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试验研究、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463
  • 国内刊号:62-1050/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8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
  • 综合影响因子:0.26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摘要: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与不同绿肥作物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压青处理的玉米产量均高于根茬处理,其中以玉米间作草木樨(压青)处理的玉米产量为最高,较对照单作玉米增产6.37%;玉米间作箭豌豆混播毛苕子的绿肥产草量和绿肥植株根瘤数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各间作模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压青处理相对稳定。
3-6

地表覆盖对陇东旱地苹果园水分平衡的影响

摘要:针对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季节性干旱问题,以15年生长富2号为试材,测定分析覆黑地膜、覆草、覆沙对树体蒸腾、棵间蒸发和土壤水分及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物可以明显降低地面蒸发,并使树体维持较高的蒸腾,其中覆黑地膜的保水性最佳,相当于每年贮藏水61.52 m3/hm2,覆沙和覆草分别相当于每年贮藏水11.60 m3/hm2和38.40 m3/hm2。
6-10

河西走廊孜然套种大豆密度试验

摘要:以大豆品种中黄30号和孜然品种新抗18-2为材料,在河西灌区进行了孜然套种大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套种总带幅为160 cm,大豆带幅80 cm种3行,行株距30 cm×20 cm;孜然带幅80 cm,撒播密度为225.0万株/hm2时优势最明显,带田总产量可达9 478.8 kg/hm2,较对照增产8.8%,产值和纯收益分别为54 351元/hm2和48 921元/hm2,较对照增加10.7%和12.10%,且稳定系数高,为最佳套种密度。
10-13

庆阳市小麦黄矮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摘要:利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1985—1992年小麦黄矮病(BYDV)发生量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黄矮病发生程度与上年秋苗蚜虫量、早春蚜虫量间的回归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上年秋苗蚜虫量和早春蚜虫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呈正相关。利用该模型对1993—1999年当地小麦黄矮病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程度完全吻合。
13-15

19个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摘要:对19个小麦品种(系)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了抗条锈性评价,结果表明,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抗病及以上水平的品种(系)有9954-1、102-1、9744-4、D55、7230、A3,其中9954-1、D55、A3、7230产量较高。在评价结果为感病的品种(系)中,8899、99B8、92362产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耐病性。
15-17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7号选育报告

摘要: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7号是以"天山白豌豆"为母本,"8707-1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2006年在定西市区域试验中,3a 1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 903.3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1号平均增产6.43%。籽粒含粗蛋白含量226.0 g/kg(干基)、赖氨酸12.6g/kg(干基)、粗脂肪11.2 g/kg(干基)、粗淀粉642.8 kg(干基)、水分14.0%,为高淀粉、高赖氨酸品种(系)。适宜在年降水350 mm以上,海拔2 5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种植,水地和二阴地种植产量更高。
18-19

密度对旱地玉米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摘要:通过3个玉米品种富农1号、金凯2号和沈单16号的种植密度对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成熟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大,但均以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多,雄穗最少;不同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时均可得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同一种植密度下3个品种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和品种本身都影响到干物质的分配。
20-22

食用向日葵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摘要:对引进的9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进行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SRS0817折合产量达5 127.0 kg/hm2,比对照品种SH909显著增产,增产率达50.3%,籽粒商品性好,可在陇中地区示范推广。
22-23

甘南州豌豆新品种(系)引种试验初报

摘要:以豌豆品种草原224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豌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豌豆品种草原24号、龙豌1号籽实折合产量分别为5 732.0 kg/hm2和5 653.5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63.7%和61.4%,差异极显著,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可在甘南州推广种植。
24-25

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补灌效应

摘要: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补灌试验表明,不同生育期补灌后的增产幅度为9.90%~14.52%,欠水年较平水年增产率提高0.86~2.17百分点,补灌最佳时期为大喇叭口期。
26-28

苜蓿茬土壤耕层肥力动态监测初报

摘要:2003—2006年对灌漠土、耕种风沙土、潮土的苜蓿茬土壤耕层肥力动态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苜蓿年限的增加,土壤耕层养分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时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随全氮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的土壤耕层经多年培肥后,养分含量存在差异,以灌漠土培肥效果最好,潮土次之,耕种风沙土较差。
28-29

庄浪县麦田雀麦生物学特性观察

摘要: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庄浪县麦田雀麦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麦田雀麦具有出苗和成熟不整齐、繁殖力强等特点,本田感染是其主要传播途径,重茬连作的麦田受害严重,不同传染来源的雀麦在田间的分布型有所不同,认为轮作倒茬是根治麦田雀麦危害的有效措施。
30-31

两种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初报

摘要:两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戊唑醇·烯肟菌胺3 000倍液防效和持效期均与对照药剂20%三唑酮乳油1200倍液相当,持效期达35 d以上,增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是20%三唑酮乳油理想的替代产品。以发病前(孕穗期)喷施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率为24.09%。
31-33

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对大白菜蚜虫的田间防效

摘要:在甘谷进行的试验表明,用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喷雾,对大白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无毒害作用。
33-3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干热风御防试验初报

摘要:观察了春小麦灌浆期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增加春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万代红750 g/hm2对水450 kg喷施的效果最好,小麦折合产量最高,为6 4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5.0%;磷钾动力300 g/hm2对水450 kg及碧护45 g/hm2对水450 kg喷施后,小麦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1.0%和10.2%。
35-36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专题论述

静宁县农田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及农业生产建议

摘要:依据2008—2009年农田土壤墒情的检测结果,分析了静宁县农田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静宁县农田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分为早春调墒、初夏快速失墒、夏秋蓄墒及秋冬缓慢失墒4个阶段,降水的季节分布、大风等气候因素和立地条件、耕作制度都影响到土壤墒情的变化。提出了以蓄水耕作、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覆盖保墒为核心,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目标的生产建议。
36-39

近10年来秦州区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分析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近10年来天水市秦州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预测了其发生趋势,认为由于病源菌、品种、气候的协同作用,小麦条锈病仍在今后数年内偏重流行。提出了合理布局抗(耐)病品种;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技术,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加强调查监测,及时预警预报等防控对策。
39-40

环县2009年气候特征分析及建议

摘要:分析环县2009年的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兴修集雨工程;健全社会防灾保障体系;调整农业结构;加大人工影响天气投入力度等防灾减灾建议。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