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4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石墨烯去除水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重金属及抗生素污染具有相对稳定、难降解、毒性强、有积累效应等特点,两者协同污染的机率不断提高,并趋势成为全球问题.石墨烯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特性,作为一种优异的吸附材料在污染治理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石墨烯的氧化物的氧化石墨烯具有丰富含氧基团、良好的化学可修饰性、比石墨烯具有更好的亲水性,也广泛用于吸附中.为解决纳米粉体易团聚和难粉体的问题,三维宏观石墨烯气凝胶应运而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构建了石墨烯从微观到宏观发展的桥梁.针对近年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三维石墨烯气凝胶在水中去除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3001-23009

聚醚醚酮及其改性的人工关节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进展

摘要: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优异的耐磨损性能为研发新一代高寿命人工关节提供了新希望. 分别综述了采用常规摩擦学方法对纯PEEK、碳纤维增强PEEK、颗粒填充PEEK、等离子改性PEEK等作为人工关节材料,和采用模拟试验机方法对PEEK在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等假体关节面发挥耐磨损性能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PEEK及其改性的人工关节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
23010-23015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钙塑瓦楞纸板-蜂窝板复合结构缓冲功能实验分析

摘要:利用万能实验机分别对钙塑瓦楞纸板、蜂窝纸板和复合结构进行静态压缩实验,得到了对应的静态应力G应变曲线,进而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能量吸收G最大应力曲线,并对其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以不同的静态压缩速度对复合结构进行静态压缩实验,得到了复合结构在不同静态压缩速度下的应力G应变曲线,建立了最大应力G静态压缩速度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识别模型中的参数,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缓冲包装设计.
23016-23019

基于动态蠕变实验的沥青混合料本构关系研究

摘要:沥青混合料应变在一定温度和外荷载作用下会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重复加载蠕变实验反映了路面荷载和变形的响应关系,常用于分析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了真实模拟路面的力学状况和描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变性能,对四种沥青和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蠕变实验;研究发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变呈非线性,同时采用经典BurGgers模型与由Maxwell体和分数阶Kevin体串联组合的分数阶导数Burgers模型对沥青混合料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并对比分析其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分数阶模型参数a代表了材料的记忆特性,分数阶导数BurGgers模型可定量的描述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性能的非线性,能更好的分析其高温性能.
23020-2302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微型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采用表面电阻仪、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和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GCOOH)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T含量〉1%(质量分数)时,CNT在PET中形成三维导电网络,复合材料具有抗静电和导电功能,MWNTGCOOH分散性好,与PET 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和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优于PET/MWNT.复合材料的结晶放热峰温度大幅提高,比PET高40多℃,0.1% (质量分数)含量的CNT就有非常明显的异相成核与诱导结晶作用.同时,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加,熔点略微升高.
23025-23028

聚甲醛/泡沫铝合金互穿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

摘要: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孔隙率不同的泡沫铝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后,通过注塑成型法制备了聚甲醛/泡沫铝合金互穿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G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导热系数测试仪分别研究了改性后的泡沫铝合金的表面的红外结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问题以及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成功接枝到了泡沫铝合金的表面;泡沫铝合金与聚甲醛两相界面结合良好;泡沫铝合金的充填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泡沫铝合金孔隙率为60.48%-75.41%时,聚甲醛/泡沫铝合金互穿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孔隙率(λ)的增大而降低,其导热系数在10.2945-17.6471W/(m·K)之间.
23029-23032

一种新型核级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研究

摘要:利用“不锈钢硫酸G硫酸铜腐蚀实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分别对未敏化和经敏化处理(650 ℃ ×100 h)的800H 和新型Cr18 Ni30Mo2Al3Nb合金焊接接头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00H 和Cr18Ni30Mo2Al3Nb接头焊缝组织均为单一的奥氏体基体,800H 合金中TiN 缺陷处易引起点蚀,而Cr18Ni30Mo2Al3Nb无明显点蚀现象;对比腐蚀失重、腐蚀深度等实验结果,未敏化和敏化态Cr18Ni30Mo2Al3Nb焊接接头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明显优于相同状态的800H.
23033-23037

壳聚糖静电吸附羧基磷酰胆碱聚合物的研究

摘要:采用饥饿法聚合合成了3种不同配比的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G甲基丙烯酸二元共聚物(poly(MPCGcoGMA),PMA),并将其静电吸附在壳聚糖表面(CSGPMA).通过动态接触角(DCA)对影响静电吸附改性的盐及聚合物组成因素进行研究.用XG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壳聚糖膜的表面元素组成、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血小板黏附实验对其抗凝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种利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将磷酰胆碱聚合物吸附在壳聚糖表面,可获得具有仿细胞外层膜结构的涂层表面.与壳聚糖相比,改性后壳聚糖可以显著降低对血小板的黏附,抗凝血性能显著提高.该研究为构建仿细胞外层膜结构改善材料血液相容性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
23038-23042

制备聚丙烯腈初生纤维干燥样品研究

摘要:通过干喷湿纺纺丝工艺制得聚丙烯腈(PAN)初生纤维,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获得PAN 初生纤维干燥样品,考察对比自然晾干、鼓风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方法分别对样品物理特征、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的影响.3种干燥方法均会使初生纤维样品发生收缩,样品截面积和长度均减小,但是变化程度不同.并且3种干燥方法对PAN 初生纤维表面形貌、结晶特征、二甲基亚砜(DMSO)残留量以及孔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对PAN 初生纤维的影响最小,可以有效的保留PAN 初生纤维的原始结构,可用于制备聚丙烯腈初生纤维干燥样品.
23043-23048

Co3O4/mpg-C3N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载钴介孔石墨相氮化碳(Co3O4/mpg-C3N4)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 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GIR),N2吸附脱附,紫外漫反射光谱(UVGvisDRS)和光生电流的表征. 结果显示,Co3O4 的引入提高了mpg-C3N4 的光吸收性能,利于其表面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 将制得的Co3O4/mpg-C3N4 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的亚甲基蓝(MB),其催化效率远高于mpg-C3N4,且最佳的钴负载量为3%.
23049-23053

两性细菌纤维素对持久性污染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摘要: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分别以烯丙基胺和丙烯酸为单体,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新型、高效的两性吸附材料--烯丙基胺G丙烯酸G细菌纤维素(al-AA-BC).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对持久性污染物Cu^2+ 、Pb^2+ 、Cd^2+ 和Cr(Ⅵ)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al-AA-BC对Cu^2+ 、Pb^2+ 、Cd^2+ 和Cr(Ⅵ)吸附更好地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说明BC经接枝共聚改性后表面具有一定的多相性,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Cd^2+ 〉Cr(Ⅵ)〉Pb^2+ 〉Cu^2+ .粒子内扩散拟合曲线均不经过原点,证明粒子内扩散并不是唯一速率控制步骤.
23054-23058

ZTS晶体缺陷的实时AFM观测

摘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硫脲硫酸锌(ZTS)(100)面的生长过程进行实时观测研究,发现晶体表面凹陷及杂质对台阶推移的阻碍作用均有可能导致凹坑的出现;大台阶对凹坑和杂质的覆盖是包裹体产生的重要原因.首次观察到杂质分界点现象,不可移动杂质的存在不会终止台阶的推移.
23059-23064

基于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的天然沥青高温性能机理

摘要:为明确理解天然沥青改性沥青分子量分布特征与沥青宏观技术性能之间的联系,采用凝胶色谱方法分析不同掺量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峰值分子量和分散系数等分子量分布特征.开展室内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等实验评价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沥青的掺入使改性沥青的分子量在较小分子量M 〈1000范围内减小;在中等分子量范围内(1000-6000)增加明显. 重均分子量与M 〈4000的小分子量组分含量与针入度、软化点和粘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天然沥青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逐渐增大,宏观上体现为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得到改善.
23065-23069

高温氘离子辐照对低活化钢微观结构的影响

摘要:材料问题是可控核聚变能否实现商业应用从而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瓶颈”之一.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聚变反应堆的候选结构材料之一.在聚变堆环境下,材料不仅会受到高能中子辐照而且氘氚也可能进入材料中.为了研究氘离子以及辐照对低活化钢的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CLAM 钢(一种RAFM钢)和FeCr模型合金,在500℃下进行58keV 氘离子辐照,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比分析辐照前后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辐照及氘离子对低活化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氘离子辐照不仅在材料中产生大量的缺陷和缺陷集团,同时还可能产生辐照诱导析出.而CLAM 钢中原有的析出物经高温离子辐照后并没有发生非晶化,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23070-23074

未变性胶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及其表面吸附

摘要:研究了-种未变性胶原生物表面活性剂(CB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吸附性质. 结果表明,CB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CBS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最终趋于平缓,达到55.92 mN/m. 在等电点附近,CBS表面静电荷降低,使其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低温下,CBS溶液的表面活性较好,当温度继续升高(〉35 ℃),由于变性作用,CBS溶液的表面张力急剧增大.CBS水溶液的吸附属于Langmiur型吸附,根据γGlgC、ΓGC 以及C/ΓGC 拟合曲线计算得到饱和吸附量相似,分别为1.86×10^-10,1.97×10^-10和2.03×10^-10 mol/cm2.吸附自由能为-3.53kJ/mol,表明其在标准状态下可以自发进行.
23075-23079

核-壳型罗丹明6G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以3G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进行氨基硅烷化改性,形成Fe3O4@SiO2-NH2纳米粒子.以其作为磁性核,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罗丹明6G 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在Fe3O4@SiO2-NH2表面形成罗丹明6G 分子印迹聚合膜,制备了核G壳型罗丹明6G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IPs),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 分别采用红外光谱(FTG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振动样品磁强分析(VSM)和热重分析(TGA)等仪器分析手段,对Fe3O4@MIPs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核G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容量及显著选择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Fe3O4@MIPs可快速与样品基质分离,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Fe3O4@MIPs作为一种新型固相萃取材料,可以从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和富集违规添加的罗丹明6G,可应用于食品的安全检测.
23080-23085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对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加到天然橡胶中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15,30和80nm)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软化效应、Payne效应、动态热机械性能、压缩生热和损耗因子等基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变大,应力软化效应增大;同时,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和损耗因子越低,其动态压缩温升越低.Payne效应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还表明,大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在橡胶基体中易于分散均匀,粒子间聚集程度更小,而小粒径的则表现出较明显的团聚现象,粒子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直接影响.
23086-23090
功能材料杂志工艺.技术

SO2^4-/炼锌水淬渣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用炼锌水淬渣废物为原料,采用半湿法浸渍和干法老化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O2^4-/水淬渣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浓度、焙烧温度、老化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SO2^4-/水淬渣和硫酸处理水淬渣絮凝体烘干物进行NH3GTPD 酸性测试和比表面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条件对SO2^4-/水淬渣固体酸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将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催化剂用于油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在催化剂用量18%,醇油比15∶1,温度120℃,反应时间8h的反应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0%以上,且该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酯化率仍在50%以上,经H2SO4活化后其催化活性又可恢复.
23091-2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