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高教探索杂志

《高教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管理研究、理论视角、教育创新、比较教育、职教研究、教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760
  • 国内刊号:44-1109/G4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2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2
  • 综合影响因子:1.09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教探索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广州中医药大学为1956年兴建的新中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内首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非医攻博试点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学校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属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学校主体搬迁进入大学城新校区,各项设施得到完善和扩展,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

大学的校内治理

摘要:自治是大学最有效的治理方式,然而,大学自治需坚持公共价值,主动回应时代的变革,并建立恰切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董事会是一种有效的制度设计,在适当扩大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系统治理学校的权力的同时,需要保证教师对学术事务的管理权。
-

院校评估如何支持院校质量改进

摘要:以评"促"建的院校评估原则及定位所带来的过多负面压力和"评估焦虑",妨碍了院校真正需要的以评"助"建、为学校提供专业服务的评估目的之实现,结果是强制与高压代替了凝聚与和谐。教育的和谐发展呼唤和谐的院校评估,特别是呼唤现代评估中相关评估主体之间的更加和谐的互助关系。
-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高中阶段教育的视角

摘要:从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情况看,城市高中在高考升学率和学生所升入的高校类型上都明显优于乡镇高中,城乡高中学生升学机会的差异十分显著。而乡镇高中学生本来就很少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大部分是通过一年或多年的复读而获得的。从普通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看,城乡差异十分显著。有相当部分的乡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更谈不上接受高等教育,而城市的情况则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学生之间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中以及之前阶段的教育机会差异决定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要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缩小这种差异。
-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阿丹姆斯标准的确立

摘要:在美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取消种族隔离一直是美国教育的一大主题。1954年布朗案的判决揭开了取消种族隔离的序幕,而高等教育领域大规模的取消种族隔离是在1964年《民权法》颁布后开始的。此后联邦法院不断加强对取消种族隔离的司法介入,于1977年颁布了高校取消种族隔离的"阿丹姆斯标准"。此后,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实行种族合校,成为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阿丹姆斯标准的推行使得美国黑人高校入学率得到提升、黑人教师的比例得到提高,影响了黑人院校的发展,但制度化的标准并没有使黑白教育差距消失,也表明了消除种族隔离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规则研究述评——以对《学院与大学治理的联合声明》反思为视角

摘要:1966年AAUP等协会联合发表了《学院与大学治理的联合声明》,通常这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确立。《联合声明》发表初始,便引发了一场支持派与反对派之间的论战。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对挑战,1998年AGB颁布了《治理宣言》,对1966年《联合声明》进行了部分调整,对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出现的弊端提出改革方案。
-

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

摘要:德国创业型大学沿续了其传统大学教育中注重精英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注重课程计划对学生的适用性,强化培养过程的实践导向,充分整合校外各种资源,走出了一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业型大学之路。本文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为例,对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

美国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改革及启示

摘要:2010年3月30日SAFRA正式成为法律,标志着美国35年来由商业金融机构发放,由政府贴息和担保的大学生贷款政策FFELP终结。本文在对SAFRA制度安排下美国高校教育资助制度的最新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联邦直接贷款计划、帕金斯贷款、佩尔助学金、"根据收入还款计划"和CACGP等主要改革进行了总结。此外,对其他财政支持安排如教育援助合作调控项目、学业竞争奖学金和科数优异奖学金,以及2010-2011年最新推出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务助学金"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提出了建议。
-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芬兰教师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摘要:在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下,芬兰近年来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受高等教育结构重整的影响,芬兰大学化的教师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本文将在分析芬兰教师教育发展情况及博洛尼亚进程主要背景的基础上,探讨芬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针对我国的教师教育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

国外企业大学的发展与启示

摘要:企业大学是企业教育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它与传统的企业培训和正规大学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从成效上看,它可以提高个体的工作绩效,与企业战略的实现有着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同时还丰富了既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参照国外企业大学发展的经验,我国企业在建设企业大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让企业大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企业高层领导应该积极参与,同时要主动寻求传统大学的支持与合作。
-

高校教师教学权利性质之辨析

摘要: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是教师基于特定的职业身份所依法享有的自主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权利。收费体制下,如何看待公立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笔者认为,公立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具有公共性、专业性和自主性特征,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固守高校教师教学权利的公共性,凸显教师教学权利的专业性,尊重教师教学权利的自主性。
-

论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摘要:当前,世界正处于全球化和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而人才是决定竞争胜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人才战略规划,2010年6月我国也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些规划中,都提出要培养"顶尖人才"、"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领袖人才"、"杰出的人才"和"创新人才"等。虽然各国都对人才冠以不同的名称,但一言以蔽之,都是属于创造性的人才,他们是人中之杰,是引领各国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先锋。因此,如何发现和培养创造性的人,是顺利实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本文旨在论述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体系。
-

追问“教”之师:海德格尔和范梅南对“教”的洞见

摘要:我们可以去教"教"的形而下之术,却无法直接教"教"的形而上之道,但人可以领会、理解和体悟道。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才能深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教育依然。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范梅南深究教育之思,他们都表达了对"教"的深刻洞见。"教"乃"让-学习"。这种"让予"的姿态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敞开的姿态,自由的姿态。"让-学习"的根本是"让-生长"(let-live或let-exist)。"教"就是让孩子们学习思想(thinking),学习存在和存在之思。"教"就是让孩子们的本质显现出来,敞亮起来,澄明起来。人之为人的本质恰恰是这种"本源之思"。"教"就是要"引出"这种"本源之思"。海德格尔和范梅南的追求都很明确,目的在于获得关于思的事情的智慧,而不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思想的事情"(thoughtfulness)就是那源头活水。师者,思也!
-

大学学术共同体:特征与价值

摘要:学术共同体既是知识发现的主体,又是知识发展的机制。它将以"以学术为志业"的学者凝聚为一个集体,通过对话与交流、争论与批判、自主与自由等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精神的交往,推进学术发展,促进学术繁荣。
-

从洪堡理想到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的再审视

摘要:当前,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已经从洪堡理想的时代过渡到学术资本主义的时代。从历史和结构的视野来看,学术资本主义是对"洪堡理想"的一种继承和超越,而形成这种继承和超越关系的关键在于大学能够保持自主性以及社会的积极干预。
-

大学理念的解构与建构——读比尔·雷丁斯《废墟中的大学》

摘要:在比尔·雷丁斯看来,尽管大学理念纷繁芜杂,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三类大学理念:康德的理性大学、洪堡的文化大学、当代的一流大学。这三类大学理念都指向某一外在的目的,导致大学要么被理性规定,要么成为民族文化的生产地,要么为数字和绩效所累,导致大学什么都是,但唯独不是它自身,大学不可避免处在废墟中。基于此,雷丁斯认为后现代大学理念是思想,即大学是一思想共同体。思想自由一直都是大学所追求的,但只有在后现代,大学才能真正地追求思想。
-

十年间高等教育理念的若干新发展——基于两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文本细读

摘要:本文以联合国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两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会议宣言(公报)作为重要文献,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其中所蕴含的理念进行对比与分析,揭示了新世纪十年间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本质观、高等教育(机构)职能观、高等教育平等观、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国际观等方面的新发展。
-

怀特海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摘要:怀特海认为大学是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大学教学应使学生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生成智慧人格;大学课程应着眼于融合,使普通教育与专业化教育趋于平衡;大学教师评估在于学术的思想价值,管理上应去"商业化"。这些理念对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