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5 23:57:14

合作学习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篇(1)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合作学习论文篇(2)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究

在新教育理念下,合作学习己是广大教职员工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事实上,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数合作学习背后也隐藏着忧虑———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如何建立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方案,是广大教职员工苦苦追寻的目标。接下来,笔者将从合作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有效调节控制主导以及合作学习成果多元评价三方面入手,谈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关合作学习实施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1异质分组,人尽其才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进而提升实际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辅助于大家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高质量、高成效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分组人数不宜多,应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分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管理、组织和实施,才可以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分组情况为:我任教的班集全班六十个学生,男生有三十一个人,女生有二十九个人。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每组分配四个人即四人组,其中有一组组员为三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外,其余每组组员均为二个男同学和二个女同学,每组男女搭配分组方式主要用意在于利用女同学文静乖巧的性格能够制约男同学好动不专心的毛病,同时也可以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根据每个同学的知识和能力强弱,每个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以及个性活泼的学生、个性文静的学生交叉参差分配,促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通过根据学生性格、知识和能力分配的学习小组,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文静的学生影响活泼好动的学生,才能不断缩小学生间的整体差距,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高效率进行的前题和关键因素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调控,教师主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站在一旁看学生们讨论,而是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将整个讨论过程调节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进而保证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主题,营造一个相应的学习氛围,在自己的主导地位中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探究学习新方法。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没有将课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们:如果你是作者面对又大又肥的“鲈鱼”之类的诱惑会如何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的情况?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假如现在的社会没有道德约束,将会是怎样?这些问题,都需学生仔细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我又将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划分成正反两个大组,两个组通过“赞同———不赞同”的辨论形式,将以上问题争辨的明白透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辨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辩论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起到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换贏得两个思想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学生们很快明白了“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节控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话题,营造良好的学配氛围,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正确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多元评价,正面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面评价和激励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主要方法。只有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针对合作学习情况通过组内自我评价、组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几个方面的多元评价,查漏补缺,终结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经验继续发扬,摒弃学习过程中不好的东西,持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才能越办越好。比如,每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及组员参与教学的亮点充分肯定,如:资料收集全面充分、组长协调组织得当、资料总结归纳恰当、总结演讲员表达清楚、辨论员口齿伶俐等等都可算作合作学习的亮点。对于小学生给于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暗示非常必要,常常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以及口头的表扬,并配备适当时必要的物质奖励,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源泉。针对每一次的不足也必须认真总结,如:(1)小组合作不足,有的小组表达建议仍然是“我觉得……”、“我认为……”没有小组合作概念;(2)资料准备不足,有的组员趁机偷懒、不作为,没有认真去做收集资料这件事或者收集资料方向跑偏的问题,进行问题原因查找,扬长避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对小组及各个组员参与情况的多方面评价是非常必要,只有合理评价,充分肯定,正面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组内每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人尽其长,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共嬴、共同成长的目标,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不断增强。合理的推行及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崔光汇 单位:云南省会泽县水城小学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论文篇(3)

1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能增加学生间的情感和语言交流,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使学生为小组成功而欢呼,为小组失败而捶胸顿足。小组成员在合作、互助的气氛中面对面地交流,共同探索,解决新问题。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摘要:

1.1讨论交流式摘要:通过组内同学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学习中存在异议的新问题。

1.2实验探究式摘要:对一些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内容,组织组内同学合作实验,验证科学结论。

1.3小组对抗式摘要:此类合作学习是指教学中教师引导组和组之间就一些探究新问题进行比赛。

1.4小组互补式摘要:是指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教师引导组和组之间进行互相补充交流的学习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应克服的不良倾向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一方面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喜好,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参和氛围,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组长协调好组内同学,让每一个人都有参和活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三种不良倾向摘要:

2.1把小组讨论变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利。刚讨论时,每个同学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几个优秀的学生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一部分的同学成了处境不利的对象,他们也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为个别优秀生的专利,结果便是个别优秀生说,其他同学听。“知识由教师灌变成了由小组长灌”。大部分学生获取得的还是死知识,不是自己探究的活知识。我认为在讨论学习时,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的动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鼓励处境不利的对象,树立组内成员互助意识。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为探究目标作出自己的努力。

2.2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上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大喊大叫,甚至对于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讨论学习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针对新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去思索、去讨论、去答辩,如何点拨学生去理解、去升华;讨论学习时,教师游走于各组之间,让学生积极参和到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避免无效讨论。课堂上,针对个性差异,对几个已经完成讨论的小组采用正确引导,展开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交流,避免讨论中学生放松自己。

2.3评价的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往往就那么几句摘要:“你回答得很好”、“你说得真好”等。有时,针对某一新问题,大概是学生汇报的答案正中教师下怀,教师顺水推舟给予肯定,结束了汇报。难道50多位学生八九个小组答案都会一样,就没有不同的声音?我认为在一个小组中,即使是对同一新问题,也可能存在不同见解,教师应该延迟评价,要留一些时间设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让各小组代表充分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让全班学生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另外,平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学间如何评价呢?⑴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弄清观点的来源;⑵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⑶把自己的看法和他人的意见比一比。教师要参和到学生活动之中,克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评价时直言不讳,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使被评价者陷入尴尬的境地,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的现象。

3加强合作学习中动手操作的引导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探究都是由一个团体合作完成的。个体本领再大,那也是有限的。在科学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团体合作能力的培养。如何把一个团体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使每个成员各尽所长,都有动手的机会是我们要关注的地方。

3.1人人有任务。合作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地方领导能力。所以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让他(她)负责组织成员进行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记录员笔头要快,需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结果,动手操作、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新问题等,同时还记录小组成员中不积极参和合作的现象,以便以后改正。汇报员应选择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

3.2人人要动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要让人人参和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假如处理不好优生和处境不利的对象的关系,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处境不利的对象更差。为此,我首先鼓励处境不利的对象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布置处境不利的对象优先发言,让处境不利的对象先说出最轻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处境不利的对象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进行指导时,应更多关注处境不利对象的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4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无庸质疑,好的合作学习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但也不乏流于形式,为小组学习而小组学习。纷乱嘈杂,看似热烈隆重,实则收效甚微。因此,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小组学习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有的放矢,为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服务。

4.1适应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它是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的一种。它的运用应该适文、适时、适人、适量。

4.2合作、探究和竞争的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成员在同一时间内,针对同一新问题进行。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其他成员的见解和想法,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对同一新问题的思维水平必然有高有低。假如教师一概而论,同一标准,统一要求,势必挫伤优生的积极性,而处境不利的对象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合作学习共同要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求新求异。展开竞争,比一比谁说得更好、更全面,谁的见解更独特。这样,才能发挥小组中每位成员的优势,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3时效性原则。注重实效是每一个有目的活动的基本要素。“实效”和“时效”有所不同。小组学习的时效性是指在提供了充足学习、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的实效。课堂教学中,给小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以完成感知、认知、整理、反馈等学习目标。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以偏概全,必须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共性、分析个性后才能下结论,才能确认学习的效果。

4.4鼓励性原则。教师对于学生汇报的学习成果,必须明确而中肯地给予评价。既要有效鼓舞学生信心,又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达到学习时效的同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应作好课堂调控,变“不利”为“有利”,教师要善于正向鼓励,让学生敢于问难、乐于解疑,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心得成功的愉悦。还要善于存疑探究,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一时难以解答,难以判定正误,教师决不能含糊其辞,应实事求是告诉学生“这个新问题老师一时也说不清楚”,并留下悬念,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4.5多元性原则。合作学习本身具备开放而有活力的特征,合作的对象除去一般意义上的生生互动外,还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教师是引导者,但不应该游离于活动之外,也应蹲下来参和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共同质疑、共同解惑、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思索,感悟他们的见解,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共同讨论的喜好,又能有效调控活动的角度、方向和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展现课堂活力,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广泛用于科学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论文篇(4)

二、实验教学和生活相联系

结合生活实践开展实验教学是实验课程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并且能够全面地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中一些好的案例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来渗透物理学知识,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与体现.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一些有趣的生活现象进行探究.这不仅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趣味化的实验资源,让实验教学能够达到良好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典型问题,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师生讨论和学生练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运用二力平衡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力和根据已知力来确定未知力的实验活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情况的判断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探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事例,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实验教学和生活相联系,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三、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验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这将为课堂知识教学以及课堂实验教学提供推动作用.知识教学是让学生从理论层面对于相关物理学知识有所了解,课堂实验是简单地对于这些知识进行验证,课外实验活动则是对于知识的深化,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教师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实验活动,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感知这些知识的应用模式,并且能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例如,在学习噪声后,我组织学生到工厂了解、体验噪声危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分析、讨论噪声的产生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学习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后,我组织学生走访了解通常家庭的节电情况、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情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实验探究,并提出合理的节电措施,有的学习小组制作出太阳能热水器模型;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课外完成一些小制作比赛.此外,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等.这些都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宽,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合作学习论文篇(5)

著名教育家、大学语文教育专家徐中玉指出,当前大学语文课改革,最迫切的问题不是教材改革。而是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语文课教师的整体水平。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人讲到底,要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这要求授课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师生在课堂上或课堂下平等讨论,各抒己见。读完一文后,有何启发,有何疑问与心得,大家交流探讨一下,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相长”。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更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堂也不只是教师对文章的精彩分析.更应该使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思考。不只是教师一言堂.更应该是所有每一个学生参与的课堂。合作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生心理气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需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和当今社会最有效.最进步的学习方式。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将有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学习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的观念和实践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古典的教学名著《学记》中就有“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之说。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但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理论在2O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教育家SlavinR.E.,JohnsonD.W.NIDavidson等提出的。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理论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的异质性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评价为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的目标。它侧重于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其合作意识。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是在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既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就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而且。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有将潜在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

2、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说的创始人考夫卡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可以互赖变化的动力整体后来勒温对其进一步阐述。他认为:(1)群体的本质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问的互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2)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我国学者称之为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在合作的集体中.个性差异、学习风格不同的成员互相交流,产生新的认识在平等、自由、依赖的环境中,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充分借鉴了集体动力理论形、,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3、合作学习的五大要素

Johnson.D.W..Johnson.R.T.和Holube.E.J.于1993年提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五大要素:(1)积极互赖——每一个成员对小组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相互依赖就没有合作学习。(2)互相互动——每个成员的学习都有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相互促进,达到彼此促进的目的。(3)个人和小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必须明确制定小组和个人两个层次的责任。(4)人际及小组交际技能——合作学习本身比竞争型和个体化学习都要复杂.有建设性地解决冲突的技巧对学习小组的成功尤为重要。(5)小组自评——小组成员讨论他们之间是否维持着有效的工作关系,如何改善。只有在学习环境中系统地构筑这些元素,才能确保有效的、长远的合作学习的成功。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结构

与传统班组授课形式相比。合作共学大大增加学生交往,强调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与参与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其学习兴趣。发展其语言综合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起着积极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个人独立学习,又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并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小组成员在不断表现吸收、反思、和自我调整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使每个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信息流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元多向交流。

三、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学习能力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学生也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让学生经常换组合作学习。既可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一)角色分配

角色分配确保小组内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例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有全体组员的目标.即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查找有效信息。为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学生问必须要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集体奖励等手段形成和谐有效的依赖关系。小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共同的目标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前提和关键。以《大学语文》(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62课为例,合作学习目标可设计为:1.把握辛弃疾纵横挥洒、慷慨激昂的词风:2.了解辛弃疾爱国报国的创作基调;3.鉴赏《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合作学习任务可分解为:1.辛弃疾生平;2.辛弃疾的词作及创作风格;3.《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创作背景;4.陈亮生平及创作;5.辛弃疾与陈亮的关系及“鹅湖之会”:6.辛弃疾与陈亮之间的诗词唱和;7.前人对《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评注等。

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在理想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总在不断地产生智慧碰撞和思想交融。学生慢慢摆脱自我原有的狭隘认识和片面思维.超越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在讨论时,学生参与并聆听。组员可逐个发表意见,也可一人发言为主。其他人补充为辅。同学们应鼓励互助,取长补短。教师要控制好小组讨论时间.监控组员行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组长集中并整理好成员的发言后,进入“小组报告”环节。各小组讨论后,可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甚至是角色表演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同时记录报告中的精彩和不当之处.以便作深层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组内中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

作为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评价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共同进步。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测验)等。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合作共学教学体系中.对小组总体成绩的评价和奖励是很重要的。合作共学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把以往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却鼓励个人间竞争的评价模式改为面向小组的合作性评价.使获得成功的机会人人相同。这样,能促进同伴中的群体资源得到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渐渐地。学生把学习不只是当作课内任务,课外时间也可相互合作、开展活动。有效地保证了课内外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二)教师角色

1、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经验不够丰富,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某些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有教师的参与,由教师组织。管理课内外学习活动。

2、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本身也时刻充当学习者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生的讨论。经常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案的有效性.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合作学习论文篇(6)

二、巧妙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的梯度

形式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尽量做足“功课”,包括充分占有与文本有关的大量资料,细心遴选文中需要合作学习的“点”,提前考虑每个“点”合作学习需要的“序”和达到的“度”,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撞击的“火花”,如何通过“二度合作”将课文学习引向深入等等。备课充分了,才可能让一堂课宝贵的时间产生最大的效益。笔者曾有幸观摩了一堂古诗词《村居》的合作教学尝试,执教者整堂课设计了“初见村居、走进村居、亲近村居”三个合作学习的“点”,让学生从小组自学诗词,读通诗词,提出困惑,从畅谈对村居的第一感觉开始,接着在小组中通过集体反复诵读讨论,厘清幽美的环境、人物的关系及各自特点,继而让学生与词中的人物“零距离”接触,感悟人物内心。这三个“合作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水到渠成,学生始终兴趣盎然,最后全班孩子的感情都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一个“醉”字自然脱口而出。当叫孩子扮作辛弃疾面对“村居”吟诵这首词时,让观摩者油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也不禁被感染了。可见,课前这位老师对本文合作学习的考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三、努力具备指导合作学习的良好素养

合作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合作学习

当前高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强弱是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指标体系,如何针对目前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现状进行探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教学课时不足使其效果不明显

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学习任务重,每周一般只有两课时的写作训练课,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两个课时的写作训练课还远远不够,对于掌握写作的技能不是靠一两天的时间来提高的,而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特别是如何针对当前高中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缺乏互动活动

在课程的实施上,语文写作教学依然是围绕教师、课本转,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被严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纸空文。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早已表明,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更大动力。

3.高中语文写作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育手段多为一本课本、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加上教师的一张嘴,以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单向传递方式为主,不利于生生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民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而高中语文写作课程改革促使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手段信息化、多样化、多元化。尤其强调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集体参与、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好处在于可以把高中语文写作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被赋予了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容许学生质问、怀疑、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导学案设计重点在互动、拓展、探究、展示上做文章。学生成长共同体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在同龄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在自主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小展示机会的增多和成绩的提高而大涨,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同学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令领导和老师们惊喜不已。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1.积极培养师生互动关系

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教育部门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个总的限定,比如颁布的教学大纲,会要求学校按照大纲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还有各个地区所采用的课程教材,有的学校由于所采用的课程教材内容比较多,而正常的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会造成“填鸭式”的教育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但凡此类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协调好合作学习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学习模式,就是学生在同时具备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最终完成的过程。其中合作学习模式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条件,缺一不可。

2.遵循各种学习方法的基本程序与要求,展开合作学习

小组教学法可以应用于语文文体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讲授上,其程序包括:(1)教师讲授相同专题知识;(2)学生在各自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直至掌握所教内容;(3)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以课堂练习为主),不允许他们再相互帮助;(4)小组成员互评成绩,并与自己以往成绩比较进退;(5)将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3.教师要多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要注意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对那些学习积极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对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要进行批评、督促。一般说来,教师要多指导和督促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给予学生合作学习正确的导向。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还不到位,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结 论】

学生们总结进步时说:“以前大家都是‘独行侠’,学习上自己管自己或破罐子破摔,即使遇到问题也很少相互探究甚至没兴趣探究;现在分组学习,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其他组员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促使我们谁也不想拉小组的后腿。而且现在课堂上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我们心里很明白:只有学好了、消化了我们就可以像优秀学生一样在组内、在班级自信地展示自己!坚持到现在,我们觉得自己很优秀,我们的小组很优秀,我们全班都很优秀!”

合作学习论文篇(8)

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项合作性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合作。而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分组并非是把前后或左右几个学生临时拼凑在一起,而要讲求科学性。因为唯有进行科学分组,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潜力,方能在生生互动中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那么,如何分组最科学呢?

通过实践,我发现科学的分组既要讲求“质”,又要讲求“量”。所谓“质”,指异质,就是把成绩、特长、性格、爱好等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在相处的过程中,这些异质的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学习,从而实现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异质组合还会使每个合作小组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一旦互相竞争就不失公平性。所谓“量”,是指数量。在研究中,我尝试过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和八人小组。结果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四人小组合作省时、方便、效果佳。这样的分组还可以使小组成员除参与讨论之外人人有任务:调控(组长)、检查(检查员)、记录(记录员)、汇报(汇报员)。在课本剧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八人小组效果最佳。人多智慧多,把大家的智慧汇集起来,可以优化表演过程,使表演获得更大的成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论文篇(9)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习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学会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法宝,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更需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识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维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合作需求,才有可能发生思维碰撞,在一番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之后,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效果,从而找到最佳答案。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在语文课堂合作前,我通常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不准借助教辅资料,只是将疑惑和想法作简单记录,然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路见解。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学会选题精当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有的内容则适合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或教师讲解引导等。因此,在采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紧扣课程标准,明确目的,精选问题,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合作交流。

1. 选择文中容易产生的分歧点。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一文时,可就诗“山”和“海”蕴含了什么意思展开讨论,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理想的世界。“山”是与“海”相对的一个世界,一个闭塞、落后、乏味的世界,山又是从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之路。诗人所说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奋斗之路是漫长艰险而又曲折起伏的。这样,既突破重点,又解决了难点,提高了合作质量。

2. 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的矛盾面。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可创设情境,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来到荷花池。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感受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但这么美的月色,作者心情为何忧愁呢?展开讨论。

3. 品析文中关键词重点句。如教学《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抓住“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几句提出:“蹒跚”“慢慢、用两手、用脚”“努力”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通过品析这些词句,展开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讨论中感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距离,形成正确认识。

4. 拓展延伸文本内容。有些课文情节,作者为了达到特定的效果而不作细致的描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可设置悬念,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三、学会师生合作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讨论时难免出错,这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1. 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旁观,而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师在参与中应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积极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以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2.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苏赫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童文化,呵护学生的想象精神,允许学生质疑、争论,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合作学习,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学习。

3. 与学生平等对话。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思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安全的氛围。”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新课程主张:“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的氛围、一股以人为本的温馨气息,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

1.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合作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倾听、交流、协作的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 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

3. 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矢。

总之,合作学习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对学生而言,是主体性的实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角色转换,也意味着教学的高效率。课堂上,只要运用得当,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成为他们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乐园,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教材、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合作学习论文篇(10)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上一篇: 市场调研实训总结 下一篇: 销售每周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