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4 10:51:58

四个太阳教案

四个太阳教案篇(1)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着组织、指导,需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文本。大体由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学习重难点、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迁移应用、自主测评、知识网络构建、学习收获等部分组成。导学案一般以案例和问题的形式呈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导学案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一份优质高效的导学案呢?

一、注重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设计导学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设计教案,没有哪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整册书的导学案,同时它要发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手中,所以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因此,老师们要通力合作,采取分工制,对自己的任务不能得过且过,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主线要清晰明了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方面对教学进行探讨。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导学案“主线”的合理设计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主线清晰明了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知识,取得怎样成果。

三、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并设计如下问题:(1)结合图标谈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何差异?(2)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上看,四川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谈四川为什么获得太阳辐射量少?(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四、导学案设计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等智能。八种智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潜在智能,找出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

五、导学案课堂检测要注重质和量

课堂45分钟学生要展示、讨论、质疑、解惑,教师要点评、精点,留给学生当堂反馈检测的时间不过10~15分钟了,所以习题的精选也不容忽视。练习题设置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提升,有助于对学有余力学生的培优及培养知难而进的精神。高一、高二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掌握,高三学生侧重于能力培养。对习题严格把握其数量和质量,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帮助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帮助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最具特色的自主学习的快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四个太阳教案篇(2)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四个太阳教案篇(3)

设计导学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设计教案,没有哪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整册书的导学案,同时它要发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手中,所以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因此,老师们要通力合作,采取分工制,对自己的任务不能得过且过,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主线要清晰明了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方面对教学进行探讨。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导学案“主线”的合理设计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主线清晰明了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知识,取得怎样成果。

三、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并设计如下问题:(1)结合图标谈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何差异?(2)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上看,四川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谈四川为什么获得太阳辐射量少?(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四、导学案设计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等八大智能。八种智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潜在智能,找出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

四个太阳教案篇(4)

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以宣传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契机,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活动内容

1、学校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内容

(1)强化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开齐上足体育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规范,能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组织活动,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比赛,教学成绩优秀。

(2)组织开展两项主题活动

认真开展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区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评比月活动,合格率达到区级以上要求;积极开展第五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有启动仪式、活动方案、阶段总结等。

(3)办好一年一度校园体育节

积极参加体育节各项比赛活动,模范遵守各项比赛纪律并获得良好成绩。

2、学生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内容

认真抓好学生“一二一”体育锻炼。即: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体育技能,按学校要求完成每年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多方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提高。

活动措施

(一)加强领导

进一步明确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具体负责、骨干教师具体实施,切实可行的制定本校开展活动的规划与实施细则,建立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细化措施

依据学校阳光体育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内容的要求,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经局思政体卫科审核)。将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名教师身上,以此引导学生投入到“一二一”活动中来。

(三)狠抓落实

一是抓实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抓好听、评推门课,严格按照听、评标准进行评课;2)开展示范课研讨活动,推动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3)做好体育教师的体质健康标准培训和新课程教案评比、论文评比、评优课、教师基本功考核等活动。

二是开展好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1)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太极拳、太极推手考核工作,所有体育教师必须高标准掌握一套太极拳,包括简化二十四式、杨氏38式、武式36式、太极推手);2)组织开展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评比月活动。

三是做好第五届冬季长跑活动。各校要制定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冬季长跑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冬季长跑活动。

四是认真组织参加第十届体育节各项比赛。要按照新的参赛规程,组织师生学习、落实,积极抓好各项比赛活动的训练工作,不断提高运动成绩。

活动分组

注:初中乙组为各管理区中学组队,小学乙组为各管理区小学组队。

评比方法

综合考核满分120分,其中体育教学工作满分30分,两项活动满分20分,体育节活动满分7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

奖项设立

1、综合奖:

优胜单位奖:根据各单位参加2012年“一二一”活动的综合成绩评定。

突出贡献奖:代表矿区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比赛。

2、单项奖:

四个太阳教案篇(5)

6月1日,一所以太阳能建筑为设计理念的“台达阳光小学”在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以2009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一等获奖作品为基础,根据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灾后重建的实际情况,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调整而成,并利用台达电子集团捐赠的1000万元专项基金建设。“台达阳光小学”的建设将为四川灾区重建,特别是灾区公共建筑的建设探索一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即将建设的“台达阳光小学”是一所异地重建的小学,占地面积2.74hm2,建筑面积6570m2,包括可容纳18个班的教学楼、办公楼,容纳近470名师生的宿舍楼、食堂、浴室等辅助用房,校内设置了一个200m跑道的运动场、两个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休闲设施以及一个生态湿地型自然科学园地。校园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绵阳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校园能源需求,结合场地条件和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合理优化平面规划布局和建筑空间,实现了无障碍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建设绿色校园。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采用被动太阳能利用技术,提高使用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保障学校的可持续运营。

“台达阳光小学”以太阳能建筑设计为特色,整个学校根据校址地形条件,充分考虑绵阳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潮湿的气候特点,坚持夏季以通风、隔热、遮阳、隔潮为主,冬季以集热、保温、通风为主的被动设计原则,并适当采用主动太阳能技术,实现建筑增量成本少,提高建筑舒适性,降低学校能耗的建设目标。其中,被动太阳能技术包括:利用合理的建筑设计达到自然通风和采光,利用建筑隔热技术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利用遮阳设施调节教室光线等;主动太阳能技术包括:为师生提供淋浴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供开水服务的太阳能开水系统等。此外整个校区将生活污水无动力收集,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达到零排放。这些技术的实现将为当地开展建筑节能、节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台达阳光小学”的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2009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所表达的太阳能建筑技术。以“公正、科学地向社会各界传播太阳能建筑理念和技术,提高中国太阳能建筑设计、建设和推广水平”为目的,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并成为国际认可的专业赛事。2009年该竞赛以四川灾区学校重建为主题,向全球征集“阳光小学”的设计方案。截止到2009年1月18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美洲、欧洲、亚洲三大洲十五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参赛作品204项,其中涉及绵阳地区作品108份,马尔康地区作品86份,经过由国内外知名太阳能建筑专家的评审,最终选出两项一等奖(绵阳及马尔康地区各一件)、四项二等奖作品、六项三等奖作品以及优秀奖作品40项。

四个太阳教案篇(6)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1设计意图:

喜欢动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这首根据小蜗牛的特点写的幽默诙谐、好听的歌曲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创造性地表现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自然角饲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并与小蜗牛交朋友。

2、《我是快乐的小蜗牛》课件、小蜗牛图片和头饰。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谜语,听一听它是那种小动物?谜语:说它是牛不是牛,背着房子去旅游。

伸出两只小犄角,一别看来一边走。

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你一定会猜出迷底是什么。

2、出示实蜗牛课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小蜗牛的兴趣。

(1)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

(2)小蜗牛平时都在干什么?

(3)小蜗牛爬起来是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哪个小朋友来形容一下?(引导幼儿用肢体或语言表达),前一段时间就有一只小蜗牛在我们班做客,可是后来就爬走了,小朋友们知道它去那儿了吗?小蜗牛到底去那里了呢?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听完你们就知道它去哪了。

3、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欣赏第二遍歌曲,幼儿随音乐节奏学说歌词。提问:听完歌曲,你们知道蜗牛去哪了?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说说自己感觉哪句歌词最有趣?自己喜欢哪句歌词?并尝试唱一下或用动作来表现。

(2)教师将幼儿根据喜欢的歌词进行分组,教师弹唱,幼儿随音乐尝试大声跟唱。(教师给予表扬,纠正唱错的地方。)(1)刚才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4、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节奏特点。

播放歌曲《我是快乐的小蜗牛》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跟幼儿边听歌曲边拍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

5、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用男女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2)鼓励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加上创造性的动作演唱。

(3)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6、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空白头饰,教师边唱歌词边画蜗牛,然后幼儿在自己的头饰上画出小蜗牛,请幼儿戴上蜗牛头饰,随音乐集体表演歌曲。

7、教师小结:多可爱的小蜗牛呀,跳得真好,外面的景色真美呀,我们一起去旅游吧。

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的音乐伴奏下,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

能述说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掌握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够完成树叶贴画作品。

活动准备

1、发动幼儿家长与其幼儿利用秋游、爬山、散步等活动,采集和捡拾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树叶若干。

老师把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压平、晾干处理后,分成四类(制作金鱼类、制作葡萄类、制作鸭子类、制作孔雀开屏类)树叶材料。

2、秋天落叶飘落图一张,树叶贴画成品图两张。

3、白纸、剪刀、乳胶各4;

几种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小朋友,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出示秋天落叶飘落图,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独特风景。

老师:叶子宝宝纷纷地离开了妈妈,它们随着秋风飘落下来。一群群孩子把这些可爱的树叶捡起来,带回了家。你们知道把叶子宝宝带回家能做什么吗?(幼儿由发言、表述)

二、欣赏树叶贴画作品

老师:老师跟小朋友们一样,非常喜欢秋天的叶子宝宝,因此就把它们收集起来,根据叶子的形状和颜色,加上一些修剪工作之后,把它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贴成美丽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树叶贴画作品(金鱼帖画和葡萄帖画)

问:我们来看看,叶子变成了什么?(金鱼和葡萄)

这样用树叶贴出来的画叫做树叶贴画,你们想不想也用树叶贴画呢?(想)

三、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

出示枫叶。请幼儿观察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枫树叶)

老师:枫树叶是怎么样的?谁来说说?

引导幼儿说出枫叶有红的,有黄的,像鸭子的小脚丫一样可爱。

出示柳叶。请幼儿说说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柳叶)

老师:柳叶又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柳叶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细细的薄薄的真好看。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大叶榕树叶、小叶榕树叶、葡萄叶等外形特征。

老师小结:这些叶子宝宝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所收集到的,经过处理后,我们可以把叶子贴成一幅幅有趣的画来。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四、分组制作树叶贴画。

1、老师演示小鸭子的制作过程:用黄色大叶榕树叶做鸭子身子,叶梗做鸭子的长腿,红色枫叶做鸭子的小脚丫,小叶榕树叶做鸭子的头部,剪些彩色卡纸做眼睛,这样一幅生动的树叶贴画就做成了。

2、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10个小朋友为一组。

每组小朋友根据老师给的树叶材料来共同完成四种不同的贴画作品(金鱼贴画、葡萄贴画、鸭子贴画、孔雀开屏帖画)。老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树叶贴画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其实,美就在身边。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树叶一样的自然材料,如布头,瓜子,蛋壳等,只要我们能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将它们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就一定能做出美妙有趣的东西来。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深海里的各种怪鱼,大胆地发挥想象,具有初步的想象力。

2、愿意动手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3、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课件),各种各样的怪鱼卡片,彩色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条怪鱼,引发兴趣。

2、引导幼儿说出这条怪鱼怪在哪里。

二、交流讨论

1、带领幼儿到海底世界寻找出各种各样的怪鱼。

(观看课件)

2、幼儿自由找怪鱼并说出找到的怪鱼怪在哪?

3、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怪鱼的外型特征。

4、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三、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幼儿试着用笔绘画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2、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中的怪鱼名称、告诉老师,一起把怪鱼画出来。

四、体验成功

1、找同伴或老师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2、表扬大胆想象的幼儿。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

(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设想。

2、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给太阳涂上漂亮的颜色。

3、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1、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有位老公公,一副圆脸庞。

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

2、师:对!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答案就是太阳。

3、师:孩子们,今天的太阳它来我们班做客了。

(出示太阳)我们和太阳公公打声招呼吧!

4、师:谁知道太阳的家在哪里?太阳光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如果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师小结:太阳的家在天上,他的光晒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感觉暖洋洋的,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二、观察图片,交流想法

1、师:太阳公公好不好啊?可是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太阳公公来找我,他哭着对我说:“看看你们班的孩子们,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漂亮的衣服穿,而我总是这一件衣服。

”我对他说“不要哭了,明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们帮你换件新衣裳吧!”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帮太阳公公换件新衣服啊?(想)

2、师:那现在就请你想一想你想为太阳公公换件什么样的衣服?然后和身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师:谁说说,你想给太阳公公换件什么样的衣服?

4、师:咱们先来看看我给太阳公公换的新衣裳吧!(出示图片,供幼儿欣赏)。

边欣赏边请幼儿说出图中的太阳的新衣服是用什么材料画出来的。

5、师:我给你们准备了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帮太阳穿上新衣服,动手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生评价,体验乐趣

四个太阳教案篇(7)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由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景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对于学生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新课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新增了许多善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课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读“挂、街”等13个生字,学写“园、因”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象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象,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就题质疑

1.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起个早,按时来上工。”猜出来了吗?(太阳)

2.(课件演示)游戏:帮太阳穿衣服。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帮太阳穿衣服。在这些五颜六色的衣服里,藏着生字宝宝和包含生字宝宝的句子,只要大家读准了生字,读通了句子,太阳就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老师指哪一个,大家就读哪一个好吗?

(师小结略)

3.孩子们,你知道天上有几个太阳吗?

可是我们的课文中却出现了四个太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四个太阳都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作用?)

过渡:想解开这一个一个的小问号,就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2.文中出现了几个太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谁来说说这是四个什么颜色的太阳?

4.你喜欢哪一种颜色的太阳呢?把他所在的段落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吧,注意在头脑里浮现画面。

三、品读课文,感受想象之美

1.汇报交流: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

2.分段品读,积累语言,感受想象之美。

(1)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了绿绿的太阳?(第1自然段)读一读。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太阳的颜色。

(2)我把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什么季节的天空?(夏天)用双横线标出来。

3.小结释疑:

(1)(课件)小画家为什么要画四个太阳呢?(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希望带给人们凉爽、丰收、温暖、美丽。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

(2)他真是一个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爱心的小朋友!让我们也带上自己的爱心,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

四、拓展升华

1.课件播放《种太阳》。

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音乐。静静地听听这首歌,说说看唱了什么?

2.谁知道歌名是什么?其实每位同学都有种太阳的愿望,就请你把心中的太阳播种到卡纸上,将你心中的话以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吧!

3.出示句式:我画了个()太阳,送给(),让他()。

4.展示汇报。

5.再读课题:四个太阳。

这四个太阳其实就是小男孩的金子般的爱心!我们也像小男孩一样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的心中也有一颗美丽灿烂的太阳,让我们心中的太阳去照亮、去温暖更多的人吧!

【板书设计】

生1:我想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小河,河水就变得干净了。

生2:我想画个粉红色的太阳,送给老师,让老师更加年轻、漂亮。

生3:我想画个明亮的太阳,送给眼睛看不见东西的人,他就能看见明亮的世界。

四个太阳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16-06

一、研究绪论

人的眼睛在观看事物,物象投射在视网膜的意象被记忆储存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记忆的图式,这为以后同一类物象视知觉感受后的匹配提供了“库存”图式。这也是人丰富自己视知觉理解力所不断积累的图式。丰子恺先生在90多年前这样论述:“美术是为了眼睛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文化。”“越是文明进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人为了有眼睛,故必须有美术。”

美术学习的视知觉经验,是美术活动里儿童探询问题方法整体的知觉积累。当儿童看到经典艺术家作品、传统文化图像(作品图片)或者其他图片时,教学活动所创设的某种情境,为他们提供了回归视知觉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于美术文化的理解,对于图形(图像)的知觉认识,来源于教师所呈现(给予)的某种类型的图像信息。例如,幼儿园常态中的美术活动里,相当普遍地使用简笔画、卡通形象的图形教学,这些图像信息对于幼儿的审美知觉影响,往往会使其对美术文化的理解从小就产生偏差与误解。

(二)研究的问题

幼儿期儿童美术活动中的欣赏引导,决定了幼儿对美术文化的基本理解水平。幼儿对何种图像信息的知觉,决定了其对美术文化的认识水平。欣赏传统美术文化和人类历史上经典美术文化(作品与图像),作为幼儿美术启蒙学习的内容,改善当下幼儿园美术教学中选择、使用图形(图像)的状况,让幼儿积累美术文化的“库存”图式,可提升幼儿知觉美术文化的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图像分解法

根据教学主题,研究者采用图像解构方法对美术作品、摄影图片进行分解处理,并以此思路构成美术欣赏环节的教学设计及PPT课件制作。

(二)案例实验法

采用幼儿个体实验与班级群体实验结合,幼儿园实验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幼小衔接实验结合,验证实验用图像素材对儿童知觉感受、表现的影响水平。

(三)综合分析法

采用现场采访、课堂教学实录中师生对话分析、儿童作业分析等综合方法,对幼儿群体的视觉感知水平进行研究与分析。

(四)论证

案例实验与分析后的理论总结。

四、研究设计

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创造为特征。因此,课堂上幼儿如何看成为美术学习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选择经典美术作品、传统文化图像,提供给幼儿作为欣赏素材,在欣赏教学环节中,采用对图像(作品)分解的方法,启发其对美术文化的较深入知觉和理解,在视觉感受的逐步积累中,不仅可以改善幼儿整体视知觉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水平。具体的图像分解构成设计方法为:

(一)第一,解构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图像)中蕴含的学科元素;第二,解构摄影图片中实际生活物象形态与美术作品关联的学科元素,由此构成美术教学PPT演示文本课件(本课题素材:汉代帛画;相关图像分解图、主题:太阳里面有金乌)。本课欣赏素材,将改变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概念图形单纯临摹的低水平模仿教学,引导幼儿对美术文化开始关注,逐渐积累美术文化的“库存”图式,提升幼儿视知觉感受水平,形成初步的艺术感觉。

(二)采用探究学习方法。结合图像解构后作品(图片)特殊的视觉呈现式样,使美术课堂上的美术欣赏由原先小学生单纯地看,美术教师认知式的讲述方式,转化、改变为启发学生探索性地“看见”(自主发现)作品(图片)中蕴涵的问题所在,并能够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每个孩子经过这样的视觉思维引导转换过程,形成个人(主体)对美术作品认识水平上的重构,达到改善幼儿美术欣赏知觉水平的目标。

五、实验对象及变量

(一)实验对象

被试选择4岁幼儿1名、5岁幼儿1名,幼儿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各三个班儿童。

(二)实验变量

自变量:美术学习中,改善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图像知觉水平,需要“实施图像解构方法分解美术作品”“美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实验中这两点为刺激变量,是引起幼儿美术整体知觉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因变量:“幼儿视觉观赏方式的改变”是本研究的反应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群体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研究假设的结果变量。

六、实验过程

(一)实验教学(案例1)

被试为5岁幼儿园幼儿1名,4岁幼儿1名,教学环境:半家教性质(在美术学院教室实施教学),5岁幼儿学习美术的时间为三次(每次两小时),4岁幼儿为第一次来学习。

问题:在幼儿园美术活动里,“太阳”是个常见的学习主题。但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儿童画太阳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简笔画图形的临摹,不仅作业效果单一,抑制幼儿思维方法与认识水平,而且,缺乏对幼儿进行美术文化的引导,更缺乏在感受文化的基础上,幼儿主动知觉图像形态带给其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思维的发散和认识问题思路的开启。

幼儿美术表现的问题:实验开始前,在多所幼儿园摸底教学,5岁幼儿画太阳。教师提示幼儿:有没有画过太阳?(幼儿齐声回答:画过。)有没有画过小鸟?(幼儿齐声回答:画过。)教师引导:请大家画出与太阳主题相关的画。在作业中,能够看到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临摹教学的影响痕迹,画面上多呈现出太阳放光芒的形态;鸟的形态,均是当下幼儿园教学中临摹成人简笔画的样子(被试幼儿参加了摸底教学,同样画出这类简笔画图形)。

(二)实验教学设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民对太阳的崇拜由来已久,几千年中不断有表现太阳主题的创造活动,今天能够看到很多精彩的作品,这是引导儿童审美知觉改善的我国自己的优秀文化素材。

教学内容:作品欣赏图像资源为,长沙马王堆出土汉代帛画《太阳里面有金乌》,四川金沙遗址出土金箔《四鸟追日》,宁夏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彩陶中太阳主题的纹样等。

图像解构设计处理1:整体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选择教学主题所要讲述的有关“太阳”的中国传统美术作品3幅~4幅,与学科要素相关的摄影图片2幅~4幅,分别进行图像分解处理,采用对画面形态解构的方法,将作品表现形式与方法分步骤呈现,并以此为基础制作PPT课件,旨在强化幼儿在知觉图像画面的欣赏过程,能够唤起生活经验与过去已有的相关审美经验,逐步对主题图像里所蕴含的美术学科要素自主地解构与重构。

图像解构设计处理2:对美术作品图像既解构画面、分解形态,又采用教师现场即兴演示、制作引导性道具的方法,例如,对作品《四鸟追日》在分解画面形态、感受图像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作品的物象形态即兴撕出表现理解的道具,供幼儿在课堂上深化感受。又如,将主体图形与背景画面制作成Flas,在课堂欣赏环节演示,引导幼儿更容易理解太阳这一主题的学科表现意图。

方法:视觉感受,知觉经验唤起。教师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太阳”主题的图像(图片),引导幼儿根据主题图像欣赏的过程,知觉其形态及蕴含的美术文化,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独特的认识,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太阳”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对自己的美术文化发生兴趣。

(三)教学过程描述

欣赏环节1:教师呈现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金箔)图片;教师引导:古代人的太阳光芒是这样表现,像火轮一样的形态,在太阳周围,有四只鸟围绕着,这样的图形被称为“四鸟追日”。问题:小朋友们,鸟能够追上太阳吗?为什么鸟围绕着太阳飞呢?幼儿兴奋回答问题(略)。

教师动手演示:即兴拈起一张纸,叠两折后,撕出“太阳纹”形态,呈现给幼儿看(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幼儿们更深入认识旋转的太阳形态)。

孩子表现:5岁幼儿在知觉感受引导后再画太阳。画出她所理解的“四鸟追日”。这一表现是她对“四鸟追日”图形的理解。作业图形有参照性表现的痕迹,但基本造型是幼儿个人主观的表达,线条、形态呈现出稚拙的样式。

表现结果分析:由于图像形态的引领,儿童原来固化的“太阳放光芒”记忆被当下呈现的“四鸟追日”图形替代。

欣赏环节2:图像欣赏感受(教师呈现彩陶纹样中的太阳纹)。幼儿从来也不知道这样的图形是表现太阳主题,因此,对这个信息的刺激反应比较强烈,感觉好奇。教师借势强化引导幼儿根据图像中的形态与纹样进行自主表现。在动手过程中完成对线条构成纹样的知觉表达,这其中的指导要点为,教师需要分析线条的构成组织,启发幼儿观看图形纹样时分辨纹样的线条组织,表现时的心理状态需要安抚幼儿逐步有作画时的耐心,在非智力因素的积累方面给予特别关注。

表现与画面效果:5岁幼儿在表现时,开始画出的形态比较小,在教师的引导性提示下,形态逐渐扩大、线条趋于流畅,并基本完成画面的布局。由于教学时间限制,作业没有全部完成。(见过程与作业图)画面上幼儿独特的线条运动笔触、表现时的动作和作画构成中个人不断唠叨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欣赏环节3:图像(教师呈现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形态),此刻幼儿嘴巴发出怪叫,说“太难看了。”教师引导孩子思考,远古人为了祈福与保佑自己的生活,以崇拜太阳神作为自己心中的表现的主题,在观看图像中启发幼儿,面对在岩石(山石)上凿刻出的岩画,这样的图像肌理,自己表现这个太阳神形态时,能否采用其他工具、材料、方法来表现呢?幼儿与教师讨论后选择工具与材料,在教师的帮助下,选用白色油画棒,在画纸上用线条勾画出太阳神形态,再用水粉颜料涂抹覆盖后,形成油水分离的画面效果。(见过程与作业图)

小结:本教学实验证明:人的眼睛这一主要“感官不纯粹是接收信息的工具,感官的活动是一般心理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持续不断地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开动起来的基础。”儿童之所以对图像的敏感度能够在教学环境中不断调节,就在于美术活动中欣赏教学的引导,其重要性是,儿童(学生)视觉的感悟水平,决定其动手表现的图式,欣赏的眼光是儿童(学生)审美过程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教学必须关心儿童(学生)在诠释不同视知觉图像背后所反映出的人文、社会、社会议题,每个儿童(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是在对自己视知觉感受到的不同图像解读中,在自我诠释后作用于行为的指令和结果中,不断地形成某种文化的积淀。

(四)实验教学(案例2)

4岁幼儿画太阳。基于这个儿童眼睛及心理思维上的原有感知水平,教师在图像呈现时再次进行选择(作品:汉代帛画),以汉代帛画作品文化性渗透欣赏教学过程,此刻的教学无需教师多说什么美术学科问题,主要在于引导幼儿看(感悟)到画面中有什么?此画面里“太阳里面有金乌”,是引导孩子深化内心感悟的焦点,幼儿的画面呈现效果也是由对这一主题的个人理解而产生的表达。

表现过程分析:“太阳里面有金乌”这个主题对幼儿的心理上产生较大影响,表现时他的画面上线条呈现出颤抖的运行轨迹,这是其小手骨骼、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状态。从画面上看,幼儿能够理解教师给其欣赏的作品图像,表现时根据个人的知觉,画出自己感受后的太阳形态。虽然画面中的形态似乎与鸟的形态有差异,但是,在幼儿心中,这一表达可能是他认为合适的,教师在教学里需要关注孩子在表现中的特殊心境。这个4岁幼儿的表现过程,整个身心状态很放松,线条的勾勒到涂色,教师都没有任何限制,就是给他提供欣赏感受的平台,让其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对古人表现太阳主题的独特感受。(见过程与作业图)

作业表现评价:在上述两次教学过程,教师一直采用不断鼓励幼儿自主表现的话语,启发幼儿坚持做画(能够多持续时间表现)。作业效果说明,幼儿可以接收视觉图像主题性传达后的引导表现教学。

小结:本个案教学是实验教学(案例1)的补充实验。同样都是中国文化元素“太阳”这个主题,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可以采用不同的欣赏作品图像,引起幼儿不同的知觉反应。在充分尊重儿童个性的基础上,可以整体实施本主题的教学。

(五)实验教学(案例3)

被试,江苏省无锡市善德幼儿园中大班,20个年龄4.5岁~5岁之间的幼儿。

教学过程描述:欣赏导人环节:图像呈现(作品:汉代帛画;根据“太阳里面有金乌”图形分解的结构图若干幅),幼儿反应:奇怪,为什么这样?原因来自教师呈现图像欣赏的过程,利用图像分解方法为幼儿们讲述、分析作品画面上的形态。例如,太阳里面有金乌,问题:为什么古代人喜欢用这样的形态及方式画太阳?又如,画面中的其他形态,蛇、月亮、连理树枝中间穿插的另外8个太阳形等等,以及整个画面分为几个层面,人间、天堂、地狱等,教师针对画面形态的描述,引起幼儿们对画面探究性欣赏的兴趣。课堂中,幼儿们的思绪被画面上的形态所吸引,证明“视觉的一个很大的优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度清晰的媒介,而且还在于这一媒介会提供出关于外部世界中的各个物体和事件的无穷无尽的丰富信息。”幼儿对图像的知觉感受中,对画面信息所传达出的某些问题与意义产生好奇。

表现环节,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形态画出“太阳里面有金乌”的造型。有的幼儿反应非常敏感,立刻能够表现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知觉到的图像形态;有的幼儿则神情上比较迷茫,原因:第一,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图像,第二,从来也没有经历这样的美术教学(教师不示范,而是由图片欣赏进入主题后的感觉表达)。

画面效果:第一,幼儿们可以画出太阳与金乌造型;问题:画面形态还是比较小(这是幼儿们美术表现时的普遍问题)。第二,由于教师引导的缘故,幼儿们作画的过程处于玩的状态,有的幼儿画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蛇的形态。第三,这一教学设计目标是,幼儿在这短短的30分钟里,自己能够知觉到太阳与金乌两个图形之间的存在的“图-底”关系。从幼儿们的作业看出,教学设计意图课堂实施中已经达到。(见过程与作业图)

金乌分解图形:

相关教学实验:

1 此课题先后在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幼儿园等两所幼儿园进行教学实验,其中一节课是义乌市全体幼儿园教师200人现场观摩。

2 此课题在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一年级进行幼小衔接的教学实验,由于幼儿们进入小学,整体课堂氛围和作业效果更好。在小学的教学里,图像素材更加细化,视觉呈现更清晰,学生的理解更深入。

七、结果与讨论

(一)从教学过程操作层面上看,图解图构的分析方法将美术作品分解成多幅“过程图”,幼儿的视觉由原先盯着一幅作品看,转变为如何去看明白一幅作品,如何从作品的分解图像中找出作品所蕴涵的美术学科表现性问题。

(二)实验结果证明,实施图像引导的美术欣赏教学,幼儿知觉美术作品的水平显著改善,从而能够引发其动手表达形态的改变。进而论证:采取图解图构方式分解美术作品,构成教学设计文本,运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幼儿美术欣赏视知觉水平的提高。

(三)分解作品图像元素后的欣赏引导,有助于幼儿在“图-底”关系的知觉水平发生改变。幼儿绘画知觉水平发展向更高阶段跨越,表现时可以主动建构图形融合成较完整的视觉图式。改变幼儿知觉物象后线条勾勒图形后,与画面背景之间的脱离关系,例如“太阳里面有金乌”的形态作为“底”,又附着各种独立和自我形成的其他图形。

(四)课堂学习方法由单一的“讲授-听讲-接受”转变为“探索发现”,对话、讨论、美术批评的场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思考的平台。由技术层面讲,图解图构美术作品的方法,为当下及未来的基础美术教学提供了可以推广的教学设计模式。

(五)图解图构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美术欣赏教学环节里,而且,在美术技法表现环节中也具有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例如,使用此方法可以分解作品画面,使之呈现出的不同美术工具、材料媒介、具体表现技法的过程,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美术技能表现方法及形式。

(六)通过个体幼儿教学、班级教学,比较分析被试幼儿各自的美术欣赏、表现性学习过程,教学实验证实了刺激变量对反应变量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提炼出一套适合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八、理论总结

四个太阳教案篇(9)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图甲 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乙 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图中a、b、c线分别表示冬至日、春秋分、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地区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地区

二分日 赤道

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热带地区、回归线上和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情况:

借“题”发挥,归类懂法

【命题视角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读某日广州、武汉、北京和海口四个城市正午时分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据此回答 1~2题。

1.图中②代表的城市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海口

2.该日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该题根据太阳方位和日影长短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据图可知,①树木影子朝南,太阳从北面照过来,应为海口;④太阳接近直射,靠近北回归线的广州比较符合。由此推断,该日最可能为夏至日。北京比武汉纬度高,离北回归线远,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故②是武汉,③是北京。

答案:1.B 2.B

方法归纳

1.日影朝向与长短的判读: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2.“近大远小”规律:距直射点越近(纬度差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直射点越远(纬度差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命题视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15年上海卷)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4.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个小时,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位于西半球。第4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答案:3.C 4.B

方法归纳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2)方法:若所计算的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大的数值减去小的数值;若所计算的地点与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个地点的纬度之和。

2.利用太阳高度判断昼长

太阳高度为0°即为日出、日落时刻,一天中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即为昼长,也可以用此时段所跨经度范围(昼弧)占360°的比例来推算昼长。

【命题视角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以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5~6题。

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6.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位于北半球的福建夏季应将遮阳板放下,避免因强光照射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冬季则收起遮阳板,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教室,以改善教室的热量和采光条件。因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第6题,济南纬度比福建高,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均比福建小,因此为了达到和福建一样的效果,济南可以通过降低遮阳板安装高度或加长遮阳板来实现。如右图(以夏至日放下遮阳板为例)

答案:5.D 6.A

深化拓展: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当地纬度。两地纬度差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相同,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的纬度。

3.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tanH。

【命题视角4】太阳视运动中的太阳高度

(2014年福建卷)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8.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解析:第7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太阳高度最高,说明是正午,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东京大约是16时16分,刚好夕阳西斜;泰山约14时40分,已是午后时间;纽约大约是凌晨2时;开普敦大约是早上8时。第8题,南极建站时间是2月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后南极泰山站白昼变短;此时全球非极昼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此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从图上可以看出,太阳有一段时间沉没于地平线之下,没有出现极昼现象,次日全球极昼范围变小,因此泰山站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7.B 8.C

深化拓展:太阳视运动与太阳高度

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下图为40°N地区太阳运行轨迹示意图,图中ABC分别为北、南、东方向,该地北极星的仰角为40°,与当地纬度相等。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路径。

以③冬至日为例,日出、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圈上,太阳高度为0°,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90°-(40°+23°26′)=26°34′。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跨弧度小于180°,即昼短夜长。

好题精练,触类旁通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26′ N

2.在AB时段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4.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B.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

C.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

D.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部分海岛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A.南沙群岛 B.台湾岛

C. D.舟山群岛

6.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大约是(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7.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

B.台湾岛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盛行偏北风

D.舟山群岛可能受准静止锋控制

【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A 6.C 7.D

答案详解,请扫一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地理小贴士

趣味武侠地理

1.东邪:黄药师来自桃花岛,桃花岛位于今天的浙江舟山。黄药师着装飘逸,因为桃花岛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他使用的武功也与其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例如,“落英神剑掌”是黄药师领悟“落英缤纷”而得,“碧海潮生曲”是黄药师观看潮汐现象领悟出的武功。

2.西毒:欧阳锋来自西域(今新疆),他头缠头巾,这是西域少数民族的习俗,同时头巾也有遮挡风沙的作用。

3.南帝:段王爷由于生活在大理,大理有很多坚硬的大理岩,大概他的一阳指就是每天戳大理岩戳出来的。

4.雪山飞狐:该故事发生在吉林的长白山,主人翁胡斐的老爸胡一刀,人称“关东大侠”。胡一刀出场时都会穿一身厚厚的貂皮大衣,绝对不敢穿得过于飘逸,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海拔有关。

四个太阳教案篇(10)

摘 要: 将军崖岩画是我们原始先民遗留下来的一处宝贵的原始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具有诸多美的因素,探讨他的艺术特征将会为我们现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将军崖岩画;原始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rimitive Art of jiangiunya Cliff Painting

GAO Wei

将军崖岩画位于马耳峰南麓的一个小山包上,海拔20米,东经119°08′04″,北纬34°31′57″。此山包有两处岩画,第一处在小山包下面,一平坦的岩石上,画面刻于长22米,宽15米,呈馒头状的岩石上。共分布为四组,内容有人面、农作物(禾苗)、鸟面、星象等图案和符号。

第一组,在整个岩画的西侧。南北全长4.2米、高2.8米,以人面头像、农作物和星云图案为主。人面头像方向为88度,整体为阴线刻,磨刻线条的断截面呈撇口“U”形。岩画表面平整光滑。磨刻线条一般深度在1厘米左右,最深在2厘米,最浅在0.4厘米,线条的宽度一般在2―3厘米之间。星云状石案一般直径在2―3厘米,深度在0.5厘米。

另一处,在小山顶部距离第一处岩画东南上方有100米左右。岩画在长9.7米、高1.7――0.55米的一块岩石立面上,在岩石的西侧面上,内容有人面、蹄形、火焰形、星云等图案以及符号注:(连云港市博物馆《将军崖岩画遗迹调查》,《文物》,1981年第7期。王川、高伟、骆琳《桃花涧发现一组新岩画》,《苍梧晚报》,2005年3月21日、1版。王艳、高伟、雯璇《将军崖第四组完成局部绘图――“孙悟空头像”实为人物面部像》,《连云港日报》,2005年3月23日B1版。王艳、高伟、骆琳《桃花涧岩画进入整理阶段――首次发现两个牙齿状图案》,《连云港日报》,2005年4月13日、B1版。)。

岩画是彩绘或刻画在岩洞壁、石崖壁或独立岩石上的彩画和刻画的统称,绘画艺术的一种。彩画一般是采用矿物颜料描绘而成,其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使用颜色涂画,另一种是用色线勾勒构图。刻画是采用雕刻工具雕刻而成,其表现手法一般为三种,即磨刻、划刻、敲凿,前两者为刻划各种物体的外形轮廓,后者是对描绘对象进行通体敲凿。将军崖岩画的制作工艺就是采用了刻画中的磨制手法。

将军崖岩画,经专家考证距今8000年前注:(李伯谦《连云港文化遗迹考察的观感与联想――在夏暨东夷文化遗迹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东夷文化研究》,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连云港市东夷文化研究中心。),是我们原始先民遗留下来一处宝贵的原始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已具有诸多的艺术美的因素,它是现实美(社会美、自然美)的能动反映;它是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物态化形式;它是通过特有的、生动的、可感的、形式显现的,因而具有艺术形式美,并构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将军崖岩画自身艺术特点是什么呢?它又从哪些方面反映出他的艺术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他的艺术特征。

一、原始艺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

马克思说:“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126页。)正因为如此,艺术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具有了能感受到形式美的感官和具有了创造形式美的能力的时候产生的。同时艺术的产生也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的,如在使用工具上,也能看出它的特征,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我们的先民用石制工具在岩石上磨制出来,所以岩画线条的断截面痕迹呈圆弧状。在艺术题材方面也有反映,生活、生产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又是生活、生产的写照。如将军崖岩画发现远古星象图(太阳、子午线)、鱼形图案、禾苗、人面、兽面等注:(李洪甫《连云港将军崖岩画遗迹的初步探索》,《文物》,1981年第7期。《太阳石岩画遗迹初证》一文,《李洪甫史志论集》,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将军崖岩画遗迹调查》一文,《文物》,1981年第7期。李洪甫《将军崖岩画遗迹的初步探索》一文,《文物》,1981年第7期。《将军崖岩画遗迹》一文,《光明日报》,1981年4月27日。同时在《史学》223期刊发。),这些作品是将军崖原始人过着观测天象来农业耕作,辅以渔猎定居生活画面的真实写照。

二、原始艺术中的审美意识

黑格尔说: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宗教的真理,或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分服务” 注:(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30页。)。由此可见,原始艺术有一部分是服务于宗教。大部分是服务于人类的原始审美意识。我们就以将军崖岩画为例:

首先,将军崖岩画是一处原始的宗教祭祀场所。有一些图像是为宗教服务所产生,如将军崖岩画第三组中祭祀用的动物头像和第二组中的一些抽象的神像。这充分说明这类的图案是专门为祭祀所创作,是为宗教所服务而产生的。

其次,从装饰上看。我们知道装饰最早出现,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已经知道用骨、牙、贝之类的穿在一起作为项链装饰自己。如将军崖岩画中人面像头上网状纹饰和面部线条装饰,达到了造型与装饰的和谐美,充分体现了生活在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创造美和审美的能力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整个画面有人面、禾苗、抽象的鸟面、圆窝等不同的纹样组合的图案纹,又颇具有装饰美。这一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生产活动中观察所创造的审美观念,都是以生活中象生类作为创造的母体。显示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绘画工艺技巧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反映了人们的一定意识形态。

三、原始人对美的追求

人类的审美能力,在能够欣赏美的感觉就形成,而人类的审美能力提高又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得以不断的提高。当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仅已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已出现对美的追求。

新石器时代先民对美的追求,在将军崖岩画中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人面的装饰上。将军崖岩画第一组上面的13个人面像,有12个面部有装饰线条,线条基本对称,讲究对称的美,显示一种古朴的原始美注:(高伟《将军崖岩画的第二次调查》,《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第4期。)。

其次,表现在制作工艺上。岩画额线条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圆滑,新石器时代先民是使用石制工具,生产力极为低下,生活很艰辛。在此情况下,人们却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制作拿的精细,这些都是原始人追求美所使然。我们可以设想,我没的原始先民不是对美的追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在岩石上磨制出那么精细,其难度相当大,可想而知,原始先民为了追求完美,却不惜工本制作。

再次,表现在与生活关系上。将军崖岩画人面、禾苗、渔网、鱼形、鸟面等图案装饰,都体现原始人类对美的追求。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份抽去,恐怕便活的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注:(梁启超《美与生活》,《饮冰室文集》之39,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22页。)人类曾在漫长的生活中不知道美为何物,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由此可见,人类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五官感觉形成以后才具备审美能力的,此后,又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直至对美的追求,使美成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四、原始艺术中的天文知识

恩格斯说:“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 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页。)事实上,我没的先民掌握一些天文知识要比游牧、农业民族早的多。农业的发展是在先民掌握了一定的季节变化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的情况下发明的。换句话说,农业是在先民已经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需要按时的播种方能收获。因此,我们认为先民掌握某些天文知识最晚应当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为了生存,在漫长的狩猎,采集活动中,逐步熟悉自然环境,留心季节的变化,植物的生长规律,体验四季的交替,观测昼夜不同太阳的关系,从而逐步掌握天文知识。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人已经掌握天文知识,则已反映在原始作品中,就是观测天象的星象图岩画,在连云港发现较多,有30余处。如将军崖岩画中天文内容的图案,写实的仅太阳就有七个注:(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增两个“太阳”》,《扬子晚报》,2004年5月9日B1版。王川、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发现两个“太阳”》,《苍梧晚报》,2004年5月8日1版。)。

太阳岩画,这组中一共出现七个,分为三组。

T1―T3为一组,位于第二组岩画中间偏上的部位。三个太阳排列呈倒三角形,T1内圆直径4厘米,外圆直径10厘米,有20条放射线表示光芒。T2是三个太阳最大的一个,也是三个太阳中的中间一个,有一个三圈圆组成,有 23条放射线表示光芒。T3是三个最小的一个,同心圆四周有14放射形线条表示光芒。这三个是记录太阳一天运行的轨迹,分别代表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太阳。

T4、T5位于三个太阳的左下方,这两个太阳的上面都有一个磨制的横杠,中间圆都是用同心圆表示太阳,太阳光芒分别分T4线条18、T5线条15较粗的线条表示光芒注:(李伯谦《连云港文化遗迹考察的观感与联想――在夏暨东夷文化遗迹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东夷文化研究》,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连云港市东夷文化研究中心。)。

T6、T7位于T4、T5的左上方,靠近星云带的边缘,太阳是用圆圈表示,表示太阳的光芒分别18、17线条。

T4―T7分布在岩画的中间部位,在众多的类似兽面的中间注:(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增两个“太阳”》,《扬子晚报》,2004年5月9日B1版。王川、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发现两个“太阳”》,《苍梧晚报》,2004年5月8日1版。)。

在岩画三个太阳的南边有一人工磨制出

的一线条子午线,长度5.5米,其方向与现在的子午线误差3°55′88″注:(江苏省地矿局测绘大队,测绘结果其方位角aN―S=176°24′52″,与实际测得子午线误差为3°55′88″。)。在T6的左边有一个长达6米左右的星云带图案,类似银河系。星云图案是用同心圆和单圈圆组成。在三个太阳的上面,也就是正北方有一个月牙的形状和一个北斗星星象的图案。

太阳、星座图、子午线、银河系的发现,表明当时人们已具有较为成熟的观星象的能力,也表明人们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并非出现于这一时期,而要比这些更早一些,甚至早的多,另外也反映阳光、植物生长关系的作品。

五、原始艺术中的原始宗教

上一篇: 工业烤箱论文 下一篇: 机械结构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