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4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核聚变用靶丸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激光驱动惯性约束点火是实现核聚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靶丸的设计与制备技术一直是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核心技术.综述了目前靶丸材料体系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理论计算十分有利于点火实验的纯B4C空心微球靶丸.最后,对B4C空心微球靶丸的制备成型工艺进行了展望.
18001-18005

贻贝仿生组织粘合剂研究进展

摘要:在组织创伤修复中,常需要应用传统的固定材料或组织粘合剂,虽然组织粘合剂较传统的固定材料有诸多优势,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海洋生物贻贝能够分泌富含多巴的蛋白质,可在潮湿环境中牢固粘附于各种材料的表面.目前,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贻贝粘附机理的研究,受此优异粘附性能的启发,国内外许多课题组开展了仿生组织粘合材料的研究,并在相关领域探索其应用.介绍了贻贝足盘粘附机理及贻贝仿生粘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18006-18012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Co3O4/介孔SiO2复合体的制备及其介观结构的调控

摘要:以合成的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月桂酰基乙二胺三乙酸(LED3A)为模板剂,利用其与Co2+的配位作用,一步法制备了Co3O4/介孔SiO2复合体.借助紫外光谱验证了LED3A与Co2+间的配位作用,热重分析仪测定样品合适的煅烧温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制备的Co3O4/介孔SiO2复合体进行了组分分析和结构表征.发现所形成的Co3O4纳米颗粒分布于SiO2孔道中,并可通过调节Co2+的加入量来控制LED3A极性头电负性,分别得到Pm3n立方相、p6mm二维六方相和Ia3d立方相等不同的介观结构.
18013-1801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对木材破坏形貌及承载性能影响

摘要:选用PUR木材层压胶,设计“刨光锯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单板”3层结构木质复合材,探索研究了UHMWPE纤维增强对木材抗弯性能、剪切性能以及单板厚度对其增强效果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脱粘纤维进行表征,进而对UHMWPE纤维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UR木材层压胶可用于UHMWPE纤维/木材的复合,UHMWPE纤维增强明显改变了木材破坏过程和破坏形貌,提高了木材的承载性能,同时UHMWPE纤维增强效果与单板厚度密切相关.UHMWPE纤维的加入降低了胶合界面的剪切性能.
18018-18021

草酸溶液中制备大孔间距的通孔PAA模板

摘要:为了制备规则有序、大孔间距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模板,通过在传统的草酸溶液中添加乙醇以及阶梯升压的方法,使草酸溶液的耐压从原来的40V左右提高至150V,制备了大孔径(约200nm)、大孔间距(约350nm)的有序PAA模板.详细研究了这种高电压氧化得到的具有较厚阻挡层PAA模板的通孔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5%(质量分数)磷酸水溶液中30℃下浸泡180min,可以得到有序的PAA通孔模板,首次计算了阻挡层的减薄速率为约1.26nm/min.
18022-18026

混凝土表层渗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

摘要:采用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d后,用Autocalm表面渗透性测试仪检测混凝土表面层的渗水系数,研究表层渗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研究发现,水灰比对混凝土的表层渗水性能有较大影响,C2混凝土的表层渗水系数是C1的0.59倍,C3是C1的0.31倍,水灰比与表层渗水系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粉煤灰的掺入,一方面由于填充效应会降低混凝土的表层渗水系数,另一方面由于延缓水泥浆体水化会增大表层的渗水系数,粉煤灰对表层渗透性能的影响是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粉煤灰掺入比例为15%时,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表层渗水系数减小,掺量达到30%时,表层渗水系数和普通混凝土几乎相同.
18027-18030

TEMPO催化氧化对球形再生纤维素气凝胶阳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选择性催化氧化体系对再生纤维素气凝胶进行表面羧基化改性,制备出羧基化的再生纤维素气凝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和原子吸收等检测手段对不同氧化处理时间的纤维素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球形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的羧基含量逐渐增加,结构稳定性逐渐下降,在改性12h时可以获得羧基含量较高(1.25mmol/g)结构相对稳定的产品;TEMPO氧化处理增加了球形气凝胶表面的透过性,并且避免了内部网络因干燥和氢键缔合而产生的聚集;羧基的引入使球形纤维素气凝胶对阳离子染料和部分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得到改善,其中对金胺O的最大吸附量为1.24mmol/g,对金属离子Cu^2+的最大吸附量为0.55mmol/g.
18031-18035

应用两步接枝法制备新型改性聚丙烯基吸油材料

摘要:为了提高聚丙烯(PP)无纺布的吸油性能,通过在异丙醇/水混合酸性溶液中紫外辐照诱导的方法,成功将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接枝到PP基体上.考察了单体浓度、辐照时间等反应条件对聚丙烯无纺布接枝率的影响.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改性前后聚丙烯无纺布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原油为被吸附有机物考察了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前后的吸油性能.静态接触角测试表明接枝聚合改性处理后,PP无纺布的亲油性能显著增强.PP-g-(AA+MMA)的热稳定性通过差热分析(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了表征.此外,改性处理后的聚丙烯无纺布基体的弹性势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18036-18041

Si-Ni合金中小晶面枝晶生长的相场法模拟

摘要:相场法作为-种有效预测过冷熔体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在模拟枝晶生长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界面能的校正形式,建立二元合金小晶面枝晶生长的相场模型,对Si-Ni二元合金小晶面枝晶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当各向异性强度系数超过临界值υ=1/15时,枝晶生长表现出小晶面生长形态,尖端曲率效应消失,呈现出棱角状的不连续结构;同时在枝晶主支上产生大量侧向分支.实验观察验证了小晶面枝晶生长相场模型的有效性.
18042-18046

硼硅酸盐玻璃/陶瓷流延浆料体系优化设计与烧结性能研究

摘要:借助高效流延成型工艺,探讨了多种溶剂组合与分散剂对玻璃/陶瓷浆料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玻璃/陶瓷料、塑化剂与粘结剂等配制浆料的组成配比进行优化设计,详细研究了浆料中各组成含量对流延生料带体积密度,以及对烧成后玻璃/陶瓷致密度、物相等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浆料组成类型及含量对提高试样的烧成致密度、降低高频介电损耗、改善微观结构均有明显的影响;850℃烧结试样10MHz测试,相对介电常数为7.7,介电损耗2.0×10^-4,25-500℃热膨胀系数(7.30-7.65)×10^-6/℃,满足模块级LTCC大面积高密度封装要求.
18047-18051

基于偶氮桥连卟啉的共轭微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摘要:以卟啉作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偶氮键的链接制备得到基于偶氮链接卟啉的共轭微孔聚合物.通过红外(FT-IR)表征,偶氮键(-N-N-)的特征吸收峰(1597cm^-1)证明该材料中大量偶氮键的生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分析,发现该材料表面粗糙且具有很明显的孔结构.热重分析(TGA)表明其在N2中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195℃失重5%).利用N2、CO2和H2对该材料进行气体吸脱附实验,结果显示该材料的比表面积达到571m2/g;CO2吸附量可达94.2mg/g(273K);H2吸附量可达8.6mg/g(77K).CO2和H2的吸附焓(ΔH)经计算分别达到37和7kJ/mol.
18052-18057

原位聚合制备玻璃纤维/PCBT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原位聚合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PCBT粘均分子量、结晶度以及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PCBT的粘均分子量及结晶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也不断增大;当聚合温度为210℃时,PCBT的粘均分子量为7.16×104g/mol,结晶度为43.9%,GF/PCBT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71.44±3.40)和(257.70±3.73)MPa.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PCBT的粘均分子量和结晶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不断增强;当催化剂用量为0.4%(质量分数)时,PCBT的粘均分子量为7.13×104g/mol,结晶度为44.4%,GF/PCBT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65.10±3.31)和(260.30±2.03)MPa。
18058-18062

碳/SiO2纳米纤维膜基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摘要:研究首先制得二元脂肪酸低共熔物,然后将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不同SiO2含量的、并对其进行炭化的PAN/SiO2纳米纤维膜作为支撑材料,吸附二元脂肪酸低共熔物制得碳/SiO2纳米纤维膜基定形相变材料(CSNPCM),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制备出的定形相变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储热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定形相变材料对二元脂肪酸低共熔物的吸附容量有所降低.SEM结果表明,二元脂肪酸低共熔物均匀地包埋、分散在多孔纳米纤维膜的三维网络结构中.DSC测试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降低了定形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对其相变温度无太大影响.
18063-18066

利用电阻法原理测算高岭石的径厚比

摘要:高岭石的径厚比,在高岭土的许多应用领域都是-个重要参数,目前尚未有很好的仪器和技术对其进行精确测量.以电阻法为原理对颗粒粒度的测量,反映了电阻的变化与颗粒体积和形貌之间的关系,可以此为基础进行高岭石径厚比计算.通过对以电阻法为工作原理的库尔特仪测试输出数据和图形的详细分析,发现其输出的电脉冲高度反映颗粒的体积,电脉冲宽度反映通过小孔的颗粒长度,并通过与标准球形颗粒脉冲数据进行对比,建立了高岭石径厚比测算公式AR=3/2(n+W-Wn/Wn+1-Wn/L)^3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
18067-18071

非皂基高温功能润滑脂摩擦学性能

摘要:将天然硅酸盐矿物凹凸棒石粉体,分别经硅烷偶联剂KH-550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有机改性,在粉体表面成功接枝有机基团.以有机改性后的凹凸棒石粉体作为稠化剂,制备出滴点高于280℃的不同稠度标号的高温润滑脂.用国标和行业标准考察了各脂样的技术指标.采用德国OptimalSRV-Ⅳ摩擦磨损实验机评价各脂样在定载变速和定速变载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借助SEM、EDS和XPS对摩擦副表面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各脂样的技术指标均符合国标和行业标准对润滑脂性能的要求,且具有优良的极压性;KH-550改性的凹凸棒石所制备的脂样的摩擦学性能受载荷和速度的影响较大,整体低于CTAB改性凹凸棒石所制备的脂样;以凹凸棒石为稠化剂制备的高温润滑脂在润滑过程中,具有在摩擦表面形成修复层的功能.
18072-18077

基于宏观性能的微观多孔材料拓扑优化

摘要: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与微观材料拓扑形状相关的宏观结构材料等效弹性张量.集成宏观结构所得到的位移场,推导出带有宏观结构力学特性的微观敏度.从而实现在给定材料体积分数前提下,以宏观结构最大刚度为目标,对材料微结构进行拓扑优化的目的.相关算例说明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宏观力学性能相对应的各种微观结构蜂窝材料或复合材料.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拓扑形状依赖于宏观结构尺寸、载荷及初始边界条件等因素.
18078-18082

海藻纤维与不同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摘要:将海藻纤维与Fe^3+、Cu^2+和Ce^3+3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配位反应,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对配位能力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特性,并计算和比较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藻纤维能与3种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海藻纤维金属配合物,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提高可使其配合量呈线性增加.此配位反应不仅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而且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大.3种金属离子的配合量和反应速率常数依下列顺序排列:Fe^3+〉Cu^2+〉Ce^3+,而其反应活化能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说明Fe^3+和Cu^2+比Ce^3+更易于与海藻纤维发生配位反应.
18083-18086

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碳纳米管复合微孔发泡薄膜研究

摘要:用红外(FT-IR)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分别在强酸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物(BPO)中的表面修饰过程,并将其与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碳纳米管复合,制备了微孔发泡薄膜,孔径最大50μm,最小10μm.结果表明,在相同溶剂条件下,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可以成功地实现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修饰后的碳管浓度为1%(质量分数)与聚合物较好相容,当其比例为1∶2、1∶1时分别获得“莲蓬型”和“蜂窝型”微孔发泡结构薄膜,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18087-1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