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功能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 50-1099/TH 国内刊号
  • 1001-9731 国际刊号
  • 0.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功能材料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功能材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研究·开发、工艺·技术

功能材料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热点·关注
多孔连续致密ZnO薄膜的大面积合成及其光电化学特性2001-2005

摘要:结合仿生矿化的方法,利用牛血清白蛋白LB膜为模板经过低温退火后在FTO(SnO2∶F)导电玻璃上制备了大面积连续致密的多孔ZnO薄膜.经SEM、XRD、荧光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等测量手段,分析了ZnO薄膜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晶性能以及光致发光特性.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快捷,适于大面积生产,且制备的薄膜样品的生长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在近紫外范围的宽带发光特性.

碱处理对竹纤维/聚乳酸可降解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2006-2012

摘要:以NaOH溶液为改性剂对竹纤维进行碱处理,再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竹纤维/PLA可降解复合材料.探讨了NaOH溶液浓度、碱处理时间和碱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抗弯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碱处理竹纤维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碱处理使竹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单纤维的强度提高,有效提高了与PLA基体的机械黏接力.但碱浓度过大、处理时间过长或处理温度过高时,纤维素分子链排列致密程度降低,整体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NaOH溶液浓度为3%,处理时间为4h,处理温度为60℃时,所制得竹纤维/PLA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耐水性能均最佳.

杂萘联苯聚芳醚酮含量对钒电池用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2013-2017

摘要:将含溴甲基杂萘联苯聚醚酮与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共混,采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得到一系列基膜,然后将其浸泡在三甲胺溶液中进行胺化处理,得到季胺化杂萘联苯聚芳醚酮离子交换膜(QBPPEK/PPEK).测试了QBPPEK/PPEK的离子交换容量(IEC)、吸水率、溶胀率、面电阻、钒渗透系数和微观结构.随着PPEK含量的增加,QBPPEK/PPEK膜的IEC、吸水率和钒渗透系数减小而面电阻上升.QBPGPEK/PPEK膜具有较好的阻钒性能,其电流效率均大于Nafion115.当PPEK含量为10%时,QBPPEK/PPEK膜单电池的能量效率达到88.9%.PPEK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提高QBPPEK/PPEK膜的氧化稳定性.

Cu2O敏化ZnO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光电性质的影响2018-2023

摘要:以透明导电玻璃(FTO)为基底,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2O敏化的ZnO纳米棒阵列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电镜(HRTEM)、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不同Cu2O沉积时间对复合薄膜的晶体结构、形貌、光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的Cu2O纳米晶可以与ZnO纳米棒形成异质结,提高ZnO纳米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当Cu2O的沉积时间为5min时,Cu2O敏化ZnO纳米棒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PLA/PA11共混物的制备与分子动力学模拟2024-2028

摘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0/100,10/90,30/70,50/50,70/30,90/10,100/0)生物基聚乳酸/尼龙11(PLA/PA11)共混物.通过动态力学性能(DMA)测试、XRD分析、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红外光谱(IR)分析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PLA/PA11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DMA测试和MD模拟均证明任意比例下PLA与PA11为不相容体系,XRD分析表明当PLA/PA11含量为70/30时,PLA会发生-定程度的结晶,SEM结果显示此时两者会出现明显的界面,力学性能最差,MD模拟的结合能和径向分布函数g(r)表明两者会产生-定的氢键相互作用,但氢键作用较小,不足以改善两者的相容性.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融合蛋白接头的研究进展2029-2034

摘要:蛋白质接头是指存在于含有2个或多个特定结构域的蛋白质分子中连接2个相邻结构域的短小氨基酸序列, 对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利用蛋白质接头将2个或多个特定功能的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用以构建双功能或多功能融合蛋白的技术在生物制品研制和抗体偶联药物制备等领域备受青睐.作为融合蛋白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 蛋白接头在构建具有稳定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将蛋白质接头分为柔性接头、 刚性接头和体内可降解接头3大类.现就蛋白质接头的发现、 分类、 功能及其在融合蛋白构建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可调谐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035-2042

摘要:超材料因其完美的吸波特性成为近些年来吸波材料的研究热点, 但常规的超材料吸波体为被动式吸波, 具有一旦制备成型, 其吸波特性便无法改变的缺点, 因此可调谐超材料吸波体逐渐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可调谐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情况, 分类介绍了几种调谐方式, 重点阐述了其模型结构和调控机理, 并归纳了吸波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 以及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对可调谐超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并说明可调谐超材料吸波体对智能隐身的重要作用.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2043-2053

摘要: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静电容器和化学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 具有功率密度大、 充放电速度快、 使用寿命长、 绿色环保等特点.而作为超级电容器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极材料, 对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和市场应用起到重要的影响和制约.近年来, 以碳气凝胶、 碳纳米管、 碳纤维和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有望成为新一代电极材料.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型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综述, 并且展望了新型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构建能源互联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成型工艺研究进展2054-2059

摘要: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是指分子主链结构中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固化后不被溶解, 也不被熔融, 只能一次热成型.综述了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的3类成型工艺方法: 热模压成型、 热压罐成型和冷压烧结成型, 根据所用原料单体的不同, 其成型温度、 成型压力、 成型时间均有所不同.这3类成型方法各有优缺点, 但均属于外部热辐射成型工艺, 可能会造成聚酰亚胺制品局部受热不均匀的现象, 作者提出了一种通过电磁波工艺促进聚酰亚胺分子链运动摩擦实现内部均匀温升再成型的设想.

高电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改性对动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2060-2066

摘要:尖晶石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以其高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很有前景的正极材料.简述了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结构、温度对结构的影响、结构判断和制备方法,详细综述了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体相掺杂和表面包覆改性对其电荷转移电阻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及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尖晶石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2067-2073

摘要:纳米纤维吸波材料因其独特的表面效应与各向异性, 逐渐成为近年来高性能吸波剂的研究热点.静电纺丝技术作为制备纳米纤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将其应用于吸波材料的研究制备中, 科研人员已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介绍目前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吸波剂的种类与特点, 以及其在形貌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静电纺丝技术应用于吸波材料制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飞秒脉冲强激光加载下团簇(SiO2)n(n=6,14)损伤动力学过程研究2074-2080

摘要:在超快强激光应用中,尤其是激光聚变研究,SiO2作为光学元件的主要成分,而光学元件是由无定型二氧化硅组成的,基于无定型二氧化硅结构的复杂性,在理论研究中常常用团簇结构代替无定型结构,而且光学元件在损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二氧化硅团簇.因此,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激光脉冲与团簇(SiO2)n(n=6,14)相互作用对二氧化硅玻璃的损伤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当脉冲激光作用在团簇时,Si-O键长被拉长,激光削弱了Si-O共价键强度,Si-O键逐渐断裂,最终导致整个团簇(SiO2)n结构坍塌而破坏;随激光强度增加,Si-O键首先被破坏的时间缩短;同时飞秒激光诱导电荷密度变化,与飞秒激光脉冲衰退的痕迹一致.

基于双亲无规共聚物自组装胶体粒子的疏水涂层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2081-2085

摘要:成功设计合成了-种含氟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GrG丙烯酸GrG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PSAF),并在选择性溶剂N,NG二甲基甲酰胺(DMF)/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结果表明自组装纳米粒子呈较为规则的球形,粒径约为114.1nm.在外电场的诱导下进一步将其二次组装在基材表面制备具有疏水性能的多孔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OCA)对涂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涂层的最大水接触角可以达到123.1°.

基于Digimat中RVE模型的磁流变弹性体的磁致压缩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2086-2092

摘要:磁流变弹性体的宏观压缩力学性能受其组分材料的体积比、 形态和外加磁场等因素的影响.从3方面系统的研究了磁流变弹性体在磁场和压缩条件下的静态磁致力学性能.首先运用Digimat软件中的均匀化方法和RVE研究零磁场条件下的磁流变弹性体力学性能.然后研究了磁场条件下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磁流变弹性的磁致力学性能.最后利用实验方法研究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得到了磁场的施加使得各向同性和颗粒成链磁流变弹性体的压缩模量增大, 同时颗粒成链比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的磁流变效应更大的结论.

活性炭中孔对吸附去除溶液中铅镉离子的重要性及贡献2093-2096

摘要:对铅镉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形态及离子直径尺寸进行分析,采用平均孔径2.23~3.37nm、中孔率45.1%~91.9%的自制中孔活性炭,研究了活性炭中孔结构对水溶液中铅镉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Ⅱ)和Cd(Ⅱ)在水溶液中的形态分布受到pH值显著影响,自制中孔活性炭孔径范围与铅镉水合离子直径相匹配.当活性炭中孔率由45.10%增至91.89%,Pb(Ⅱ)和Cd(Ⅱ)去除率分别由28.4%增至99.9%,39.4%增至57.0%.增大活性炭中孔率有利于提高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表明对具有较大尺寸的铅镉离子吸附过程中活性炭中孔所起的重要作用.

不同浓度Mn掺杂LiMgN新型稀磁半导体的磁电性质2097-2102

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纯LiMgN、不同浓度Mn掺杂LiMgN及Li不足和过量时不同浓度Mn掺杂LiMgN的超晶胞进行几何优化,计算并分析它们的电子结构、半金属性和磁电性质.结果表明,Li1±y(Mg1-xMnx)N(x,y=0.0625,x,y=0.125)体系均表现为100%自旋注入,材料均具有半金属性;Mn单掺LiMgN时,随着Mn浓度的增加,杂质带宽度增大,居里温度提高;Li不足时,随着Mn浓度的增加,体系带隙值减小,导电能力增强;Li过量时,当Mn浓度为6.25%时,杂质带宽度和半金属能隙最大,带隙值最小,体系的居里温度提高.说明Mn掺杂LiMgN体系可以通过改变Mn的浓度和调节Li的含量来实现磁性和电性的分离调控.

羧基化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2103-2107

摘要:采用混酸(H2SO4和HNO3体积比为3∶1)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酸化处理使其羧基化,以此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形成MWCNTs/PVDF介电复合材料.通过XRD、Raman、TEM、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使用TG、拉伸测试、LCR阻抗分析仪等考察了MWCNTs的用量对MWCNTs/PVDF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羧基化MWC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比纯的PVDF显著提高.当m(MWCNTs)=10%时,质量保持率达到76%;在室温1kHz频率下,m(MWCNTs)=8%时出现渗流阈值,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达到163.5,是纯的PVDF的16倍,介电损耗仅为0.06;此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分别是58.92MPa、215.83%、2025.42MPa.

球料比对FeSiAl合金吸波性能的影响2108-2112

摘要:采用湿法球磨对FeSiAl粉末进行改性,研究不同球料比对FeSiAl粉末形貌、粒径、电磁参数、吸波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FeSiAl粉末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球料比的增加,FeSiAl粉末的粒径减小,且扁平化程度增加.模拟反射率结果表明,当球料比为5∶1时,材料在测试频段内的吸收值均在一10dB以下,且在10.4GHz处达到最低吸收峰值一22.9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