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学习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31 11:27:21

家长会学习材料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1)

各位叔叔,阿姨,你们好

结束了这个学期的两次月考,感觉很轻松,可是,我和与我相伴的同学们又会即将迎来下一个考试—第三次月考,这不免加重了我身上的负担。令人胆战心惊。其实,同学们大概与我有同感,并不是怕考试,而是怕成绩。也许越是想压力越大。而我要做一个总结:总结这次考好的经验,也总结错题的原因。然而更注重细节问题。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充满活力,更加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

考试的时候也许每个人都会紧张,我就默默地对自己暗示:不要紧张,要放松,要让自己超常发挥,不会的题先空着,也许级部第一也不会吧,只要为自己加油, 就一定会信心百增,在考场上夺冠的几率会更大。然而不仅仅是这样,还要把握好时间。要利用好,不要让他在我们身边溜走   ,书写卷面更是重要,这回使自己赢得很高的印象分。

做语文时要一丝不苟,小心翼翼,不能掉进陷阱,作文是固然重要的,争取做到六个“一”  ,不想拿满分也很难。做数学是要认真思考,马虎不得,仔细审题,同时不要填错答题卡。做英语时要注意名词复数和第三人称单数,而且作文要打草。做政治时,要弄清问的是什么,不能乱写,再怎么拐弯,都离不开课本,做历史时,要注意发生的时间,不要把哪个朝代的是搞混了。而做地理与生物时,要仔细读图,明白题意,更不能抄错答题卡。

考试只是对学生们阶段学习的检测,这与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运用;是离不开的。只有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尽力做了,就一定能考个好成绩。如果能坚持建立错题集的话,让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那自己离成功的彼岸就不远了。对自己充满信心与活力,就不会畏惧考试了。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这门课程以动手探究为主,而要让学生动手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材料,备齐实验材料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第一步。虽然学校实验室中已经有了实验所需的大部分器材,但是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还需要老师或学生自己准备。然而,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并不叫人乐观,忘带、漏带实验材料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学生是很喜欢做实验的,但是不喜欢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1.准备实验材料的兴趣没有被激发

大部分学生觉得准备科学实验材料是一项作业,对于他们是一种负担,缺乏带材料的积极性,态度比较消极。而兴趣是做一件事最大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准备实验材料的兴趣很高涨,那么他去准备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2.材料准备的难度太大

有时我们的孩子没带材料并不是他们不想准备,而是他们去准备了,但是由于找不到,实在没办法!材料准备的难度太大了。所以,我们老师在布置带材料的任务时,一定要事先备好课,去考虑孩子是否能够轻松的准备,这样学生才可能带来合适的材料。

3.学生自身个性心理特征

如果认真观察课堂,就会发现,经常带材料和经常不带材料的,其实总是固定那几个学生,还有很大部分的孩子是有时带有时不带的。没有材料的孩子他们并不快乐!这个时候他们都在后悔自己为什么就不带材料,有的还可能就在跟自己说:我下次一定要带来!可真到了下次,有些孩子可以改正,有些孩子还是和原来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跟孩子自身的特点有关系的:其一是喜欢玩记不住事情,你反复强调的事情,他一转眼就忘掉了;其二是意志力不强,准备材料时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其三是学习意识薄弱,对待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了这些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那经常忘带材料也就不觉为奇了!

4.家长的忽视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家长比较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其他的学科他们基本不会去管,除非孩子在某方面特别的出色!如果家长可以稍微关注一下科学一类的学科,在上课的前一天提醒自己的孩子别忘带实验材料,我想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的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二、针对这些原因,结合实践,总结出了几种培养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的习惯的方法

1.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对准备材料这件麻烦事产生兴趣呢?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几个比较有效的方法:①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②用“神秘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用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为学生出谋划策,降低材料准备的难度

布置实验材料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可能我们随口一说,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负担。有很多实验材料不是那么好找,就算孩子想准备,他们可能也会因为困难太大而准备不好。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我们布置的准备任务是否合理?学生能否轻松的完成?经过实践,总结了几种帮助学生筹集实验材料的方法:①全册通览,人人皆知。②平时积累,积少成多。③分组准备、分散难度。④材尽其用,丰富课堂。⑤组织讨论、降低难度。

3.发挥小组力量,建立材料准备常规机制

儿童的特点是喜欢玩,忘性大,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材料准备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准备实验材料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要提前进行通知,最好能够有样本,让学生清楚该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其次,发挥课代表的作用,在上课前一天将要带的材料写在黑板上,减少忘记的可能性。最后,小组长要做好检查、督促的作用,将组员的材料准备情况记录在本子上,汇报给课代表。课代表将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的情况记录在加分榜和红花台上。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3)

(一)在收集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从城乡初中生收集材料的能力比较来看(见附表一),还是有显著的差异性。城市学生能够收集材料的学生比率明显比乡镇学生高,所收集的数量明显比乡镇学生的多,其新颖度、适合度明显比乡镇学生好,收集材料的速度也明显比乡镇学生快。

(二)在分析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通常而言,对材料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摄取有用的、符合思想品德教材观点的材料,这就要求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材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工作,具体要做到剔除假材料,去掉重复、过时的材料,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正确的材料,和阐明所要证明观点有关的材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信息的材料。而城乡初中生在这方面同样存在差异(见附表二)。因乡镇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数量少,涉及面窄,能够收集到相关或部分相关材料实属不易,要其从有限的材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确实有难度。而城市学生在这方面相对做得好些。

(三)在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距

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收集到的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深化认识,把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品德课中的概念、观点指出来,这就是思想品德课中的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能力上,城乡初中生依然存在明显差异(见附表三)。城市学生相对乡镇学生来说,观察材料比较细致,分析比较透彻,归纳比较完整,认识比较深刻,指出的概念、观点比较准确。

二、乡镇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因素

相对而言,城市初中生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比较正规,收集材料的工具比较齐全,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强。而乡镇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够正规,甚至学前教育是空白的,收集材料的工具是匮乏的,收集材料的范围是狭窄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是很少的,因而他们的视野比较狭隘,思维不够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教师因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方面,城市初中教师做得比较到位。而大多数乡镇学校教师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教学上还是以教为主,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低下。

(三)学校因素

对于学校教育,城市学校比乡镇学校具有明显优势,城市学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拥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图书馆、阅览室和大量的报刊书籍,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而乡镇学校先天投入不足,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投入,但历史欠债过多,缺口过大,还缺乏许多应该提供给学生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这些直接影响了乡镇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提高。

(四)家庭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比较大,孩子从小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辅导班。同时,大多数家长能为小孩提供学习机、电脑、课外书刊等资源,孩子可以接触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收集材料显得方便快捷。而在乡镇家庭中,大多数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投入比较少,很少为小孩添置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城乡家庭的重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异。

(五)社会因素

现在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而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也不时地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现在乡镇的街道上,很多人谈得最多的还是如何打工,如何赚钱,如何玩乐。乡镇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生活,怎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怎能提炼正确的观点?而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积极的文化还是占主体的,因此,他们所提炼的观点大多是正确的。

三、提高乡镇初中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对策

1.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切实做到“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把帮助学生学习当作教育的使命之一,可见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是多么的重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根据问题,通过查询报刊、书籍、网络,实地调查,向他人请教等途径,去收集相关材料,再经过筛选和整理,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比较。这有利于在比较、交流中鉴别材料的真伪,有利于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觉改变教学方式,切实做到“教会”。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把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善于充当课堂教学的“导演”,指导、帮助、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集和分析材料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提炼观点的能力。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4)

作文指导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无话可说的现象。这类问题的产生其实源于学生平时缺乏素材的积累,而不是完全没有材料。因此,教会学生在平时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学生很少去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因此写作时往往没有来自生活实际的生动材料。然而细节恰恰是写作的基础,甚至生命。细节是文章的细胞,也是人认识世界的根基。我们通过课外随笔练习和课堂细节描述等方式,培养学生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例如描写病人行为的细节、描写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家长神态等等,只要是留心细节的同学都会绘声绘色地进入情境。我们给学生一个长期记载自己观察到的生动细节的本子,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水平均可得到体现,并在交流中得到拓展和提升。

细节的练习不仅要长期坚持,而且要归类整理。在归类整理时,学生会重温观察过的细节,还会对细节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得学生对细节的意向有明确的认知。归类时必须使用比较,使学生对细节的认识更加深刻。这种练习,使学生大脑中储藏了大量随时可用的真实材料,一旦动笔写作,材料就会应时而至,准确到位。

2.阅读中摘录

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做读书摘录,把读过的书中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典型事例等,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时常翻阅,并定期在同学中交换参阅。由于都是自己读书所摘,因此存储在大脑中比较持久,而经常翻阅更会历久弥新;交流中会开拓视野,对阅读面和领悟性都有启示。这种方法,使学生读书的效率提高了,大脑储备了大量感性材料,在提笔作文时,论证材料汹涌而至。材料的来源广泛,论证的力度自然增强。以往对题枯思无话的现象消失了。

3.向文学大师学习

中学的作文教学并不是培养作家,但是向作家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所必需的。许多文学大师都有很好的提高写作能力的经验和实例可供学习,我们在教学一些大师的名篇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有关写作缘起、大师写作中的趣事等,让学生体会讨论其中提高写作能力的经验和规律。特别是有些作家平时注意积累素材,记录生活中观察到的片段,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惊世名篇的经验可以使学生理解积累素材的重要性,也可以从中认识从素材到文章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积累中思考和提炼,将生活素材的质量提高到内涵丰富深刻的地步。

向大师学习是多方面的,而积累素材无疑是起步性的活动。在学师优美作品时,让学生明白其素材来源,其实很能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学到积累材料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积累效率。

4.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

积累素材的要义在于观察生活和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积累素材时,启发学生如何观察生活现象。通过点评学生的素材记录,总结其中的观察成功之处;通过介绍作家积累素材经验,归纳其观察方法和技巧;通过同学交流,各自小结观察心得。多种途径多管齐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技巧。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5)

时事材料的选取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养成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向学生推荐一些重要的新闻栏目,如: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国新闻。网络有新华网等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积少成多。另外还要争取家长配合家长往往会怕学生看新闻耽误学习。要就学习时事的重要性向家长说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严格把握时事材料的选择

1、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通常相类似的材料有许多。我们一定要选择典型的,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时事材料。让学生看后能激起内心的共鸣。越典型越有代表性。不能为材料而材料,导致课堂表面看来挺热闹而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一定要选择有内涵的材料。

2、选择正面的材料。材料是于教学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我们要多选择宣扬社会真、善、美的材料,体现我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材料,体现社会主旋律的材料。初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材料用利于使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

3、选择真实材料。所选材料不能是小报报道。要经官方认证。思想品德课是讲真理,不讲胡编滥造。不能道听途说。必须言之有物。

4、选择近距离的材料。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空间距离上要近,要选择身边发生的事件。产生共鸣。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指时间上的距离要近。初中生还是未成年人。对当前的许多社会事件尚不明白。更不用说过时的事情了。因此课堂上举的时事,更要贴近学生的阅历。最近发生的事最好。如在讨论“交流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时,学生对“小康水平”不理解。对“建国六周年阅兵”、“神州七号飞船升天”,学生开始活跃。纷纷发言。因为这些事情刚刚发生。贴近他们的经历。有很好的体验。

三、创新时事材料运用形式

1、小辩论:中学生正处在大脑迅速发育时期,思想激烈斗争时期,对许多社会现象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强行将课本的观点采用“填鸭式”硬填进他们的大脑,会适得其反,通过辩论,交流,理越辩越明。如针对现在学生迷恋网吧,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题目“中学生该不该接触网络”。学生畅所欲言经过辩论,学生体会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是我们的一个好助手;但也可以使人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 ,成为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我们要做网络的主人,享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乐趣,不做“网奴”。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游戏的玩具方面有这样的要求,幼儿老师要指导幼儿学会关注观察生活,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实现生活的美化,并开展益智游戏活动。因此,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孩子们愉快地参与,积极表现,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游戏道具,并利用废旧材料,培养翻陈出新、为我所用的意识和能力。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意义分析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是生活常识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发展,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为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能够较好地生存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因为幼儿有好动的特点,我们需要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而不应该像对有较好自控力的大孩子或者成人那样严格要求他们,依据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成长需要实施鼓励、引导。所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音乐、美术、锻炼及生活常识等各方面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游戏活动对他们成长的各项能力和思维品质、性格素养进行培养。假如我们不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地开展合作游戏,那么,他们可能狭隘、自私甚至霸道,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在幼儿园教育中,尽量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形成一定的生活与学习思维。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如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就能较好地起到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作用,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让幼儿有自主意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二、在幼儿园游戏中使用废旧材料意义

幼儿教育影响着孩子们的性格品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虽属雏形,但心理特点、个性倾向是长大后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当今社会,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是围着孩子在转。家长疼爱甚至溺爱孩子,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有的孩子对于玩具有喜新厌旧的习惯。我们引导孩子使用废旧材料作为游戏的工具,一方面会让孩子形成敝帚自珍意识,会好好珍爱自己的物品,养成节俭和不乱丢废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会让孩子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和同学朋友友善相处,虽然孩子们有竞争意识是好事,但是在玩具上都争着新的、质量好的,那么,他们就会自私起来,不利于他们与人相处能力的提高;再有,使用废旧材料做游戏还能提高他们动手动脑意识和想象操作能力。

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和游戏运用方法

废旧材料的品种丰富多样,收集废旧材料是为游戏所用的(当然,我们在教室布置等活动中也是需要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加工并合理地在游戏中使用。

1.学会收集变废为宝

收集废旧物品是一门学问,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关注生活,思考游戏,有意识地为游戏的有效开展而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彩纸、石子、包装盒等,还要针对性地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收集废旧材料。如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天使”的游戏之前,我们先让孩子们认识到环保的意义,思考如何力所能及地开展环保活动,让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谈论怎么做有创意的环保活动。如此,有的孩子带来了破席子,准备做一个“小鸟的家”;有的孩子找来了旧的塑料花,准备设计一个“春天的花草”图案;还有孩子从家里带来旧的布,准备做一个漂亮的“包包”;还有学生带来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准备做一件漂亮体现环保的衣服。这样一次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有了收集废旧材料的意识和方法。

当然,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征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对废旧材料收集和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与孩子们一起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获得教育。

2.有效运用激发潜能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因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之前就要思考孩子们怎样使用废旧材料。《指南》提出:“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在“树叶贴画”游戏中,我就先让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他们自己观察一些事物,然后自己或者小组合作对各种树叶进行加工,利用树叶制作如小蝴蝶、小花,把树叶巧妙地组合成神态各异、招人喜爱的动物,把叶子拼成美丽的画。虽然孩子们制作得不是很完美,但是,可让他们谈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想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喜悦。不仅提高他们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针对使用提高质量

幼儿教育的游戏一方面是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提高他们生活意识和能力。如我们在为培养孩子安全意识而开展游戏时,就可以引导他们将废旧材料利用进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教育意义。可让孩子参看各种工具的图片,自己用纸盒、硬纸片等做某个交通工具的模型。然后,让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到交通工具载重多了会怎样,如果自己是这种交通工具的驾驶员,要注意什么。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把自己的作品弄坏,这时候,我们可以教育他们安全驾驶、安全出行等,让孩子们对交通安全、交通秩序有深刻认识。

当然,幼儿游戏活动是寓教于乐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也不能在游戏中只强调用废旧材料作为游戏工具或道具,防止出现影响幼儿兴趣和学习所得。

总之,我们在幼儿教育中重视探索废旧材料在游戏中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关注生活中养成节俭和废物利用的习惯,在游戏中合理使用和创新运用的兴趣,并注意在游戏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和提高。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7)

通过我的了解,孩子不准备材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忘记了。2.不知道带什么。3.丢了或弄坏了。4.父母不同意。5.家庭条件特别不好的没钱购买。在明确了孩子没带材料的各种情况后,我总结了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引导他们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正,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就会越浓厚。尤其对小学阶段孩子来说,一开始支持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占了很大因素,要求我们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学,这样学生才会对美术课感兴趣。

二、明确每节课需要带的材料,让孩子清楚需要准备的材料

每次备课我都把需要准备的材料记录下来,上一节课结束时写在黑板上,通知学生准备。而一些不常见的材料,如鹅卵石、冰棒棍、纸筒卷等,一般会提前一到两周告之,并且让他们记录下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准备好材料,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展开。

三、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对课堂上准备充分的孩子要适时表扬,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一些小贴纸或糖果等。这样会极大地鼓励孩子,并且知道怎样才是充足的准备,自己还有哪些没有准备好,提醒孩子自我反省。新教育形势下,要注重对孩子的奖励,反对惩罚。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光奖励,不惩罚,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体罚,而是扣分制度。第一节课我就会公布要求,每节课准备充分的、认真回答问题的、绘画特别优秀的同学会给他们加分。而没有带材料的、影响课堂纪律的则会扣分,期末考试结束后按照分数进行奖励。这样让加分的孩子更有信心,而不小心被扣了分的孩子也会记住准备的重要性。

四、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好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习惯。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换算成课时,就是21节课,也就是大约半个学期的时间。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学生改变,而他们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特征是:“刻意,自然。”学生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还需要刻意提醒他们。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一学期下来,有时你还没有布置,学生就已经知道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了。

所以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有计划地塑造学生的好习惯,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达到期望效果。

五、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让家长和班主任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良好班风具有较强的集体凝聚力,同学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思想积极上进。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8)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档案袋评价是以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为其理论根源,以始于80年代的评价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其思想基础的一种评定方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始于美国,属于发展性评价的一种,又译作成长记录袋评价或档案录评价。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种类很多. 比如:学科成长记录袋、综合性成长记录袋、个人成长记录袋、组合性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型成长记录袋、评估型成长记录袋等等。英语档案袋收集学生在一学年的英语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包含三个部分:主要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丰富多样的学生作品和学生的自我反省。通过学生档案袋材料的收集使学生养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质疑和反省的学习习惯;档案袋的材料印证学生的成长,以帮助其成为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和评价。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档案袋的回顾,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提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英语档案袋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教师设计教学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反映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人。实际上,学生档案袋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本人认为,英语档案袋从其结构形态来说最常见、最常用的有三种类型(1)成果型档案袋(product portfolio),它是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及优秀作品,它反映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它收集的是学生最好或最喜爱的作品,基本上由学生自己选择。其目的是向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人展示。(2)课堂型档案袋(class portfolio),是一种总结性的档案袋,用于向家长报告学生情况。它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学习中的自评与它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作出的学生评语。(3)评价型档案袋(evaluation portfolio),它用于向家长汇报预定的标准,是对学生作品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评价。

档案袋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它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应用档案袋的最大优点,就是它为教师提供了其他评价手段无法提供的很多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

二、 英语档案袋建立的基本步骤

建立英语成长档案袋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材料的收集和学生对材料的反思,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学习各方面(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背景)的进步、成就以及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成长记录袋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向每一个人介绍成长英语档案袋以及制作英语档案袋的材料

(2)明确制作英语档案袋的目的

(3)介绍英语成长档案袋的特征及记录袋的 内容

(4)确定英语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和评分 方法

(5)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

(6)制定交流计划和保存、使用计划

整个建立的过程通常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成长记录袋的内容通常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完整过程。 档案袋十分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档案袋,可以参与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进步与他人分享。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档案袋评价提供给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档案袋评价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 英语档案袋的内容

英语档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学生评价、测验检测、学习计划、个人作品、作业。通常以学生的较好和较差两个方面为主要收集材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他们所完成的作业、作品(如每一课的学习记录、课文录音、单词默写、词汇拓展、口语竞赛、作业情况)试卷等中,选出比较特殊的几份,并且对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和学习的方法加以反思。学习档案可以展示学生在努力学习前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学生也可以思考及对比他们学到了什么和他们是如何学习的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档案也为老师,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上述的学生评价、测验检测、学习计划、个人作品、作业等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英语档案袋收集的内容。

学生英语档案袋中不仅包括课内学习情况记录还可包括课外学习情况(如记录学生的自编英语小报、学生上网与在图书馆查询资料的情况记录、市场调查、动手操作、访谈、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记录,等等。学生是发展的、富有潜力的、整体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英语教学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交际活动,让学生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展示自己才能的活动内容。)档案袋的内容还可包括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反思评语。

四、档案袋材料收集中的几个特点

一是互动性。不同人的评语的被选率相当高,这体现出了一种共同建构的理念。二是方便性。学生的作品、作业和测验是现成的材料,不需要特别的制作,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学生本人是建立学习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指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因而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技能,亦可产生对自己成果的拥有感,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技能。

五、英语档案袋的设计及应用原则

学生是实施英语学习档案袋的主体,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档案袋的外形与结构,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想象对学习档案袋进行设计和包装,但封面必须包括Name,No.,Class,Grade,Teacher’s name,Date:from_____to________等等。

董奇(2002)在《成长记录档案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一书中说“是否需要袋子或容器来收集作品,取决于起作品的性质与使用的便利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袋’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因此,英语学习档案袋的不一定非得用“袋子”来作容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现成的一种“容器”,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制作适合自己的容器。如文件夹,词汇袋,浓缩站等。

为了更好地做好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工作,我认为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了如指掌。如本学期学生要查哪些资料、做哪些调查。但教师的计划只是一种设想,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随着教学的进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的反馈,灵活、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计划。2。评价主体多元化、互动化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程度选用恰当的,科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互动评价。3。全面性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学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4。及时评价鼓励原则。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英语档案袋的使用也是如此。学生只有从中不断得到鼓励,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才能把这种行为持续下去。而学生则必须遵循现实性,及时性,同步性,反思性等原则。

六、英语档案袋评价的存在的问题:

首先,档案袋的应用需要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可是由于教师的理论的薄弱直接导致档案袋评价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据有一份权威杂志的调查报告,参与档案袋评价的老师理论水平都不能算高。81.3%的教师只“学过一些理论知识”,仅12.5%的老师“学过较多”,校际之间的差异不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都感到自己知道的东西不够,能获取的资料也不多,也没有有力的指导,几乎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来参与的,大多是仅凭经验。此时,学校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应该为老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渠道。比如,开设集中式的校本培训,请科研处老师或外请专家上课;开展分散式的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小组学习;订购有关课程评价的书籍、刊物,提供可供借鉴的案例。其次,还要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时间。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9)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让少年体验个人成长对长辈的义务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以“给父母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习作,但从以往学生习作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离了本单元的主题,而是单纯地给父母提一些建议,选择的材料也很普通。为此,我安排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美文的同时,学习表达对父母之爱。

1.品味优秀作品,感悟父母之爱,领会表达方法

(1)学习教材提供的文本。单元组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四篇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是‘精彩极了’的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批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因而,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并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而,在文本的学习中,还要了解掌握构筑表现父母之爱的描写方法: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

(2)阅读教材之外的名作。教材虽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所提供的文本毕竟有限,而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与习作方法,所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名家作品,既让学生感受了父母之爱,又积累了文章呈现的写作方法。

2.回忆相处事例,感知父母之爱,获取亲情素材

(1)从回忆中找材料。边学文,边布置学生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用简要的语言列举例子。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又能让学生从回忆中找到典型的习作素材。

(2)从采访中找材料。要求学生边采访家长边记录事例。家长所列举的事例更有理性,能从全面的角度来把握为孩子“付出的爱”,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父母之爱,同时积累更富有现实意义的写作素材。

(3)从“反”例中找材料。爱有慈爱,也有严爱。让学生回忆父母亲和自己相处过程中自己不理解或不满的事例,并想想他们的出发点会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父母之爱,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这既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又扩大了选材的范围。

(4)从反思中找材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叛逆的思想苗头,往往会逆着父母的思维做事,但事后又会感到后悔。因此,借习作选材机会,让学生思考:你对父母做过什么让你后悔的事?他们面对你的伤害,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做既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又在习作的选材上有新的突破。

3.抒写感恩美文,感谢父母之爱,表现血浓亲情

(1)重温写法。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达欲望后,重温本单元学过的写作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片段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父母之爱。

(2)片段练笔。建构主义认为:“引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与原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写人方法,从学生所列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件来让全班同学练习如何写具体。之后分组、分描写重点进行片段练笔,完成后全班交流。

(3)抒写大爱。有了典型材料,掌握“写法”,又进行了片段练习,再“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就不是空话。但因生活经验的不同,所选择的材料各具特色,习作水平也有差别,所以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倾听孩子心声,感受肺腑之言,回信表达大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校联系与合作,认为它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孩子们得到的都是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而通过“孩子读习作,父母写回信”这一环节,让孩子对父母亲说声“谢谢”,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延伸了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增进了两代人的沟通。

(1)学生读作文。安排学生给父母读《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习作,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表达对父母之爱,同时也让家长在倾听中回忆过往的点滴,感受亲情,唤起为孩子的懂事而自豪之感,增进沟通。

家长会学习材料篇(10)

一、教研工作:

(一)增强教师自身建设,搞好区域活动

在本学期中我们将以主题背景下的语言区为重点,用理论与实践的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本年段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进一认识。在开学初我们请教科室,组织教师有系统的学习了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及本年龄段的特点及教学目标,接着让老师动手根据主题计划制定了区域计划,---组织各班将区域计划落实到班级中----年段进行材料的观摩,并组织教师思考材料的适宜性----观摩幼儿操作----再组织教师讨论材料的适宜性-----再学习《如何让语言区活起来》的文章----再进行材料的调整----相互谈经验与困惑。这样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老师知道了如何根据主题来制定区域计划、如何根据区域目标来寻找关键经验。区域的材料应符合本年龄本班孩子的特点,兴趣。在语言区中材料的互动是创找想说环境的关键。也慢慢体会到一个目标可以用多种材料的投放来体现。但从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许多区域的关键经验找的不准,材料间的递进即层次如何把握,区域与区域间的空间如何摆放更合理等。

(二)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本学期中我们小半年段的小小2班是分享阅读的实验班,我们以将这个点进行拓展,大家一起组织学习了《分享阅读的意义》并从中发现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成人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当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换,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帮助幼儿养成翻阅图书的习惯,认识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如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页码,让幼儿知道应一页页地翻书,一幅幅连贯起来看,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从而培养幼儿爱看书。

二、常规工作

(一)保教结合,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在本学期中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文章,同时还一起组织讨论了两位教师如何配班,使老师更加明确知道了自己的工作要求,使班级工作做的更加精密。同时我们也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在秋春意浓浓的日子里,组织幼儿到公园进行秋游。让幼儿感受季节的变化,发现秋天的秘密。同时我们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穿鞋子、儿歌朗诵赛。使幼儿的配合园务工作开展“家家乐亲子运动会”,在活动中通过家长参与,幼儿自己动手获取礼物,让孩子家长感受了游戏的快乐!

(二)注重家园联系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 房地产公司年终 下一篇: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