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教探索杂志 北大期刊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 44-1109/G4 国内刊号
  • 1673-9760 国际刊号
  • 1.8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教探索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教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教管理、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课程与教学、比较教育、高职教育、教育史研究、大学生成长、综述

高教探索 201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内部质量保障的质量信息披露动力机制研究5-13

摘要:随着外部质量保障转向内部质量保障发展,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利用博弈理论,探讨质量信息披露动力机制,并以厦门大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政策规划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厦门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做法以及创新理念。结论表明,强联系下存在直接质量信息披露关联,能够构建质量保障基础上的质量共同体;弱联系下质量信息披露的激励模式应该围绕质量信息披露发生的条件的促成来进行。内部质量保障的管理方式从经验走向科学,质量关注焦点从机制改革回归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局部监管转向整体全流程管控,质量建设重点从制度转向质量文化,由此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有机协同机制,实现对人才培养全流程、全过程的闭环质量监控。

基于章程文本分析的高校治理问题研究——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例14-19

摘要:大学章程作为高校治理于制度层面的首要表征,能够反映大学治理的基本状况。通过解析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章程文本中有关高校治理的规定发现,制约高校有效治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配套制度有待完善,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彰显和发挥,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操作机制仍需健全。因此,需要进一步明晰党政职权的行使范围,进一步规范各项职权的运行程序,进一步健全高校治理的决策机制以更好地实现高校有效治理。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战略联盟构建策略研究20-24

摘要:国际湾区的发展经验表明,高水平大学对湾区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对标国际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将是其达致甚至超越其它国际湾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与"区域"高等教育联盟具有耦合关系。在分析粤港澳湾区城市群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制约其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障碍的基础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高等教育联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最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战略联盟构建的策略。

专业认证视阈下的高校师范专业建设25-29

摘要:师范专业认证是在我国教师教育综合化、开放化背景下,基于对高校师范专业办学现状全面认识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师范专业认证秉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认证思路,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要的认证理念,既注重条件优化,又强调内涵建设。以专业认证为目标指向,高校师范专业应形成专业建设的系统观和特色观,回归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本源,不断落实和优化专业教学管理,并在培养过程中积极关注师范性与专业性的有机融合。

研究生导学关系优化研究30-34

摘要:对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内涵进行界定,将导学关系剖析成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进而结合罗伯特·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根据常态和意外状况下的研究生导学关系的不同肌理界定出剥削紧张型、梳理松散型、雇佣关系型、传统师徒型、良师益友型五种导学关系。对不同导学关系的研究生压力、幸福感进行定量分析验证,确认出最优导学关系类型。最后对高校改善研究生导学关系提出建议。

博士生需要什么样的导师?——基于对全国44所高校博士生的问卷调查35-43

摘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但导师和博士生之间形成的指导关系被认为是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利用博士生培养调查问卷,对全国44所高校的博士生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454份,采用描述分析和平均数差异检验的方式,分析博士生选择导师的影响因素以及师生指导关系现状和满意度,并就这些因素在性别、就读学校和学科类型间呈现的差异性进行探讨。研究还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式,探究导师指导对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导师声誉是影响博士生选择入读高校的最重要因素,而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望、研究方向以及学生指导的良好口碑成为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博士生对导师的选择标准以及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在性别和学科类型上呈现出部分维度的显著差异,在高校类型维度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组间差异。尽管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关系显著地影响着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但也存在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不高,部分导师缺乏学术指导经验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等问题。

大学生合作学习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44-49

摘要: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用强度抽样的原则选取43名在校大学生为访谈对象,重点探讨了大学生合作学习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标、计划、分工、合作、积极性、交流沟通、矛盾冲突、组长、评价、监督10个概念范畴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其中,目标是合作学习活动的核心;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监督与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社会新转型影响下的课堂生态省思——以后情感主义、后物质主义、技术依赖为视角50-54

摘要:社会新转型期,后情感主义、后物质主义、技术依赖等特征对高校课堂教学生态的影响潜移默化。后情感主义的大学课堂,不再是对真实生命体验的表达和分享,而是通过虚假的话语和规训化的流程完成教学过程。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向下的课堂上,大学生特别强调自尊、自我表达、自由权利、个体感受,形成师生话语权争夺的代际冲突。课堂的技术依赖也引发了师生的情感抽离、主体性缺失、话语压抑的现象。社会新转型影响下的课堂生态需要师生共同的价值思考、精神建构、文化自觉,实现从学习共同体向人生发展共同体转变。

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范式55-60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为解决产教之间的结合松散问题,提出让人才供给侧的教育与岗位供给侧的产业同时参与变革的新方法,构建使校企融于一体的"合作主体"新观念,以此调动产业的主动性,撬动新工科的建设,使外延后的产业与教育相互渗透,不仅实现企业的教育化,烙上"教育"这块牌,也使高等教育无缝对接产业而彰显特色,从而为跨界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根基。以合作主体为条件、场境线为情境、实训线为方法、课程线为途径、能力线为目标,系统性地构建"主体双重、并进多线、教学做工"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范式,通过虚实互补的实践课程体系、阶梯递进的实践实训策略、三主互动的实践教学基地、双向驱动的实践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高校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教学组织模式探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法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设经验为参考61-66

摘要:在全国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法学教育领域也开始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然而受到传统法学教育理念的限制,高校法学院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遭到了一定的阻碍。在实际参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法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指导后,反思指导过程,以本文讨论高校法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具体如何组织教学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一流本科教育:南洋理工大学的理念与实践67-72

摘要:一流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基础所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当今一流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后发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凭借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强大优势和人才培养享誉国际。在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追求教育卓越、少教多学和国际化等四大教育理念下,南洋理工大学实践了一套先进的教学体制机制,实施了博雅教育,开展科研教学一体化,构建课内课外相融的学习体系,立足世界培养人才。其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中国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州政府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公私分类管理——以阿拉巴马州为例73-79

摘要:研究以美国阿拉巴马州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例,发现州政府对高等教育实施分类管理,公私两条腿走路,公立高等教育定期报告、审查预算,私立高等教育许可证管理,适应各州高等教育的实际。我国自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省级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省级政府统筹权限弱化、处于从属地位和寻租行为。借鉴美国阿拉巴马州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的经验,我国在省级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要对省级政府合理定位,发展多元的评估中介机构,发挥高校的基础作用。

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特征——以美国贝勒大学为例80-86

摘要:美国贝勒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通过制定全面发展与多元需求并重的教育目标、构建"主修+辅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拓展学生视野的国际创业项目、开展"机遇+行动"的创新创业校园实践活动和引进政校企多方社会资源等具体路径,形成整合联动的系统关系,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贝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呈现出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健全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依托系统的专业学位证书和融入国际市场的全球创业项目等典型的特征,这些实施路径及特征对我国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校园氛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反思与建构87-91

摘要:探索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促进高职教育制度的合理变迁、激活利益相关者、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状态等多方面的价值。政治、经济因素的变化以及高职院校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的探索奠定了基础,但参与混合的主体仍然存在认识障碍、混合的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不清晰、混合的法律保障机制缺失、有关混合所有制的学术理解仍无定论等因素,是当前混合所有制探索的瓶颈问题,亟需对症下药。通过厘清办学属性、优化治理结构、明晰财产权利、完善法律法规及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等方式,稳步推进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92-96

摘要:跨境电商人才能力直接影响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型企业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由"专业技能"、"跨文化交际"、"创新开拓"、"职业素养"构成的四维度能力结构;通过t检验发现"创新开拓"维度与企业所在城市经济水平显著相关,"跨文化交际"与企业主营业务所在国家区域显著相关。根据研究结果,结合"一带一路"给跨境电商带来的机遇或挑战,提出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建议。

分类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研究97-103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践,是用以科研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教师,一定程度上有损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分类评价将成为必然。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教师分类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南京某高校两位典型教师进行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评价体系中表现平平的教师,在分类评价体系中,他们会因为各自不同的能力优势表现突出,从而使得在各个领域表现优秀的老师都有机会获得绩效优秀与职称晋升的机会。分类发展可以给不同类型教师更好地进行职业定位并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高校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三大创新”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无形为有形104-106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实现育人目的。本文基于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社区的实践,探索建设教育、管理、服务与监督多位一体的创新型学生社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腹地,实现育人理念、平台和方式三大创新,推动教育观念、手段和形式转变,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无形走向有形。

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研究——基于2008-2017年《中国教育报》的文本分析107-113

摘要:2008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发展,日趋完善。以《中国教育报》涉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报道为研究样本,利用Python进行高频关键词提取并构建共词矩阵,以及运用UCINET对共词矩阵进行高频关键词点度中心性分析和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可得出下述结论:2008-2010年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期,在新兴产业市场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指导与实践为重点;2011-2013年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野蛮生长期,在创新创业新政策辅助下,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服务为中心;2014-2017年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期,在双创新环境倒逼下,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和文化化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新起点。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