多媒体展示宋朝苏轼的《河豚鱼说》的故事。该故事说的是南方的河里有一条河豚,游到一座桥下,撞到了桥柱上,它不是责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绕过桥柱游过去,而是生起气来,胀起肚子,浮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恼怒桥柱撞了它。后来,被从水面飞过的老鹰发现了,成了老鹰的美餐。这一案例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他们浓厚的兴趣,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这一故事中河豚撞着桥柱是谁的错?(2)这个河豚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吗?其结果如何?(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明白了一个人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反省自己,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因此,只要教师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案例进行引趣,思想品德课就会越上越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就落到了实处。

二、警示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觉悟,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高度统一。在教学中可运用现实生活典型案例来说明深奥的道理,给学生以警示,给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敲响警钟,使他们悬崖勒马,警醒后而自觉改掉不良行为。如笔者在讲授“学会把握好奇,学会自我控制”这一内容时,选用《今日说法》曾经播放过的节目——《十二小时危急营救》,一起近年发生在贺州当地的未成年辍学学生实施的绑架勒索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思考、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这些未成年人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系吗?(2)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与周边的不良诱惑有关系吗?学生通过探讨、分析以上问题明白: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与不良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很多是因为未成年人不会把握好奇,不会拒绝不良诱惑。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良诱惑?中学生应该如何把握好奇,拒绝不良诱惑,学会自我控制?从中懂得: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好奇,拒绝不良诱惑,学会自我控制,才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案例给学生以深刻的警示,使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撼,体会到“学会把握好奇,学会自我控制”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三、突出重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指在思想品德课中起关键作用和主要作用的知识。能否突出重点,是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否理解重点,对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现突出重点这一教学目的呢?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比如,笔者在讲授“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这一重点内容时,选用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这一典型案例,通过这个案例不仅充分说明“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允许超出宪法之外,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可见,宪法是一切公民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这一道理,而且该案例还教育广大学生应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该案例也起到了舆论宣传、监督的作用,表明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起到了“一石多鸟”的作用。

四、突破难点的作用

能否突破教学难点,也是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都是些理论性、抽象性、知识性较强的观点、原理或概念,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难以理解,易产生困惑。假如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把它讲透彻,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恰当、及时地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则能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的作用。如,笔者在进行“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多媒体展示了“马加爵杀人案”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该案犯为什么能在作案逃跑后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捕归案?(2)市民陈贤壮在此案中尽了什么义务?他是采用什么方式尽这项义务的?(3)这一案例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学生通过参与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参与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还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战胜敌人、保全自己的目的。这样在师生互动的活跃气氛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 公司让写工作总结 下一篇: 脱贫攻坚重大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