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4-1267/S 国内刊号
  • 1004-874X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广东农业科学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广东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园艺林学、土壤肥料·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质量安全、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经济

广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特约专稿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经验和问题5-10

摘要:将改革开放30年广东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概括为“六个不断”:锐意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主动适应市场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不断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创新农业组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建设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多元渠道增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广东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土地资源流失严重,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偏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重点基金
莽山野生宽皮柑橘分类研究11-13

摘要:植物学、胞粉学、同工酶分析、核型分析、花粉外壁特征、气孔特征、分子标记观察的结果表明,莽山野柑比莽山野橘原始,柑与橘应各自具有种的地位。建议采用Citrusno bilis Lour作为柑的学名,以莽山野柑为模式标本:橘的学名为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以莽山野橘作模式标本。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动态·简讯
广东智威畜牧水产有限公司优质鸡良种繁育基地在韶关奠基13-13

摘要:8月11日上午.由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控股企业广东智威畜牧水产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鸡良种繁育基地”在韶关市曲江区小坑镇丰梅村枫树坪隆重举行奠基典礼。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重点基金
3种不同杀菌剂对柱花草炭疽病的室内及盆栽防治效果14-17

摘要:柱花草炭疽病是严重影响柱花草生产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是减轻该类病害的有效措施。室内药效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进口百菌清、杜邦克露和澳美加对炭疽菌菌落和分生孢子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进口百菌清和杜邦克露的浓度与菌落抑制率呈正相关,药后6d,百菌清1000倍和杜邦克露700倍的抑菌率都达到100%,百菌清1500倍与2000倍的药效都达到95%以上,澳美加3个浓度的抑菌率都达到100%;3种药剂的浓度与孢子抑制率呈正关,药后36h卡十邦克露700倍、澳美加1500倍完全抑制了孢子的萌发,进口百菌清1000倍也达到90.56%的抑制率;盆栽药效试验中百菌清防效最高,药后7d百菌清800倍防效为45.84%,杜邦克露600倍和澳美加1000倍防效分别为33.67%、28.43%。杀菌剂盆栽试验的防效明显低于室内试验。供试的3种杀菌剂的防效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百菌清、杜邦克露和澳美加。

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18-21

摘要:分析了建设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并以广东省汕头市人工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情况为例,分析建礁前后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增加了25.63倍;礁区海域各类资源种类均比投礁前丰富,总种数由投礁前的23种增加至41种,比投礁前增加了0.78倍;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集鱼效果明显提高、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增殖效果。并对我国工人鱼礁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华南籼稻丰矮占1号回交导入系群体性状的研究22-26

摘要:研究了以华南籼稻丰矮占1号为遗传背景的2套回交导入系群体在水种和旱种条件下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套回交系群体的所有考察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分布较分散,并有高于轮回亲本丰矮占1号和低于供体亲本的导人系,而且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2套回交系群体的结实率均表现为常规水种显著低干旱种,其他性状则表现为常规水种显著高于早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Khazar衍生导人系群体的旱种产量与水种产量显著相关,而IR58025B衍生导人系群体的旱种产量与水种产量相关不显著,说明IR58025B带有较多或效应较大的抗旱基因/QTLs。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动态·简讯
水稻抗逆功能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26-26

摘要:8月1日,国际知名学术杂志《基因与发育》(Genes&Development)正式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关于水稻调控抗旱耐盐新机理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成果由中科院植生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完成。该课题组经过多年努力.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这是该研究组第5次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水稻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的成果。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2008年引进国外水稻品种在广东的评价试验27-28

摘要:对2008年国际水稻所提供的67份国际灌溉稻观察圃(IIRON)材料,在广州进行了田间评价试验,从中选择出熟期适合、产量高、米质好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以供水稻育种利用。

优质籼型不育系五丰A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繁殖技术29-30

摘要:五丰A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野败型籼稻优质三系不育系,介绍了五丰A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繁殖技术。包括严格选择繁种基地、合理安排播插期、定向栽培、加强病虫害防治、巧施“九二〇”赶粉、严格去杂等措施。

紫外光B辐射处理对水稻几种酶活性及结实的影响研究初报31-33

摘要:以水稻品种特籼占13为材料,在晚造幼穗分化Ⅰ期至幼穗分化Ⅲ期进行紫外光B辐射处理,研究了紫外光B对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多鼢氧化酶的活性及水稻结实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辐射处理第4d时叶片的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辐射处理第11d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与每天处理时间的长短有关,每天处理时间越长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增加越明显;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则不表现出与紫外光B辐射处理相关的变化:此外.经紫外光B辐射处理的水稻每穗粒数没有明显变化,但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每天处理的时间越长水稻的结实率下降越明显。

香稻种质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分析34-37

摘要:采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42份来自不同国家的香稻种质资源的稻米淀粉粘滞性谱(RVA谱)和特征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稻种质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差异显著,谱线分化明显,各个特征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在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基础上辅以RVA谱特征,可以用来评价稻米的蒸煮与食用品质和筛选优质水稻品种。

水杨酸对水稻种子活力及抗盐性的影响38-39

摘要:以水稻种子为试材,采用水杨酸浸种后,测定种子电解质外渗液的电导率和幼苗的形态指标,研究了水杨酸对水稻种子活力及抗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能有效保护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膜的完整性,并可增强水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活力。

紫色甘薯新品种新普紫的选育40-41

摘要:新普紫是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紫薯1号为母本、川山紫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富含花青素、薯形美观、较耐贮藏、中抗薯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该品种已于2009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建议在广东省及周边甘薯产区推广种植。

紫黑糯玉米新品种田黑糯1号的选育42-44

摘要:介绍了紫黑糯玉米新品种在阳江地区的选育经过,该品种2005年生产试验结果显示.产量表现及籽粒品质较好,抗逆性较强。分析了该品种的植株特性和穗粒特性。在湛江地区生产试种每667m^2平均产量934.6kg。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和制种要点。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动态·简讯
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与广州市生物防治站开展交流合作44-44

摘要:8月5日,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书记、副所长、《广东农业科学》常务副主编骆浩文等一行5人到访广州市生物防治站,与该站汤历站长、梁卿副站长和各科研开发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会谈,并就广州市生防站参与《广东农业科学》协办达成了合作协议。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惠州优质高产甜玉米引种及栽培技术45-47

摘要:介绍了惠州引种的优质甜玉米品种珠玉2号、金华13号、广甜6号、粤甜3号的特性特征,研究和总结了甜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地块选择、种植密度、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的栽培技术措施。

优质、抗逆超甜玉米粤甜13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47-48

摘要:粤甜1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黄白粒超甜玉米杂交种,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及大面积生产中表现出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早熟、产量较高等特点。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Ⅰ.温度、光长和空气湿度对绿玉树冷害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49-51

摘要:湛江地区冬天多为干旱季节,所以绿玉树扦插繁殖一般在冬后进行,而冬后的绿玉树嫩枝通常都曾遭受冷害,故研究了扦插后的培养温度、光长和相对湿度对经9℃以下低温冷害的绿玉树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15、18、21、24℃等5个培养温度处理的嫩枝扦插成活率差异极显著,其中以15℃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达75%,且与18℃以上各处理差异极显著;10、12、14h/d3个光长处理间的越冬嫩枝扦插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空气湿度20%、30%、40%、50%、60%5个处理间的嫩枝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以空气湿度20%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达62.5%,且与其他处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