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传媒评论杂志

《传媒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等。
  •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2095-7823
  • 国内刊号:33-1387/G2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22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9
  • 综合影响因子:0.06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传媒评论 2013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激发民族复兴的正能量 在全省新闻界庆祝第十四届记者节颁奖会上的讲话

摘要:寒来暑往,昼夜兼程,沐风栉雨,春华秋实,又到了新闻人自己的节日——第十四个记者节。365个日夜,我们不在现场,就在路上。我们的足迹已经印刻浙江大地,我们的文章正在载入新闻史册。悄然回首,我们履行了使命与责任。围绕中心工作,把握大局大势,党报党台一马当先,重点报道精彩纷呈,都市类媒体争先恐后,专题策划独具匠心。从贯彻党的十八大,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国梦"到"建设两富浙江",从"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到"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省市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好戏连台,好评如潮。
4-6

唱响众志成城抗洪救灾主旋律——浙江日报创新抗击强台风“菲特”报道

摘要:浙江地处沿海,年年经历台风,但今年10月7日登陆的"菲特",所带来的灾难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据初步统计,全省874.2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0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02.53千公顷,死亡大牲畜1.105万头,"菲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24.05亿元。面对这场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浙江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前后方投入80余人参与抗台报道。在长达14天的抗台报道中,浙江日报刊发了310余篇文字报道、130多张图片报道,推出了53个抗台专版。此外,浙江日报还整合全集团资源,全媒体报道抗台新闻资讯,了1000余条微博,并推出5个整版公益广告。这是浙江日报在抗台报道中持续时间最长、报道规模最大、投入力量最多的一次,充分发挥了党报在舆论引导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7-9

大兵团协同 多媒体联动 全方位服务 浙江新闻媒体抗台风“菲特”报道凸显“走转改”成效

摘要:10月5日至12日,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袭击浙江沿海等地,连续多天大雨不断,有的城市多个路段积水,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灾情。由于正值国庆长假和天文大潮,气象条件复杂,人员转移困难,防汛防台形势严峻。"菲特"来袭之时,很多采编人员正在休假。10月4日,台风预报传来,浙报集团主要领导立即就抗台报道作出部署,确定重点、规模及形态,要求集团各媒体第一时间调派力量组织报道。省广电集团立即启动防台抗台应急预案,把做好抗台报道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集团编委会对6大电视频道的采编播和技术人员以及卫星直播车等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协同作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行动起来,打破常规,不惜版面,力求全景式展现人民群众在灾难面前奋起自救的动人场景。杭州文广集团领导和各媒体总监坚持一线值班,坐镇演播室指挥直播。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主要领导、各报网刊负责人进岗到位,100多名采编人员"闻风而动",主动放弃休假,奔赴一线,紧张有序地投入防御台风的宣传报道。
10-12

全媒体中控室指挥报道台风“苏力”——温州都市报的创新尝试

摘要:7月14日,今年7号台风"苏力"携着强风暴雨气势汹汹地朝浙南闽北扑来,温州都市报责无旁贷地投入了台风报道之中。我们依托新投用的全媒体中控室平台,对台风"苏力"进行了全媒体报道演练,为广大读者送去了更多更及时的台风资讯,为传统媒体报道台风做出了有益的全媒体尝试。应急预案因风启动在温州都市报新投用的全媒体中控室,有一套完整的《温州都市报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预案》,指导报社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相应的报道行动。"苏力"台风作为今年最有可能正面袭击温州的超强台风,温州市启动了三级防汛防台应急响应。
12-13

大灾中媒体的责任、担当和机遇——余姚抗灾报道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据人民日报舆情室调查,在宁波历时半月之久的抗击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中,宁波本地媒体及时发声、大容量密集报道,主导了抗灾救灾的正面舆论,发挥了大众媒体应有的舆论主阵地作用。同时,媒体也在受众的密切关注中实现了新闻传播的边际效应,自身品牌得到了提升和强化,如抗灾期间,宁波日报的微博就增加了1.5万粉丝。在大灾大难中,媒体如何体现社会责任和担当?怎样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品牌的良性传播?在前后半个月的抗灾救灾报道期间,笔者与省内外各类媒体一起参与了对余姚抗击特大洪灾的报道,领略了省内外各类媒体在报道和自身品牌运作中的匠心所在。
14-15

新出发,新使命,新活力——关于上海两大报业集团合并的记者见闻

摘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没有锣鼓喧天,没有花团锦簇,一场简短的仪式,一次历史性的揭牌,上海报业就此翻开新的一页——2013年10月28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丹桂飘香时节,记者特地来到位于上海徐家汇漕溪北路331号的中金国际广场A座8楼,举目望去,崭新的"上海报业集团"白底黑字标牌在秋阳的辉映下分外显眼。百余年前,中国现代报业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根发轫,领一时风尚之先。此次上海报业整装再发,啼声初试,再一次让海内外传媒界人士热议与瞩目。
16-19

转型 创新 融合——长兴传媒蝶变之路

摘要:核心阅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一家县域媒体如何融入、引领现代文明,在理念、方式与空间如何转换和探索?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在业态转型、内容创新和媒体融合方面作出了颇有成效的探索。长兴传媒集团敢于谋思路之变、视野之变,从区域考量向全局视野转变、从县域理念向全国眼光转变,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媒体迎接挑战、涅磐重生的样本。在推进媒体转型不断创新中,浙江长兴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11年4月,长兴广播电视台和长兴县宣传信息中心(报社)等媒体进行整合,组建了长兴传媒集团,实行全媒体运作,现已拥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杂志等14个媒体平台。
19-22

讲好“台州故事” 当好舆论引导“排头兵” 台州新闻界“我们的责任”大讨论活动综述

摘要:"一份党报,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读者相信你们的报纸,才会喜欢你们的报纸""作为主流媒体,台州日报要发出主流声音"……10月23日上午,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行政楼5楼会议室,一次别开生面的各方意见倾听会正在举行。这是台报"我们的责任"大讨论活动内容之一。10月底开始,台州广电总台播出了带着"泥土味儿"的系列新闻,记者深入一线走农家、进社区,走访创业者,倾听"新台州人"的心声,节目深受市民欢迎。为期一个月的全市新闻战线"我们的责任"大讨论活动在10月中旬拉开帷幕。这是台州新闻界学习贯彻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22-24

关于现阶段国家形象传播的媒体思考

摘要:核心阅读: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全面影响力的具体表现。近年来,新闻传媒界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向世界说明中国》、《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等专著专述也颇受业界好评。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要注重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的大传播,还要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国家行为、实物传播和人际传播领域的大传播。只有这样,我们树立和传播的国家形象才是坚实持久、可信可亲的。形象就是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
25-27

地区形象传播中的网络实例探析

摘要:一、网络传播在地区形象传播中的优势分析时下,地区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在形象传播话题中很是热闹。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自信和自豪,影响着当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而网络在传播地区形象中作用日益凸显。据百度资料,2013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达到4.64亿,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网络媒体已经成为70%的网民首选的媒介。
27-28

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体责任与担当

摘要:城市形象,是体现一个城市软实力的"王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形象的"含金量"越来越为人们所看重,无论是外在的城市格局、道路设施、经济水平、产业特色、风景名胜,还是内在的历史渊源、市民素质、政府服务、文化教育、人文风情,都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资源。而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推手,媒体的传播可使城市形象声名远播,给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福祉。(一)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把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物质上投入,在文化上创造,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各种机会.
29-30

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内容生产的转型

摘要:核心阅读: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报纸、数字杂志、IPTV、手机电视、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其双向互动性、复合多元性、时空无限性、分众异质性、融合开放性等具有颠覆性的传播特征,对传统媒体带来激烈竞争和巨大挑战。传统广播电视在大力拓展视听新媒体终端及渠道的过程中,如何按照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实现内容生产的转型,量身定做适合视听新媒体传播、深受网民观众喜爱的节目,直接关系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能否突破发展瓶颈,在激烈的媒介中竞争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
31-33

节目创新 贴地服务 合作互赢——试探城市电视台突破转型之路

摘要:在中国电视台的金字塔格局中,城市电视台处于塔底,数量最多,覆盖范围却最小。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大众化普及时代来临,省台与市台之间"马太效应"加剧……城市台优势锐减。如何守住阵地,突围自救,成为城市台电视人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一、节目创新,强化贴地的资讯与服务功能毋庸置疑,以内容为重仍然是电视媒体的竞争核心,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基础。电视作为传媒行业的龙头老大,其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雄厚的资源及人才优势,是它领先于新媒体的核心优势之一。而城市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缘性,能够贴近地气,怎么把本土内容做好做到位做到家,是城市台安身立命之本。
34-35

《中国好声音》品牌优势和经典路径

摘要:核心阅读:第二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仍用自己无可争辩的数据告诉我们,她依然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足以傲视群雄的最优秀电视节目。在各种大家习以为常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品牌运营策略不为人知的成功密码。数据表明,好声音的品牌优势已然确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超越自我,如何从"优秀"走向"经典"。《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大势可谓"一骑绝尘"。在气温几乎达到"烧烤模式"的2013年夏季,节目影响力也快速达到沸点。
35-38

大数据时代成就选秀2.0——《中国好声音》全媒体传播价值解读

摘要:核心阅读:从2003年开始我国出现电视选秀这种崭新的节目形式,其后便迅速占领了各大频道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以"正能量"而逆势取胜,再造了选秀节目的声望,似乎给后选秀时代的电视节目提供了一条突破重围的路径。2013年,第二季节目更是强势起步,带来了无人可及的"中国好收视"、"中国好影响"。为什么一档音乐节目会有如此之大的社会价值?在全媒体时代、大数据趋势下,或许打通电视和互联网的一种解读,是其中的要义之一。
39-40

实战微信 玩转微信---腾讯大浙网微信5.0版本后的实践案例分享

摘要:在《新闻实践》杂志2013年第十期发表《向左走,向右走——微信5.0版本之后该怎么走》一文后,收到了很多媒体朋友的信息和来电。他们问我,微信会不会和微博一样迅速崛起又迅速地降温?我相信不会。有人因为会写几个趣段子,发几张美图就可以玩转微博,但是你这么玩微信肯定玩不转。经营微信需要不断地创新,否则马上会被淘汰。比如浙江某微信公号,一度通过多种营销推广方式获得30多万关注者,但是后期没有适应微信50版本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结果不断地掉粉。有些微信大号虽然没有大规模地掉粉,但用户增长的速度明显放慢。所以适应不了变革,就将被革命。
42-43

从陈永洲事件反思媒体职业操守的缺失

摘要:核心阅读:从被长沙警方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刑拘,到新快报头版发文呼吁警方放人,再到承认收钱发表失实报道、新快报发声明致歉,陈永洲事件成为传媒界乃至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公共事件。事件本身的一波三折及其呈现出的多层复杂结构,一时引发了社会各界莫衷一是的讨论。,但对于传媒工作者而言,有一点十分明确,那就是陈永洲的行为有违记者职业操守。
44-46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素养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运用议程设置功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读者眼球。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小三广告"为例,分别从纸媒现状和媒介素养两个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2013年8月20日南方都市报A16版整版刊登一篇广告,内容是"现任张太"呼吁"前任张太"放手。短短38个字,包含的信息量却让人浮想联翩,转正"小三"花费高价(传言近20万)对原配公然叫嚣,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把两个女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摆上了公共话语平台,再次引发人们对灰色地带的"小三现象"及婚杰道德话题的热议,吸引了大量读者的眼球,达到了传播.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