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材料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terials Review

  • 50-1078/TB 国内刊号
  • 1005-023X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材料导报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材料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 2011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金属合金LBE全局物态方程的初步研究1-4

摘要:基于单质全局物态方程模型QEOS(Quotidian equation of state),通过求解平均原子模型的混合物Thomas—Fermi方程以及将混合元素平均为单一虚拟元素的方法得到了混合物状态方程。对铅铋混合物LBE的物态方程做了初步研究,计算了LBE在给定温度与密度下的压强、电离度等,并分析了电离平衡和不同温度、密度下电子及离子对总压强的贡献。

碳热炼锶的热力学研究及经济性和环保性分析5-7

摘要:采用热力学方法计算并分析了真空碳热炼锶的反应自由能和临界还原温度,同时分析了碳热炼锶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结果表明,在标准状态下,碳热炼锶温度需高达2279K;真空工艺可显著降低反应临界温度,真空度为10Pa时,1462K以上碳热炼锶反应即可进行;碳热炼锶的还原剂成本仅为铝热法的1/34.1、硅热法的1/14.6,同时,碳热法的锶资源利用率更高、产生的渣量更少。

碱熔法从硼精矿中提取硅的研究8-11

摘要:以硼镁铁矿磁选得到的硼精矿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采用碱熔法研究硼精矿在提取硅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碱矿比对硅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各个因素对硅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碱矿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最佳的实验条件为: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0min,碱矿比4:1。在最佳条件下,硅提取率可达到92%以上,硼和硅元素以可溶盐的形式富集在提取液中,而铁和镁等元素则富集在渣中,实现了硼、硅与铁、镁的分离。

梅特勒-托利多鼎力支持第七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11-11

摘要:2011年11月13-15日,第七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与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承办。

水溶液中Sm—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与表征12-14

摘要:室温条件下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方式在硅片上电沉积制备Sm-Co合金膜。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由Sm、Co组成,其中Sm的相对含量高达26.80%(质量分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结果表明,合金膜结构致密,色泽均一,呈银灰色但有少许裂纹;X射线衍射47.(XRD)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为非晶态,经700C热处理2h后,合金膜由非晶态转化为多晶态结构。

热处理气氛对制备氧化锆连续纤维的影响15-19

摘要:以氧氯化锆、乙酰丙酮等为原料合成聚乙酰丙酮合锆纺丝液,经干法纺丝和水蒸气气氛热处理制备氧化锆连续纤维。通过DSC-TGA、FT-IR、GC-MS、SEM等手段,研究了纤维在空气和水蒸气气氛热处理中的热解转变机制。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热处理过程中,聚乙酰丙酮合锆前驱体纤维中所含有机物以脱氢碳化和碳氧化方式被去除,产生的应力使氧化锆纤维结构出现裂纹,纤维强度低;而在水蒸气气氛热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在水蒸气水解作用下直接以分子整体挥发的方式被去除,所得氧化锆纤维结构致密均匀、强度高。

膨胀石墨的制备和影响其膨胀体积的因素20-23

摘要:以硝酸为氧化剂,冰醋酸、甲酸为插层剂,采用化学氧化的方法制备可膨胀石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10g鱼鳞片石墨,V(冰醋酸):V(甲酸):V(硝酸)=2:3:4,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45min,制得可膨胀石墨在600℃时的膨胀体积为260mL/g;通过XRD分析检测插层剂,SEM观察膨胀石墨的表面形貌,测试结果表明,插层剂已插入石墨层间,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且膨胀石墨的表面形貌为疏松多孔结构。

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分散研究24-26

摘要:碳纳米管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其优良性质,被认为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理想添加相。然而,碳纳米管的分散效果直接影响了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介绍了碳纳米管在聚氨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分散方法(分别采用机械分散、超声分散和磁力分散3种物理分散方法),分析了分散时间、分散频率等参数对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分散方法中,分散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超声分散、磁力分散和机械分散;并且随着分散时间的延长和分散频率的增大,分散效果总体上趋于变好;而对于磁力分散和超声分散,超过一定时间后又会出现碳纳米管重新团聚,最佳分散时间分别为2.0h和1.5h。

湿纺和干湿纺炭纤维的表面结构分析27-30

摘要:采用SEM、AFM及XPS等测试技术对湿法和干湿法制备的炭纤维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湿法炭纤维表面粗糙度大,沿纤维轴向沟槽深浅不均匀,且走向杂乱,有利于与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树脂产生物理机械锁合作用,促进界面粘结;湿法炭纤维的表面含氧量和含氮量高于干湿法炭纤维,且表面活性同样高于干湿法炭纤维,有利于与基体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强的界面作用,从而使湿法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干湿法炭纤维提高了13.92%。

成型工艺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然老化特性的影响分析31-33

摘要: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自然老化特性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采用海水浸泡一阳光曝晒循环老化的方法来模拟海洋环境中复合材料的实际工作环境,分别评价手糊和真空成型两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通过对两种成型工艺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增重量变化和轴向拉伸强度、面内剪切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的分析,研究了不同成型工艺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然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重量同时受到树脂含量、老化时间、温度和紫外线强度的影响;两种工艺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在老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衰减规律;干态和湿态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抗菌功能母液的制备工艺对羊毛纤维吸附率的影响34-37

摘要:采用紫外光辐照法制备抗菌羊毛纤维,主要研究了抗菌功能母液的制备工艺对抗菌羊毛纤维接枝吸附率和抗茵率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观察抗菌羊毛纤维的形貌及其结构。结果表明,抗菌剂的质量分数为1%,溶液的pH值为10.在70℃条件下.利用超声分散20min制得的抗菌功能母液制备抗菌羊毛纤维,可以获得抗菌率达98%、洗涤30次后抗菌率仍在55%以上的抗菌羊毛纤维。

磁控溅射法制备HAF/YSZ梯度复合涂层及生物性能研究38-41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上成功制备了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探针(EDX)、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的成分分布、形貌、界面结合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SBF)实验,分析和评价了HAF/YSZ涂层在模拟人体条件下的生物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表面粗糙,呈多孔岛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的生长;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各层间相互扩散,整体一致性较好;经模拟体液浸泡后,涂层表面有新生物质沉积,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梯度复合涂层较氟含量单一的氟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更好的抗体液溶解能力及稳定性。

苯并环丁烯-1-羟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聚合物热性能研究42-45

摘要:以合成的苯并环丁烯-1-羟甲基丙烯酸酯(BCBOMA)新单体为基础,通过自由基均聚以及与丙烯酸甲酯(MA)的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均聚物(PBCBOMA)和共聚物(PMA-BCBOMA)。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等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开环温度明显降低至170℃;交联后PMA-BCBOMA的分解温度为358℃,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46-49

摘要:在^60Co间歇式共辐射条件下探讨了淀粉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FTIR和SEM对接枝产物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盐单体的配比、原料配比、辐射剂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水率、耐盐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任何化学引发剂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高耐盐性和高吸水速率的淀粉一丙烯酸一丙烯酰胺共聚物,克服了传统生产方法中耐盐性低、吸水速度慢、高污染、高耗能等问题。

可热封型BOPET薄膜结构及性能研究50-53

摘要:利用热封合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电子拉伸机等,采用间笨二甲酸和2,2-二甲基-1,3-丙二醇共同改性聚酯原料,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上得到了可热封型聚酯薄膜,同时考察了间苯二甲酸含量、热封合条件、热定型温度、松弛量等对薄膜热封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层共挤的可热封型聚酯薄膜的热封层与非热封层分界线较为明显,间苯二甲酸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热封性能,在110℃、400N、2.5s的热封条件下得到了较高的热封强度(3.6N/15mm);同时,SiO2含量和松弛量的增加、热定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热封强度。

电化学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前驱体54-57

摘要:以NH4H2PO4、锂盐和纯铁为主要原料,采用电化学法合成磷酸锂铁前驱体,再通过磷酸锂铁前驱体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充放电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iFe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其中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的LiFePO4/C正极材料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C的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2.3mAh/g,充放电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41.2mAh/g。

Ca掺杂的GdBaCo2O5+δ的制备和物性研究58-60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Gdr,Ca,BaCoZO3+δ(x=0、0.1、0.2)层状钙钛矿钴氧化物,通过XRD、SEM、TG和四线法研究了材料的制备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Ca掺杂的样品主相具有母相GdBaCo2O5+δ的晶体结构,还存在杂相BaCoO2.6;晶胞参数和体积随Ca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从室温到1000K,所有样品都经历了金属绝缘体转变和结构相变,Ca掺杂样品的电导率得到大大提高,约为母相的2倍。

Ni—Co/Ti催化剂制备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61-65

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孔镍钴修饰钛电极(Ni—Co/Ti)。利用循环伏安、电位阶跃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碱性溶液中Ni—Co/Ti电极对葡萄糖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双电位阶跃分析表明,葡萄糖在该体系中的扩散系数为6.50×10^-6cm^c/s,葡萄糖在Ni—Co/Ti电极电化学氧化反应速率常数为3.57×10^4cm^3/(mol·s)。实验表明,Ni—Co/Ti电极对葡萄糖氧化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