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育研究3篇

时间:2022-12-21 16:27:35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教育是无止境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问题与办法相辅相成。我们应该用互联网+和创新思维重塑会计教育教学,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会计专业教育研究3篇

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篇1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财务工作也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传统的知识框架和专业技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革新。正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所言,未来的财务是业财融合的、信息互联的、开放创新的、智能分析的、不断进化的[1]。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会计教育唯有改革、转型并创新,方能紧跟并进而推动智能化经济的快速发展。2020年11月13日,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三届会计学院院长(主任)论坛”在浙江宁波成功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智能时代”会计教育的改革主题,深入探讨了智能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智能时代的审计改革等内容。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如何重新审视定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抓住机遇赢得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是值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者探究的课题。

一、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促进了智能财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建设、职业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出,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是经过5—10年时间,让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因此,未来会计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的是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会计人员,偏重的是技术的应用和革新能力,强调的是高素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最终服务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2]。从专业技能上讲,会计人才既要具备财会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须掌握管理会计、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需要具备会计等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智能化时代是开放的、共享的。随着同步课堂和在线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这种新型的网络学习资源也开始实现共享,优秀师资共享将成为趋势,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互联网+与会计学科的跨界融合,也使得以重“核算”为导向的财务会计逐渐向以重“决策”为导向的管理会计转型,促使高职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寻求变革和突破。

(三)高职会计专业师资力量面临的挑战

要实现未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更要顺势而为,改革先行。这要求会计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会计职业技能,既能说又能做。然而,一方面由于会计知识及相关的制度改革、税制改革等知识更新很快,再加之繁重的备课压力等教学任务或非教学任务,教师的学习精力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和实际财务工作之间毕竟存在差距,在缺失处理实际账务问题和缺乏财务操作经验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在同步课堂和在线教育的冲击下,优秀师资也将开始共享。教师要跟得上时展步伐,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灵活运用多种与学生沟通的手段(包括微博、微信、网课交流平台等),这对高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衍生了电子发票、税务大数据平台、从“财务外包”到“全民记账”这些会计行业的新生概念,真实地挑战着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电子发票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税务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以纳税人识别号为关键词的数据抓取,使虚开发票得到根本控制;“全民记账”虽然处于发展初期,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将改写会计人旧有的职业规划,也为会计专业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更新知识的能力、获取先进信息的能力、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3]。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职教改革的实施,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日趋向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优化、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会计课程仍占主流

很多高职院校现行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实践”构成。理论部分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类,实践课程以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为主,镶嵌在理论课教学中,有的学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来完善实践教学。通过走访辽宁的几个高职院校,笔者发现各院系的课程体系非常相似,会计专业课程主要集中设置于财务会计专业,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实操、税法等。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通过划分专业方向来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管理会计方向、大数据会计方向,但多数课程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所开展的税务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与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涉及的管理会计内容比较浅显。此外,智能化时代的会计要求有会计业务技能,有IT能力,有善于整合数据的跨界会计,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只设置了会计业务课程,对预算管理、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绩效管理等基本无所涉猎。

(二)教学形式老化

目前,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时候,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形式。教师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输出,学生输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存在的弊端就是学生缺少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教授税法知识时,主要通过PPT教学向学生传授税种内容,课堂、课后练习巩固税法内容。但是在实际的税务操作中,纳税申报所涉及的流程操作绝不仅仅限于税法本身,更多的是纳税申报中的税务软件、纳税规定等。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设备老旧,陈旧的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学设备与实践中先进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产生重大矛盾,教师缺少提高自身水平的学习意识。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新技术本身,而是教师采用新技术的能力[6]。

(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大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会将重心放在技能知识的讲授上,并辅以一些经典的课本案例,所开展的实训教学主要局限于出纳收付、财务核算、会计记账、税务核算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学校采取与企业签订实践协议的方式,推荐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然而,由于会计工作内容繁多、细致且复杂,涉及的领域内部至各报销单位,外部至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学生即使进入企业也很难在短期内熟悉业务的来龙去脉,大多只能旁观操作流程,做一些粘贴凭证和数据整理等工作。不能进行真正的亲身操作,提高业务能力就变为一句空话,校外实践环节也流于形式。

(四)师资队伍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主要来自校园招聘,通过校园招聘招录的青年教师具备学历高、专业知识扎实、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热情洋溢等优点,但也普遍具有“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会计实操技能和经验、教学经验不丰富等短板。在实践教学中,青年教师只是根据自身已具备的实操知识进行教学指导,会出现与实际操作需求相脱节的情况,缺乏指导的准确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虽然有的学校会通过外部聘请企事业单位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但对外聘教师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措施,在课堂教育、教育质量和考试考核等方面也有所欠缺。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队伍的短板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在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衔接及共享

高职院校应积极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用人单位和产业需求的变化,一是及时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删除一些传统、落后的课程,新增跨界融合课程。新课程体系设计总体可分为四个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跨界融合课。专业课程以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为主体,信息化实训课程要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新增的跨界融合课主要构建的是企业业财融合课程。比如: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相适应的课程,如云会计、大数据在会计中的应用、企业业务与财务共享中心、电子发票应用、自助报税流程、大数据智能与税务稽查等课程。二是优化学分管理制度。《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对学历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进行记录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进而对不同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5]。未来,在“学分银行”制度下,学生在校内课程完成学习考试获取的学分计入“学分银行”,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未来参加的职业培训等也可计入“学分银行”。同样,当高职学生毕业考入本科院校后,其学分依然有效,进而再与本科期间的学习成果进行互换和集成[5]。这种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职业培训内容相互融合和统筹安排的方式,实现了学习结果和考试结果的同步评价,以及认定、积累和转换,可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载体、奠定基础。

(二)打造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实践课程的全面升级

传统的会计核算时代,已经伴随大数据、互联网+的应用,让财务工作进入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时代。会计人员将从大量重复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参与到数据处理、财务分析、决策支持当中。因此,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财务共享模拟仿真实验室,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化财务教学平台,如引入用友NC-UAP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智能财税社会共享业务平台等,建立ERP沙盘模拟实训系统、ITMC电商沙盘系统等[5]。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财务实训室,如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财务信息管理实训室等[5]。在以上校内基础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应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进驻校内建立财经服务中心,开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新模式。通过事务所进驻校园、业务迁移,为学生及校内专业教师提供更好的专业学习及实践机会,解决部分学生毕业实习的问题。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越的办公环境及学生资源,帮助企业完成实际业务,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目标,解决事务所在业务繁忙时段人员不足的问题。这种“产教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内外实训的有力融合,二者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三)创新教学思维,实现互联网+促进教育教学

会计专业教师如果要在智能化时代持续保持竞争性和成长性,必须创新教学思维,并顺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首先,会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航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主持人、教练,学生是演员、运动员[4]。比如,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将线上对知识的学习和线下讲授及实际操作及能力拓展有机结合,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学习掌握新技术,使其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具备运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能力,实现内容、方法、技术与策略的高度融合,从而将各种信息的运用融入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与环境的建设和运用中[4]。

(四)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为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向高水平、优技能的方向纵深发展,政府、学校、企业都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齐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化操作,让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要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一线员工或工程师直接指导高校大学生开展工作效果会更好,并对合作高校的兼课教师给予一定的支持。在德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份额远高于政府投入份额,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们要借鉴的经验。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全面的师资培训体系。一是应该适当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数量。其一,学校和教师必须共同配合认真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制订与其匹配的、严格的补缺方案,进而完善教师培训计划。其二,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做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机构举办的教学法培训、高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双师素质培训,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出校进企”或“引校进企”,采取岗位实践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让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熟悉财政、税收、审计等多种业务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6]。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教师才能通过相应的课程教育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6]。总之,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教育是无止境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问题与办法相辅相成。我们应该用互联网+和创新思维重塑会计教育教学,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高然 胡连华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篇2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但应该强化学生的会计专业教育,还应该有机结合思政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增强学生的素质,提升其综合能力。现阶段,我国院校中,思政教学模式还是非常单一,而且其内容也不够丰富,这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一、课程思政概述

现阶段,对于课程思政还未形成明确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就是一种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的教育形式,课程思政主要是为了完成思政教育的职责,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并健全专业课程体系,基于专业教学的过程,有机结合思政教育,以此来增强其实效性[1]。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念,它能够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对于学校会计专业来讲,应当培育技能型人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思政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的渗透力,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基于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将理想信念传输给他们,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充实课程内容,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基于会计专业课程,对于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笔者主要从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健全课程思政、充实专业教学内容、创新融合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为了完成对会计专业的变革,将课程思政全面贯彻其中,首先应该保证教师的素质可以符合有关的标准。实际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模范,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崇高的信仰,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基础,以及相应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模范的作用。对于会计专业教师而言,不但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2]。与此同时,要求教师还应该确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核算以及管理能力,将其培育成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若是会计专业教师无法正确理解思政教育以及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那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有效利用课程思政的优势,也无法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引导,也不能够实现人才培育的目标。对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并积极将它同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应该有自身的政治立场,要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弘扬思想文化,将其同专业教育相综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不但要重视专业教学的作用和价值,还应该全面发挥出其育人的作用,利用老师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要塑造良好的现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结合课程思政,树立思政教育的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内容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并将其全面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让教学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二)健全课程思政及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对于会计专业教学而言,课程思政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学理念,把它同会计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不但能够保证思政教育具备一定的载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创新,让学生可以获得多样化的教育。基于此,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健全其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从而为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将会计专业教学同课程思政融合时,还应该有效结合育人的使命,所以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为其带来一定的启迪。这就要求教师应提取专业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其中的育人元素。将来社会的发展,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一定是要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保证相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3]。在会计相关的工作规范中,就有明确规定,要求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技能,努力学习强化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还要足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客观公正以及诚实守信的工作准则,有利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事求是,根据有关的规定以及要求来进行相应的工作,同时还应该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以及优秀的服务意识,这将为会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为了充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应将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到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会计从业者的相关素质。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全面贯彻课程思政,应该同其他课程相融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例如,在对学生讲解会计、经济法相关课程内容时,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讲解会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相应素质内容引入其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素质,促使他们在熟练运用会计技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道德品质。在对学生讲解财务报表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掌握会计人员所需的素质,要做到对企业的高度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在对财务管理以及金融基础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求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大局意识,让他们可以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端正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防止他们出现不良思想,让他们在将来工作中,确立自己的信仰,并做到遵纪守法,根据会计相关标准来完成会计工作[4]。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让学生明白本专业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把会计工作同我国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大局观念,并明确自身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正在转型时期,会计工作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满足转型时期社会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让学生充分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敢于接受挑战,并利用好转型时期的机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命感。

(三)创新融合方法

为获取满意的教学效果,应当强化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有助于更好执行课程思政,转变以往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要围绕广大学生,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1.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情景教学法,在此基础上,对于专业教学以及课程思政,有助于二者进行充分结合。例如在会计实训中,应当借助一系列角色的分配,比如成本会计,针对会计实务流程,促使学生可以独自而且有效地完成,其中包含很多项内容,比如费用分配,让他们可以掌握会计业务要求,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有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可以确定个人职责,喜欢上本职工作,在掌握更多会计技能的同时,也增强服务意识,更加热衷于工作,掌握业界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有着良好的职业态度。2.可以实施案例教学法,针对专业以及思政教育,将会计专业技能与思政元素二者进行充分融合。对于老师来讲,要选取合理案例、视频,保证其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思政元素,可以有机结合二者。例如在讲解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知识时,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法规定,对于有关的会计资料,比如会计凭证,要能够满足会计制度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不可出现伪造资料的情况,保证信息的合理性以及真实性。对于案例的结合来讲,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例如可向学生提供这样的案例,平安证券由于提供不真实的报表,从而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通过这些案例的影响,会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纳税以及实务,当进行教学时,可向学生提供明星漏税的案例,比如某明星漏税的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要被不良思想所干扰,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禁得住利益的诱惑,在此基础上,能够使他们认识到纳税的意义,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了解会计所存在的职责,促使他们可以结合会计要求,不断规范个人的操作。由此可以得知,基于会计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课程思政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塑造更好的教学观念,履行思政教育职责,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存在较高的从业素质,极大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推动专业教学的发展,获取更为可观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可以更好适应今后的发展,在实习、就业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作者:梁春霞

会计专业教育研究篇3

高职会计教育在现实优化调整期间,需要以教育目标和知识素养为中心。并且,将职业素质、职业核心技术进行明确,由此设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落实真正的人才培养工作规划。然而高职会计教育也存在部分短板,教学理论和实践培养并未紧密联系,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并且对学生身心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针对此情况需要开展目的性应对,由此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文章将从高职教育角度对会计教育优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时期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所处的大环境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数十年间,我国会计领域研究获得了显著进步,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策略越发科学并且研究成果越发具有学术性。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会计专业研究更是进入新阶段。但是因为我国会计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且主要是向国外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导致我国研究不够本土化,研究方法创新性不足。比如,会计研究方式更注重实证研究,同时经济学理论应用占据主导位置,根据文献确立的选题导致研究选题非常集中,会计理论研究和我国会计改革不相匹配,会计理论研究拘泥于表面,参考国外研究成果的现象比较严重[1]。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分析,搭建我国会计理论和研究成果框架是以后会计研究人员的攻克方向。新时期,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推动以及政策的调整为我国会计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网络时代的影响向传统会计核算环节发出挑战,智能技术和组织变革对管理会计改革提出新需求,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暴露出新的会计财务问题,宏观政策和社会企业交互环节中出现的会计和财务问题等将丰富会计人员后续研究内容。通过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生态学等多项学科理论知识来研究解读会计问题,用会计经典理论来应对其他学科方面的难题,同时大胆采用新型研究策略。但是不管怎样发展会计的经典理论是基础,要遵循会计研究原则,加强研究成果的实际转换,并且持续补充和完善当前的会计理论体系,为教育专业人才提供知识基础。

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短板

(一)不重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

最近几年,社会越发注重会计环节各项工作,但是始终无法彻底防止会计人员道德出现缺失的问题。例如,会计信息不正确、资金出现漏洞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的社会公信力,并且也给高职会计行业培训提出了警示[2]。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均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层面的问题,使会计行业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工作受到威胁。

(二)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一般情况下,高职学校比较向往“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也就是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又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但是对当前情况进行分析,多数会计专业教师均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进行教学工作,并不熟悉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实情,更加没有实践积累[3]。这些教师具备的只是会计职业资格证与教师资格证,并不完全属于“双师型”人才。

(三)教学模式与策略比较传统

教学体系需要深入规划完善,并且要更新教学方法,这是现阶段高职学校会计专业最主要的问题。其一,多数高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设计始终沿用学科为本的教学理念,无法将会计专业性和实践性有效展现,导致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容易疲劳和枯燥,对学习不具备积极性;其二,多数高职教师为方便在教学时还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公式性记忆教学方法,在课下让学生通过反复背诵记忆来学习知识[4],长时间下来,会计专业学生抑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四)考核方式与能力培养不相匹配

现阶段,会计考核方式普遍是在期末时进行卷面考试,但是考试内容均出自教材。如此的考试方式简单、形式单一,无法强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实践能力较弱,培养框架不合理。

三、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现代教育提倡的知识要素的主要内容有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成果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的基础知识。而文化基础知识与现代科技知识均是高职学校人才必备要素之一,现代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产品研发速度也加快,若是高职人才没有及时更新自身储备,很容易和社会发展脱节。不光如此,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发展为一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和不同地区或是不同国家的人接触,因而针对部分基础文化知识必须进行学习。专业知识是高职会计人才在岗位中一定会应用的知识技能,直接关系到技能应用与业务操作。

(二)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主要指在岗位上履行职责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日常相关工作落实中需要应用到的职业实用技能和相关职业技能。在高职学校的会计教学环节中,针对学生工作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才教育质效。能力要素里面含有对组织的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自主研究能力以及业余操作能力。高职教学定位和一般高校存在差异,是为社会与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重点加强人才实践与操作培训,要树立人才符合岗位要求的培养目标来落实相关技能训练,以此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三)素质目标

素质要素主要指社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等。其中,社会道德素质主要指学生要拥有严谨科学的三观和价值导向,更要爱国敬业,在集体中合作时可以主动配合参与,在组织工作期间有效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个人职业工作中可以主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以及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质则是指要具备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与科学基础知识,不管是工作期间还是生活期间,或是在社会交际场合,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均是极为关键的,如此才可以促进人才快速融入指定环境。

四、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与途径

(一)加快教师培训并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水平可以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期,高职学校会计专业调整需要围绕教师开展。高职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改变培训方法,不光要开展教研会议和专题讲座,还需要通过线上座谈会、网络培训等方式,推动教师改变教学思路与方式。此外,高职学校需要将教师培训情况和教学成绩与绩效考核进行结合,和教师个人薪资待遇、职位晋升相联系,激励教师不断进步。课程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第二个重点。会计专业教学调整还需要立足课程内容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整与改进。第一,需要科学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重。高职学校需要将和现实岗位不相关的理论内容适当缩减或是去除,扩充实践教学内容,促进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落实。第二,需要彻底优化新课程教学内容。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促使企业加入课程设计与优化工作中,重新安排课程内容(见图2),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二)积极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会计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实践和设计上注重实践效果和应用目标。第一,教师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思想,既要体现出信息技术过硬的音画呈现功能,切实调动和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和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又要有力借助模拟软件,借助财会模拟平台,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财务数据加工与处理工作,增强模拟实训效果[5]。第二,教师需要合理利用项目教学方法,将整体性项目案例当作教学内容,将程序化任务流程作为导向,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落实,让学生在相互探讨期间,完成项目任务。这不光能够在总体上让财会工作现实流程更加清晰,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素质能力,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见表1)。

(三)积极加强实训教学建设

实训教学是高职学校会计专业重点课程。学校内部的实训环节主要在于促进学生夯实实操认知基础,让其可以借助虚拟软件拥有基本操作素质,完成相关的财务处理工作。为提升模拟实训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高职学校需要加快虚拟实训平台的构建,可以通过企业资源,和企业一起打造具备真实岗位氛围的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在模拟空间内体会会计岗位,并且借助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分小组并以自身理论储备为基础,通过模拟平台完成相关操作训练任务,由此积累实操经验,为步入岗位奠定基础[6](见图3)。综上所述,针对高职会计教育优化来讲,需要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由此深化对人才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培养期间,必须重视个性化培养,不光要加强理论知识教学,还需要强化实践应用培养,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此教学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增强知识能力,还可以推动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教育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由此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培育出符合社会与国家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丹,徐凤平.财务共享中心背景下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23(6):45-47.

[2]李刚.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思路与途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191-192.

[3]贺晓德,汪晓平,黄宣,等.大数据与智能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14(4):36-39.

[4]盛晨,王芳,庄际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究: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校后勤研究,2020(7):82-85.

[5]邵春玲.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89-94.

[6]章惠敏.信息技术与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5):285-286.

[7]周婷婷.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的探析:基于会计专业新型实训平台建设的角度[J].中外企业家,2018(30):164-165.

[8]蔡小平.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186.

作者:张俊皓

上一篇: 公路施工技术探讨3篇 下一篇: 小学阅读教学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