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传媒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Media Review

  • 33-1387/G2 国内刊号
  • 2095-7823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传媒评论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学术期刊。传媒评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封面_深度融合 激发基层新闻生产力、我和党媒的情缘、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观察、我与县级融媒体、实践、广电

传媒评论 200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特别关注·抗震救灾报道
遭遇挑战——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传媒创新空间3-5

摘要:汶川,一个过去没怎么听说过的地名,因为地震,传播甚远; 传媒,一种传播天南地北新闻的载体,因为汶川,遭遇挑战。

“少年中国”的灾区群像展示——论抗震救灾报道中的“小孩形象”6-8

摘要:传递震区灾情的惨绝人寰,追踪军队救援的金戈铁马,讴歌民众赈灾的义无返顾……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拉开了前所未有的全景式展示,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基于这样的观感,笔者认为其中还有一个鲜明特点,

《镜祭》将与读者见面8-8

摘要:汇集钱江晚报摄影记者目击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影像志《镜祭》一书,日前编辑付梓,将与读者见面。

擎起灾难之下的“心灵火把”——论抗震救灾报道中的诗歌现象9-11

摘要:“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多少回,我们曾为这样的诗句潸然泪下;

当“动力三角翼”起飞航拍之时——论抗震救灾报道中的科技决胜力12-13

摘要:小平同志有句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高科技在突发灾害报道中,也是决胜力量。

从抗震救灾报道看省级卫视的竞争格局14-15

摘要: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媒体大行动中,各电视媒体自觉的、及时的、长时间的、打破常规版面推出的新闻直播和特别节目,给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应急反应提供了一个范例,必将在中国电视史上记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大灾中,用报道凝聚力量——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抗震救灾报道评价16-17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后,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给读者带来了大量而快速的灾区信息,还给人们带来了发自心底的感动,带来了奋发前行的力量。两报把“关注生命”作为最核心的报道内容,坚定地做民族凝聚力的鼓动者。

传媒评论杂志本刊消息
本刊5篇作品囊括新闻论文一等奖17-17

传媒评论杂志特别关注·抗震救灾报道
大写最触动人心的事件——浅谈钱江晚报“大地震·大特写”专版18-19

摘要:在巨大的灾痛面前,在每天近乎爆棚的信息量面前,在全国所有媒体都没有缺席的轰炸式报道面前,如何将“灾难与传播”这个突如其来的课题研究好,作出浓烈的浙江特色,具备鲜明的风格特点,成为了钱江晚报从抗震伊始便在思索的问题。其中的“大特写”专版,是着力打造的重点版块。

传媒评论杂志本刊消息
省市新闻界举行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19-19

摘要:6月25日,省市新闻界在杭召开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座谈会。会议提出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传媒评论杂志特别策划
“我上阵,我难忘”:浙江记者抗震救灾感言墙20-26

摘要:“兵能往,吾亦能往”。天崩地裂,共赴国难。浙江媒体各路记者赶赴震区前线采访报道,担当巨灾之下的责任和使命,经受艰难困苦的磨难和洗礼,激发了对事业、对人生、对理想的深邃思考。

传媒评论杂志本刊特稿
这是一个震区记者所能做到的27-29

摘要:一幅《生命的敬礼》的照片(见本期插页一),让世界认识了“敬礼小孩”郎铮,而照片的作者、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却鲜为人知。一幅成功的照片,其实只是记者在灾区拍摄上万张照片中获得的“幸运”,只是数十次出生入死地深入重震区采访的回馈。为此,我们特约杨卫华为本刊独家撰稿,记叙自己在汶川大地震中非常态的抗灾摄影经历。作者平实道来,令人感同身受,令人肃然起敬。

传媒评论杂志传媒人物
抗灾前线的“霸王花”——记钱江晚报女记者震区采访亲历30-32

摘要: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上,不时可以看见女记者柔弱的身影。她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克服非常时期的生活困苦去完成媒体的使命。

本刊新任编委简历32-32

传媒评论杂志本期专题·迎接北京奥运
如何使奥运报道资源共享——谈媒介集团联合作战出版“奥运特刊”33-34

摘要:在国内报业集团竞争的格局中,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采访活动,目前还处在游击战阶段。子报子刊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可能会打出个别漂亮的围歼战,但在集团层面上,难以显现通盘谋略、联合作战的战略效应。

在突变之中抢抓成功机遇——关于钱江晚报奥运火炬传递报道的思考34-35

摘要: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前最重要的一个全球性活动。作为全省体育报道量最大的媒体,钱江晚报十分重视这项活动的报道,尤其针对火炬在浙江5城市的3天传递,春节后就着手策划部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群众参与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展示我省文明、开放、

让奥运精神深入人心——丽水日报“中国民间迎奥运宣传团”活动追记36-37

摘要:今年春天,丽水日报社联合有关部门,挑选全国各地长跑运动员,组织了“中国民间迎奥运宣传团”,从丽水出发跑步到北京,23天行程1700多公里,一路宣传奥运,举行大型签名活动。到达北京时,“中国民间迎奥运宣传团”受到了北京奥组委官员的热情接待。活动期间,经过六省市,

另类的美感——如何拍摄奥运会的“失败”画面37-38

摘要:竞技体育是由无数个比赛瞬间组成的,体育摄影的成功就来自于这种瞬间张力的表现,从中提炼出力与美的精彩画面。但是,竞技运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久经沙场的可能会脱靶,体态轻盈的体操选手可能会从平衡木上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