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安徽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 34-1169/I 国内刊号
  • 1671-0703 国际刊号
  • 0.0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安徽文学是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安徽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金色书签、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篇小说、术与道、散文、诗歌、文学ABC、非虚构

安徽文学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安徽文学杂志特别推荐
最后的雪狼50-73

摘要:辛亥革命初,军阀混战,武装割据。原清室余孽贝十其摇身一变,成为北洋政府驻甘边海边府古城西州总兵都督。贝十其为了大量地得到青藏高原上极为珍贵的雪狼皮,去给袁世凯祝寿和官场行贿,就故意烧毁雪狼部落人敬奉了千年的祖祠,从而引发雪狼部落人的强烈反抗。接着,贝十其又以平叛为借口,派出大批骑兵进入雪狼部落的草原烧杀抢掠。苦难深重的雪狼部落在军阀的阴谋下,流血呻吟……

画家与三女小说获笔会/福克纳奖73-73

摘要:45岁的美国女作家凯特·克里斯滕森(Kate Christensen)以小说《大人物》(The Great),3月12日赢得了2008年的笔会/福克纳奖;并获奖金15000美元。《大人物》讲述了一位著各画家与生命中三个关键女性的故事:画了一辈子裸女的纽约大画家奥斯卡·费德曼在78岁死去之后,两位相互竞争的传记作者开始追逐他生前最重要的三个女性:他太太、他的长期情妇,以及他那也是画家、但默默无闻的妹妹。克里斯滕森是笔会/福克纳奖28年历史上的第四位女性得主。

欢迎邮购73-73

安徽文学杂志长篇小说
一样的月光74-107

摘要:当我把一张百万元的银行汇票递到月儿湖村支书手中后,这位年逾60岁的老人激动得满眼泪花,他翻腾着这片纸看了又看,然后抖着嘴皮子说:“肖老板,我们全村500来口人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才好!你可帮我们实现了一桩多年的愿望呐!”

安徽文学杂志安徽作家群
青山行108-110

摘要:如果有人去马鞍山,那里的朋友一定会对你说:“去看看李白墓吧。”一代诗仙李白就葬在该市当涂境内的青山西麓。千百年来,多少浪漫、多少凄凉的故事在流传;岁月流逝,多少文人墨客、名流显贵,以及数不清的中外人士跋山涉水,前来凭吊,把一片景仰和热爱留在这块令人遐思的山水之间。

平静的湿痕(组诗)111-111

游戏112-121

摘要:一 瞄准。 射! 一颗子弹,又一颗子弹,又又一颗子弹……子弹们流星一般,拉着狗尾巴,你追我赶,前仆后继地穿过一片寸草不生的开阔地,在那一个像乌龟一样缩头缩脑的家伙身上开了花,花开的形状多么像一朵开得很张扬的野菊花。

安徽文学杂志散文原生态
七月的玛多(外一篇)126-130

摘要:当下的散文写作的题材大致可分为历史文化、乡村生活、动植物观察和生活感悟等几大类,如此一来,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集体效仿的嫌疑,尤其是对作家处身时代的遗忘和疏离,对大众的规避,对他人关怀和慰藉的丧失,对个体生命本身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对现实状况乃至个人真实生存和精神境遇的有意忽视,使得我们的散文写作失去了对时代、对灵魂和对现实生存发言的能力,也丧失了文学所应具备的“关怀”、“独立”、“道义”和“担当”品质。 本期散文原生态栏目小山、吴佳骏和刘海霞等三位青年散文家的作品。其中,小山的散文写作恬淡优雅,朴素真诚,以物照心,楚楚动人,给人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艺术质感。

月光下的少年131-132

摘要:被月光照亮的,是一片黄瓜地。黄瓜地的栅栏外,站着一个少年,他光裸的身子黄瓜一样苍白。 那是个仲秋节的晚上,少年独自在旷野里徘徊。没有别的孩子陪他玩儿,别的孩子都回家吃月饼去了。少年蹲在村头的一棵柿树下,看一队爬行的蚂蚁。他用从地上捡来的小木棍去碰蚂蚁的触须,故意去扰乱它们排列整齐的队列秩序。

梦里花落132-133

摘要:昨夜,父亲走进我的梦里,暖暖地拉着我的手,我呼唤着,追赶着,醒来时却泪满衣襟。我总是在梦里才能看见我的父亲,我肯定一直以来都在思念着他。我明白,就算是我人至中年,我依然渴望着久违的父爱,追寻着我生命的根。

细细体悟生命的花开花落——读八位散文作家的八篇散文有感134-135

摘要:当下的中国散文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两点最应该引人注意:一是过于注重历史题材,对时代、社会和民生疾苦熟视无睹;二是多停留在琐碎的生活表相,缺乏心灵的参与和生命的感动。读了朝潮、吴佳骏、江飞、杨献平、沈念、朱朝敏、张利文、江少宾八位作者的散文(见《红豆》2008年第3期),我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因为在这些作品中跳动着生命的感动,犹如心灵在生命琴键上细致演奏般的感人肺腑。

最后一串冰糖葫芦135-135

摘要:在报社值夜班的时候,总是很晚才能回家,路上要经过一家歌城。 那歌城的生意看起来很火暴,路边停放的出租车排起了长队。歌城里不时付出情歌、摇滚以及打情骂俏混合成的交响——有人说歌城里的斗士们都是些成功人士,我不这么看。从好处说,他们是些暂时迷路的顽童,玩累了,疯够了,或许还能打到回家的路;另外一些“斗士”则是出于恐惧,是对阳光的恐惧,只好趁着夜的掩饰,借着酒色聊以自慰。

安徽文学杂志我们
平凡的父亲母亲136-139

摘要:父亲走了整整十年了。 记得在我父亲走后的一个晚上,母亲在清理家里的衣物时发现了父亲的一个日记本,小小的一个旧笔记本,用一块干净的布包裹着。里面的内容写满了父亲对母亲日后孤单生活的担心和对儿女的惦记。他似乎有预感有一天走在母亲的前面,看到了母亲形单影只的景象,也看到了儿女们的哀悼和怀念。

借钱的娘139-140

摘要:娘小小的个子,脸上有麻子,一口好重的蕲春腔。爹早早地摞下娘和这么大的一家子,一个人去了天堂。从此,娘像上足了发条的座钟,平日手不闲、脚不停,收工时,一手提着锄头,在田边小溪里洗着,扯草擦着锄头上泥土,另一只手在岸上摘着豇豆、辣椒,锄头洗好了,菜也摘完了。见田头一堆芭芒也晒干了,她把豇豆丢上去,一起搂了,这堆柴可做几顿饭。背着大堆柴火提着锄头的娘,一绺头发让汗水贴在额上,整个人走在太阳地上像是个巨大的柴堆在移动,只是柴堆中多了沉重的喘息声。

乡下那间小屋140-141

摘要:转眼间就到了年尾,豫西大地也早早地被过年的气氛所笼罩。 “王珊,你知道我是谁吗?” “爱心爸爸!” “女儿”回答得很肯定,也很甜。我知道,虽然我们认识时间不长,接触也比较少,但我所做的都已经在“女儿”心里打下了烙印。

月光如水141-142

摘要:北方的四月,春正壮烈,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我住进了豫东平原一个叫程楼的村庄。 乡村的夜晚格外沉静。那天晚上,省里来的几位队员回去了,独自坐在村室的院子里,唯有南墙根四、五棵高大的洋槐树与我面对,除了一棵歪斜在院内以外,其余几棵都蹿过了屋顶。满树的洋槐花,一簇簇、一团团,间或有一小串悄悄地溜出了团队,探头探脑地垂挂在那里,似乎想偷看点什么。

我怎么了142-143

摘要:写下这个题目,心也就像这清明时节的霏霏细雨,隐隐地透出了些许人生的苍凉,也许我真的老了,进入了喜欢追忆往事的暮年,一颗敏感的心,行在这成熟之后略显凋蔽的原野里,仿佛一条细细的银线,把有一些往事一件件连缀起来,让情感的游丝飘浮在生活的苦甜酸辣之中,酿造出一罐终生不厌的美酒,然后再用它来浇灌日益枯萎的生命之树,日益空洞的情感之花,让昔日的美好和欢乐填补秋天的情怀,我这是怎么了?

美丽的汉中(歌词)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