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超导临界电流测量方法与原理

摘要: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特性是材料最主要的特性之一,总结了在工程测量中临界电流的定义与判别方法;简要概括了目前5种超导临界电流的测量方法与原理;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测量条件、测量参量、测量结果以及测量精度和测量过程能得到的材料的其它信息;把几种测量方法作了总结对比,为选择超导材料电流测量方案提供参考。
2041-2044

纳米相复合合金中相的长大动力学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相复合合金中相的长大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单相体系中晶粒长大的动力学理论,着重介绍了纳米相复合合金中小体积分数相和基体相长大的动力学理论。对纳米相复合合金而言,其小体积分数相的长大满足经典的Ostwald熟化理论——LSW理论,而基体相的长大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2045-2048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退火处理对电铸镍药型罩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退火处理前后的电铸镍药型罩进行硬度测定、组织观察、晶体织构分析、残余应力测定,探讨退火热处理对电铸镍药型罩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镍药型罩的硬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温退火时硬度急剧下降。在450℃以下退火热处理时,电铸镍药型罩的晶粒大小基本保持不变,超过550℃时发生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晶粒的晶体取向发生改变。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原始的镍药型罩在电沉积生长方向存在〈100〉丝织构,再结晶发生后丝织构消失。电铸镍药型罩内存在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经退火处理后转变为拉应力。
2049-2053

不同基体对复合涂料的微结构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镍粉(Ni)与樟脑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PAn-CSA)为导电填料,以KH-550硅烷为偶联剂,分别以丙烯酸树脂、醇酸油漆、酚醛油漆为基体制备成各种电磁屏蔽涂料,分别对其电导率(ρ)和电磁屏蔽效能(SE)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ρ丙烯酸树脂〉ρ醇酸油漆〉ρ酚醛油漆,SE丙烯酸树脂〉SE醇酸油漆〉SE酚醛油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观测的结果,导电填料在基体中分散的均匀性大小:丙烯酸树脂〉醇酸油漆〉酚醛油漆,这与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能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
2054-2056

有机玻璃表面的静电自组装超亲水防雾改性

摘要:研究利用聚烯丙基胺盐酸盐与SiO2纳米粒子在有机玻璃片表面的静电自组装来进行超亲水防雾改性。水接触角分析显示随着双电层数目的增加,有机玻璃的亲水性明显改善,并在20双电层时呈现超亲水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有机玻璃片的超亲水性与其表面形成规整排列的纳米微孔结构,有利于水汽在有机玻璃片表面形成水膜有关。防雾测试结果进一步表明,表面自组装改性能明显改善有机玻璃片的防雾性能。此外,透光率分析结果还得出有机玻璃片改性后并不影响其透光性,反而还会因为反射光强减弱而略微提高。
2057-2059

多孔硅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研究

摘要:采用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孔径的多孔硅薄膜样品,并在1050℃高温下进行了退火。采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对多孔硅退火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根据晶体形核理论分析了孔径变化的机理,并从热力学角度对其微观机制进行了讨论。实验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多孔硅的初始孔径存在一个临界值,初始孔径小于此临界值时,孔在高温退火中有收缩的趋势;反之,初始孔径大于此临界值时,孔有变大的趋势。
2060-2063

一种三取代结构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合成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取代结构的双光子吸收材料1,3,5-三[4-[2-(3-吡啶)乙烯基]苯基]苯(4),通过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1HNMR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测试了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和双光子荧光光谱,并测出其双光子吸收截面为7.63×10-48cm4.s.photon-1。利用合成的1,3,5-三[4-[2-(3-吡啶)乙烯基]苯基]苯作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齐聚物作单体(CN120C80),200fs,76MHz、Ti∶sapphire飞秒激光器作光源,进行了三维周期微结构的制作。所合成化合物是潜在应用前景的双光子吸收材料。
2064-2067

天然胶原的稳态流变性能和数学模拟

摘要:用旋转流变仪研究胶原溶液的稳态流变性能,讨论了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对胶原溶液流动曲线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胶原溶液的剪切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表明胶原溶液具有明显的假塑性。同一剪切速率下,温度升高,胶原溶液的剪切粘度降低;浓度增大,剪切粘度增大。用幂律方程、Carreau方程和Cross方程对胶原溶液的流动曲线进行数学拟合,结果表明幂律方程,Carreau方程和Cross方程都能准确地描述胶原的流动曲线,其中幂律方程的粘度指数K和非牛顿指数n的变化能准确反映胶原假塑性的变化;Carreau方程和Cross方程的参数比幂律方程多,其拟合得到的曲线和实验数据吻合得更好。但在本实验条件下,Carreau方程和Cross方程预测的零剪切粘度η0和无穷剪切粘度η∞不准确。
2068-2071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Sn薄膜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铜基片上制备了锡薄膜,把在两种溅射功率(200和350W)下制备的Sn薄膜制成锂离子电池电极。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及充放电实验研究比较了二电极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50W的溅射功率下制备的Sn薄膜,与基底生成了锡铜合金;锡铜合金的生成提高了Sn薄膜与铜基片的结合力,因而具有更高的循环性能,其首次嵌锂比容量为707mAh/g,30次循环后,仍保持有643mAh/g的嵌锂比容量。
2072-2074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分布

摘要:研究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分布情况。在碱性电解液(NaH2PO4/Na2SiO3/NaAlO2:5~20g/L,NaOH:1~5g/L,KF:5~8g/L,Na3C6H5O7:0.5~2g/L,EDTA:0.5~2g/L)中,以AZ91镁合金为基体制备出微弧氧化陶瓷薄膜,制备时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电流密度为20A/dm2;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和X-ray衍射仪(XRD)研究了氧化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现:(1)在所研究的3种电解液体系中,选用硅酸盐电解液制备的膜层具有较好的组织形貌;(2)氧化膜的两层结构中,致密层占整个膜层厚度的绝大部分,大约在75%~85%之间;(3)电解液中的成膜元素如Si、Al、P主要分布在膜层的表面层中,致密层则主要由Mg、O两种元素构成;相应的物相构成中,MgSiO3、MgAl2O4或Mg3(PO4)2主要分布在表面层中,致密层则主要由MgO构成。
2075-2079

CuZrNb块体金属玻璃的形成能力和低温电阻的研究

摘要:采用铜模吸铸方法制备出直径为1mm的Cu60Zr40-xNbx(x=2,5,8)合金。对合金的结构分析表明,Nb含量的改变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有很大影响,当Nb含量为5%(原子百分比)时,合金可以形成完全非晶。低温电阻测试结果表明,Nb含量的变化会明显改变合金的低温电阻率,Nb含量为2%时,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下降而上升,而含量为5%和8%时,电阻率随温度下降而下降。与晶化前相比,Cu60Zr35Nb5块体金属玻璃晶化后电阻率较晶化前有所降低,在低温时由非晶态的部分超导转变为晶化态的超导。
2080-2082

异步轧制对钢/铝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材料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异步轧制工艺制备的钢/铝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异步速比对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步轧制工艺可在30%的临界压下率下实现钢/铝的有效初结合,板材的初结合强度高于同步轧制样品。复合板的界面剪切强度随异步速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异步速比为1.2~1.25。异步轧制过程可实现钢基体粗大柱状晶的破碎与晶粒细化,轧后的复合板在450℃退火1h后即可以使钢基体获得理想的软化效果,克服了同步轧制样品在温度超过500℃退火时界面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难题。复合板的反复弯曲次数可达10次。
2083-2086

氧化铝陶瓷动态压缩强度的高压和高应变率效应

摘要:平面冲击压缩下材料由弹性到非弹性变形转变的临界值对应着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高压和高应变率强烈影响材料的强度。采用粘塑性比拟法建立了材料发生非弹性变形的动态屈服条件,并引入Drucker-Prager静态屈服准则,可以联合考虑动态压缩强度的高压和高应变率效应,据此提出了新的Hugoniot弹性极限表征形式。利用轻气炮进行了氧化铝陶瓷平板冲击实验,VISAR测试了样品的自由面速度历程,讨论了氧化铝陶瓷动态压缩强度的测定和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
2087-2090

Gd_2O_2SO_4∶Dy~(3+)纳米粉体的共沉淀法合成及光致发光研究

摘要:采用Gd2O3、Dy2O3、H2SO4和NaOH为实验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Gd2O2SO4∶Dy3+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光谱等手段对合成的粉体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前躯体在空气气氛下900℃煅烧2h能转化成纯相的Gd2O2SO4∶Dy3+。TEM观察显示Gd2O2SO4∶Dy3+粉体形貌为近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度大小为20~40nm。PL光谱分析表明在277nm紫外光激发下,Gd2O2SO4∶Dy3+的主次发射峰分别位于575nm(黄光)和485nm(蓝光),分别归属于Dy3+的4F9/2→6H13/2和4F9/2→6H15/2跃迁。Dy3+的猝灭浓度是2%(摩尔分数),猝灭机理是由于Dy3+和Dy3+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余辉光谱研究表明Dy3+的4F9/2→6H13/2和4F9/2→6H15/2跃迁均具有e单指数衰减行为,荧光寿命分别为0.468和0.462ms。
2091-2093

基于气液固机理的大批量InN纳米线生长

摘要:采用气液固机理生长了大批量均匀的InN纳米线,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出这些光滑纳米线的平均直径和长度分别为65nm和15μm。高分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微区拉曼散射光谱结合EDS能谱说明了纳米线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单晶,并证实了纳米线的生长遵循气液固生长机理。纳米线的光致发光光谱在1.89eV附近有一发光峰。改变NH3的流量可以调控纳米线的形貌和生长方向,我们从能量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
2094-2097

掺杂17(Cu-Ni)对18NiO-NiFe_2O_4复合陶瓷烧结气氛及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掺杂17(Cu-Ni)的18NiO-NiFe2O4复合陶瓷,研究了掺杂17(Cu-Ni)对18NiO-NiFe2O4复合陶瓷烧结气氛、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陶瓷的烧结过程中,烧结气氛起着显著的影响,氧分压过低时,陶瓷相中Fe2O3首先发生分解生成Fe3O4和O2;氧分压过高时,金属相中的Ni首先发生氧化生成NiO。在可控气氛下烧结,掺杂17(Cu-Ni)后复合陶瓷试样由NiO和NiFe2O4两相组成转变为NiFe2O4(NixFe3-xO4)、NiO和Cu3-xNix三相组成;在1473K烧结时,试样相对密度由83.28%增加到99.04%,抗弯强度由31.93MPa增加到53.41MPa,晶粒尺寸由2~3μm长大到20~30μm,断裂方式由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断裂。
2098-2101

截面弯曲对C形SiC纤维电磁性能的影响

摘要:制备出具有不同截面弯曲程度的C形碳化硅纤维,研究了其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制备的C形纤维是介电损耗材料,随着纤维截面弧度增加,纤维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减小,其中弧度为240°的纤维表现出较大的介电常数实部。随着纤维截面弧度增加,材料吸收峰向高频移动,并且在高频的吸收峰高及吸波频宽皆相应增加。
2102-2104

银包空心微珠/硅橡胶复合材料在微力场作用下的导电响应行为

摘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导电行为同步联测方法,研究了银包空心微珠/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微载荷、瞬态微载荷、交变微载荷和温度场下的导电响应行为。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试样的拉伸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在交变微载荷和温度场作用下,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表现出对拉伸频率的依赖性,并在拉伸频率f=1Hz时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峰形变化。在应力松弛(瞬态微载荷)和蠕变(准静态微载荷)过程中,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分子材料力学松弛的粘弹特性,这可能是因为互穿的高分子基体网络和导电填料网络间具有传导性。
210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