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工艺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9 10:58:08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construction of fair-fa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imple.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air-faced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清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很强自然性的材料,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施工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逐渐提高,从关注建筑物的结构与耐用性上升到关注建筑物的视觉美感与体验,基于此种情况,清水混凝土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中广受关注的建筑材料。

一、清水混凝土的概念

清水混凝土因为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而闻名,因此其也可以称为装饰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需做其它外在装饰,其现浇的混凝土表面可以直接作为装饰表面,因此与普通的混凝土有着很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清水混凝土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色泽分布均匀且棱角分明,只需要在其表面涂抹一层透明的保护膜则可以将其自然装饰特性充分的体现;第二,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不需要再进行抹灰、刮腻子等施工工序,可以直接进行涂料的粉刷,避免了抹灰过程带来的质量通病。

二、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我国,清水混凝土施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切实掌握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的单位并不是很多。而事实上,清水混凝土的最终效果与其浇注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施工技术是清水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一)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与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区别

清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施工工艺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清水混凝土在每次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水泥极其添加料与上次的色彩进行对比,通过检验后才能够继续进行;第二,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施工的温度也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一般将每年的4-10月份视为最佳的施工期。

(二)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点

1.对表面质量的要求。

对于表面质量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具体的指标:第一是光洁度。确保浇筑表面平整、光滑,且色泽均匀,没有损坏和污染。第二是平整度。以高级抹灰的质量要求作为其衡量标准,将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是允许的偏差范围。第三是色泽。普通清水混凝土要求在8m内肉眼看不到明显色差为准;饰面清水混凝土则应当确保在4m内肉眼看不到明显色差。第四是气泡。在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应当细小而且均匀。第五是裂缝。在表面看不到明显的裂痕,普通清水混凝土允许的裂缝宽度应当小于0.2m,饰面清水混凝土允许的裂缝宽度则应当控制在0.15m以内。第六是感官缺陷。在混凝土表面应当避免出现麻面、蜂窝、孔洞等明显缺陷或者是修补的痕迹。同时,没有由于跑模和胀模等引起的缺陷,没有漏浆,没有错台、冷缝和杂物。

2.对装饰效果的要求。

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装饰效果要求在实现范围内应当保持一致性。清水混凝土施工使用的模板需要根据其施工要求进行制作,需要预留明缝或者是蝉缝,并且使它们形成规则的形状分布。同时,装饰的线条应当平整并且均匀的分布,根据设计要求对拉栓孔进行有效的封堵,确保其颜色与墙面保持一致,通过规则的形状进行排列。

(三)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模板工程。

清水混凝土对于其施工的模板有着严格的要求,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进行定做,因此,其施工的模板大多都是一次性的,且转角、梁与柱的接头处最好使用表面光洁的高密度多层模板(推荐使用进口模板),所以其施工的成本较高。

2.清水混凝土质量。

清水混凝土的配比需要对水泥的配合比实现完全的一致,对于混凝土的搅拌,需要达到很强的工作性和粘聚性,分层离析的现象是绝对禁止出现的。清水混凝土的浇注必须一次成型,并且确保外观平滑、光洁,尺寸符合标准,没有色差,没有明显的接缝和缺陷,在不需要粉饰或者是只需要使用透明保护膜进行涂抹时,达到在感官上要与高级抹灰一致的质量,体现出表面光洁、均匀、自然的效果。另外,清水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的主要材料要求来自同一个地区,砂、石等材料的色泽和颗粒剂配都必须要保持一致。

三、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针对气泡和孔眼: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在拌合料中使用了过多的砂石,造成模板吸水性受到影响,或者是由于混凝土振捣不足等情况都会产生气泡和孔眼。通常情况下,针对气泡和孔眼可以采取使用无色脱模剂脱模和混凝土成型后进行及时的养护。

(二)针对黄色锈迹:

在清水混凝土表面产生黄色锈迹的原因是由于金属绑线外露,遇到雨天或者是潮湿的天气没有及时进行浇注,使得露在外面的钢筋部分发生锈迹;也有个别情况是由于某一处留有铁钉等杂物没有及时进行清理而产生的。对于黄色锈迹的控制措施如下:①对钢筋的绑扎操作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反向掏绑法”,将绑扣扎于结构内侧。②雨后对钢筋及模板进行检查,将钢筋和模板上的锈迹清理干净,并将钢筋的保护层用垫块垫好。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由专人清理模板上的杂物,梁、柱接头部位,板的死角等处。

(三)清水混凝土养护措施

清水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后续工序施工时,要注意对清水混凝土的保护,不得碰撞及污染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交工前,用塑料薄膜保护外墙,以防污染,对易被碰触的部位及楼梯、预留洞口、柱、门边、阳角等处,拆模后可钉薄木条或粘贴硬塑料条加以保护。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一项负责的工程,其涉及到的施工工艺众多,而且是同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对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使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不断的趋向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中。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2)

前言:

我们将石、砂等成分用来做集料,与凝胶材料水泥,用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于水搅拌,进行风干固体成型后就形成了我们建筑必须用到的普通类型混泥土。从这我们能知道。建筑中使用的混泥土是将凝胶材料胶结集料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复合形材料。在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中都必须用到,混凝土出现的问题需要得到改善。

一、混泥土种类

我们常见的例如石膏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与硅酸盐混凝土等都是属于无机胶混凝土;聚合物、沥青混凝土等是属于有机混凝土。可以根据胶凝材料种类可划分为以上两种。按照表面密可以分为按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与轻混凝土等。不同的混凝土都有不同的骨料,较重且较为密实的集料应使用密度较高的混凝土,重混凝土是最合适的,例如钢屑混凝土、重晶石混凝土等。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则是普通种类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在每立方米一千九百五十千克至两千五百千克之间,以石、沙为集料。再接下来就是密度较低的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由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组成。

二、混凝土综合性能

水泥品种、水灰比、集料品种、用量与成型、搅拌及养护均直接对混凝土的应用强度产生影响。按照标准化的抗压强度我们可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并用标号表示,可将其分为C10、15、20与25等。混凝土抗拉强度仅仅是其抗压强度总量的不到八分之一,因此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两者比值则是优化混凝土性能重要层面之一。在温度、湿度与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则会发生变形,其具体形式涵盖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温度与收缩变形等。在短期荷载影响作用下我们主要采用弹性模量进行其弹性变形描述,而基于长期荷载影响作用,应力保持不变而应变则呈持续增加趋势,该类现象我们可称之为徐变,而维持应力不变,应变不断降低的现象则可称为松弛。

三、混凝土工艺原理及配合比

本着混凝土具有的掺入强力活性剂喝减少水分的成分,经过可能性的设定成分与测量搅拌体系精准度、对于外加剂的量和水灰比例要合理化的掌控经过浇筑出模型以及必须做的保养护理等一系列步骤来取得施工目的。再选择比例调配时我们应该充足的考虑到所需的持久性、硬度、施工时的可泵性和易性这些方面,保证混凝土在凝结时所需要的时间,能全方位限制它的坍落度导致的危害利益。要想在施工中使用混凝土就必须要经过精密的调配和现场坍塌试验以达到最高标准。确定配制混凝土强度阶段我们应依据检验强度评定标准及相关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规程建议规定,

综合考量建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变化及差异进行配合比确定。同时我们应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为零点二八至零点三二范畴之中,不应随意提升或降低等级强度,C60级别或以上等级混凝土的水灰比则不应高于零点二八,同时我们可借助外加混合料或高效减水剂等方式进行拌料和易性综合调整,在确保和易性标准基础上我们应尽量降低用水量。为有效优化工作度,倘若我们采用高效减水剂则应控制其用量低于水泥用量的百分之一点五至百分之二。水泥用量我们应控制在每立方米四百五至五百千克之内,倘若混凝土在六十兆帕之上我们则不宜应用每立方米大于五百五十千克的水泥,为有效降低控制水泥用量,我们还可额外加设矿物掺合料,例如添加硅粉等。同时我们应控制砂率在百分之二十六至百分之三十二范围内,泵送运行阶段则应将砂率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二至三十六范畴中。计算掺有F矿粉的配合混凝土比例我们可应用假定容重或绝对体积方式,先进行不掺入F矿粉时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计算,而后再置换入F矿粉至混凝土基准配合比之中约用量混凝土的百分之十进而合理的代替水泥。确定模坍落度阶段我们应依据具体运输时间以及浇筑混凝土措施技术完善确定。

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应用策略

(一)拌制混凝土

拌制混凝土搅拌工艺与投料顺序控制阶段我们应严格准确的控制施工配合比,确保设置灵活,按照重量计量原材料,进行准确测定,并严格依据允许偏差进行科学控制,即水泥偏差为上下百分之二、高效减水剂、水与掺合料偏差为上下百分之一、粗细骨料偏差则在上下百分之三之间。搅拌混凝土阶段我们应精准控制用水量,实施砂石含水量的仔细测定并基于用水量进行扣除,在配料阶段我们应利用称量自动装置与自动检测砂子含水量仪器,进行搅拌用水量的自动化调整。该过程中我们不应随意的进行加水,可用粉剂高效减水剂,也可通过溶液制作加入其中,并在加水实践阶段中将该部分溶液用水予以扣除。搅拌阶段我们应采用滞水工艺进行减水剂的末次加入,确保均匀拌合与均匀配置混凝土,该环节对混凝土的应用质量与强度产生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实施拌合处理,尤其应注重充分的拌合时间,即不低于一分钟。

(二)浇筑与运输混凝土

基于混凝土拥有较快的坍落损失变化,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较短时间段内完成施工环节,即施工进程中要求我们严密、精心的指挥与组织施工,有效协调各运输、搅拌、浇筑工序的作业实施,确保各环节衔接紧凑,并在六十分钟内快速完成。混凝土密实性对其强度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应用进程中为有效保障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我们应应用高频度的振捣器,依据断面结构尺寸进行分层振捣、浇筑。

(三)混凝土养护控制

为有效避免早期混凝土失水令其强度下降或由于内外温度差额较大引发表面裂缝现象,我们应强化养护。浇筑混凝土完毕后,我们应在八小时之内进行必要的覆盖处理并养生浇水,施浇次数应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结构处于湿润状态,完成浇水后的养护期限不应低于十四个昼夜。冬季施工阶段我们则不宜进行浇水养生,可采用涂刷养生也或覆盖塑料薄膜的合理养护方式。浇筑混凝土结构完成后我们应确保其上升到一定强度才可进行拆模,即不应立即拆模进而有效避免混凝土呈现早期的表面裂缝令其结构不良破坏,只有确保湿度与温度的适宜条件才能令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混泥土种类我们常见的例如石膏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与硅酸盐混凝土等都是属于无机胶混凝土;聚合物、沥青混凝土等是属于有机混凝土。可以根据胶凝材料种类可划分为以上两种。按照表面密可以分为按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与轻混凝土等。不同的混凝土都有不同的骨料,较重且较为密实的集料应使用密度较高的混凝土,重混凝土是最合适的,例如钢屑混凝土、重晶石混凝土等。

结语:

总之,为充分激发建筑施工进程中混凝土应用优势性能,我们只有明晰其综合性能、工艺原理与配合比、制定有效实用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应用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创设显著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加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0(21).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3)

1引言

泡沫混凝土是采用发泡剂发泡,将气体引入混凝土浆体中,经养护后制成轻质混凝土,是一种环保、节能、低廉、不燃性、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1],与常规混凝土的区别为泡沫混凝土中掺入的是泡沫,而常规混凝土掺入的是砂石骨料,其内部有大量细小、均匀的细微孔洞[2]。桥头跳车是高速公路质量通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台背回填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该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根治[3],尤其是在加宽桥的施工中,新老桥台背搭接处回填时,施工机械往往难以有足够工作面进行压实。本文以泡沫混凝土作为加宽桥台背回填材料,利用泡沫混凝土流动性强、可塑性好的优点、施工周期短的优点。解决了加宽桥台背回填难以压实、回填到位的问题,有效的预防了桥头跳车质量通病。本文通过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高速公路加宽桥台背回填,总结出了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对常见问题提出处置方案。

2工程概况

江西省广吉高速公路泰和北枢纽樟山1中桥为广吉高速与泉南高速加宽匝道桥,桥垮布置为3×16m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桥,桥台为肋板式桥台,桥台台背填土高度为9.6m,该加宽桥在施工过程中,泉南高速正常通行,桥台肋板施工完成后进行台背回填施工时,工作面狭小,土方施工设备无正常作业空间,尤其是新老高速路基搭接处,其回填质量难以控制。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台背回填材料,利用泡沫混凝土流动性强、可塑性好、有一定强度的特点。Φ3.2钢筋网上下分两层布置,分层之间间隔30cm,底层距泡沫混凝土底30cm,顶层距路床顶20cm,铺设长宽距泡沫混凝土边缘10cm,钢筋网不需锚固在泡沫混凝土内,但需布设安装牢靠,浇筑时不错动,且纵向搭接不小于30cm。泡沫混凝土填筑体与桥台结构间应设置缓冲层,缓冲层采用30mm厚聚苯乙烯板。

3施工工艺

(1)现浇泡沫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2)泡沫混凝土应按水平分层浇筑施工,浇注区及浇注层的划分应考虑满足如下要求。①相邻浇筑区域间采用1~2cm厚的木夹板进行分割,浇注后不再取出,木夹板兼具分割缝和变形缝的作用。分层浇筑时,每层立模高度控制在1.2m~1.5m以内,浇筑离模板顶面30cm左右时,需及时安装下一层分割模板。通常为节约成本,往往采用可回收建筑木模板作。②泡沫砼分层浇注厚度宜控制在0.5~0.8m以内,需要铺设钢筋网片时,需要布设在浇筑层的分分界面。③每个浇筑区域分为若干个浇筑层,浇筑时间宜控制在3h内、浇筑方量宜控制在200m3内(3)沉降缝设置应满足如下要求。在台背回填长度超过15m时,应增设宽度大于10mm的沉降缝,台背回填高度小于5m时,应在顶、底面50cm范围内各设置一层钢筋网,当回填高度在5m~12m时,应在顶、底面1m范围内设置2层钢筋网,当回填高度大于12m,应每5m设置2层钢筋网,相邻上下2层钢筋网间距不宜过大,控制在30cm~50cm之间。(4)泡沫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要点。①浇筑前应对浇筑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无杂物、无积水。②分层浇筑时间间隔宜控制不小于6h,下层已浇筑的泡沫砼应已初凝,并具备一定强度。③每层泡沫砼浇筑时间宜控制在3h以内,在其初凝前浇筑完成。④在每层浇筑时,应由一侧向另一侧浇筑,如有多个下料点时,也可采用对角对称浇筑的方式。⑤泡沫砼浇筑过程中,导管出料口应离开浇筑面高度不宜超过0.5m,如需移动导管,宜前后移动,如左右移动时,应将导管提离已浇筑砼一定高度后进行,浇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作业人员和导管在浇注层中的扰动。⑥泡沫砼浇筑过程中,应加强混合浆液的湿容重、流值检测,如遇不合格,对应浇筑不合格区域应进行局部处理。

4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4)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施工

⑴、做好混凝土浇注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a 混凝土浇注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工作,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一次检查,备足、备齐各种施工用料。

b 混凝土浇注前,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符合要求后进行浇注。

⑵、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应使用机械拌制。零小工程当坍落度大于50mm时,也可用人工拌制。拌制混凝土所用各项材料应按重量投料。采用人工拌制混凝土时,应在铁板或其他不渗水的平板上,先将水泥和砂干拌均匀,再加入石子,并徐徐加水,反复湿拌均匀。

⑶、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用机车运输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

⑷、混凝土分层浇注,分层振捣,需要保持平衡受力的部位,严格对称浇注;相邻两层浇注时间间隔尽量缩短,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质量和整体强度,不形成施工缝,浇注混凝土的自由落高不超过2.0m,超过时使用串筒、溜槽等工具进行。

⑸、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S,以混凝土表面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预埋件。

(二)混凝土构件养生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12h内即应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操作时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操作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伤。混凝土养护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后拆模。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之差不超过15℃,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当新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人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⑴ 施工前,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详细调查施工驻地、施工场地、取弃土场、施工便道、砂石料开采区域的环境概况,编制由于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施工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有关部门审批,保证施工方案将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⑵ 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本着“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不留尾巴,不留后患。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把因施工原因产生的噪声、大气污染对现场人员及公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护生态和水资源环境,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杜绝水土流失。生产、生活区集中布置,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种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达到集中控制,减少污染范围之目的。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

⑶ 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现场,作到工完场清。

临时占地时应考虑施工完后复耕或撒 草籽绿化。施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随意弃置和排放。

(4)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砂石废料要及时收集,运送到指定投弃地点。

(5)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四)雨季施工措施

(1)在工程场地包括生活区和施工区(特别是水泥库)做好排水工作,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配备合适流量的水泵,用以排除地表积水和防止水泥受潮。

(2)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雨天施工生产安排,尽量减少雨季对施工工期的影响。

(3) 对施工材料要做好防雨准备,对作业现场的电器、开关箱以及通讯线路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以免发生触电、漏电等安全事故。

总之,考虑到雨季、冬季的特点,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确保工程流水作业的步序总体推进,尽量减少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五)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质量检测

(1)质量保证体系

除了从人员、设备、材料、施工前准备、工程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预控外,还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网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①组织保证、思想保证措施

a、经常宣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

b、组建一个强有力混凝土灌注工作组,选派优秀的施工骨干来组织、协调整个项目施工。

c、制定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实行机长负责制,对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

d、由质管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e、开工前对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负责学习设计文件,体会设计意图,确保施工中实施。

f、定期进行质量评比工作,对质量优良的机组实行奖励,对质量较差的作出批评、警告、罚款、清场等处罚措施,对不能胜任的机组人员将清除出场,并对所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总结,实行“三个放过”,以防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②质量管理网络(见质量过程控制图)

⑵安全保证体系

①安全生产管理

a、建立并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见安全管理网络图),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活动。

b 、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自的人员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与目标管理,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c、建立安全台帐,做好施工中安全台帐的记录工作。

②安全技术措施

a、组装和拆迁机具、登高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上安全带,并有统一指挥,进入施工场地严禁穿拖鞋。

b、施工现场应配备有齐全的各类电气保护装置,并能有效地防雨、防水。所有电机应处接地状态,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雨雪天加强电气安全检查工作,确保电器防水。

c、施工操作中严格注意电压、电流等仪表,电流控制在100A以内,不得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d、机具移车、转向要有专人指挥,专人负责移动电缆及管线安全,严防碰撞、挤压磨伤电器。

e、现场操作人员应戴好防尘保护品,以免粉尘粘附皮肤或吸入肺内。所有操作动作要统一讯号,统一指挥,操作要相互协调。

③安全管理网络图(见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

(六)文明施工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思想,在生产过程中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

(2)注意环境卫生,对灰罐中排出的水泥灰(气)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附近的农作物和环境。

(3)保持机械的完好率,防止机油渗漏而造成污染。

三、结语

施工单位只有在重视混凝土建筑物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符合自身建造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往后建筑的安全使用,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康青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J].甘肃农业,2009(6)

[2]林宇彬.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J].工程论坛,2006(5)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5)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应用方向及特点分析

1.1现代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对施工技术、混凝土强度等方面也相应提高了要求。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桩基基础的稳定,进行的地下防水混凝土浇筑、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地面墙体等是时代建筑工程混凝土应用的主要方面,其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强度、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是施工工艺工作中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项施工工作的关键。以科学的混凝土工艺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1.2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混凝土施工的特点满足了高层建筑及特殊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可显著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大了工程的使用面积与有效空间;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展以及节约用水、钢材,工程成本低。高强混凝土是具有富配合比,低水灰比特点,而且高效减少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高强混凝士的坍落度损失快,要求在施工中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各环节要紧扣,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特点是粘性大,骨料不易离析,泌水量少。对于混凝土尤其是高强混凝土具体应做到:

(1)高强混凝土的拌制: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要设置灵活,准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2%;粗细骨料±3%;水、掺合料,高效减水剂±1%;高强混凝土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应仔细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配料时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和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宜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保证拌合均匀,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士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特别注意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不少于60秒。

(2)高强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快速施工。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毕,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指挥,并有严密的施工组织,从搅拌、运输、浇筑几个工序之间要协调作业,各个环节要紧扣,保证一小时内完成;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要采用高频震捣器,根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浇筑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接处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

(3)养护:为避免高强混凝土因早期失水而降低强度及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表面裂缝,因此要加强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八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浇水次数应维持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昼夜。冬施时间要延长拆模时间,采取保温措施,不得遭受冻害损失等等。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2.1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时,通过现代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中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外加剂或使用新品种水泥等方式提高自身密实性、增水性和抗渗性的地下混凝土工程。其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主体工程的控制以及对施工缝的处理,以达到地下混凝土工程防水、抗渗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为防止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过振、漏振、跑浆等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而影响其防水性能。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控制首先要注重木模施工前的充分湿润、钢模表面的清洁、基底积水泥土杂物的清理等工作,力求减少混凝土渗漏隐患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重防水混凝土浇筑量的控制,避免由于浇筑量太大使振捣器不能有效进行振捣、发生漏振、欠振等情况,避免振捣不实造成的蜂窝、麻面、孔洞的很难过质量缺陷,影响地下防水混凝土防水抗渗性能。另外,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还要注重内部钢筋、绑扎钢丝等不能接触模板等,具体施工中需要针对振捣器类型进行工艺控制仪。通过科学的施工过程工艺控制保障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与管理

为了满足生产过程运输、设备运输、耐磨、整体性好的需要,现代建筑工程厂房施工中多采用混凝土浇筑作为地面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同时,为了满足特殊生产环境的要求,许多工程也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的设计作为主要结构。其施工过程必须针对施工工艺特点及其质量控制点进行施工,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现代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需要混凝±浇筑过程的连贯以保障混凝土的完整性,增加混凝土工程强度。这也使得厂房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大面积连续性的混凝土浇筑,不留施工缝隙。但是由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内外温差较大且极易产生裂缝。因此,其工艺控制与技术管理成了杜绝混凝±浇筑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其工艺控制与管理需要通过严格设备管理保障施工用设备的稳定,同时以备用设备预防设备故障对施工的影响。厂房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要求浇筑施工要选择春秋稍冷的季节进行,以降低入模温度。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按照通过试配验证的配合比进行计量,同时加强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保障个中外加剂充分搅拌均匀,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分段进行,根据厂房建筑结构特点以及钢筋密度决定浇筑高度。振捣过程也应采用快插慢拔、插点均匀分布的方式以保障质量。混凝土入模过程必须采用帆布下料斗进行下料入模,避免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通过适当的保温与养护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减少混凝土白面的热扩散,防止温度降低过快产生裂缝。同时还能够延长散热时间,防止产生贯穿裂缝。通过科学的工艺控制与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2.3加强混凝土强度检测,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混凝土强度检测时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施工工艺控制外的重要工作。但是其强度检测与施工工艺却有着重要的联系,需要针对混凝土工程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检测方式选择,以在无损状态下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目前常用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主要有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法、后装拨出法以及超声法几类。每种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温度与适用龄期范围。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混凝土工程工艺设计过程中,考虑强度检测技术方式,并通过技术文件等为强度检测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强度检测对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为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类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几种:一是结构型裂缝,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材料型裂缝,主要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危害的程度是可以控制的。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综合将裂缝控制在无害的范围内。

(1)在设计上,要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避免断面突变,降低结构的约束程度。

(2)在材料方面,满足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要求,即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技术指标要求。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含砂率、外加剂,水泥品种和骨料的性质,拌合物拌制后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等。

(3)在改善基础状况上,其一是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其二是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其三是正确地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结构缝合并设置。

(4)在施工措施方面,混凝土的制备:①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②混凝土搅拌: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严格规范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模板工程上①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②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倚载(特别是动筒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③合理掌握拆除侧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士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关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①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②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卒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③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结构合理受荷。施工中和使用中合理增加荷载。不得过早拆模,施工时构件堆放不得超载,不得过于集中,张拉预应力在合理的强度范围内施工,及时观测,检查裂缝的出现,发现裂缝立即整改。为了防止裂缝并应及时控制温湿度变化,减轻温湿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湿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湿度的措施如下:

①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刺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②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③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④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⑤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簿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总之,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七裂缝进行认真、区别对待,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6)

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灌注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对岩土工程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本文就岩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灌注桩的相关概念以及岩土工程中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1对岩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灌注桩的相关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在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程度也越来越突出,这使得人们对于岩土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作为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对于岩土工程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因此相关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最大程度的使得岩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得到提升,为岩土工程顺利推进目的的实现奠定基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类别之一,其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混凝土灌注桩是在岩土施工过程中最常运用的施工方式,所谓的混凝土灌注桩指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重锤的利用,让其能够达到成孔的目的,在成孔深度能够满足于设计要求后,相关施工人员在需要在成孔内加以钢筋笼的放置,并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就目前岩土工程中所应用的混凝土灌注桩情况来看,所使用的桩径大都在300-1000mm之间,深度大都控制在30m左右,所使用的混凝土的类型以商品混凝土为主,混凝土强度一般控制在C20-C60之间。和其他灌注桩相比,混凝土灌注桩桩体的密实程度更加好,成桩所产生的沉降量更容易被控制,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完成之后加以后压降工艺以及泥浆护壁工艺的使用则能够使得桩体的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灌注桩作用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岩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是确保岩土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相关施工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2岩土工程中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分析

2.1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岩土工程中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作可以顺利推进,在正式施工进行前,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相关准备工作的重视,在施工准备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原材料准备以及机械准备外,施工人员还要把目光集中在泥浆的制备上,之所以在施工进行前要对泥浆进行制备,是因为在成孔之后,施工人员要采用泥浆对孔壁进行保护,这能够有效的降低孔壁坍塌的几率,这对于施工的进行极为重要。在整个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运用到泥浆的环节很多,运用环节的不同对于泥浆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在成孔阶段,所使用的泥浆密度要控制在1.3-1.5t/m3,在成孔完成后,在对泥浆进行应用时,泥浆密度要控制1.09-1.1t/m3,因此在对泥浆进行准备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依据施工工程需求对所准备的泥浆进行分类,及时的根据施工环节的变化对泥浆密度进行调整,这对于施工质量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2钢筋笼制作施工

钢筋笼是岩土工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最常使用的辅助部件,其对于混凝土灌注施工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钢筋笼制作过程中,相关施工部门要尽可能的把认可度较高的钢筋品牌作为钢筋笼的制作原料,在对钢筋笼制作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对钢筋的纵向长度以及预弯同心质量以及焊接质量进行控制。在对钢筋笼保护层垫块进行安装时,所采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控制在C30左右,所使用的混凝土圆快长度为100mm左右,在混凝土圆快中间要设有10mm的圆孔,在对钢筋进行固定的过程中,要让固定钢筋从混凝土不同部位穿入,这对于钢筋保护层作用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3成桩施工

成桩施工是整个岩土工程中混凝土灌注施工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为了最大程度的使得成桩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在进行成桩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对成桩的抗冲击力以及抗振动力的参数进行把握,这对于成桩方式的调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在成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并且振动可以实现垂直传播或者水平传播,振动力度的大小是衡量成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进行试桩措施的采取,这对于成桩施工质量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谓的试桩就是对混凝土灌注桩的含水量以及其他参数的合理性进行确定,并且通过试桩措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人员对于成桩施工工序的调整提供依据,这对于成桩施工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

2.4拔管施工

在岩土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拔管施工所占有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拔管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对整个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对拔管的速度进行控制,如果在拔管过程中速度较快那么就很容易导致管内的混凝土高度以较低的状态所存在,这将会诱发混凝土的排挤压力不能够满足于相关设计要求,进而使得岩土工程的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以降低状态所存在,这对于岩土工程的顺利推进是极其不利的。在拔管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要以施工地具体情况以及施工状况为基础对拔管速度进行调整,尽可能的使得拔管施工失误率可以得到降低,这对于拔管有效性的保证极为重要。

2.5后压浆施工

在完成岩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后,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灌注桩的质量,相关人员还要对其进行后压浆施工措施的采取,一般情况下岩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灌注桩后压浆的位置为桩底、桩侧,在后压浆施工过程中要把试桩过程中所测试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在进行后压浆过程中需要导管的支持,最常见的导管的类型为钢管,所使用的钢管要和钢筋笼进行绑扎固定,这对其作用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后压浆浆液的水灰比的确定要根据土的饱和度以及渗透性进行调整,不同土质所需要的水灰比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土的饱和度相对较大,那么所采用的水灰比要控制在0.45-0.65之间,如果土的饱和度相对降低,那么所使用的浆液的水土灰比要控制爱0.7-0.9之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后压浆作业的时间要在成桩两天后开始,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后压降施工的顺利进行,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要比8cm大。在注浆过程中要遵守先桩侧后桩端的顺序,内外部注浆的时间间隔要小于2小时。

3结束语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是整个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岩土工程作用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的采取措施对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水平进行提升,这对于岩土工程质量的保证极为重要。在岩土工程进行灌注桩施工时,除了把目光集中在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外,相关施工人员也要对于施工准备阶段更加关注,只有在施工之前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才能够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可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尹建康.岩土工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11(32):52-54.

[2]陆斌.灌注桩施工工艺[J].商品与质量,2014,3(10):71-73.

[3]刘昌远.浅谈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5,12(31):34-36.

[4]左文林,石炳武,洪艳.浅谈防冲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4(08).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7)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己经有几十年历史了,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混凝土防渗墙新技术,如射水法、锯槽法、抓取法等,适应了堤防加固防渗工程的需要。另外,混凝士防渗墙技术在水库的除险加固及防渗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 混凝土防渗墙适用的地质条件

防渗墙通常都要穿过松散覆盖层和较破碎基岩,直至较完整基岩。在勘探工作中弄清松散覆盖层的厚度,层位及分布,透水性以及基岩顶部的风化程度透水性就显得很必要。防渗墙在玄武岩、花岗岩中入岩深度最深达36.29m,在粉砂岩、白云岩夹泥质粉砂岩中入岩深度达8~12.5m,在板岩、石英岩、砂质板岩中最大入岩深度4.0m。这与各种岩石风化强度也是相一致的,即火成岩、玄武岩柱状节理发育,风化强烈,风化带较厚,入岩深度最深;沉积岩风化次之,风化带亦较薄,入岩深度次之;变质岩风化微弱,风化带最薄,入岩深度也最浅。

松散覆盖层通常较不均一,工程中还常遇到双层结构地基和多层结构地基,这些地基类型,对地基的渗透稳定性和结构应力情况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表面有相对不透水覆盖,下层为透水性较强的砂卵砾石层,在不透水层底面极易造成较高承压水头,可能引起流土现象。另外不同土层交界处常产生较大的负弯矩,尤其不同层的弹性模量存在较大差异时。勘探时在深覆盖地基层中应适当加密勘探孔,弄清各层的厚度、分布。冲积层往往具有三向不均一性,必要时还须作若干个剖面,并将其纵横联系起来。渗透系数是防渗设计的重要指标,可通过野外钻孔中做注水试验、抽水试验或室内试验加以确定。洪冲积土层是否存在孤石会影响造孔方式,且在造孔过程中,对于底部遇到的是孤石还是基岩,极易混淆,这就要求在勘探过程中找到一条较为准确的基岩面线,钻孔应适当加密。

2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

2.1工艺简述

众所周知,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离不开钻孔机械设备:如钢绳冲击钻机,利用钻头反复冲击破碎地层表面,直至地层碎屑被破碎到可以用泥浆悬浮为止,通过抽砂筒将其碎屑排出;冲击式反循环钻机,利用泵吸来进行连续出渣,避免了钻机的钻头反复破碎地层颗粒,从而提高了工效,但仍需有泥浆净化机配套才可进行分离钻渣;而抓斗挖槽机,则完全利用它的斗齿来破碎土层,从而直接抓出渣土,避免了以泥浆作为工程介质。

2.2施工步骤

(1)钻孔成槽

施工中可根据造孔进度、孔壁稳定等情况对槽段划分作适当调整。对于坝土、砾石层、基岩部分均采用冲击十字钻头钻孔。副孔可参照主孔深度和基岩面鉴定来确定孔深。

(2)清孔及验收

槽孔钻掘完成后,须在混凝土浇筑前清理干净钻渣。清孔采用掏换方法或泵吸法,即用抽筒从孔底提取废浆,新浆从槽口补入槽内,先浅后深,反复多次,直至槽内浆液、沉淀厚度合格为止。二期槽接头孔在清孔换浆结束前,用专用的刷子钻具刷洗、清除混凝土接头孔孔壁上的泥皮,刷子钻头直径略大于造孔钻头直径,以刷子钻头基本上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为合格标准,而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混凝土浇筑

防渗墙的混凝土是靠导管内混凝土面与导管外泥浆面的压力差和混凝土本身良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不断填满原来被泥浆占据的空间,而形成连续墙体。

2.3造孔方式比较

(1) 钻劈法

普遍适用于一般砂卵石性地层。墙轴线的相邻两个槽段,使用钢绳冲击钻机或冲击式反循环钻机,分一、二期(或者说是前、后期)分批进行施工,按照主、副关系进行钻孔,相邻两个主孔钻进去有一定深度之后,再钻劈副孔,然后再存接钻劈下来的石渣,将其提出孔外。

(2) 钻抓法

适用于紧密的地层中挖较深的槽孔,采用冲击钻和抓斗法联合进行施工,在石层及基岩上用冲击钻钻主孔,用抓斗来抓掘相邻两个主孔之间的副孔。根据所挖槽孔的尺寸大小,通常可采用两钻一抓或者是三钻两抓。

(3) 抓取法

适用于砂卵石层或是粉七层中修建混凝上防渗墙,采用抓斗法直接挖掘槽孔,这一方法可大大地提高工效。

2.4其他的重要工序

(1) 导墙

混凝土防渗墙的每一段槽段的施工周期由于比较短。所以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钢结构导墙,导墙断面一般为高×宽=50cm×30cm的矩形,这样可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2) 墙体材料

通常情况下,一般选用一级配颦性墙体材料作为混凝士防渗墙的墙体材料,这种材料的强度和变形模量都比较小,渗透系数小,适应变形能力强,抗渗性能较好。

(3) 防渗墙的连接

防渗墙的连接工程上一般采用“接头管法”,如何正确把握住接头管的起拔时间,是防渗墙的连接的关键所在,接头管起拔时间通常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就要进行。通过试验来准确对接头管最佳起拔时间进行选择,除了要参考混凝土初凝时间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当地气温湿度、混凝土的配比、接头管的埋深等因素。另外,起拔接头管时形成接头气孔,为防止造成混凝土及其覆盖层的坍塌,必须及时充填泥浆等工程介质。

3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应用

3.1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技术

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之前,一般要先要向导向孔内灌入泥浆,泥浆水平面保持在低于导墙面30cm左右。工程中所用泥浆通常用膨润土和烧碱进行配制,黏粒含量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5%, 与含量的比值约3左右。

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工艺特点如下:

(1)“两钻一抓法”成槽:原理如上钻孔工艺所述,抓斗沿导墙边挖土成槽,槽内清底排渣时,抓斗伸入孔底,直接将孔底残留物以同体方式排出槽孔外。其中很关键的一点,为防止孔壁坍塌,挖槽过程中不可让孔内的泥浆脱离之前灌入水平线范围,应在工程过程中及时补充孔内新鲜泥浆,从而维持孔内泥浆侧压力防止塌方。并定时检测孔内泥浆性能指标,若发现指标参数异常应立即进行调整。

(2) 防渗墙接头采用在管上抹油、裹膜的新工艺:防渗墙的接头管采用直径330mm、壁厚l00mm的焊接管,成槽之后,为了减小管壁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事先要在接头管的管罐抹上油,表面裹上二塑料薄膜,然后才将接头管铺入到所指定深度。

3.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近年来,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防渗墙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采用一种含有大量的粘上或是膨润土在内的新型墙体材料,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普通防渗墙墙体的很多物理特性的不足,新的墙体材料弹性模量低,适应土石坝的变形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应力状态较好、防渗性能较强、节约水泥等等。

3.3冲切成槽建造薄壁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在冲击成槽建造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基础之上,钻孔的圆钻头换成扁钻头,抽砂筒排渣换成泥浆循环系统,并对某些工艺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了冲切成槽法这一种新型的薄壁防渗墙施上技术。与通常的防渗墙施工不同,采崩冲切成槽法对混凝土防渗墙进行施工,对泥浆的循环要求更高。施工过程需安装正、反两循坏系统抽吸,其中气举反循环装置一般采用2.6m3/min的窄压机供风。为便于较为快速地排出粗大颗粒,提高冲切速度,出浆管采用管径较大的套管。防渗墙接头时,在下接头管的表面涂抹脱模剂,以保证接头钢管外壁的绝对光滑。

4施工殊情况的处理措施

根据以往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经验,对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如裂缝、掉钻、漏浆、混凝土流失、塌孔等事故采取如下措施:

4.1造孔安全保证措施

(1) 采取远离跳打法,分散开孔槽段,减小施工荷载,一个槽段最多安排两台钻机造孔,并在15m范围内不得超过三台钻机造孔。

(2) 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粘度和槽孔内浆面,减小泥浆对坝体的压力。

(3) 若造孔过程中出现裂缝,则立即暂停造孔,稳定裂缝,向槽内注浆,以保持槽内泥浆面。同时加强对裂缝变化的观测,随时掌握情况,保证安全,待裂缝稳定且槽内泥浆不再漏失后,方可恢复造孔。

(4) 若出现漏浆,立即将预先准备好的堵漏材料一水泥、粘土块、草袋、锯末、海带等倒入槽孔内,并向槽孔内注浆,以防止槽内乏浆而塌孔。

(5) 在施工中及时排除钻机平台和倒渣平台上的施工集水或雨水,以防水渗入钻机平台和倒渣平台的坝土内而使坝土饱和造成塌孔。

(6) 发现孔口沉陷、塌孔,及时处理、加固,防止出现大的沉陷、塌孔。

4.2混凝土浇筑措施

(1) 混凝土浇筑时,用排污泵将槽内泥浆抽出,使槽浆面始终控制在孔口以下2m,减小槽内泥浆对两侧孔壁压力。

(2) 位于坝体中的槽段,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自下而上分段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平均上升速度控制在1.5-2.5m/h之间,但整个槽段平均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0m/s。

(3) 浇筑混凝土时,若出现混凝土流失且坝体开裂,则要放慢浇筑速度,以稳定裂缝,减小或停止混凝土流失,等混凝土面上升正常后,再恢复正常浇筑。

(4)一旦槽段开孔后,应快速施工成槽,快速使槽段验收合格并于4小时内开浇混凝土,严禁槽段长期搁置浸泡。

4.3防止卡钻、掉钻具措施

(1) 钻头磨损后,要及时补焊,严禁亏径钻进,不允许出现梅花孔、小墙,避免卡钻。

(2) 要经常检查吊系钻头的钢丝绳、钢丝绳卡子和钻头梁,发现钢丝绳和钻头梁磨损了1/3时,要立即更换钢丝绳和补焊钻头梁,绳和梁之间加设保护铁,钻头加设保护绳。

(3) 发生孔内卡钻时,严禁强拉和强行反冲而将钢丝绳拉断,可用抽筒或加重杆砸或扩大被卡钻头的四周使之松动。

(4) 如发生掉钻头事故,要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前,要先摸清被掉钻头所在的位置、钻头在孔内的方向及孔深、地层情况,并作好记录,然后用专用打捞工具将钻头取出,以免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4.4坍孔预防处理措施

(1) 如果槽口坍塌,导墙断裂,视情况及时移开钻孔设备,回填槽孔,拆除旧有导墙,加固孔口土体,再重建新导墙。

(2) 若是孔内导墙下浅部坍塌,可在坍塌部位以上回填粘土,然后回填低标号混凝土,重新开孔造槽。或就地用水泥、水玻璃等与槽内泥浆及坍塌物混合成固化灰浆,凝固后再开孔造墙。

5混凝土防渗墙的发展前景

根据水利上程建设现状及发展的要求,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1) 提高墙体深度:在某些堤防工程中,有些地层要求墙体能够深入30m以下,但现有的施工设备的实际应用都大多数限制了墙体的施工环境及墙体深度,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放在开发研制出对墙体深度不限,并可以适应任何不同施工环境的防渗墙施工设备。

(2) 低成本、提高质量:参照以往的堤防工程实例,普遍都因为技术及设备落后等原因,使墙体普遍偏厚,从而使得所需水泥量也偏多,提高了上程成本。因此,必须设计开发出超薄连续的防渗墙施工技术及设备。

(3) 施工现场布置紧凑化,过程简单化:堤防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场面铺设不宜过大,而且必须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使施工过程简单。因此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6结语

当前,我国水利建设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不良的地质条件引发的渗流对水利工程施工和以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工程进行防渗加固处理,而混凝土防渗墙以其施工技术成熟,工作可靠的优越性赢得了广大施工单位的认可和采用。另外,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交通问题、坏保工程等等建设施工中,都需要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可见,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施工设备的不断研发,混凝土防渗墙必将发挥更加广泛的用处。

参考文献

【1】郑文魁.厚中粗砂层中多轴深层搅拌防渗墙的施工【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9):693-695.

【2】田艳萍、杨文、孙小丹.简述堤防工程截渗墙施工技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0):763—764.

【3】陈航斌.混凝上防渗墙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科学,2009(3):80.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8)

1混凝土结构中质量问题及分析

混凝土材料在工程中运用较为普遍,其主要特点是抗压和耐用程度都十分优秀,现在许多的建筑物多使用混凝土结构,但是其也存在不足之处,混凝土材料是一种非线性材料,抗拉强度均较低,在施工过程及后期使用中容易变形产生裂缝,因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对混凝土的研究中表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并不是结构强度不够,也不是外部荷载过大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温度过高时,水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局部的温度瞬间变化,由于材料热胀冷缩的原因,产生的收缩力就会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能够承受的范围,因而导致裂缝的产生。要防止桥梁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就要优先考虑温度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2混凝土施工过程关键工艺质量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等工艺技术的控制和改善。

2.1混凝土拌和工艺

混凝土拌和工艺是确保混凝土多项质量指标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关键。具体包括: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各成分的计算、进行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各成分质量的准确确定是关键,混凝土中各项组成成分特别是水灰比等关键指标过多或者过少都将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搅拌时不仅需要考虑到水灰比等,还要根据现场气温确定添加剂和水的用量,及时根据现场状况做出微调,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根据方案进行调整。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确保整个拌和工艺符合规范要求。

2.2混凝土运输控制

混凝土运输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各项指标满足施工质量规范要求。受混凝土质量和运输距离的影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对选择的起重机或是混凝土罐车等不同的运输工具具有一定的要求,当混凝土为上下垂直方向的材料运输时,宜选择起重机,当混凝土采用水平运输时,宜选择混凝土罐车。

2.3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是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把关,控制好浇筑速度,在实际浇筑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有效控制,主要目的是防止混凝土浇筑过厚产生温度裂缝而影响浇筑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混凝土浇筑主要的控制点是浇筑过程中浇筑工艺的重点把握,即浇筑时要快拔慢插,均匀振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进行第二次操作,从而可以较好地控制表面产生气泡。

2.4混凝土振捣工艺

目前主要根据混凝土浇筑工程量的大小确定混凝土振捣的方式,主要的振捣方式有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适用于混凝土浇筑量比较小的工程,当工程量较大时,人工振捣难以满足浇筑的时间和工艺要求,可选择机械振捣。

2.5混凝土模板的施工工艺

道路桥梁中混凝土的模板工艺处在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施工前后均需高度重视,主要的目标是防止模板变形造成的混凝土结构损失。因而混凝土模板施工中模板的选择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即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选择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模板,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密实性。混凝土的模板一般性规定要求是防腐、规格合适、形状多样,也需要根据工程构建的复杂程度确定模板的类型。

2.6混凝土养生技术分析

后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阶段。受混凝土施工过程后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混凝土施工后需要严格确定其内部温度,以免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裂缝。

2.6.1监测混凝土温度

混凝土的温度包括了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涉及到保温材料和水分等问题。在施工后期需要及时收集有关数据,并且把数据分析和整理成有效的资料。需要考虑混凝土内外存在的温度差,从而根据这些有效的数据来进行调整,减少混凝土产生裂缝。

2.6.2检测温度应力

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应该过高,施工常用的降温做法是在混凝土内部使用冷却管,使用冷却管时需要对冷却管进行测试,防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堵塞或者漏水,从而产生安全问题,同时需要进行随时的监测,控制好温度的起伏。

2.6.3提高混凝土评定验收龄期

一般桥梁工程混凝土用量均较大,同时施工时间普遍较长,所以一定要合理确定验收期,综合考虑受力情况。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养护周期一般较长,达到2个月,主要目的是减少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产生,确保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达到规定要求。

2.6.4温度预测分析

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是使用计算机预测分析混凝土现场施工温度的变化。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考虑的不仅仅是材料的配合比,更需要的是结合当时的温度状况,设计一系列的方案来配合施工,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通过合理使用计算机取得数据,了解结构的温度情况,把混凝土的龄期改变过程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可以较好的防止裂缝发生。

2.6.5混凝土的夏季养生

由于夏季施工时温度比较高,水分蒸发较快,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很快,会导致表面不够平整以及桥梁表面的水分不够,从而使得混凝土表面变脆、强度降低,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因而在夏季等高温季节施工时要格外注意。具体的做法是在外部搭建遮阴棚来适当降低温度。如遮阴棚可以防止一些突然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可以避免水分过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采用薄膜养生,还可以防止由于温度过高、水分过低所带来的裂缝;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分和缓凝剂,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增强混凝土强度,有利于工程的进行。

3结语

混凝土施工关键工艺控制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对道路后期的使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混凝土施工过程关键工艺控制和施工养生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运输、养生等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保障工程质量,确保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卫香.斜拉桥主塔承台大体积砼施工技术[J].科技经济市场,2007(3):51.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9)

关键词:

住宅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要点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建筑工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各类病害的发生,所以需要严格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科学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浇筑和养护工作,通过各个环节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1、蜂窝

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似的孔洞。这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息息相关,主要是在配合比中砂浆少,石子多,所以才会导致混凝土施工时石子间存在空隙形成孔洞。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时也说明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搅拌和振捣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按规程进行操作,混凝土存在离析现象或是超大构件振捣不均匀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蜂窝的发生。另外如果模板孔洞没有及时封堵,在振捣过程中模板发生移位导致漏浆发生,这都会导致混凝土局面出现蜂窝状孔洞,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孔洞

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过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从而导致结构内部存在孔洞。这种问题多发生在钢筋密集处或是预埋件处,由于无法通畅的进行灌注,从而导致浇筑存在漏振,达不到密实度。当混凝土存在严重离析现象或是跑浆时也会导致结构内部存在孔洞。当混凝土材料中有硬块或是杂物时,也会导致孔洞问题的发生,在下料不规范,一次下料过多,混凝土振捣搭接不合理等,或是施工中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存在时,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孔洞问题。

3、露筋

混凝土结构存在露筋时,多为结构内的主筋和箍筋露在混凝土表面。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当钢筋垫块没有合理放置或是过小导致移位时,则会发生结构露筋问题。混凝土结构截面过小或是配料选择不合理时,也会导致水泥浆包裹不住钢筋的问题发生。另外,施工下料、运输方式不当,混凝土离析现象严重,振捣不密实、过早拆模等都会导致露筋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选用合适的施工材料

第一,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满足设计要求,并在满足要求基础上尽量选用低热的水泥品种。研究发现,若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则在施工材料选取时,尽量选用低热或中低热的水泥,比如粉煤灰水泥、矿渣硅酸盐硅水泥或火山矿渣水泥。第二,选取合适的骨料和砂子。在高等级建筑物中不得使用海砂,且不宜使用机制砂,且需要对砂石的韧性、强度等进行检查,还要对砂石中含无机盐及土质等含量进行检测,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不允许进场使用。若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骨料占结构体积的80%左右,且由于不同的骨料的干缩率不同,因此要选择干缩率小,且骨料强度高、颗粒级配好的骨料。第三,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某一特性,需要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早强、快凝、抗冻、抗裂、抗渗等性能。若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用量,适宜添加合适的外加剂,如粉煤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释放的热量。第四,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其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设计所允许的范围内。

2、模板施工

在搭设模板前,需要将模板表面清扫干净,将模板表面上的水泥砂浆打磨干净,不允许表面存留杂物。在搭设模板时,若是梁板混凝土结构,需要考虑模板搭设的预拱度,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合理搭设预拱度。同时,在搭设模板时要考虑模板接缝部位的严密性,确保接缝处不漏浆。在搭设完毕模板后,需要对模板进行预压,确保模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保障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中不出现超规范要求的变形。且需要对搭设模板的高程、尺寸等进行测量,确保满足结构尺寸要求。最后,需要对模板内表面进行薄膜隔离处理工作,确保拆模施工的顺利进行。

3、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1)浇筑前,检查支模的各项要求,如标高、尺寸、位置、模板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钢筋、预埋件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并记录。模内的杂物、模板间的缝隙要控制和清理;

(2)浇筑过程避免产生离析。采用溜槽或其他措施进行浇筑,高墙、高柱的浇筑特别注意禁止使用高抛散落的违规操作;

(3)大体积混凝土或者厚度较大的混凝土要分层、分段均匀浇筑,不能进行一刀切的倾倒。分层浇筑时每层的厚度需要根据结构特点以及钢筋的疏密,来选取浇筑方法;

(4)混凝土初凝前,可以再次进行振捣、压实抹平,来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沉降收缩,也可以让钢筋表面的空腔闭合,使钢筋与混凝土充分黏结,这种情况应用在初凝前的混凝土具有和易性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应具有连续性,避免间断;

(5)浇筑过程中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观察,对模板的钢筋、预埋件位置、预留洞口进行检查,是否有位移变形或者孔洞堵塞情况,及时进行修整。超过初凝时间后,需要进行专人表面清理和检查。具体施工中,要根据场地环境、建筑物的情况、气候条件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4、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一旦出现裂缝,要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合适的策略,对裂缝进行修复和填充,避免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导致工程质量黑洞。常见的方法有树脂灌注法,灌浆法,附加钢筋法以及自闭合法。环氧树脂是最常见的裂缝灌注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能抵抗混凝土所遇到的大多数化学侵蚀,树脂可以灌入到0.05mm的裂缝。除某些特殊的环氧树脂之外,当裂缝是活动的、有渗漏的、不能干透的或者裂缝数量极多时,通常不易采用树脂灌注法。对于体积水坝、厚混凝土墙、或者水工结构的岩石基础上的裂缝,有时通过注入硅酸盐水泥砂浆来密闭。采取附加钢筋法修复裂缝时,在修复初始阶段对裂缝进行隔离,在裂缝贯穿平面90°方向进行钻孔,将钢筋插入孔内的过程中同时注入环氧树脂,使钢筋与裂缝合为一体。自封闭方法主要基于水泥浆中氢氧化钙炭化的原理,形成具有机械粘连作用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钙的晶体,这种修复手法使用的条件是潮湿的环境。

5、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建筑物工程的质量和品质,受到混凝土养护水平的重要影响。从一些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案例来看,不少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环节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而是在浇筑之后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没有做好,结果使得混凝土的浇筑表面质量受到影响,对工程项目的整体外观造成极大的形象破坏。因此,可以说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是整体工程施工环节中体现水平和施工艺术的关键环节。在养护时,要注意控制好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在浇筑工作完成之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非常快,远超过了其内部水分的扩散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就会出现内部温度高,而外部温度低的现象,如果内外温度相差过大,容易导致干缩裂缝。混凝土的养护技术的要点在于,要对浇筑时的温度进行把握,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浇筑工作,此外还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措施,例如挡风、遮阳、喷雾措施,都可以良好地控制上述情况。冬季施工的情况,应及时清理表面的水分,以免受冻。

三、结束语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是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出的。在实际的应用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改正的地方,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提高高科技的利用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建筑质量也会不断提高,也许会出现新材料替代混凝土,这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发现。

参考文献:

[1]许靖,葛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211

混凝土施工工艺篇(10)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1-0097-02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大部分工程为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容易发生改变,比如荷载增加、接建等,另外还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比如缺少配筋、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灾后修补等,这些都会给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混凝土的取样、搅拌、浇筑、捣实等工作。

1混凝土施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缺乏适用性论证

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达到评定要求、控制结果往往会采用一些实用性论证不足的工艺作为技术标准,这些做法虽然能够立竿见影,但是却严重威胁着建筑工程质量。一些企业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方面选择PVC材料卡,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有效减少由于振捣导致的易位问题,但是会导致构件较早出现裂缝,缩短构件寿命。

1.2施工工艺的重点不明确

在不同结构建筑物中,混凝土构建重要性也是不同的。针对于上部结构主体来说,如果是砖混结构,阳台挑梁要比的构造圈梁重要得多。如果工程属于框架结构,柱要比梁重要的多。如果是剪力墙,那么暗柱、暗梁等要比板重要。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明确施工工艺重点,给工程质量带来影响。

1.3现有的检测手段未得到各方的认知

从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测试来说,还没有建立统一标准。大部分企业在执行规范时,对检测手段并不能做到充分认知。检测设备通常分为声学和电磁学原来两种。由于设计原理各有特点,因此应用特点也千差万别。如果投影重叠钢筋在两根以上,不宜采用声学原理的检测设备,如果混凝土中含有磁性骨料,则不宜采用电磁学原理的检测设备。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工作建议

2.1混凝土的取样和测试

根据实际要求,应当从同一盘搅拌或者同一车运送中的混凝土进行随机抽取进行取样和测试,在现场,试样应当在卸料时至位置取出。每个试样量都必须满足其质检所需的1.5倍的,而且不能低于0.02m。

2.2混凝土组份的控制和搅拌

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配合比计算出来并进行试配试验,在确保试验无误之后,将结果递交给审查部门,审查部门负责对配合比设计和其它参数进行检查,确保满足质量控制标准。在正式搅拌前,需要按照对应工序测定原材料,并对其用量进行适当调整。设备精度越高,计量的误差将会越小。另外,需要对实际含水量进行测量,对骨料以及水的用量进行调整,偏差不能超过1.5%。然后进行搅拌,时间约为2min,对其和易性是否满足标准进行检验。

2.3混凝土的浇筑

1)平仓:由于是斜面,为了确保能够将上部集料能够将下部空缺填满,需要将更多的集料倒在上部区域,确保舱内各位置混凝土厚度均匀。

2)斜捣:密实度受到振捣质量的影响,只有做好振捣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后续工作。

3)整平:完成振捣之后,工作人员利用相关工具将混凝土表面整平,要保证表面没有凹凸。

4)压光:在混凝土尚未初凝前,进行初压处理,在经整平之后的表面上抹面,使其表面光滑;初凝后复压,提高其光泽。

2.4混凝土的捣实

捣实工作应当在新浇筑混凝土面和浇筑点上进行,在插入和拔出时速度要放慢,避免出现空洞的。振捣器呈垂直方向插入,并且要插至到前一层混凝土中,深度控制在50~100mm。插入之后,振捣器移动间距应当在其半径1.5倍之内。尽可能避开和预埋构建以及钢筋的接触。振捣器无法捣实的地方选择插针振捣。当混凝土停止泡沫、下沉、泛浆,并且表面光滑,此时停止捣实。

2.5施工缝的留置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最薄弱的环节,需要从施工组织和构件受力两个角度考虑。施工缝的留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受剪力较小位置留置;2)便于继续施工位置留置;3)在预期完成范围内留置。3结语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优势也得以体现,但其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作为施工单位要科学解决混凝土结构的存在的问题,做好混凝土取样测试、浇筑、捣实等各项工作,从而确保公工程项目质量,进而为实现我国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企业政府汇报材料 下一篇: 小学学校师德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