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5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酪素胶束结构及其纳米功能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酪素胶束微观结构及其胶束结构表征手段的研究,重点阐述了纳米粒子改性酪素胶束结构以获得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从事酪素研究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15001-15006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HKT800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摘要:对HKT800碳纤维表面形貌、元素、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分析;对AG80环氧树脂配方体系进行了优化;然后对HKT800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界面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HKT800碳纤维具有比较高的表面活性,表面元素的O/C、N/C比例分别达到了25.2%,4.5%,活性与非活性碳原子之比达到0.91;质量比为100∶30∶3时,AG80/DDS/BF3??MEA 树脂体系能够在150 ℃的工艺条件下固化;HKT800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0°拉伸、弯曲和压缩强度分别达到2682,1874和1639MPa,层间剪切强度为110MPa.
15007-15010

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改性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的研究

摘要:采用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对脱细胞猪真皮基质(pADM)进行交联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pH 值、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基质材料收缩温度的影响,对交联前后基质材料的表面形貌、红外、热稳定性、耐酶降解性、力学性能、接触角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检测了基质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7℃,pH 值为9.2左右,反应16~20h,TGIC用量为10%时,基质材料的交联程度最大,收缩温度高达84℃;基质材料经TGIC交联能显著提高其形态稳定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耐酶降解性和亲水性,同时仍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
15011-15015

ADSCs-壳聚糖/明胶水凝胶工程化软骨的三维动态构建

摘要:摘要:组织工程软骨的体外构建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途径.为评估载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壳聚糖/明胶水凝胶支架,在体外动态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相对传统静态培养的优势,本研究用壳聚糖/明胶制备了软骨仿生支架,并检测其物理性质.在制备的水凝胶支架上以1×10^7cells/mL密度接种ADSCs后,分别置于转瓶及TG瓶的软骨诱导基中培养两周,通过试剂染色、代谢检测和电镜观察,考察了细胞的软骨分化能力、活性、生长分布、渗透深度、增殖及胞外基质分泌情况.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支架的平均孔径为118.25±19.51μm,孔隙率为82.60±2.34%,吸水率为361.28±0.47%,弹性模量为61.2±0.16kPa,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ADSCs生长状态良好,可向软骨细胞分化,适于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种子细胞.表征结果显示,转瓶内水凝胶支架中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更显著,细胞生长分布更加均匀,细胞外基质分泌基本填满整个支架.因此,转瓶载壳聚糖/明胶支架所提供的三维动态环境,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良好方法.
15021-15030

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分析

摘要:采用酸酶结合法成功制备了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其二级结构与Ⅰ 型胶原的结构特征相符;AFM 结果发现,胶原纤维粗细均匀,具有D周期横纹结构,直径为(135±0.20)nm,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且呈现多孔的微观网络结构;其抗张强度与拉断伸长率分别达到1.293MPa、93.77%;其疏水性能较纯Ⅰ型胶原有所提高,接触角为68.9°,吸水倍率、保水率与透水汽率分别为37.13%,19.44%和2749.77g/(m2/d);其孔隙率为89.54%,平均累积吸附与累积解吸附的比表面积分别为8.4251和12.8046m^2/g,表现出孔体积大、比表面积小和孔尺寸大的特点.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分析对天然胶原纤维的深度加工、成型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理论依据.
15031-15034

黄麻纤维生物法桥接丁子香酚接枝丙烯酰胺研究

摘要:研究了漆酶催化黄麻木质纤维接枝过渡单体丁子香酚,然后在漆酶/tGBHP催化下,在丁子香酚上进一步接枝丙烯酰胺的亲水化改性反应.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接枝丁子香酚的XPS分峰图上观察到283.49eV 处存在C=C的能谱峰,证明丁子香酚接枝到了黄麻纤维表面;溴量法测得在50℃、pH 值=4、丁子香酚浓度5mmol/L、漆酶用量1.68U/mL条件下反应4h接枝过渡单体效果最好,接枝率为1.06%.在黄麻纤维桥接丁子香酚接枝丙烯酰胺的红外光谱图上呈现酰胺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说明黄麻纤维表面成功接枝丙烯酰胺;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得黄麻纤维桥接丁子香酚接枝丙烯酰胺的接枝率为3.66%.
15035-15040

基于羧酸型扩链剂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和表征

摘要:以二乙醇胺(DEA)和丁二酸酐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合成一种新型羧酸型亲水单体N,NG二羟乙基G2G氨基丙酸(DMCA),优化得到DMCA 的最佳条件为:冰水浴0℃,n(DEA)∶n(丁二酸酐)为1∶1.2,时间为80min,甲醇用量为300mL/mol(DEA),在最佳条件下DMCA 的转化率为86.18%. 采用红外(FTGIR)、核磁(1H NMR)、X 射线衍射(XRD)、热重(TG)、元素分析等手段对DMCA 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以DMCA 作为亲水扩链剂制备超支化水性聚氨酯DMCA-HWPU,其性能检测结果表明,DMCA-HWPU 为非结晶性体系,其乳液呈乳白色泛蓝光,无沉淀,乳液稳定性高,并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15041-15046

高密度聚乙烯在拉萨自然环境中老化行为及氧化物生成规律

摘要:在西藏拉萨地区中对滚塑包装箱专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了18个月的自然老化试验,以研究其在极端气候环境下的老化特性与规律.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 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材料老化前后微观结构指标羰基指数、羟基指数、支化程度、断链程度、不饱和度变化趋势及晶体结构变化特点,进一步确定其老化行为,并通过对氧化特征谱带洛伦兹分峰拟合,探究氧化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材料老化初期支化和氧化作用显著,老化中期支化和断链作用仍为主要的老化行为,氧化作用一定程度上放缓,老化后期断链则占主导地位.老化过程中晶体结构基本不变,晶胞参数小幅度变化,老化中氧化产物以酮羰基为主,γ 内酯羰基为二次氧化产物,且二者生成趋势相反,酯羰基和醛羰基的增长出现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加速的特点.
15047-15051

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聚乙二醇复合水凝胶的研究

摘要:针对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水凝胶力学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两步交联法将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制备成一种兼具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的复合水凝胶.研究制备了具有相同胶原蛋白和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不同透明质酸质量分数的水凝胶,从微观结构和力学强度调控了复合水凝胶的理化性能,并用LG赖氨酸对复合凝胶进行改性.SEM结果表明,三元复合水凝胶具有蜂窝状的内部结构,孔径范围在80~180μm,赖氨酸浓度达40mmol/L时,水凝胶的压缩模量达414kPa,是改性前模量的19倍.细胞毒性和体内植入实验表明该水凝胶浸提环境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产生较低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望用于软骨等组织的修复.
15052-15057

肼单体对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胶膜固化动力学及降解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PUA),以甲基丙烯酸乙酰氧基(AAEM)为酮单体,己二酰肼、碳酸二酰肼、草酸二酰肼、丁二酸二酰肼为肼单体对其进行交联改性,得到不同酮肼交联型的PUA乳液.通过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不同肼单体对聚氨酯G丙烯酸酯胶膜的固化动力学及降解动力学的影响,采用T-β外推法确定了固化工艺温度,根据Kissinger-Ozawa和Crane方程计算出不同PUA乳胶膜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并采用Kis-singer法对乳胶膜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肼单体所制的PUA乳胶膜中,选取草酸二酰肼所制的乳胶膜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最高,为3.153kJ/mol,反应级数为1.148,碰撞因子为57.943,而选取碳酸二酰肼制备的乳胶膜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最低,为1.639kJ/mol,反应级数为1.317,碰撞因子为1.917;选取碳酸二酰肼制备的乳胶膜的热稳定性最佳,而选取己二酰肼制备的乳胶膜的热稳定性最差.
15058-15063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光固化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到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乙二醇(PEG600)混合物中进行反应,生成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用二羟甲基丙酸(DMPA)进行亲水扩链,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引入光固化基团,然后用三乙胺中和,最后加水乳化,合成了一种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WPUA-Si).通过FT-IR、TG、吸水率测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采用实时(realtime)红外光谱原位(insitu)跟踪监测了该树脂的光固化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光引发剂Darocur1173含量为树脂质量的5%(质量分数),体系光固化速率为最优.此外,增大辐照光强也有利于树脂的光固化.
15064-15068

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共混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微观理论研究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的理论方法,从微观分子相互作用的层面研究了PAM/PVA 共混体系,分别从组分间的相容性、结合能以及对相关函数分析3方面阐述了共混体系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本质,通过对组分不同质量配比体系的静态力学分析,研究了组分不同质量配比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 与PVA 组成的共混物相容性极好,而体系中单组分间的结合能随着PVA 含量的增加反而减小,主要原因是质量相同的PAM 链所含极性官能团的数目要高于PVA链;此外,对相关函数分析表明,单组分间主要是通过氢键形成相互作用,且共混体系中酰胺基(-NH2)、羰基(-C=O)、羟基(-OH)官能团与周围H 原子形成氢键的可能性关系为O(-C=O)〉O(-OH)〉N(-NH2),这也是酰胺基(-NH2 )、羰基(-C = O)、羟基(-OH)官能团极性强弱关系的反映;单组分不同质量配比模型的静态力学分析表明,随着共混体系中PVA组分含量的增加,体系弹性系数、各项工程模量、柯西压值均呈上升趋势,即PVA 含量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善PAM 的力学性能及其延展性.
15069-15074

端基转化对聚乙二醇单甲醚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与马来酸酐反应制备具有双端基活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单马来酸酯(MPEGMA). 利用POM 研究了MPEG 和MPEGMA 的结晶形态,结果表明MPEG 和MPEGGMA都存在十字消光现象,但两者结晶形态存在差别.用DSC技术研究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用Jeziorny法和Mo法描述了MPEG 和MPE-MA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随降温速率的增大,两种材料的结晶速率均增大;MPEG的端羟基与马来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完成端基转化后,MPEG 原有的分子运动受到抑制,导致端基转化产物MPEGMA 的结晶速率降低,MPEGMA 与MPEG 结晶成核方式和生长机理产生差异.
15075-15079

高强度自支撑聚丙烯腈基GPE膜的原位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化学交联型聚丙烯腈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PAN-GPE)薄膜,利用红外光谱仪、万能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和综合热分析仪分别对其分子结构、拉伸强度、离子导电率和热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二乙烯基苯(DVB)、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3种交联剂对GPE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交联剂均可以明显提高GPE膜的拉伸强度,EGDMA 的增强效果最佳,其使用量为聚合单体质量的2.5% 时,PANGGPE 膜的拉伸强度由0.26 MPa 增强到了5.87MPa,提高了21.6倍;在实验范围内,3种交联剂对GPE膜的离子导电率影响不大.
15080-15083

小麦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吸盐热力学及动力学

摘要:测定了高吸水树脂在NaCl、KCl、MgCl2、CaCl2溶液中吸液率和吸附盐离子率,研究高吸水树脂对NaCl、KCl、MgCl2、CaCl2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的吸液率和吸附盐离子率与盐溶液中阳离子的价态有关,对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远小于-价阳离子,吸附Na^+ 、K^+ 的平衡常数b和速率常数ks远大于吸附Ca^2+ 、Mg^2+ 平衡常数b 和速率常数ks,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b 和速率常数ks越大,NaCl、KCl、MgCl2和CaCl2的吸附热力学规律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15084-15089

聚碳酸亚丙酯(PPC)加工热稳定性研究

摘要:可降解聚碳酸亚丙酯(PPC)加工热稳定性较差.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仪(TG)、拉力机和色差仪对工业级PPC的加工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可以较好地评估PPC的加工热稳定性.热失重法可以评估PPC的加工热稳定性,但评估不同加工条件下或不同加工配方的PPC热稳定性灵敏度不高.其它方法均不适宜于评估该材料.本研究对PPC的加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今后提高PPC加工热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15090-15094

PDLLA/PCL共混医用材料的表面形貌和防粘连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5 种聚乳酸(PDL-LA)/聚己内酯(PCL)共混医用材料,并进行挤出流延制备薄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薄片的表面形貌和截面高度曲线,与纯PDLLA 相比,共混物的表面相对光滑、截面高度曲线振幅减小,最高凸起从800nm 下降到180nm 以下.PCL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表面平整度,获得更加光滑的外观,原因在于分子量相对较小的PCL 产生润滑和增塑效应所致.PCL 含量为30%时共混物的柔性较好、半衰期为90d,与肌腱手术的临床要求相匹配,适合用于制备肌腱吻合器.细胞培养实验表明,成纤细胞在PDLLA/PCL(70/30)共混物薄片表面的数量很少,说明其不容易粘附在材料表面,具有较好的防粘连作用.
15095-15098

可降解聚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以丁二酸、丁二醇、1,6-己二胺为原料,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扩链剂,通过熔融共聚,合成了M w为40-65k的聚丁二酸-丁二醇-1,6-己二胺共聚物,并采用压延成膜法制得聚酯酰胺薄膜.研究了1,6-己二胺含量对聚酯酰胺的热性能、结晶性能、降解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了聚酯酰胺,其熔点达到100.97 ℃,热分解温度为317.85℃;随着1,6G己二胺添加量增加,聚酯酰胺的拉伸强度不断变大,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1,6-己二胺的加入并未改变聚酯酰胺的晶型,但降低了其结晶度;1,6-己二胺的加入提高了聚酯酰胺降解性能,而且改善了其流变性能,这有利于聚酯酰胺的成型加工和应用.
15099-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