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试验研究、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463
  • 国内刊号:62-1050/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8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
  • 综合影响因子:0.26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冬小麦新品种汾4846选育报告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汾4846是以晋麦66号为母本、TK95—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在2004-200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中水肥区域试验中,2a折合平均产量5630.2kg/hm^2,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1.4%;在2005-2006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中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675.6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8.2%。苗期和成株期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1%、湿面筋29.60%,沉降值17.50mL,千粒重42g左右,容重795g/L。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和我国北部冬麦区中水肥地种植。
3-4

玉米杂交种龙源201选育报告

摘要:玉米新杂交种龙源201是天水市种子管理站以外引系K12优选系K12—16为母本、自育系源自16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31d,活秆成熟,粮饲兼用。株高260cm,千粒重408g,2006年测定,籽粒含粗蛋白94.16g/kg、粗脂肪36.2g/kg、粗淀粉752.7g/kg、赖氨酸3.30g/kg、粗灰分13.4g/kg。高抗瘤黑粉病,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大斑病、茎腐病,感红叶病。在2005-2006年甘肃省晚熟B组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3538.25kg/hm^2,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3.45%。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8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5-7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8号选育报告

摘要: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定西38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于1988年以外引材料RFMⅢ-101-A为母本、以自育品种定西32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00-2002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398.50kg/hm^2,较对照定西35号增产14.13%,居6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在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轻感,成株期对水4、水7表现免疫,对HY8表现中抗,对水14、条中32号及混合菌表现中抗。籽粒含粗蛋白14.32%、湿面筋29.7%,沉降值20.3mL,面团形成时间2.0min,稳定时间1.4min,评价值33。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会宁、榆中、永靖、兰州、甘南州、临夏州以及宁夏西吉、海原,青海民和等省(区)年降水量200~600mm、海拔1600~2800m的二阴区推广种植。
7-8

免耕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摘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县团结乡进行了免耕与传统耕作对不同类型土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大;免耕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其中水地增加0.22百分点,旱地增加0.97百分点,中间类型土地增加0.40百分点,而传统耕作变化不显著。0~5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免耕水地增加0.09g/100g,旱地增加0.08g/100g,中间类型增加0.14g/100g;5~10cm土层水地增加0.13g/100g,旱地增加0.14g/100g,中间类型增加0.13g/100g。
9-11

土壤处理对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摘要:研究了土壤处理对南美斑潜蝇蛹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8.46%的南美斑潜蝇老熟幼虫在0~2cm土壤表层化蛹;土壤深翻(〉15cm)、水分调节(蛹体浸水和过饱和灌水)、辛硫磷毒土处理可有效控制南美斑潜蝇的发生。
12-14

半干旱地区乡土树种造林方式试验

摘要:在静宁县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乡土树种造林的整地方式、覆膜方式、截干造林及混交造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水平沟整地、带状覆膜的效果最好,苗木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最高;截干造林时,山杏、毛桃应在地上30cm处截干,臭椿以平茬为好。混交造林采用臭椿与山杏比例为1:2,密度为2.0m×6.0m+1.0m×6.0m;臭椿与侧柏比例为1:2.5,密度为2.5m×6.0m+1.0m×6.0m的方式比较理想。
14-17

山楂幼树的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摘要:通过对山楂生长结果习性的观察,初步摸清了山楂在当地的年生长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水市自然条件下山楂生产应注意的事项。
17-19

古浪灌区土壤耕层有效硼和钼调查及评价

摘要:2008年对古浪县井灌区、河灌区、引黄灌区耕层0~20cm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3个灌区分别有70.7%、42.9%、43.8%的耕地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低于作物的需硼临界值,应适当增施硼肥;3个灌区土壤耕层有效钼含量极为丰富,平均为0.82~1.02mg/kg,种植作物时不需要补充钼肥。
20-21

古浪县小麦收后复种饲用油菜播期试验初报

摘要:小麦收获后复种饲用油菜不同播期的试验表明,在小麦收获后应尽量早播油菜。在统一播量15kg/hm^2的条件下,7月25日播种的出苗时间最短,播后4d就可出苗,抹高达160cm,开花率达100%,鲜草产量最高,达45312.0kg/hm^2。
22-23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专题论述

小麦抗寒性研究概述

摘要:概述了植物抗寒性的遗传机理及小麦抗寒生理特性,并对小麦抗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3-26

滨藜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繁育

摘要:介绍了我国分布的滨藜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状况,概述了外引滨藜属植物的适应性观察结果和部分种类的特性,提出了繁育技术要点。
27-30

天祝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天祝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当;源头生态恶化;水务一体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理顺治水思路;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狠抓河流源头生态建设;切实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等对策。
30-32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及优势,提出的发展建议是: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制和推广;打造强势品牌,提高竞争能力;走生态农业之路。
32-34

古浪县南部山区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在阐述古浪县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的治理措施是:继续实施生态移民;统一规划,分区全方位治理;建设林草基地,保护天然林;依法治理,避免二次破坏。
34-36

庄浪县油料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通过对近年庄浪县油料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发展对策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升产业化水平。
36-38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新品种新技术

膜侧小麦栽培技术

摘要:1998年,甘谷县在继续稳定扩大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面积的同时,积极引进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在罕见的大旱之年,表现了良好的抗旱增产效果,为旱作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年全县小麦膜侧沟播栽培面积达1933hm^2,其推广速度远远超过了过去任何一项技术,目前全县膜侧沟播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hm^2左右,实践证明,该技术集流增墒、操作简单,增产幅度高,膜侧沟播小麦平均折合产量为3126kg/hm^2,较露地小麦产量1773kg/hm^2增产1353kg/hm^2,增产率高达76.3%,深受农户的普遍欢迎。
38-39

靖远县马铃薯催芽促早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马铃薯催芽栽培技术是靖远县近年来在大芦等高扬程灌区重点推广的一项实用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早熟、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主要方法是利用人工控制温、湿度条件,提前打破马铃薯种薯休眠,然后催芽播种,使马铃薯的生育期提前,从而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我们采用该技术栽培的结果表明,马铃薯催芽播种较常规播种提早上市20d左右,收入增加25%以上。如采用大棚、小弓棚等设施栽培,则可提早上市40d左右,收入增加1倍以上。
39-40

山旱地全膜春玉米冬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

摘要: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5年引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玉米产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同时出现了小麦面积缩减和耕作倒茬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全膜覆盖的作用,科技人员在大力推广这一新技术的同时,进行了玉米收获后的地膜再利用试验,总结出玉米全膜覆盖免耕连播小麦栽培技术,克服了全膜投入大,玉米收获后刨根难等缺点,解决了小麦与玉米轮作的问题,降低了水土流失和地表风蚀,有效地保证了冬春季作物生长的水分需要。通过与露地大田比较,全膜留床再播小麦能更好地提高地温,极大限度地积蓄水分,促进冬小麦越冬后返青拔节。2006年在秦安县莲花镇小户村试验示范全膜玉米秋播小麦一膜两用技术0.667hm^2,小麦平均产量为3540kg/hm^2,较常规栽培方式增产11.58%。该技术在海拔1900m以下,年降水量240-5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均可应用。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