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职业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30 05:43:49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1)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职业教育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教育部“紧缺人才工程”等一系列大政方略的引领及推动下,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从规模到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突飞猛进的增长,站上了世界产销量第一的位置。

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宏观描述;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必将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以上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机构如何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未来。本届年会将请您与有关领导及业界权威一起“回顾与展望”。

二、年会内容

1、主题宏观报告(战略层面)

拟邀请教育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领导及相关业界权威专家围绕以下内容做主题宏观报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解析;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展望;

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研究(制造、维修、营销三大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本科、高职、中职三大领域培养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

2、专题微观研讨(战术层面)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等各个方面组织研讨。和往届一样,研讨发言除安排少数专家外,大部分拟从所征集论文中选出。

3、“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赛项点评

由教育部等部委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广大职业院校关注大赛,积极参与大赛,希望以此推动自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本届年会将安排相关专家对“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和中职组汽车赛项进行点评,为大家解惑释疑。

4、校企合作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自2007年会推出“校企合作项目”板块以来,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今年年会主办方又有新项目推出。

5、书面论文交流

年会将出版论文集及光盘,供代表书面交流。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的论文集将第一次采取正式出版方式,以杂志专刊形式推出,一方面为论文作者提升稿件价值。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年会影响。

6、考察参观

年会将组织代表考察当地学校,并安排参观上海世博会。

三、征文要求

1、论文主题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微观操作层面阐述汽车职业教育各个方面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汽车职业教育师资标准;

汽车职业教育专业拓展;

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整形专业实训教学。

2、内容要求

(1)必须结合自身实践,既有实际操作,又有理论升华。

(2)有关实训教学的论文应有一定的可借鉴性,论文中应包含至少一个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3、其他要求

(1)篇幅最好在3000~5000字(包括文、图、表),图表要清晰美观,外交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要书写正确。

(2)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四、征文报送与录取

1、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20日。

2、征文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接收邮箱为。

3、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书面交流论文和大会发言论文,分别编入论文集和组织在大会上发言,同时评出优秀论文,给作者颁发证书。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有问题可与我会联系。

联系人:张宏庆、韩伟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2)

二、系统推进“大学工队伍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数量够、质量优的大学工队伍体系,培育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围

第一,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以全日制研究生为重点、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转岗教师为补充选拔引进一批专职辅导员,增加专职辅导员队伍数量。二是通过培训、考核、奖惩、建立退出机制等手段,优化专职辅导员结构,提高专职辅导员素质。第二,要设立班主任队伍。高职院校的部分班级的学生具有自律意识较差、进取精神不强的特点。为加强对此部分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校决定采用班主任制。学校将按照“校级层面统一解决经费、二级学院选拔出合适的人选并且控制总量”的思路,设立一支管用的班主任队伍,承担对重点班级的管理任务。第三,要加强思想导师队伍建设。一段时期以来,“思想导师制”是我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措施。新的条件下,学校将围绕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和更好的转化后进学生的目的,进一步加强思想导师工作,出台新形势下实施“思想导师制”的工作方案,优化思想导师工作待遇、评价、奖惩等方面的运行机制,进而切实发挥思想导师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要以推进省校两级“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学工线人员科研水平与工作能力。第五要以筹备召开第三次“团代会”为契机,把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关,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通过发挥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来锻炼提高学生干部能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三、以推进“535德育模式”实施为重点,深化“学生日常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

第一,加强“班级主题班会”建设,进一步在把握规律性、加强实效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其学生日常教育主阵地作用。第二,出实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例如,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宣传、加强检查、严格考核”等措施,重点加强学生“升旗仪式”时纪律教育。通过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彰显新生军训工作的教育功能。第三,按照“五早”要求,以确保学生不出现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为目标,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积极探索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例如,建立学期制的班级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机制。推动二级学院组织好每学期本学院的开学典礼。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一,以抓好关键时段的卫生保洁工作为重点,做好校园卫生保洁工作,提高师生的劳动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第二,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一是5月底6月初,再次对学生住宿进行调整,以杜绝新生开学时与老生混住的情况。二是加强宿管老师与学生会宿管干部培训,提高他们工作水平。三是完善宿管考核制度,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第三,以抓好学生控烟工作、集会纪律工作等为切入点,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把握严肃和规范两个原则,切实做好学生违纪处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严重违纪的预防教育工作。第四,以校级勤工俭学制度出台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奖、助、贷、减、免、补、勤”等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第五,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保力量,严查各类安全隐患,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创建平安校园。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67-02

一、汽车维修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汽车社会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服务业,特别是汽车维修行业也跟着急剧膨胀。社会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大。但是,一个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即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冲突现在看来似乎越来越严重。

1.现代汽车技术与汽车维修职业教育。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汽车已经从原来的纯机械产品发展为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复杂产品。生产商每年都推出更新换代的新款车,预示着新的技术进步并已投入应用。所有这些,让职业教育行业面对不断而来的挑战和空前的压力。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行业,面对的是众多的汽车品牌、不断更新换代的车型。这对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施放、教学模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目前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现代汽车已经从原来的纯机械产品发展成为集多种现代技术为一体的复杂产品。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这些知识涉及:机械结构与传动、电子技术基础、数字技术网络通讯基础。操作技能要求包括:汽车构造知识与拆装技能,故障诊断与检查、检测技能;修复技能。

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社会所需要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高校、高职毕业生有所不同,本文不涉及中职毕业生。

1.高校汽车专业毕业生。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具备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能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这部分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机械制造业或其他相关产业。这就让快速发展的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很难得到充分满足。此外,部分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汽车维修行业工作,这就加剧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目的地是汽车维修行业。按理说,应该是专业对口的。但一个矛盾始终伴随着高职汽车维修教育,那就是:社会需求旺盛与就业不足的矛盾。而且,现在看来这个状态还越来越严重。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就学校教育这一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1)教学目标模糊导致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当。(2)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3)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老化与落后,教材内容的老化与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职业能力的缺陷。这个缺陷,使企业对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降低。反过来说,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在维修行业的就业率不断降低。当然,学生本身原因导致的职业能力不足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三、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目标

1.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同于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高层次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相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具有初步完整的与汽车相关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上,应该是达到精通。在技能上,应该具有应对汽车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相对于高校汽车专业毕业生,他们不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毕竟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不需要涉及设计与制造所需的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工作。

2.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探索。汽车维修人才社会需求旺盛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足的矛盾,已经给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显然,现行的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肯定有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的地方。下面将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粗略的探讨。(1)关于高职技能教育中理论教学的探讨。职业教育强调掌握职业技能,这当然没错。俗话说:汽车是动手修出来的,不是背理论就能修好的。话虽如此,但汽车维修操作技能的学习运用,必须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有意义。特别是在汽车机电维修岗位,不存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技能。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学,应该抛弃过去“大而全”的模式。比如《发动机与汽车理论》这门课中的“工程热力学”内容就太过深奥了,应该进行精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理论课,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汽车理论》课中的多数内容应该简化,但《电工基础》这门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则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于涉及汽车电路特点的章节进行加强。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学以致用为度来进行调整。(2)实践教学的探索。实践教学,又称实训教学。这是汽车维修专业分量很大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汽车维修所需的基本的操作技能。部分学校实行先学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理论,然后将学生带到实训车间甚至维修企业进行实训教学或教学实习。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在教学管理虽然上很方便,但在教学效果上却是差强人意的。道理很简单,此种教学模式,学生根本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现在并无固定的套路。分课题实行的“理论—实践—理论”或“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方式,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当有效的,学生对理论与操作技能的理解程度,对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再现程度都要比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好得多。具体到对汽车组成中某一部分的教学,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经验总结。(3)关于校企合作的探索。校企合作,不光是指针对学生的教学,还可以是针对教师的培养。“定单式培养”:由企业针对其品牌与车型,提出培养对象的目标要求,各项技能水平要求,学校依此进行教学,可以是学历性质的培养,也可以是短训班性质的培养。这就保障了学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师资培养: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定期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学习,了解现代维修企业的运作流程;了解现代汽车维修工艺过程与故障处理流程,学习现代汽车维修操作技能。这对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极大的好处。所积累的维修案例,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极为有益的。

3.提供实习基地。汽车维修企业所面对的车型与数量,职业院校当然无法相比。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汽车技术信息,最新的维修工艺方法。企业如提供实习场所,学生将能感觉到真切的工作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4.提供教学用器材、资料。这是校企合作中,学校所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一些汽车企业慷慨地为职业学校提供较新的车型与维修资料,为职业教育做出了贡献。

四、对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1.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的关系。我们一直坚持“技能必须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知识之上”这一观点。没有理论指导下的技能,是虚幻的技能。面对一辆故障车,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如何去分析、去排除?所谓的技能又如何去用?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没有理论知识教育或严重淡化理论知识教育而去强调进行技能教育是无效的技能教育,是虚幻的技能教育。相反,一些学校因为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实训器材或场所,职业教育完全是理论课,然后把学生直接推到企业,这样的学生,当然毫无操作技能可言,而且没有实践过程的帮助,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再现程度也不高。对这类学生,企业要么不用,要么干起了职业学校的事情,自己开班重新回炉培训。

2.高级教师等同于高技能。对于目前高职汽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动手能力差。这一现象与高职院校教师状况有不小的关系。一些高职称的汽车专业教师,或许非常精通现代汽车理论,但对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状况与实际维修工艺过程不了解,对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实际工作过程不了解,甚至根本没动手修过汽车,有的甚至连汽车驾驶证也没有!仅仅是按照教材上课,这样的教学,学生哪来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3.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毕业生要达到企业对维修技能的要求,需要一个实习与适应期。其原因是:(1)因汽车品牌与车型众多,不同车型结构、布置、配置各具特色,学生对其工作对象必然要有一个熟悉过程。过程的长短与所在维修企业的性质有关。“4S”服务站较综合类维修企业要短许多。因为“4S”服务站车型较单一,而综合性维修企业面对的车型较杂,学生技能的成熟相对要晚一些。(2)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跟实际的生产总是有些差别的,这需要时间来进行调整与适应。因此,学校实习教学与实际维修过程的“仿真”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水平。显然,“仿真”程度的高低,与学校、政府对职业教育设备的投入直接相关。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改革或调整,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同步性。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4)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拉大了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使得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的对接出现了脱节,阻断了人才培养方与人才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受众面与社会影响,影响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活动构成――一会一展一赛一网

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才论坛

聚集国内外政、企、学、研专家,探讨现有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标准、探寻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的实用方式、优化汽车人力资源网络建设。

汽车文化和职业教育与装备展览

本着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理念。以会带展、以展促会,使与会者全面、充分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促进业内优势教育资源的汇总,为校企合作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全国首届汽车职业教育教师说课大赛

汇聚全国职教精英,共同探讨汽车专业知识、教学模式、课堂表现形式,在锻炼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教具使用技能。提高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水平,探索与推动国内汽车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接官方门户网站

网站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协作对话办公室”负责网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网站成为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对接的持续性网上工作平台,为政企学研的合作、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再培训、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现状及预测等提供一个长期的有效互动空间。

活动理念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5)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与优化的不断推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社会各行各业中备受青睐的精英群体。汽车行业对这种高精尖人才,也提升了衡量标准,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了汽车修理及相关行业急需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化实用型的高技术人才。以往职业教育模式造就出来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对专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老式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毕业生素质不高、技能不强、专业化水平不足成为了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了解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优化路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成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汽车生产、汽车售后服务以及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相关保险等行业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除了要求政治素养过硬、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知识结构配备合理,具备专业的汽车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实际操作能力,能满足该行业的用人需求。具体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汽车修理专业领域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汽车后市场对该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因循守旧

教学观念的因循守旧是制约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教学观念转变更新的速度就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速度。转变观念,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创新的基本基础。教师观念受制于传统教育,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墨守成规。以“教师为核心”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严重阻碍毕业生质量的提高。作为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重要场所的职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盲目追求,导致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专业技术传授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汽车修理专业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有显著的提升。

2.教学内容科学性不足

当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素材更新换代速度缓慢,难以紧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随着汽车修理领域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汽车技术不断提高,相应的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素材也应随之更新,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更注重于理论教学,过多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缺乏与理论匹配的实践操作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性水平不高。

3.教师队伍匹配不合理

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汽车修理专业领域,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从理论层面加大学生对汽车修理专业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进而做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但是,就目前的汽车修理专业来看,受限于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匹配还不够合理,缺乏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依赖教材,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与企业对该专业人才标准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国家于2017年初了关于我国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新标准,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核心场所,旧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完全被教师所掌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中难以得到体现。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应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以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内容为立足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教学的死板模式,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不迷信于教材和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注意引导,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2.科学系统的配置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理论知识的讲授成为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被严重忽视,因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市场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应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活动,使修理专业教育紧跟市场发展脚步,以造就出能够顺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精尖汽车修理领域的人才。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相关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多地掌握该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师生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3.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肩负着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职责。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根据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匹配师资力量,不断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进而确保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活动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此外,职业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不断学习和进修,使其随时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丰富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努力开阔教学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思想的变化,通过生动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无论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还是对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培养顺应时展,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精尖专业人才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是理论指导实际、锻炼学生专业技术的重要途径,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坚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是汽车修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两项专业素养。因此,在未来的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指导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专业实践当中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此外,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还应该借助汽车后市场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基础教学资源与企业的行业市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操作空间,扩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小结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如下。

第一,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不过硬以及应用能力不强。

第二,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因循守旧、教学内容配置不科学以及师资队伍匹配不合理。

第三,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景广阔的汽车后市场,然而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达到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

第四,教学改革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实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6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要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内汽车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规模能力提高与结构质量不尽合理,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的吸引力不强等。面向未来,教育部提出了构建以“产教对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对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先例的研究与比较,并结合成都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及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项目的探索经验,本文围绕面对未来如何展开汽车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一、整合汽车教学资源,深化“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实现产教和校企共赢

由于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包括不同学校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不同层次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汽车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不强,汽车技术从业人员的学习资源和大部分中职学校汽车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十分短缺。

因此,一方面,应该整合汽车技术资源,并联合汽车企业,集思广益,建立全国汽车应用技术网络资源库和汽车职业教学资源库,使它为汽车职业教育和汽车技术行业服务,并且成为从事汽车技术专业人员的终身学习平台。从而,提高汽车技术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推动汽车职业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发展汽车职业教育,汽车职业院校要主动融入社会,与企业接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产教对接,协调推动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合作理论、指导合作发展;设计合作制度,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项目;破解合作难题,形成合作机制。

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例,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上成功的职教模式之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双元制是一种非全日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学生一边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一边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这样,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成都师范学院汽车工程系通过和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学生团队参加各种全国及省级汽车类竞赛取得了好成绩,如,“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营销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电磁组二等奖”、“四川省房车精英赛第二名”。其模式是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资源和教学科研实训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并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汽车创新设计与制造,同时参加相关大学生汽车类设计大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进行开放式学习,培养了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需求。因此,学校自身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合调整专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加强汽车中职师资的建设,完善中职教师的聘用制度

从历年来我国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吸引力不强,另外,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学校的生源以及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西部薄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师资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汽车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模块,也应该重视中职师资的建设。通过对一些中职院校的调研,目前我国中职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职教师数量不足、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优秀中职教师流失严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汽车类中职院校中,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而专业课教师中同时具有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的教师很少,“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较低。然而,全国师范院校大多数是培养自然科学学科的师资,缺乏对汽车技术专业的师资培养。

为了解决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加强中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汽车中职院校应重视师资建设,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汽车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再者,国家应修订职业教育法;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教师企业实践、集团化办学等制度;持续开展“产教对接”,推进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教育链与产业链、学校与企业融合发展。以德国为例,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特性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结构的双元性。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主要有两种,即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在职业学校之外的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企业)的实训教师。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训教师是“在企业里或其他非学校机构中负责职业教育的,在业务上和品格上合适的人员”。按照德国法律,实训教师必须通过由《实训教师资格条例》(AVEO)规定的资格考试。另外,成都师范学院为解决职教师资的问题,在普通学科师资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职教师资的目标,鼓励学生加入职业教育的模块,汽车工程系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学校师范生培训基地和合作企业资源,努力建设汽车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块。

三、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强各级汽车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沟通与渗透

终身教育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按照终身教育理念发展汽车职业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事业提出的基本发展方向。因此,汽车职业教育要遵循终身教育理念,必须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方针。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由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汽车职业技能培训环节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汽车技术培训体系;二是汽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间、汽车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不畅。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衔接,培养理念、培养方法、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上没有很好地衔接。职业教育体系总体上可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这样来看,汽车职业启蒙教育,甚至是整个职业启蒙教育,难以渗透到基础教育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曾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技术本质的理解,并使他们尊重那些需要实际技能的工作。这种入门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和民主化过程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应该成为从初等教育开始一直到中等教育头几年课程中必须有的内容。但是,我国普通教育强调学科本位,没有很好地将实践和职业技能紧密联系起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很少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方面的内容,甚至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也是主要强调文化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极少提到职业教育的内容。因此,学生对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和职业的变迁没有基本的了解,对汽车产业知识更是不了解,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职业教育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是单向的。普通教育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一级的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的机会则非常小。尽管我国有关文件规定,中专、技校、职高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但由于受教学内容、高考制度、高考内容等的影响,这些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的人数并不多。而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普通高校的比例被严格限制,可供选择的高校数量也很少,这种职业教育的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更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汽车职业教育的水平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职业启蒙教育,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对社会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有利于其在教育分流时,对专业和职业做出正确选择。另一方面,建立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机制,适当扩大中职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比例,同时考虑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加强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全国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四、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汽车类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很少有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的汽车专业的学生如果要升学,基本上只能升入学术教育体系,而不是职业教育体系,况且这部分人的比例非常小。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开设了专业硕士和工程硕士,但这基本上成了一部分考研分数较低的学生逃避社会的选择之一。

此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既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文化水平,又具备中级水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生源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却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况且这部分毕业生属于普通高考分数较低的人群,再加上他们也不具备职业技能和知识,必然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去职业化”。这样一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形成了隐性萎缩,不利于技术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更是加剧我国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供求失衡。

基于以上思考,面对未来,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技术本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使一些汽车技术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定位于职业教育目标,重点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提倡部分职业教育质量高的汽车类高职院校向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再者,逐步完善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使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发展,使我国汽车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56.

[2]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5.

[3]孙元政.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借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欧阳育良.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1):56-59.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7)

1 汽车维修业人才需求现状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6年起我国的汽车总销量每年就以15%的速度增加,汽车的需求量每年达到100―200万辆。到了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汽车国家。到2009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的第一位。权威媒体预测:到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将会超过汽车第一大国美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汽车市场。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大加快,汽车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我国的汽车维修业也同时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人员需求2010年达到了356.87万人,到2015年将会突破500万人大关,到2020年将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而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业将有几十万的需求,但目前现状是让企业满意的维修人员不多,熟练工难找,有一定理论基础并且有高技术的技工更是一将难求。企业招不到满足要求的高级技工,而学校毕业的学生和社会普通劳动力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之间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与相关的教育、训练滞后有关,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按照企业需求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论教学多于实训操作;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素质要求也水涨船高。企业需要员工既懂电子又懂机械,既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汽车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高职汽车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工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高职教育没有合理的总体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有差距。高职汽车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基础课、基础专业课、专业课的“三段式”,专业课学习完毕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相违背,很多学生不具有信息积累和迁移的能力,大一和大二学习的基础课和基础专业课到了大三最后阶段的综合训练需要使用时,其实知识已经忘光了,没有达到基础铺垫的目的;第二,教学方法较陈旧,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的衔接。很多教师过多讲授“不必要的理论”,不能有效的提炼出必要“技能”,教学方法仍沿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造成上课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抱有“60分万岁”的心态,只求考试合格,没有把知识真正理解和吸收;第三,考核方式多采用单一闭卷考试方式,这种方式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主,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背的现象出现,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上述三个方面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让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能力这对矛盾更加加剧。

要发展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汽车高职教育,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服务性的职业教育特点。汽车高职教育生存则基点是培养的学生满足市场的需求。汽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实践性、应用性,以理论教学为辅以培养技能为主,技能学习加深理论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 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标准建立以行业标准为依据

汽车行业的职业标准是我国对从事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总体要求,职业标准准确地表达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标准中除了规定了从业人员需要从事某项工作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外,还对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工艺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文字描述。下表描述了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定义,实际上是给出了汽车维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汽车维修工的分类给出了专业定位,专业和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培养人才的层次和水平。工作内容就是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模块。

汽车维修职业标准是根据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拟定的,来源于生产一线,对汽车维修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高职院校的汽车教育要地按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来不断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融合职业标准,专业建设改革中融合行业标准,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标准改革以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汽车专业的设置的要根据社会需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课程教材要融入企业文化理念和职业情境。要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把学习环境变为工作环境。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从企业需求中分解和提炼出从事汽车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

3.1 课程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理念总结出了《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培养目标。以汽车维修岗位真实任务为载体,通过“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使学生熟悉汽车维修工作流程,具有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工作的能力,具有阅读维修资料及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独立创新的能力。

课程开发设计 理念设计上,基于汽车维修职业标准的需求来开发设计课程:思路设计上,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汽车维修企业作业流程有针对的设立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学习训练知识、能力目标都有所不同的侧重点,但整个工作任务紧扣汽车售后服务流程为主线不断进行大循环,每一大循环内又根据模块训练的岗位能力技能而开展小循环。从而培养学生会做事、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案例教学及互动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懂得技术的同时,更懂得何时应用该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再通过大量的项目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理论最终达到理论指导操作,操作中理解理论,先会后懂的目的。

3.2 从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中提取课程内容 .一门课程该讲授哪些内容,是这门课存在的最重要意义所在。内容选取,不再按照教材一章一章理论式的教学,针对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汽车维修职业标准要求,有选择性的摘取教学内容。需要有必要的理论指导,但不能把不必要的理论深入讲授。《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根据汽车维修岗位需求和维修工职业标准开展汽车维修任务实训,最终使学生具备维护过程中能够发现车辆潜在问题的能力。

3.3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模拟车间”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改变以往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采用“模拟车间”的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拟汽车维修企业成立车间管理机构,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业务接待、机电维修、汽车材料管理等岗位。教方式采用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任务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学模式采用“企业的拿来主义”直接将企业的真实案例搬进课堂,提炼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按照企业模式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把“课堂”变“车间”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3.4 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力度,融进企业考核标准 .传统考核方式以封闭的理论考试为主,很难客观的考核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的实际情况,难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因此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力度,融入企业考核标准。

过程考核是完成每一个子项目给予学生动手能力,参与度以及团队合作情况等的评价,占总成绩35%,过程评价改变了老师一人定成绩,一人说了算的方式,由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成绩的评定,过程考核的成绩每次项目结束时给予公布,表扬成绩领先者,激励成绩落后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自我不断提高和进步。

过程考试是子项目的学习过程中考核,而结果考核,是总项目学习完毕,进行项目验收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5%,按照企业里工作任务完成后的质检要求进行考核,同样采用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笔试考试需要弱化,但并不是不需要。企业里除了会操作意外,还需要会表达,会分析的能力。通过笔试可以完成这环节的能力的考核。一门课程最终成绩由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4 结论

高职汽车教育要想求得更高更快发展,必须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实施项目化的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探索改革之路,将专业计划与企业需求、教师授课与行业标准、学生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学生的培养。有效的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环境与车间、行业需求与教学计划、专业与岗位的“五个对接”。

参考文献

[1] 解析中国汽车维修业发展状况与技校人才培养问题.来源: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信息咨询服务网.2005

[2] 宋文官.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改革[J].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9-62

[3] 廖世蓉,陈琳.项目化教学,按行业标准培养学生――论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的改革[J].福建电脑.2007(9),194-195

[4] 卢恒荣.基于国际适任标准下的轮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5).15-17

[5] 赵继忠. 国家职业标准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指导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104-106

[6] 搜学搜课.汽车维修人员需求2012年将达到百万人[OL].2012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8)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它具体分为EOP/EVP职业英语,EAP/EEP学术/教育英语和EST科技英语。ESP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教育目的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倍受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和ESP从业人员以及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ES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当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及经济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中,英语日渐成为最普及的交流工具。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学习英语不再被看成仅仅是获得一种良好的教育,它逐渐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ESP应运而生。

二、ESP理论在高职汽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

1985年4月语言学家Strevens在斯里兰卡ESP国际讨论会上曾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有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课程必须在内容即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4)必须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例如只限于阅读技能或言语识别等技能的培养);(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尽管交际法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ESP教学的,但ESP并不只局限于交际法)。ESP核心理论是需求分析,以揭示ESP学习者的需求及其学习目的,不仅肯定需求存在,还要对这种需求进行认识。ESP课程是对学习者需求的具体细化,语言课程有学习者需求的内容。这样,学习者就会有积极态度去学,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他们学习潜力的过程。根据Hutchinson & Waters(1991)的研究,专门用途英语学科主要涵盖三大领域:科学技术(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务经济(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社会科学(人文研究)(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s,简称ESS)。

ESP教学在中国兴起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贸易、商务的发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英语和商务英语。近几年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它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比如说汽车维修技工,汽车销售人员,设计人员,工程师,售后服务人员,汽车保养工人等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要求汽车从业人员有较好的英语运用能力。汽车英语作为一种ESP,把基础英语与汽车专业结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工作者如果在ESP教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就为ESP在汽车工业上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其英语教学方针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等职业学校有自己的英语测试标准:全国高等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A、B级考试。因此考生有一个较合理的认定自己英语学习水平的标准,但这只是体现了“够用为度”的原则,要做到“实用为主”还远远不够。“实用为主”正是高职教育的精髓所在。它以职业教育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的汽车英语主要是针对汽车维修(含汽车制造与装配)和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因此汽车英语在高职中又可分为汽车维修英语和汽车营销英语两个分支。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将来就业方向,他们所应用汽车英语的场合应该是在向外国客户推销汽车,介绍汽车性能、价格等。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日后使用的英语侧重于零部件及说明书等应用文的阅读。根据需要分析的教学方法,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基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才是适合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的正确方法。但是目前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汽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一直是以培养学生动手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英语课程的教学自然也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汽车英语教学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虽然加入了汽车专业英语的讲授但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使得学生学到的汽车英语停留在对词汇、短语的机械学习上,学生没有能力去运用这些词汇;汽车英语虽然与其专业结合,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课堂教学总是存在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三)ESP理论在高职汽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通过我们对高职英语教育尤其是对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ESP教学方法是一种既适用又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论。为改进高职汽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汽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1.汽车英语教学材料

汽车英语的教材一般关于汽车维修等方面的理论陈述性知识较多,课文较多为说明文,比较枯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主要是企业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教学材料。如维修专业侧重于词汇和应用文阅读的教学。营销专业则应侧重于英语交际口语和专业术语的讲授,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也可结合企业或用人单位的需求编制讲义,满足工作多种需要,这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2.教师的综合素质

讲授汽车英语的英语教师多半没有受到过专业汽车知识的培训,对汽车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做好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如与企业多沟通等;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结论

汽车英语作为一种ESP,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汽车英语课程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对其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将ESP理论应用于汽车英语教学,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该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等.朗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9)

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急需人才,使汽车类专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热门专业。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需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仅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相对弱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国内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如上文所述,国内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一旦设置,改动量较小,且选修课程的比例相对较小,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受限。另外,国内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多在课程结束后才集中安排一到两个月的实习,收效并不显著。课程设置多以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为基础,基础课程设置比例偏大,延续学术性课程设置的理念。

二、国内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总体上仍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理论课开设较多,而实践课程数量相对不足。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及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等方面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理论和实践的连接不紧密,即理论学习时缺乏实践支持,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阶段,由于理论掌握不牢固,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理论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同步

国内高职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教材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人才技能培养与科技发展相对脱节等现象。首先,教学方法多参照学历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系统性多于实践训练;其次,课程设置不能重点突出对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再次,高职教材内容普遍存在内容过时的现象,不能及时跟上科技进步;此外,受资金条件、校企沟通交流较少及政策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实训场地不足、缺少实训指导教师的现象。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理念

国内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及院校的实际办学条件进行调整。总体指导思想应遵循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四项原则。

突出能力。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出发点,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一般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学校应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线岗位操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模块化”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在设置课程时,要涵盖汽车相关职业对应的模块,供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组合,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和职业规划需求自由选择。

2.课程设置

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基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专业技能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三个方面。基本学制采取“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年到汽车制造现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顶岗实习。

在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四项原则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当前国情和学校办学条件的课程体系,为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的良好运行搭建了必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建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专项教师团队,加强改进职业教育,丰富教学方法,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并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设置的思路符合企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建湘.校企合作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导报,2012(29).

[2]郑玉英.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机电技术,2011(8).

[3]孟坤,潘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1(13).

[4]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10)

在职业教育事业当中,汽车维修专业是最基础的专业类型,其对于满足市场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带来了重要支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掌握市场需求对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教学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点认识,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维修教学变得势在必行。

一、汽车维修教学现存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论轻实践是汽车维修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从职业教育角度来看,其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为基本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我认为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职业教育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至于汽车维修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虽然这种重理论轻实践只是一种程度上的比较,但这也足以影响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效果。其二是学校对汽车维修专业技能考核的方向偏差。汽车维修作为以技术为基础的学科,其考核应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但目前仍有职业院校在汽车维修考核方面设有理论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摊了学生的精力,不利于学生在汽车维修专业方面的发展。

2.教学内容滞后

教学内容滞后也是汽车维修教学的典型问题。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汽车行业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一些高精尖技术被应用到了汽车制造、汽车检测、汽车维修工作当中,这对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与汽车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支持。但在许多职业汽车教育院校当中,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使得该校培养出的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进入岗位后,根本无法适应岗位专业需求,这不仅影响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进步,也影响了汽车维修人才的发展。

3.教学方法匮乏

教学方法匮乏也是影响汽车维修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汽车维修作为汽车职业教育,如何将汽车维修技能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学会汽车维修技能,并能够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不够全面,这使得其在进行汽车维修技能教学时,常常会出现一种方法贯穿始终的情况,这种情况既不利于汽车维修教学效果的保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种情况的出现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一些汽车维修专业水平较高的老师,在教学水平方面上略有欠缺,以至于他们“有力而使不出”,影响了汽车维修教学效果。

4.教学设施缺失

汽车维修专业作为以汽车的维修作为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其在教学中必须要依靠一些教学设施来予以支持。例如可供学生研究的汽车及其部件、检测汽车故障的设备、维修汽车的机械设备等等。但从目前职业院校在汽车维修专业投入方面,其在教学设施投入方面尚存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发展,影响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效果,进而导致无法满足市场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维修教学开展措施

1.理论、实践平衡发展

在汽车维修教学环节中,想要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目标发展,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予以科学调整。理论知识作为汽车维修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虽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其重要程度远不及实践操作教学,但又不可缺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时,必须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平衡发展,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带来支持。从汽车维修专业发展来看,建议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以3:7的比例予以开设,在考核方面建议以全技能考核为主,以此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平衡发展,为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发展带来支持。

2.实现教学内容创新

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内容予以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汽车维修专业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职业院校要紧握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通过对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了解,来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当前发展状态予以准确的把握,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予以科学预估,为汽车维修教学内容的创新带来支持。目前,信息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建议汽车维修专业向此方向发展,以便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指导者,他们的专业素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基于此点认识,想要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维修教学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以此来丰富教学手段,为汽车维修教学水平的发展带来支持。在此环节中,建议加强对专业汽车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引进,以便满足汽车维修教育事业的需求。

4.构建校企合作教学基地

构建校企合作教学基地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维修教学发展的最佳途径。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下,能够通过对企业发展状态的了解,来掌握当下市场最基础的需求,这能够为汽车维修教学方向提供指导作用。同时,其还能够为汽车维修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空间,为他们专业技能应用水平的提升带来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维修教学开展,其不仅能够为汽车维修专业教育发展带来支持,同时还能为汽修人才的未来发展创造空间,因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维修教学,是推动其职业教育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学校一定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合作办学来为汽车维修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也为我国汽车维修事业的进步提供良好的动力保障。

上一篇: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 月考表彰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