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专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3601
  • 国内刊号:52-1054/S
  • 出版地方:贵州
  • 邮发代号:66-6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51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贵州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为给油菜杂交育种和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SSR标记对54份甘蓝型黄籽油菜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高通量法快速提取DNA,运用筛选确定的14个引物检测材料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该材料中多态性片段有82条,平均每对引物5.85条,片段在100~900 bp,多态性比率达67.3%.引物的PIC平均值为0.66,说明这些引物总体上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利用7对SSR引物能将54份甘蓝型黄籽油菜材料分开,并构建了其指纹图谱,仅SSR4能分辨22个黄籽材料;54份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13~0.67,平均值为0.40.在相似系数为0.45处将54份甘蓝型黄籽油菜分为12类.
1-4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简易的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植物检疫、植物分子育种、种子纯度检测、转基因植物检测等多种研究领域,但在烟草研究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步的探索发展阶段.介绍了基因芯片的概念、原理、分类、技术流程及其目前在烟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基因芯片技术在烟草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10-14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生理生态·耕作栽培·农业气象

复合肥用量对滇一型杂交粳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滇一型杂交粳稻对复合肥的利用效应,挖掘其产量潜力,以滇杂31、滇杂35、滇杂40为材料,分别施用4个水平的复合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杂交粳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单株产量均随复合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滇杂35外,其余杂交粳稻组合的结实率在不同复合肥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对其影响较小,同一材料在不同肥料用量间差异不大.三个杂交粳稻均在处理Ⅳ(18 kg/667m2的复合肥标准施肥)中具有最高的单株产量.
15-17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杂交水稻川香9838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杂交水稻川香9838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以杂交水稻品种川香9838为试材,设置3种施氮量(A1∶7 kg/667m^2;A2∶10 kg/667 m^2;A3∶13 kg/667 m^2)和4种氮肥施用方式(底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B1∶7∶3∶0;B2∶6∶0∶4;B3∶8∶0∶2),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川香9838茎蘖生长、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的分蘖数增加,成穗率以A2>A1>A3,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增加,收获指数以A2>A1>A3,产量则先升后降,以施氮量10 kg/667 m^2时产量最高,平均为651.59 kg/667m^2.穗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川香9838的产量,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施氮总量为7 kg/667m^2、10 kg/667m^2、13 kg/667m^2时产量分别为620.81 kg/667m^2、651.59 kg/667m^2、636.18 kg/667m^2,穗肥于幼穗分化3期施用为宜.
18-21

不同施氮水平下籼稻和粳稻的产量响应差异

摘要:为明确籼改粳的生产优势,以2个中熟中籼品种和2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4种施氮水平(施纯氮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研究了4种氮肥水平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响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生育期延长,粳稻较籼稻更为明显.随施氮量增加,籼稻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粳稻产量呈逐渐增高趋势.2个籼稻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均为225.0 kg/hm^2,2个粳稻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均为262.5 kg/hm^2.在施氮量0~225.0 kg/hm^2条件下,籼稻品种产量均高于粳稻品种,原因是每穗粒数显著增加.施氮量高达262.5 kg/hm^2时籼稻品种出现部分倒伏,产量显著低于粳稻品种.本试验条件下,籼稻最高生产潜力低于粳稻.
22-24

重金属胁迫对烟草生理特性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弄清4种重金属(Cd,Pb,Hg,As)胁迫对烟叶保护酶的作用规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重金属胁迫对烤烟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草旺长期,Cd处理,低浓度(0.5 mg/kg)时SOD活性最高,较对照升高13.71%;中浓度(1.5 mg/kg)时其活性较对照下降22.49%,CAT活性逐渐下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17.03%和31.27%,POD活性逐渐升高,其活性分别较对照上升11.73%和19.43%,MDA含量逐渐增加,2种浓度分别较对照增加4.51%和7.89%.Pb处理,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与Cd处理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中浓度(300mg/kg)处理,POD活性上升最显著,较对照上升21.63%;Hg胁迫随着浓度增加,SOD活性逐渐上升,分别较对照上升0.88%和9.88%,CAT活性逐渐下降,分别较对照下降11.76%和32.51%;MDA含量增加,分别较对照增加3.38%和11.65%.As胁迫,随着浓度增加,CAT活性逐渐降低,分别较对照下降21.05%和36.53%;As对烤烟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中浓度(40 mg/kg)处理,光合速率较对照降低30.4%.在重金属胁迫下,生物量均减少.
25-29

茶枝代屑立体栽培灵芝研究

摘要:利用废弃茶枝代替灵芝栽培料中的木屑,在茶树下立体栽培灵芝,以获得荼枝的有效利用和减少木屑用量,充分利用茶园土地资源,降低栽培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在灵芝常规栽培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茶枝进行对比试验,在茶树下立体栽培,综合评比分析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周期、产量和质量,筛选出1个较优配方(茶枝70%、木屑10%、麦麸13%、玉米芯5%、石膏粉1%、过磷酸钙1%).使用该配方比常规栽培料栽培出灵芝的多糖含量高.出芝后的菌包又可作为茶树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料,促进茶树生长.用茶枝代替木屑在茶树下栽培灵芝是茶枝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
30-33

木薯种植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土壤管理是木薯栽培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整个木薯栽培管理的基础.研究和了解木薯种植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是木薯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木薯种植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土流失、pH、有机质、主要养分、微生物及酶的影响,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木薯科学种植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34-37

烤烟上部烟叶质量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烤烟土部烟叶是卷烟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然而,我国烤烟普遍存在内部化学成分不协调、工业可用性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上部烟叶的使用率和烟农的利益,进一步开发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相关技术迫在眉睫.综述了近年来在栽培、烘烤调制以及大田生长阶段添加外源物质等方面提升上部烟叶质量的相关技术,并进行了展望.
38-41

黎平县茶叶中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为探明硒在黎平县茶树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茶叶中硒的含量,促进黎平富硒茶叶的开发,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黎平县茶树不同部位的硒含量以及相应土壤有效硒的含量.结果表明:黎平茶树中的硒主要分布在茶叶中,含量范围变化在254~431 ng/g,达富硒茶叶标准;茶树硒含量主要受土壤中有效硒、pH和Eh值的影响.
42-44

贵州施秉杉木河漂流段硅藻多样性及水体质量分析

摘要:为了弄清施秉杉木河漂流河段的硅藻分布及水质情况,2012年7月对该河段的硅藻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硅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硅藻商等指标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共发现硅藻12属72种(变种或变型),以附着硅藻为主,运动型硅藻较少;硅藻总细胞密度5.92×10^5~7.93×10^5 ind/cm^2,平均为6.92×10^5 ind/cm^2;硅藻主要优势种类短小曲壳(Achnanthes exigu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平滑桥弯藻(Cymbella laevis)和窄异极藻(Gomphonema angustatum)均为寡污普指示藻种;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2.91~3.34,均匀度指数(E)变幅为0.57~0.79,硅藻商(DQ)值最大(0.01),其中高滩和黄洲河入口2个断面的DQ值为0.贵州施秉杉木河漂流段水体水质总体为寡污、贫营养状态.
45-47

有机肥对连作长豇豆苗期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明有机肥对连作蔬菜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有机肥克服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对连作长豇豆苗期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有机肥处理的长豇豆生长旺盛,叶片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其中: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幅为14.7%~30.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幅为8.6%~29.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幅为6.5%~28.0%.2)叶绿素、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肥缓解了连作障碍对植株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3)鸡粪为主的有机肥(F1)处理对SOD、POD与CAT活性的影响与其他2个处理(F2和F3)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P<0.01),且F1的MDA含量最低,比F2和F3分别降低23.2%和10.1%,表明,F1处理长豇豆细胞膜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膜系统受损程度较轻,植物的抗逆性较强.说明,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对缓解长豇豆连作障碍的作用最明显.
48-51

植物富集硒的关键酶及其转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硒是生态环境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其在动物、植物和人体中均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硒在植物中的富集过程,2种关键的酶基因研究,以及国内外富硒转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52-55

漆姑草中氨基酸成分分析

摘要:为漆姑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提、酸水解制备氨基酸测试液,用日立HI-TACHI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漆姑草中氨基酸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漆姑草含有大量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药效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52.28mg/100g,人体必需及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24.17%,药效氨基酸占43.37%;水解氨基酸总量为8 070.57mg/100g,人体必需及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水解氨基酸含量的31.48%,药效氨基酸占62.37%.漆姑草中氨基酸含量丰富,有大量必需氨基酸及药效氨基酸,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56-57

镧对不同筋型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优质小麦生产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镧对不同筋型小麦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和T3处理,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灌浆期SOD活性均不同程度增强,整个生育期中扬麦158增强最明显.T1和T2处理,皖麦33叶片MDA含量较对照变化不明显,而扬麦158和皖麦48叶片MDA含量除个别生育期变化不明显外,与对照相比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T1、T2和T3处理,小麦扬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呈上升趋势,且3个品种的T2处理较对照差异显著,皖麦33的产量较对照增加显著(T1除外),扬麦158和皖麦48的产量均较对照增产显著.T1、T2和T3处理,有利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形成,且对不同筋型小麦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58-61

黔产山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与其花期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摘要:为探明气候因子对贵州山银花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种植区域提供参考,以贵州19个县(市)的不同山银花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芦丁、咖啡酸、木犀草苷)含量,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山银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花期气候因子(月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不同产地山银花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的含量分别为1.62%~9.33%、0.023%~0.087%、0.034%~0.089%和0.029%~0.073%,其变异系数分别为57.85%、34.50%、29.63%和22.79%;19个山银花产地中,以黔西县样品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最高,分别为9.33%和0.087%;湄潭县样品中的芦丁含量最高,为0.089%;绥阳县样品中的木犀草苷含量最高,为0.073%.2)花期气候因子对山银花绿原酸含量的影响为总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总降雨量>月均气温>日均温差,咖啡酸为平均相对湿度>总日照时数>总降雨量>日均温差>月均气温,芦丁为总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月均气温>日均温差>总日照时数;花期气候因子中,总日照时数对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含量的影响均为正值,而平均相对湿度对绿原酸和芦丁的影响均为负值.贵州不同产地山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积累受花期气候因子的影响较大,建议根据不同目标选择适宜区域种植山银花.
62-66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微生物

贵州低海拔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

摘要:为摸清贵州省低海拔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于2010-2011年在黄平县低海拔区域进行了贵州省主栽马铃薯品种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试验.结果表明:2010年19个参试品种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较好的中抗以上的品种有5个(米拉、威玉3号、宣薯3号、W04-12、B0402-2),占参试品种的26.32%.2011年受春夏连旱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轻,11个参试品种均表现为抗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
67-69

2011年我国进境种苗截获的有害生物状况分析

摘要:为有效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随引进种苗进入我国,提高口岸的检疫把关能力,在对2011年全国48个种苗指定口岸进境种苗截获的有害生物状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进境种苗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率较高的口岸包括广东高明港、江苏连云港、北京朝阳口岸、宁波北仑港、顺德勒流港、顺德北(涳)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中国台湾、泰国、意大利进境种苗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率较高;携带有害生物较多的种苗有拟香桃木(Myrciaria cauli flora Berg)、真柏(Juniperus communis var.nipponic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Thunb.) D.Don]、加拿大海枣(Murraya exotica L)、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九里香(Phoenix canariensis Hort ex Chab)、茶花(Camellia japonicaL.)、枫港柿(Diospyros vaccinioides Lindl.);截获机率较高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穿刺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根结线虫(非中国种)(Meloidogyne Goeldi)、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短体线虫(非中国种)(Pratylenchus Filipjev)、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上述口岸、来源地、种苗和有害生物检疫风险较大,应特别予以关注.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