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4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碳纳米材料/树状大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碳纳米材料/树状大分子复合材料基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这3种碳纳米材料分别与树状大分子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13001-13005

载药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载药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hitosan/hydroxyapatite,CS/HA)复合材料是一种兼有药物缓释和骨缺损修复双重功能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从载药CS/HA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缓释能力、载药类型、药物对材料的性能影响以及研究动向等方面做一综述。
13006-13012

溶胶-凝胶法制备透明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研究进展

摘要:透明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AOS-TFT)相对于硅基TFT具有均一性好、迁移率高、兼容低温柔性基板等优点,能够广泛用于平板有源显示领域特别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的驱动背板。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晶体管不需要高真空的环境,成本低、工艺简单,化合物成分易于控制,能够均匀定量地实现分子水平的掺杂,满足新技术研发的需求,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合适有源层和绝缘层材料、研究薄膜成分、制备工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与传统真空工艺可比拟的器件性能。针对柔性显示器件成为未来显示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全溶液法制备以及基于柔性基板制备TFT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未来显示行业提供了可靠的低成本发展方向。但所制备的TFT器件仍然存在制备温度相对较高,偏压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总结了该领域内目前研究热点及取得的进展。
13013-13020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SA-g-P(AA-co-AMPS)/KL对罗丹明6G的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研究了海藻酸钠接枝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高岭土(SA-g-P(AA-co-AMPS)/KL)复合树脂对罗丹明6G染液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结果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复合树脂对罗丹明6G在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为710 mg/g,吸附过程是自发的,且同时符合Freudlich方程和Redlich-Peterson方程,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13021-13024

PAMAM—COOH的合成、表征及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卫生性能的影响

摘要:分别采用盐酸和乙醛酸对0.5代聚酰胺-胺(G0.5 PAMAM)和1代聚酰胺-胺(G1 PAMAM)进行改性,得到了0.5代端羧基的树枝状大分子(G0.5PAMAM—COOH)和1.0代端羧基的树枝状大分子(G1 PAMAM—COOH)。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乙醛酸改性G1 PAMAM的反应条件,即n(G1 PAMAM)∶n(乙醛酸)为1∶12,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h。采用G0.5 PAMAM—COOH和G1 PAMAM—COOH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基布的透水汽性分别提高了26.97%和34.59%。SEM显示改性后基布纤维松散程度增加,孔隙变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基布上的亲水基团增多,经G0.5 PAMAM—COOH与G1 PAMMA—COOH改性的基布,其渗水时间较之未改性基布分别缩短了71.74%和78.26%,表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卫生性能得到改善。
13025-13029

共晶陶瓷区熔过程中对流和传热的研究

摘要:氧化物共晶陶瓷具有优异的超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为获得具有精细组织的共晶陶瓷,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模拟了Al2O3/MgAl2O4共晶陶瓷的区域熔炼定向凝固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热重引起的自然对流,呈逆时针环形流,整个凝固过程中流动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固液界面呈明显的凹形界面。ACRT强迫对流的特征为逆时针、顺时针对流胞交替呈现,强度比自然对流大1-2个数量级。施加ACRT后,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仍然呈凹形界面,但是凹陷深度显著减小;当坩埚最大转速增大时,对流强度显著增加,固液界面的凹陷深度进一步减小,直至趋近于平界面。
13030-13035

KNO3-NaNO2二元熔盐体系的表面张力及粘度研究

摘要:在190-250℃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KNO3-NaNO2二元熔盐体系的表面张力及粘度变化情况,并进行了数据的曲线拟合。研究表明,KNO3-NaNO2二元熔盐体系的表面张力与温度呈线性相关,粘度与温度呈非线性相关;随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及粘度均减小;随KNO3比例升高,表面张力减小,粘度增大。
13036-13039

复合纳米氧化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特性研究

摘要:使用3种表面分散剂分别对纳米TiO2和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面修饰,修饰后的粉体按不同质量分数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加入基础油中,在立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实验。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修饰后粉体表面键合特性和在基础油中的分散性,借助扫描电镜和EDAX对钢球表面形貌和元素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分别为5%,12%的钛酸酯偶联剂修饰的纳米粉体能够很好地分散在基础油中;基础油中加入1∶1复合纳米粒子后使得磨斑直径降低了21.7%,并且在磨斑表面检测到Ti、Si元素。分析认为纳米粉体在摩擦副之间形成了润滑保护膜的同时产生了微轴承效应,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润滑油的摩擦性能。
13040-13044

无机阻燃改性沥青结构表征及阻燃机理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某些阻燃剂发烟量大、有毒和成本较高问题,研发了两种新型无机阻燃剂,并制备了无机阻燃改性沥青;借助扫描电镜(SEM)实验和红外光谱(FT-IR)实验,探究了两种阻燃剂与沥青的结合状况以及二者对沥青官能团的影响;通过热重(TG)实验,分析了两种阻燃剂对沥青燃烧过程中热失重变化的影响,探究了两种阻燃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无机阻燃沥青性能良好;无机阻燃剂颗粒可均匀地分布在沥青中,没有团聚现象,两种阻燃剂各颗粒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两种新型阻燃剂加入到沥青中,未与沥青形成新的共价键;燃烧过程中无机阻燃改性沥青的热失重大于基础沥青,无机阻燃沥青主要凭借阻燃剂的结合水分挥发以及金属化合物烧结覆盖作用发挥阻燃作用。
13045-13049

不同形貌Mn2O3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研究

摘要:采用牺牲模板法和水热法制备了3种形貌Mn2O3(核壳球、空心立方体、纳米棒),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形貌Mn2O3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3种Mn2O3对氯苯的催化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形貌Mn2O3对氯苯的催化性能有显著差异,其活性顺序为空心立方体〉核壳球〉纳米棒。H2-TPR和BET结果表明,不同形貌Mn2O3中氧物种的流动性及催化剂比表面积的相对大小是决定其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13050-13055

316L不锈钢支架表面EVAL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超声G喷涂沉积的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得聚乙烯G乙烯醇涂层.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及扫描电镜对涂层进行表面形貌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基体、SGEVAL涂层和USGEVAL涂层的表面粗糙度Ra 分别为123.677,14.994和2.830nm.S-EVAL涂层和US-EVAL涂层表面接触角分别为75.6和74.3°,均小于316L不锈钢基体接触角.超声G喷涂沉积USGEVAL涂层血小板粘附量最少.
13056-13058

超声电沉积制备Ni-TiN涂层及其耐腐蚀特性研究

摘要:利用超声电沉积的方法,在低碳钢基体表面制得Ni-TiN涂层。用原子力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Ni-TiN涂层的微观形貌、组成及耐腐蚀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可使Ni-TiN涂层中的晶粒得到细化。Ni-TiN涂层的TiN粒子均匀镶嵌于镍晶粒中,基质镍晶粒得到细化,其Ni晶粒和TiN颗粒均为纳米数量级,其平均粒径分别约为80和30 nm。腐蚀试验表明,Ni-TiN纳米涂层的腐蚀速率很小,其平均腐蚀速率为1.9×10^-5kg/(m^2·h),其表面更加平整,腐蚀孔较少。
13059-13061

pH敏感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均匀分散在海藻酸钠(SA)溶液中,通过Ca2+交联成功制备了SA及SA/GO凝胶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等表征其结构与性能,研究了微球的溶胀性能与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微球在pH值=7.4的缓冲溶液中的溶胀比明显高于pH值=1.2的溶液,具有pH值敏感性;随GO含量增大,微球的溶胀比呈下降趋势,而吸附量明显增加,对亚甲基蓝(MB)的最大吸附量达153.8 mg/g,去除率可达96.78%,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13062-13066

化学镀工艺参数对制备铜包钨粉的影响研究

摘要:采用化学镀法制备铜包钨复合粉,通过前处理工艺、络合剂、还原剂、溶液的pH值以及温度等影响因素研究粉镀层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镀铜在前处理工艺中必须要进行完全处理才能使得镀层稳定、均匀;使用络合剂酒石酸钾钠和EDTA-2Na相结合,可以既减少镀液中游离的铜离子提高溶液的稳定性,也可以在镀液稳定时间将铜离子完全沉淀,提高镀速,当络合剂EDTA-2Na和酒石酸钾钠质量比为1.2时,沉铜速率最快;还原剂甲醛和溶液的pH值也相互影响着镀液的稳定性,结果显示还原剂甲醛的最佳浓度为10~20 mL/L,pH值为12~13;反应最佳温度为45~55℃;制备的铜包覆钨复合粉表面的镀层均匀、连续、致密。
13067-13070

SO4^2-/ZrO2催化氢还原碱木质素的抗氧化性能

摘要:采用自制SO42-/ZrO2固体酸催化剂,在氢还原体系中对碱木质素进行活化,以化学法对活化前、后碱木质素的官能团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对碱木质素的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活化后碱木质素的总羟基和酚羟基含量分别达到9.39%和3.32%,较反应前提高55.98%和15.28%;碱木质素在浓度为0.005-0.160 mg/mL范围内,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活化后碱木质素对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0.56%,较反应前提高4.61%;碱木质素在浓度为0.0025-0.080 mg/mL范围内,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较弱;碱木质素在浓度0.002-0.060 mg/mL范围内,活化后碱木质素的还原力较活化前有所提高;碱木质素可以作为天然高分子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13071-13075

基于压电效应的声能量收集

摘要:对圆盘式压电能量收集器在声场作用下的电能输出效果进行了研究.将处于夹持状态的压电陶瓷片,放置在单频稳态的正弦波形声场中,由于激振作用,压电陶瓷片会产生形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器件处于谐振状态时输出电压和功率会达到最大值.在正弦声场中,当声波频率达到907Hz的谐振频率时压电陶瓷片的开路输出电压可以达到4.6V;在110dB的声场中,当负载电阻达到11.2kΩ时,输出功率最大可达60.4μW.
13076-13078

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Ni-TiN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摘要: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TiN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Ni-TiN镀层进行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Ni-TiN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Ni-TiN镀层中存在Ni和TiN相。衍射角2θ=44.80,52.23和76.75°分别对应于镍晶面的(111)、(200)和(220);而衍射角2θ=36.63,42.62和61.79°则分别对应于TiN晶面的(111)、(200)和(220)。在TiN粒子浓度一定时,大电流密度和小占空比脉冲电沉积可获得表面致密、光滑,腐蚀坑较小的镀层。3×8×1型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最大误差为4.1%。
13079-13081

新型溶液喷射法制备氧化铝纤维及性能研究

摘要:结合溶胶G凝胶法及溶液喷射成形方法,制备得到氧化铝初生纤维,经高温煅烧处理,得到氧化铝纤维,对其进行了热性能(TGA)分析及X射线偏光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纺丝液粘度对初生纤维形貌及直径分布影响较大,当溶液粘度为3.10Pas时,得到的纤维直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直径为17.76μm,纤维渣球含量少;500℃低温煅烧后,纤维表面光滑,纤维直径较粗,900℃煅烧后,纤维表面出现裂纹等缺陷,纤维直径明显减小,1100℃煅烧后,纤维缺陷仍然存在;初生纤维升温至600℃以上后,有机溶剂挥发完全;经1100℃高温煅烧后,可得到γGAl2O3纤维.
13082-1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