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材料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terials Review

  • 50-1078/TB 国内刊号
  • 1005-023X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材料导报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材料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静电纺丝参数对聚乙酸乙烯酯纤维形貌的影响1-4

摘要: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酸乙烯酯(PVAc)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PVAc纤维的形貌,研究了PVAc溶液质量分数、纺丝电压、收集距离等对纤维形貌及平均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对纤维的形貌有显著影响,随着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的增大,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收集距离对纤维形貌的影响较小.尝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炭黑和PVAc的复合纤维,以增强纤维的导电性,成为导电碳纤维,但炭黑会显著降低PVAc的成纤性,因为它会吸附溶剂DMF,使溶剂在电纺过程中不易挥发,射流不能固化成纤维.

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9年版)4-4

摘要:期刊名称:材料导报标准刊号:CN50-1078/TBISSN1005-023X主办单位: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学科类目:一般工业技术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是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基础之上,遴选6000余种样本刊源文献数据所作的统计分析,本刊2008年度被引指和来源指标如下:

La3+掺杂TiO2纳米纤维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性能5-8

摘要:结合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煅烧制备了La3+掺杂TiO2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纳米纤维的形貌、晶型、表面和孔隙结构以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La3+掺杂TiO2纳米纤维表面为多孔的纤维状结构.La3+掺杂明显改善了TiO2纳米纤维的表面孔隙结构,对TiO2纳米纤维的粒子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La3+掺杂量为0.04%(质量分数)时,TiO2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Ag@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光谱性能研究9-12

摘要: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分别于乙醇和正丁醇溶剂中制备Ag@SiO2.透射电镜(TEM)表明在乙醇溶刺中实现了包覆,X射线衍射(XRD)表明纳米银具有规则的面心立方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则进一步表明银颗粒表面构筑了SiO2壳层.壳层厚度对银溶胶的光谱性质有显著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荧光光谱表明SiO2壳层的包覆使纳米银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降低.

Cl浓度对ZnS:Cl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13-16

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研究了不同浓度Cl掺杂ZnS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带隙随杂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价带变窄,杂质能级展宽;Cl浓度的增大使ZnS:Cl在可见光区的吸收范围增大,吸收增强,光学吸收边出现红移,且在蓝光区形成一个新的吸收峰,与实验结果吻合,新吸收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出现红移.

Ge掺杂ZnO薄膜光学特性的研究17-19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在硅基片上沉积了Ge掺杂ZnO薄膜,所制备的样品具有强蓝光发射和弱黄光发射.通过分析Ge掺入量和退火温度对发光谱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下所沉积的纯ZnO薄膜的发光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蓝光发射可能与Ge杂质形成的施主能级有关,弱黄峰可能源于Ge替代Zn空位形成的杂质能级到价带的跃迁复合.

FeCOSiB/Cu/FeCOSiB多层膜的应力阻抗效应研究20-22

摘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柔性Kapton基片上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FeCoSiB/Cu/FeCoSiB多层膜,研究了多层膜的交流阻抗随外加应力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三明治结构多层膜的阻抗随外加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应力阻抗效应随中间导电层厚度以及铁磁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应力阻抗效应也与测试频率密切相关.

纳米Si/C/N复相粉体-硅溶胶涂层的介电和吸波性能研究23-25

摘要:以硅溶胶为粘结剂,氧化铝为主要填料,纳米Si/C/N复相粉体为吸收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吸收剂含量的耐高温吸波涂层.结果表明,当氧化铝和硅溶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7%和32.3%时,涂层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随着纳米Si/C/N复相粉体含量的增加,试样的复介电常数显著提高,尤其是复介电常数的虚部;且随着频率的增大,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呈频散效应.当纳米Si/C/N复相粉体的含量为2.92%(质量分数,下同),涂层厚度为1.6mm、1.7mm、1.8mm时,最高吸收峰随着厚度的增加向低频移动,反射率均小于-4dB.

利用猪软骨细胞制备生物材料25-25

摘要:韩国亚洲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猪软骨细胞制备了一种生物材料,目前该材料已开始进人临床,以帮助患者修复软骨组织。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大量培养猪软骨细胞,分离软骨组织中的生物蛋白等有效物质,独创性地制造了一种全新的生物材料,用于促进关节软骨等人体组织的再生;此外,还成功开发出使用这种物质进行移植手术的方法。

硅气相浸渍反应制备SiC/C复合材料的研究26-28

摘要:以滤纸和酚醛树脂为原料,经模压固化、碳化制备了具有三维不规则孔隙结构的多孔碳,再经过高温气相渗硅得到SiC/C复合材料.SEM结果表明,SiC/C复合体遗传了多孔碳前驱体的显微结构,同时SiC/C复合体具有较好的弯曲强度和气孔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反应模型,对硅的气相反应和扩散过程进行了解释.

纳米流体的分散性研究及其热物性测量29-32

摘要: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γ-Al2O3-DW和CNTs-DW纳米流体,研究了分散剂对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性的影响,测试了溶液的热扩散系数和比定压热容,并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出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对纳米流体的分散有重要影响,相对于基础液体(DW),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有一定的提高,但比定压热容减小.

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_3O_4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33-36

摘要: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表面修饰剂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修饰,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β-环糊精的碱性溶液中通过Fe3O4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的交联反应制备了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3O4复合纳米颗粒.利用FTIR、XRD、TEM和TGA分剐对复合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颗粒为近球形、核壳结构,粒径约为10~20nm,环糊精聚合物含量为29%,在水中的分散性良好.磁性能测试和包合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对特定分子具有一定的包合能力,可用于靶向给药系统和特定物质分离的载体.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二维胶体晶体的自组装37-39

摘要:以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良好球形度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在聚苯乙烯微球合成过程中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时间对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改变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且微球单分散性良好.采用自组装技术组装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获得了二维有序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ParyleneC单体的合成及其结构解析40-42

摘要:采用霍夫曼消除反应合成了ParyleneC单体(C16H14Cl2),改进了合成工艺,收率达到50%左右,并分析了其合成反应机理.采用溶液法合成了单晶,经IR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01.79915nm,b=0.77202(15)nm,c=1.0857(2)nm,β=103.65(3)°,V=0.6509(2)nm3,Z=2,Dx=1.414mg/m3,μ=0.48mm-1,R0=0.052,ωR2=0.129,S=1.09.化舍物的分子结构呈中心对称,桥头键长分别为0.1554(3)nm、0.1555(3)nm.由于C4位取代基的存在,产生了一个123.4(3)°的C2-C4-C7扭曲角.

新型两步水溶液聚合法制备PAA/PAMPS复合材料及其吸液性能研究43-45

摘要: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焦亚硫酸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新型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PAA/PAMPS水凝胶.考察了单体浓度、丙烯酸中和度时凝胶吸液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共混水溶液聚合法制备的凝胶的吸液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AMPS用量为40%、中和度为75%的水凝胶的吸液性能较好,吸水倍率达976g/g,吸盐水倍率为75g/g,而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凝胶的吸水倍率为380g/g,吸盐水倍率为52g/g.采用FTIR及SEM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

中位-四(羧基亚甲基)苯并卟啉锌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46-49

摘要:利用热凝聚法合成四苯并卟啉锌的经典反应,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钠代替原反应物乙酸钠,控制合成了中位-四(羧基亚甲基)苯并卟啉锌.由于羧基的引入,使卟啉分子能够锚定在二氧化钛表面.为转移卟啉激发态电子到二氧化钛的导带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其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分散性,从而使苯并卟啉锌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明显提高.

Y对Zn-25A1—5Mg-2.5Si合金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50-52

摘要:以Zn-25Al-5Mg-2.5Si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常规铸造方法制备了加入不同含量稀土Y的锌铝合金.采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分析研究了稀土Y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稀土Y后,在锌铝合金中,其与Al、Zn等元素形成硬度高、热硬性好的复杂成分化合物,分散于晶界和枝晶中,细化了组织,有效地阻碍了高温时基体的变形和晶界移动.随着Y含量的增加,在室温、100℃和1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Y含量为0.4%(质量分数)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高温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1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比不加Y时提高了26.4%,硬度提高了47.8%.

杂质元素对锌蒸气氧化产物形貌的影响分析53-57

摘要:以Zn 99.995级纯金属锌为原料,分别掺入Pb、Cd、Cu、Sn、Al和Sb等杂质金属元素,熔化后加入到蒸发炉内,产生的锌蒸气被氧化成为氧化锌.结果表明,当杂质元素掺入量为0.5%时,掺Pb、Cd、Sn、Al和Sb的产物中均含有四针状氧化锌,而掺Cu的产物中为不规则的片状和单针状.随着杂质元素掺入量的增加,Pb、Sn和Al对四针状氧化锌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小.掺入1%Pb、Cd的产物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氧化锌.杂质元素改变了氧化锌的形核和晶须的长大过程,导致氧化锌产物的形貌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