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2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医用镁合金降解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摘要:镁合金具有比高分子更高的强度、比陶瓷材料更好的韧性,与人体自然骨的密度、弹性模量和力学性能也更为接近。更重要的是,其植入人体后将会逐步腐蚀降解,既无毒副作用也无需二次手术,是一种极具潜质的新型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但镁在人体生理环境中腐蚀速度太快,可能导致镁离子、氢气、局部pH值和腐蚀沉淀物在体内发生堆积,同时镁合金的机械完整性和力学性能也会因此丧失,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从镁在人体的腐蚀机理和降解产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分析了镁合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2577-2583

自修复功能防腐涂膜研究进展

摘要:金属的腐蚀是一普遍现象,开发新的防腐技术来减缓、抑制腐蚀具有重要意义。"自愈合"防腐涂膜是一种智能型涂膜,它在表面破损、腐蚀发生时,在不借助外部条件下具有自行修复表面抑制腐蚀的功能,是目前功能性防腐涂膜中的研究热点,就近年来自愈合功能性防腐涂膜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2584-2587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改性多省并醌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合成了两种新型蒽醌单体:1,4-二(辛氧基)蒽-9,10-二酮和1,4-二(丁氧基)蒽-9,10-二酮。通过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单体的结构。DSC、TG结果显示两种新型单体的5%质量损失温度最高可达266.4℃。将新型蒽醌单体与均苯四甲酸酐在硝基苯中预聚,再将预聚产物在NaCl/AlCl3熔盐中继续反应得到改性多省并醌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表征改性聚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改性聚合物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合物仍有较好的热稳定性,5%质量损失温度〉387℃;20Hz下改性聚合物的最大介电常数值为100,比改性前低。同时合成了乙醇可溶的改性多省并醌聚合物,20Hz下最大介电常数为19997。
2588-2594

掺Eu的γ-La_2S_3的低温合成机理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CS2硫化法制备γ-La2S3时,通过掺入Eu离子,使γ-La2S3的生成温度降低500℃以上,在700℃就能得到稳定的γ-La2S3。掺入的Eu离子,充当γ-La2S3成核的晶种,从而降低γ-La2S3的生成温度。一部分Eu2+通过不等价取代La3+,同时在晶格中形成S空位以保持电中性;另一部分Eu2+则填入γ-La2S3的S4四面体空洞,从而稳定了γ-La2S3的晶体结构,使其能够在1100℃下仍能保持稳定。在硫化反应过程中,Eu的掺杂使相变过程发生变化,La2S3不再经过β→γ相变,而直接由介稳相LaS2转变为γ-La2S3。光谱分析表明,在244nm紫外光激发下,掺Eu的γ-La2S3在280、390以及570nm处有3个发射带,且390nm发射峰非常强,可能源于缺陷发光,而Eu2+的发光很弱或不发光。
2595-2598

Sm掺杂对锐钛矿TiO2电子寿命和红移影响的第一原理研究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采用第一性原理对不同浓度Sm掺杂锐钛矿相TiO2超胞的结构优化、形成能、能带结构、态密度、差分电荷分布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Sm掺杂后锐钛矿相TiO2超胞的电子结构变化很大。在限定的浓度范围内,掺杂浓度越小,形成能越小,掺杂越容易,电子寿命越长,带隙宽度越窄,吸收光谱红移越显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2599-2604

联噻唑聚合物及其铜的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合成了一种联噻唑聚合物SPD及其Cu2+配合物。探索了温度和反应时间对SPD产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能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显示,在100℃温度下反应6h,产率达最大,为79.5%。热重分析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常温下测定SPD和SPD-Cu2+的电导率和磁滞回线,结果表明SPD配位Cu2+后电导率下降。SPD是一种反铁磁体;SPD-Cu2+是一种软铁磁体,矫顽力为5.25kA/m,剩余磁场强度为0.00105A·m2/kg,饱和磁化强度为0.029A·m2/kg。
2605-2607

改造对沸石基复合环境材料表面结构的影响及应用

摘要:以天然斜发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改造方法对其进行改造,研究发现LaCl3化学改造2h,500℃高温下焙烧1h后所得沸石基复合环境材料去除污水中磷的性能有了较大提高。SEM和EDS测试材料的结果表明,天然沸石改造后其表面形貌发生了改变,孔结构得到了扩展,改造前后材料主要成分均为Si、Al、O,但改造后材料中La离子含量明显增加。材料表面结构测试分析发现,改造后复合材料孔道得到拓宽,孔径分布更为均匀,孔容积、比表面积、孔径数量和孔隙率与沸石原材料相比均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沸石基复合环境材料用量、处理时间及废水pH值对材料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在用量1.2g/L、处理时间3h、pH值3~7的条件下,对废水中磷去除率可达98.46%。
2608-2612

基于FTTR技术的银膜中电子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的研究

摘要:首先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法分别用硅材料和玻璃作衬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金属银薄膜,然后利用飞秒激光瞬态热反射技术(femtosecond transient thermoreflectance,简称FTTR)研究了金属薄膜内部电子非平衡弛豫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基材、相同厚度的金属薄膜内电子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是相同的。相同泵浦光功率时,电子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与膜厚成反比。另外金属薄膜的衬底材料不同,对电子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613-2615

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摘要:以活性炭和壳聚糖为复配原料合成复配壳聚糖树脂,对树脂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和红外表征,并研究了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复配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大;交联反应发生在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上;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容易进行。
2616-2619

岩土工程磁力模型实验土体相似材料的研制

摘要:岩土工程磁力模型利用电磁力场来模拟重力场进行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模型中模型尺寸缩小n倍,重力加速度增加n倍,材料的容重、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均可采用原型参数。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制了一种可用于磁力模型的磁敏性土体相似材料,材料选用石英砂为骨料,膨润土和双飞粉为胶结料,铁氧体为掺料。实验表明,新材料的容重为19~25kN/m2;粘聚力为0~54kPa,内摩擦角7~31°,可在地质力学与岩土工程磁力模型实验中模拟范围较广的土体材料。对相似材料进行力学实验,研究了磁粉含量与材料力学指标的变化关系。
2620-2623

G105钻杆材料多元腐蚀行为研究

摘要:通过正交表设计实验,利用高温高压釜腐蚀实验并辅以失重法,研究了温度、Cl-浓度、S2-浓度和HCO3-浓度对G105钻杆材料多元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体视显微镜和SEM观察腐蚀形态和产物膜形貌,同时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进行产物膜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NaHCO3浓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温度和Na2S浓度,NaCl浓度的影响最小;腐蚀环境严重影响腐蚀速率;在60℃,NaCl浓度为5g/L,Na2S浓度为7g/L以及NaHCO3浓度为1g/L环境下,G105钻杆材料的腐蚀以NaHCO3引起的腐蚀为主;在60℃,NaCl浓度为50g/L,Na2S浓度为30g/L以及NaHCO3浓度为30g/L环境下,G105钻杆材料的腐蚀以Na2S引起的腐蚀为主。
2624-2628

PNIPAAm-g-EVA/明胶支架双层人工皮肤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摘要:构建了PNIPAAm-g-EVA/明胶支架复合人工皮肤样品,并初步考察了该人工皮肤的细胞相容性。由于明胶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主要选择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细胞,PNIPAAm-g-EVA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含有胶原酶的消化液消化组织块,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足够数量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与PNIPAAm-g-EVA膜共培养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在膜表面粘附力强,生长、增殖情况良好。说明与PNIPAAm-g-EVA膜共培养并未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PNIPAAm-g-EV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2629-2632

改性透辉石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采用硬脂酸和铝酸酯两种改性剂对超细透辉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和活化指数评价表面改性效果,同时利用熔融共混塑化成型法制备透辉石/聚乙烯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SEM观察了其在聚乙烯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用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晶状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透辉石可以通过共混均匀分散在聚乙烯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633-2637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锂离子电池Si基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Si具有高的储锂容量,但是其循环性能很差。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对纯Si进行处理。同时以石墨、炭黑对纯Si进行掺杂以改善Si的循环特性。对于纯Si,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材料的非晶化程度增加;经过球磨后材料的平均粒径由原来的29μm变成0.2μm;由大的块状变为小的圆形颗粒。充放电结果表明未经球磨处理的纯Si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较高,但放电比容量损失较大,循环性能差,而经过球磨的纯Si能增加首次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变化不大;对纯Si采用石墨、炭黑掺杂后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下降,循环性能有所提高;球磨和掺杂没有改变Si储锂的电位。经过阻抗分析发现,球磨后纯Si材料中Li的扩散系数增大。
2638-2641

叶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子的稀释稳定性和对乳腺癌细胞的靶向选择性研究

摘要:叶酸受体在实体瘤组织细胞表面的过度表达使得叶酸介导的靶向释药系统成为治疗癌症的研究热点;纳米粒子能够逃避网状巨噬细胞(RES)的捕获并加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是其应用于药物控释系统的主要原因。以聚乳酸、氨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和叶酸为原料,采用活性酯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叶酸偶合物,并以此为载体,采用溶液挥发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具有主动靶向性的纳米微粒。采用1 HNMR,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荧光探针法对微粒的稳定性进行检测;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成纤维细胞(CCL-110)对微粒的细胞靶向选择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功合成材料的基础上,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细胞选择性,和同类材料相比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有望成为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控释系统的载体材料。
2642-2646

Fe/GaN、Fe_3N/GaN的生长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应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c轴取向的GaN上生长出Fe颗粒薄膜以及Fe3N薄膜。应用XRD、AFM、XPS以及SQUID等技术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磁学性能等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方结构的GaN上生长的Fe为立方结构,且以Fe(110)//GaN(0002)晶面以及Fe[001]//GaN[11■0]轴的方式存在,而生长的Fe3N为六方结构,且以Fe3N(0002)//GaN(0002)晶面以及Fe3N[11■0]//GaN[1ī00]轴的方式存在。同时,磁学分析表明,平行于薄膜方向为易磁化方向,垂直于薄膜方向为难磁化方向。
2647-2650

微通道反应-共沉淀法制备YAG纳米粉体

摘要: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微通道反应与共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实验考查了溶液浓度、pH值、Nd3+掺杂等因素对合成纯相YAG纳米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沉淀剂浓度不利于纯相YAG粉体的制备,当沉淀剂浓度为0.4mol/L,Al 3+浓度范围为0.1~0.4mol/L的条件下均得到纯相YAG纳米粉体;采用优化的实验条件,体系pH值维持在8左右,以2%(原子分数)的Nd3+取代YAG中的Y3+,900℃保温4h得到纯相Nd∶YAG粉体,粉体平均粒径在40nm左右,分布均匀,呈近球形。
2651-2656

电沉积工艺参数对Ni-TiN-CeO_2二元纳米复合镀层中粒子复合量的影响

摘要: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Ni-TiN-CeO2二元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镀层中CeO2及TiN粒子复合量的影响,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脉冲电沉积Ni-TiN-CeO2纳米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4A/dm2,TiN粒子添加量15g/L,CeO2粒子添加量40g/L,正向脉冲占空比20%,超声波功率180W。在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CeO2质量分数为3.3%、TiN质量分数为4.4%的Ni-TiN-CeO2二元纳米复合镀层。同时,TiN与CeO2二元纳米粒子的加入,充分发挥了两种纳米粒子复合的协同效应,优化了粒子与基质金属的共沉积方式,大大改善了镀层质量。
2657-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