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低温水浴法制备不同花状结构ZnO粉体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摘要:以二水合乙酸锌和尿素为原料,聚乙二醇-2000为改性剂,用氨水调节体系pH,采用水浴法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不同花状结构ZnO粉体。结果表明,添加聚乙二醇-2000时所制得的ZnO粉体呈现花状的结构,ZnO前驱体溶液中不同氨水量使得组成花状结构的ZnO微棒结构从六棱棒状结构向纺锤状结构转变。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不同棒状结构组成的花状ZnO其峰(002)与峰(001)的相对强度比不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六棱棒状结构的ZnO粉体呈现单晶结构,而纺锤状结构的ZnO粉体倾向于多晶结构。室温光致发光谱表明不同微棒组成的花状ZnO粉体均在约380nm存在近带边发射峰。
1-5

SiO2/Mg(OH)2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性能研究

摘要:以SiO2/Mg(OH)2复合粉体为阻燃剂,与聚烯烃弹性体(POE)熔融共混制备了复合材料,采用灼热丝试验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SEM和EDS观察POE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界面相容性及阻燃剂在基体中的分散行为,并对PO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iO2/Mg(OH)2复合阻燃剂在POE中分散良好,界面相容性优良,具有良好阻燃效果,且可改善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是一种适宜推广的新型无机阻燃剂。
6-9

添加剂对聚酰亚胺液晶垂直取向剂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添加剂对PI取向性能、耐摩擦性、热稳定性以及透光率的影响。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对苯二胺(PDA),4-已氧基联苯酚-3’,5’-二胺基苯甲酸酯(C6-BBDA),制备了三元共聚型PI取向膜,并采用添加剂(封端剂和交联剂)对PI改性。通过调节添加剂的组成制备了4种PI。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仪(TGA)、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偏光显微镜(POM)和预倾角测试仪对合成的PI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发现LC分子在4种PI膜上都获得了均匀的垂直取向;添加交联剂的PI膜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经摩擦强度为600mm摩擦后,仍对LC分子具有垂直取向的能力;加入添加剂的PI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加入添加剂的PI膜仍具有较高的透光率。
10-13

陶瓷微珠包覆铜的制备及激光光谱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陶瓷微珠包覆铜复合材料,通过SEM、XRD和EDS研究了还原剂浓度对陶瓷微珠包覆铜的形貌及包覆情况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包覆条件。采用近红外分光光度计、CO2激光器和激光能量计检测了不同硫酸铜浓度下陶瓷微珠包覆铜在1.06μm附近的光谱反射率和10.6μm的激光反射率,随硫酸铜浓度的增大,1.06μm附近的光谱反射率和10.6μm的激光反射率下降。
14-16

掺合材对水泥基材料雷达吸波效能实验研究

摘要:采用弓形法,对以水泥为基体,以掺合材硅灰和粉煤灰、石墨和碳纤维、纳米TiO2和钢纤维为吸波剂的试样,在8~18GHz频段内的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硅灰和粉煤灰、纳米TiO2和钢纤维与水泥复合制成的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效能,在8~18GHz频段内,其吸波效能随掺合材的含量增加而增大,但有一极限值。石墨和碳纤维与水泥复合制成的吸波材料的吸波效能较差,当石墨和碳纤维掺量为6%(质量分数)以上时,材料的吸波性能下降。硅灰和粉煤灰混合的最佳含量为30%(质量分数)左右,而纳米TiO2和钢纤维的最佳含量为纳米TiO24%(体积分数)、钢纤维4%(质量分数)左右。掺合材超过一定极限后,材料的透波能力增强,吸波性能便会下降。
17-20

有机气相沉积中薄膜生长的模拟研究

摘要:通过对有机气相沉积中气体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略述了OVPD传输的基本机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有机蒸气通过掩膜孔的动力学沉积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薄膜的形状受沉积参数的影响,例如,分子平均自由程(沉积压强)、掩膜板的尺寸以及掩膜板至基板的距离。分析表明,通过缩小掩膜板至基板的距离,同时减小沉积压强可以提高所成薄膜图案的分辨率,减小掩膜板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21-23

Yb^3+、Er^3+和Eu^3+共掺杂TiO2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通过离子交换和水热两步合成过程简单制备了Yb3+、Er3+和Eu3+共掺杂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该3种离子共掺杂未导致TiO2结构和形貌发生变化。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低,Eu3+掺杂未改变由Yb3+和Er3+产生的上转换发射峰位,但可观察到因上转换发光激发的Eu3+荧光发射峰;Eu3+荧光光谱也未受到Yb3+和Er3+掺杂的影响。通过对掺杂样品上转换发光机理的考察证实,上转换发光过程是双光子过程,但TiO2和Eu3+掺杂对此发光过程有明显影响。
24-27

Cu2O-WO3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摘要:采用室温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u2O微米立方块和Cu2O-WO3复合物,利用XRD和FE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太阳光照下氧化亚铜微米立方块对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对阴离子染料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阳离子染料降解效果不明显。Cu2O-WO3复合物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的Cu2O,其中10%Cu2O-WO3复合物的光催化效果最好。借助荧光光谱分析了复合物提高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效果的原因。
28-30

自组装花状α-Ni(OH)2和NiO的制备和表征

摘要:以硝酸镍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在不添加任何模板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具有自组装结构的花状α型Ni(OH)2,并以其为前驱体,制得了同样具有花状结构的NiO。采用XRD、SEM、HRTEM、TG和低温液氮吸附技术对样品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和孔径结构等进行表征。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样品是α型Ni(OH)2,比表面积是245.0m2/g,而且这些直径为4~6μm的花状Ni(OH)2是由许多纳米薄片相互组装而成。将花状Ni(OH)2在400℃焙烧2h即可获得具有花状结构的NiO,其比表面积为125.2m2/g。
31-35

钛基梯度功能涂层磨损和腐蚀行为研究

摘要:为开发在超高温、大温差条件下具有热应力缓和功能的新型耐磨耐蚀涂层,在钛合金表面Nd∶YAG激光制备了梯度功能涂层,SEM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构,XRD分析相组成并测定了摩擦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原位自反应生成的TiC球状增强体弥散均匀分布在FGL中,微观组织为粗大和不完整的树枝晶、相对较细小的等轴和近等轴晶及细小短纤维状形态。FGL和N-FGM耐磨、耐蚀性能优异;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显著降低,其平均值是Ti600基体的0.3~0.5倍;腐蚀电流和电阻值分别为Ti600的0.72和1.31倍。
36-38

C楞瓦楞纸板动态缓冲模型及应用

摘要:利用万能试验机和跌落试验台分别得到C楞瓦楞纸板静态、动态应力-应变数据,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并用最小二乘法识别模型中的参数。给出了瓦楞纸板在缓冲动力学中应用的例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缓冲模型,可以直接用于缓冲包装设计,克服了用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来设计缓冲包装需要大量实验和较多的数据的弊端。
39-41

乳酸锌纳米线作为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的影响

摘要:利用DSC、WAXD和POM技术对比研究了乳酸锌及其纳米线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熔融行为、晶体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乳酸锌相比,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长径比的乳酸锌纳米线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成核剂,为聚乳酸结晶提供了更多的活化晶核,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既提高了聚乳酸的结晶温度、结晶度和结晶速率,又降低了球晶的尺寸,使得球晶的分布更加均匀致密。乳酸锌及其纳米线的加入对聚乳酸的晶体生长方式、晶体结构和晶型没有产生影响。
42-45

模压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催化石墨化过程研究

摘要:采用短纤维树脂模压+液态聚合物浸渍/裂解+原位反应的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其催化石墨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炭硅反应"工艺对石墨化度的影响,发现"炭硅反应"加强了硅对硼的活化作用,使炭材料的石墨化度从87.9%提高到97.3%;对制备样品的形貌分析及成分测试表明,石墨化过程伴随着"炭硅反应",碳化硅在材料内部分布均匀;其次探讨了硼对石墨化的催化作用,C/C-SiC复合材料中硼酚醛树脂炭的质量分数从69.9%降低至46.3%时,石墨化度随之由91.6%降至70.4%;最后研究了硅对石墨化的影响,提出硅硼协同催化石墨化机理,当硅的添加量从0增至6.3%,石墨化度由78.1%提高至90.7%。
46-49

柠檬酸钠辅助水热法制备钛酸钙及其紫外光催化性能

摘要:以钛酸四正丁酯((C4H9O)4Ti)水解沉淀的钛羟基氧化物和硝酸钙(Ca(NO3)2.4H2O)为反应物料,加入适宜浓度的矿化剂氢氧化钾和络合剂柠檬酸钠,在温度200℃水热反应12h后得到了CaTiO3粉体。利用SEM、XRD、TEM等对CaTiO3的形貌、尺寸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对其紫外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钠在CaTiO3水热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其形貌和紫外光催化性能随着柠檬酸钠浓度改变而发生巨大变化。
50-53

SMA迟滞系统的PID控制及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是一类新型功能材料,作为电热驱动器,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由于材料内在的非线性性质和迟滞效应使其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热力学建模上较为困难,不利于简单控制系统和实时控制的实现。基于Preisach理论给出SMA驱动器系统的温度-位移迟滞模型,分析系统的热传导过程,将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策略应用于控制器的设计,并引入蚁群和粒子群两类智能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讨论优化过程和控制效果;与传统PID参数整定方法相比,系统的阶跃响应和正弦信号跟踪性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且智能算法调节控制器参数的实时性更强,克服非线性和迟滞效应的影响。
54-58

Fe掺杂ZnS半导体纳米晶的微乳液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Span 80/Tween 80/cyclohexane/wa-ter微乳液体系合成了ZnS∶Fe纳米晶,分别利用XRD、TEM、荧光光谱对其相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ZnS∶Fe纳米晶为球形,平均粒度约3nm。随着Fe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浓度为1%的时候发光峰强最大。对ZnS∶Fe纳米晶的荧光衰减曲线进行测试并计算得到其荧光寿命为3.07ns。
59-61

二元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硫化法制备ZnS-CdS复合纳米粒子及其放氢活性

摘要:用氢氧化物前驱体硫化法制备了Zn/Cd摩尔比不同的ZnS-CdS复合纳米粒子。用XRD表征了不同制备方法前驱体及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组成。用UV-Vis DRS研究了样品的光吸收性能。以SO32-/S2-为电子给体,研究了不同Zn/Cd样品载铂后的放氢活性。当硫酸镉和硫酸锌同时被NaOH沉淀后再硫化所得样品ZnS-CdS-2∶1的放氢活性最大,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62-65

含锶硼酸盐基生物玻璃经晶化处理后对其溶解性能及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含锶硼酸盐基玻璃进行微晶化处理,以考察该玻璃由玻璃态转化为晶态时体外生物活性和降解性的改变。采用熔融法制备不同锶含量(n(SrO)=0、2%、6%)的硼硅酸盐生物玻璃,然后在700℃/4h条件下微晶化处理,分别获得微晶化前后的试样。将各组玻璃及微晶化的样品浸泡在类似于生理模拟液的0.02mol/L的K2HPO4溶液中(以1g玻璃对应100mL浸泡液的比例),置于37℃恒温条件下,进行体外生物矿化反应。用XRD和FT-IR对反应后产物进行表征,并测定不同浸泡时间下样品的质量损失率以及浸泡液的pH值。结果表明,微晶化处理前后的含锶的硼硅酸盐玻璃试样在浸泡实验中都可以转化成含锶羟基磷灰石,即微晶化后的试样仍然具有体外生物活性;并且微晶化后试样的离子溶出速度能够减缓,降低了原玻璃相对骨组织生长来说的较高的降解速度,可以更加匹配骨组织生长的周期。因此,微晶化处理硼硅酸盐玻璃可实现对降解速度的调控,使该微晶化的生物玻璃有可能在骨组织修复中得到临床应用。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