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教探索杂志 北大期刊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 44-1109/G4 国内刊号
  • 1673-9760 国际刊号
  • 1.8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教探索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教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教管理、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课程与教学、比较教育、高职教育、教育史研究、大学生成长、综述

高教探索 201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教探索杂志理论探讨
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漂移:内涵阐释、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5-9

摘要:学术漂移是高等教育机构向上流动过程中呈现的现象,并成为解释高等教育机构转型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根植于制度同构理论、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收敛理论,自提出后被学者广泛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变革。学术漂移现象的出现源于制度本质与制度实施间的错位,反映了高等教育机构中学术本位与职业导向的争论,以及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学生不同主体间的需求冲突。

高等教育影响个体社会信任的阶段效应及作用机制10-16

摘要:社会信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微观层面探讨和比较不同阶段高等教育影响社会信任的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时期,高等教育都有效地促进了个体的社会信任水平。但是不同阶段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在精英教育时期,高等教育促进社会信任的经济效应大于非经济效应;在大众化教育时期,非经济效应大于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和社会信任培育具有启示意义。

科教融合:观念的障碍与突破17-22

摘要:过时的神圣化科研观、异化的功利化科研观、灌输式的简单化教学观,是科教难以融合的观念根源,也是妨害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以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目标,树立广义的科研观与研究性教学观,用现代科研的理性精神改进教学、通过教学培养现代公民的理性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新型管理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实现科教融合、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后大众阶段就学形态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基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嬗变及美日相关实践的分析23-28

摘要:后大众阶段是大众高等教育后期转向“终身学习阶段”的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终点不是“普及高等教育”,而是“学习化社会”;在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将处于教育网络的中心。“横向扩大”、“纵向延长”是后大众阶段并存的两种有着不同学习特征的就学形态,就其促进学习化社会建设的实质而言,前者体现的主要是量变,后者更多地蕴涵着质变。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发挥高等教育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应加快自身变革,自觉地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高教探索杂志教育管理
大学有效治理及其路径29-34

摘要:大学内部治理是通过建立董事会和配置内部决策权力的方式对校长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但是受到权力划分不清晰、非对称信息、成员监督意向和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式很难发挥有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外部治理即办学竞争的方式来间接实现对校长行为的约束。办学竞争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功能向大学施加有效的资源和生存压力,从而间接约束校长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公认的招生率、优秀师资引进率、办学收益和成本、办学声誉等指标信息,董事会借助这些指标信息能够较容易地对校长经营管理水平和责任心状况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大学内部治理效率。我国大学治理改革应该重点关注塑造有效的大学办学竞争环境。

高等教育满意度:来自家庭的评价及启示35-43

摘要:家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投资主体,家庭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指示器。本文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基本手段,以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从高校的“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与就业状况”以及家庭选择的“一致性程度”五个方面选择影响家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解释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预设的影响因素进行甄别,并在此基础上对显著影响家庭满意度的“就业率”、“学生资助”、“学校环境”和“学费收取”等要素进行分析,透视其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中国大学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卓越性的特点分析——基于台湾“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排行榜”的视角44-51

摘要:根据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排行榜中的表现可以得出,已有少数中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中国大学仅在学术生产力方面表现优异,在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卓越性方面表现差强人意;已有少数中国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领域,但中国大学的学科领域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大学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工科和理科领域;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中国大学的学科领域存在明显不足,距离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领域还有较大差距。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卓越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主要瓶颈。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校政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52-56

摘要: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供需错位”、“供需不匹配”状况,亦需进行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大众化、高校培养人才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等现实需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具体路径是,以成就学生为理念,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以建立实践基地为着力点,以项目带动为龙头,以强化大学生实践锻炼为抓手。通过多年实践,效果显著:学生成果多,专业自信心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增强了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就业率高,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评价较好。如何建立校政合作的长效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管理多元化与长效性发展机制研究57-60

摘要:大众化发展背景下高校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实现多元化与长效性发展是高校管理的突破点。高校应树立开放互动的管理理念,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引导多方参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对管理的成效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从而促使高校管理适应时代要求,取得积极的成效。

高教探索杂志比较教育
分化:2014年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的特征61-67

摘要:通过分析2015年斯隆报告,总结出2014年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的五个分化特征:(1)学术负责人和教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同;(2)学生注册率上升,但保留率下降;(3)在线高等教育需要教师付出额外努力,但教师对在线高等教育的认可度逐年下降;(4)越来越多高校开展MOOC,但更多高校对MOOC的前景持观望态度;(5)学术负责人和用人单位对在线高等教学效果的认可度存在差异。

欧洲新兴课目与语言整合式学习教师能力建构和培养研究68-74

摘要:欧洲课目与语言整合式学习(CLIL)是以学生非母语语言为媒介,双聚焦课目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是保障其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CLIL教师能力矩阵》和《CLIL教师教育欧洲框架》系统描绘出CLIL教师的能力发展构建,“专家一新手共同体”培养模式、“以需为本”培养模式、“以教材开发为驱动”培养模式、在线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全面展示出欧洲当前CLIL教师培养主要模式,其最终旨归是促进教师学习、拥有并发展CLIL实践的动态理论。

大学校训图腾镜像建构研究——以香港高校为例75-80

摘要:香港八所公立大学(简称“公立大学”)在国内外学界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当前对“公立大学”校徽及校训的综合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结合“公立大学”的校徽图文语料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基础上建立多模态校徽认知意义诠释框架,用以探索“公立大学”校徽建构校训的图腾镜像过程及范式。研究发现,“公立大学”多模态校徽图文包含多元的中西文化特征和浓郁的人文主义特色,能够顺利建构校训精神及其使命的图腾镜像.本研究为深入探索香港高校的形象推介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

高教探索杂志课程与教学
行动学习研究:走向反思理性的专业教育81-86

摘要:技术理性的专业教育阻碍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行动学习研究”以反思理性为核心,利于学习者的主体性提升。它是教育者秉持“机体主义”的专业发展理念,通过“项目协作”的专业发展机制,培养学习者“互惠创新”的行为方式,养成“终身发展”的生活智慧的教育活动。在成功的“行动学习研究”中,人们必须坚信学习者是专业发展的主体,领会“项目式三环联动”的要义,运用协作学习、批判反思和扎根研究,促进学习者的专业成长。

特殊教育概论课程中PBL+EMB+CBL教学效果之实验研究87-92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教学模式对特殊教育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为后继特殊教育概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先期的研究支持,对随机整群选取的参与特殊教育概论课程学习的PBL教学组、PBL+EMB+CBL教学组的15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了教育实验研究,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PBL+EMB+CBL教学模式虽然会导致反应因子和行为因子显著降低,但是,却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益;(2)PBL+EMB+CBL模式,降低了教学效果高的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却显著提升了其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益;对教学效果低的大学生而言,它同时提升了其学习效益和学习。(3)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对效益因子、反应因子和行为因子有重要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建议:(1)特殊教育概论应该采用PBL+EMB+CBL模式;(2)采用此教学模式初始时,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并亲自示范课程的研讨和评价,通过优秀学习小组展示、经验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尽快熟悉并适应教学模式;(3)促使学生从现实问题涉及到的双方利益立场辩证思考问题,增强课程学习的长期效益。

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93-97

摘要: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当前,广东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迎来了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以标准建设为引领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期。为此,广东于2013年启动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秉承“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理念,全面推动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和现代学徒制的标准研制工作,已完成9个项目’的研制,在研项目65个。参与的学校和企业超过200个,参与的教师和企业专家超过1000人,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形成了从供需调研到职业能力分析,再到课程体系建构和标准编制的技术路径,着手开发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初步形成了广东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并获得了包括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分析报告、标准、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等在内的系列成果。

民国私立高校的地方性及其超越——以民国南通大学为例98-103

摘要:民国私立高校的开办一般要考虑到地方社会的实际需求,南通大学就是东南巨绅张謇立足南通地方社会的循序渐进的创造。民国私立高校既从地方社会汲取各种资源,同时也反哺地方社会。但是地方性又成为制约私立高校发展的瓶颈,政局的动乱更会放大这一与生俱来的缺陷。临近的上海不仅成了南通大学的拓展空间,而且成为战时复学之地。民国私立高校要突破地方性,有时甚至要去应对国民政府不支持的困境。南通大学的“改大之争”背后潜伏着国民政府管制南通大学的图谋。即便如此,民国私立高校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业绩实现了对地方性的超越。

抗日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104-107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确立“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别从教育方针、课程与教材、师资队伍、招生考试等方面,严格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和大学用书管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和毕业考试制度,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维持了战时高等教育质量。

高教探索杂志高职研究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问题及改进108-112

摘要: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已初步建立起多样化的技能人才招生方式,对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成效。然而我国高职招生考试制度仍缺乏良好的这行环境,不但制度本身设计不完善,还存在配套制度不健全、与非正式制度起冲突等多重困境。优化高职招生考试制度,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组织结构;完善配套制度,优化高职招生考试制度供给;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