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传媒评论杂志

《传媒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等。
  •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2095-7823
  • 国内刊号:33-1387/G2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22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9
  • 综合影响因子:0.06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传媒评论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多棱聚焦

海洋报道:知海写海——海洋新闻的特性

摘要:如今,伴随着人类海洋活动的日趋广泛,海洋新闻尢所不住,渗透到许多相关领域,遍布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海洋报道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学习海洋知以、增强海洋意识,从而更好地报道海洋新闻,已经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任务。
4-7

“蓝色”报道的“五化”

摘要:联合国曾作过一项统计,在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和价值与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之比为7:4,而当前这个差距更大。
7-9

知海:让受众更多地认识海洋

摘要:海洋与国家、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到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小到百姓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海洋的贡献。海洋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极大地拓展了海洋新闻报道的空间和范围。媒体要了解受众对海洋新闻的需求,更要牢牢把握海洋新闻报道的理念与原则,首先是做好“知海”的工作。
10-11

用海:科学解读“蓝色引擎”

摘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宁波开发利用海洋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正如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所说,宁波发展的最大空间是海洋,最大的引擎是海洋经济,最大的机遇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
12-13

建海:营造科学发展氛围

摘要:今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先行先试区,这对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区建设以及海洋经济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对舟山来说足一项全新的实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舟山日报社主动贴近,积极介入,为科学建设海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4-15
传媒评论杂志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身到心到贴近贴心——金华日报社“走转改”活动实践与思考精心用心

摘要:全国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活动,特别是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金华日报社的“三贴近”展现了新面貌,“三深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6-18

走基层要身体力行,真走真帮——采写蹲点调查报道《紫菜户:亏不起的三笔账》收获

摘要:10月10日,我们写的的基层联系点蹲点调查报道——《紫菜户:亏不起的三笔账》获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批示肯定:“总编带头‘走转改’蹲点,亲自主笔写得好。市委书记指导两位副市长一抓助销二抓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做得好”。
19-20

走基层,使新闻摄影更接地气——浙报集团图片中心以群众视角贴近群众

摘要:浙江日报老一辈摄影记者徐永辉有一句口头禅:我们摄影记者都是“跑腿记者”。这句话听来没什么高度,但在当时却恰如其分,因为那个年代的摄影记者经常沉在基层采访。
21-23

大众视角,新闻摄影创新之选

摘要:当前,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新闻摄影人应通过这一活动,加深对新闻摄影的理解,推进新闻摄影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把大众视角作为新闻摄影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
24-26

好的摄影作品来自生活

摘要:记者是时代的嘹望者,摄影记者就更是时代最前线的瞭望者和记录者。近日稍得空闲,翻阅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拍的摄影作品剪贴本,细细回味,感悟到凡是好的摄影作品,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情感,来自于生动的细节。
26-27

新闻摄影不能漠视人文关怀

摘要:2011年5月,在杭州肢残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一位来听课的姑娘不慎露出了裙子下的整条假肢。一名摄影记者见后举着相机将镜头对准姑娘的假肢拍摄,姑娘见状,赶紧一面用手拉裙子,一面转过脸去遮挡镜头。未料这名记者转了个身,见姑娘不防备又近身抢拍。姑娘于是起身走出会场。笔者当时正站在门口,隐约听见门外姑娘对着手机带点哭音在说:我不知道是哪家报纸的记者,不知道要去找谁说……显然,姑娘很不愿意让公众知道她的一条腿是义肢。
28-29

集“群”拍出新天地——衢州日报新闻摄影QQ群探析

摘要:数码技术的普及和摄影走向平民化,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图片拓宽了渠道,并成为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新闻源富矿。将平民化的数码技术、便捷的网络通讯和传统媒体的信息需求三者结合起米,寻求一条新形势下开门办报的新通道,成为众多传统媒体尝试的突破口。衢州日报新闻摄影QQ群的建立和成功运作,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30-31

在采访中感动,在感动中收获——长篇通讯《光明使者江小金》采写体会

摘要:我们采写的长篇通讯《光明使者江小金》9月13日在浙江日报头版和全省11家市级党报同步刊发后,网络转载率高,社会影响大,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32-34

典型人物报道的群众视角——以“最美爷爷”为例

摘要:典型人物的报道因议题设置的需要,往往被任意拔高,落入“高大全”的窠臼,不仅无法打动群众,甚至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和非议。克服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中的片面化、绝对化、脸谱化,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确保全面真实地呈现典型人物,人情合理地升华,使宣传报道富有感染力和尘命力,真正为群众所接受。
34-36

新闻为民,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为县市区域的主流媒体,近年来,海宁日报引导采编人员牢固树立读者意识、群众观点,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群众诉求,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将新闻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37-39

天天商报,怀揣责任下基层——联手金融企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10月12日,“天天商报·华夏银行”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成立暨授信仪式吸引了众人目光。绍兴日报社总编辑鲁兰洲与华夏银行绍兴分行行长朱波联合宣布:首批10亿元,三年50亿元,新增贷款80%投向中小企业,1200家企业将因此受益。
40-40

改文风的轻骑兵——“微新闻”初探

摘要:乐清日报的“微新闻”开办两月有余,已经成为报纸最知名的栏目之一。记者出去采访,读者通常会说起近日报纸上哪条“豆腐干”新闻有趣。虽然,我们将模仿微博体的新闻报道文体命名为“微新闻”,但读者形象地将之称作“豆腐干新闻”。
42-43

走基层报道:“活”与“厚”缺一不可

摘要:记者深入基层,创作大量关乎民生、民意、民情的现场新闻,转了作风,改了文风,赢得了群众的欢迎,也的确出现了不少新闻佳作。但是,细细分析各媒体报道就不难发现,走基层报道凸显两种弊端:一是“活”而不“厚”,即文风较清新朴实,但新闻主题欠挖掘,新闻价值欠发现;二是“厚”而不“活”,即主题较重大深厚,但文风仍欠鲜活,写法欠创新。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