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 11-3996/S 国内刊号
  • 1008-505X 国际刊号
  • 3.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述、研究简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氮素吸收调控中铵转运蛋白与锚蛋白的互作研究1293-1299

摘要:铵转运蛋白(AMT)介导的高亲和力铵跨膜运输是植物根系吸收铵态氮的主要途径。AMT蛋白水平上的调控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根系铵吸收能力,但参与调控的互作蛋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得到铵转运蛋白AtAMT1;3可能和锚蛋白AtAnkTm8存在互作。基因表达分析实验发现AtAMT1;3和AtAnkTm8的根中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一致,并同时受到缺氮胁迫的上调表达,结果支持了它们互作的可能性。筛选鉴定出AtAnkTm8缺失突变体,分析在供铵条件下及对甲基铵敏感性的生长表型,结果发现AtAnkTm8的缺失没有影响拟南芥根的铵吸收能力,推测可能存在其他家族成员的功能冗余。AMT与AnkTm的互作为理解植物铵吸收调控过程提供了可能的新颖机制。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1300-1308

摘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占到最大累积量的20%~46%和29%~57%。追施氮的利用率高于基施氮的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为硝态氮积累的峰值区,垄膜沟播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但增加了氮的表观损失量;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氮输出以表观损失为主,氮肥表观损失率在40.87%~76.29%之间,且主要发生在播前至返青期。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氮素吸收累积、土壤残留、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等因素,旱地冬小麦应采取氮肥后移顶凌追施和垄膜沟播相配套的种植方式。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与转运的影响1309-1317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以多穗型品种济麦22(J22)和大穗型品种潍麦8号(WM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拔节期70%,开花期70%);W2(拔节后8 d 70%,开花后8 d 70%)。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补灌对两个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品种灌水处理在成熟期子粒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不灌水处理(W0)。济麦22 W2处理的成熟期氮素向子粒中分配的比例、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的转运量和转移率高于W1处理,潍麦8号则表现相反。2)两品种W2在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高于W0和W1处理。济麦22各处理的总耗水量均低于潍麦8号,降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高于潍麦8号;W2处理下,灌水量和降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高于潍麦8号。3)在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和潍麦8号分别为W2和W1处理获得各品种较高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济麦22各处理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潍麦8号,是兼顾高产和节水的小麦品种。

麦茬长秧龄条件下氮肥对机插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1318-1326

摘要:为弥补秧苗超龄对长秧龄机插稻生长产生的负效应,以杂交中稻品种冈优906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和氮肥基、追配比两因素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秧龄机插稻植株氮素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规律。随施氮量增加,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增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减小,氮素当季利用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同一施氮水平下提高穗肥比例,氮素运转效率、收获指数、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当季利用率增加,稻谷生产效率降低。长秧龄机插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对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有显著影响,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充实率、充实度随后期施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蘖∶穗肥比为4∶3∶3的氮肥运筹方式下长秧龄机插稻产量最高。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1327-1334

摘要:为建立河套灌区春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土壤肥力水平设置春小麦"3414"肥料肥效试验141个。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春小麦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6.4、6.0、5.4 kg/kg;N的增产率为25.2%~40.9%,平均33.5%;P2 O5增产率为15.9%~21.1%,平均18.4%;K2 O增产率为7.2%~9.0%,平均8.0%;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和相对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河套灌区春小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全氮,极低(〈0.63 g/kg)、低(0.63~0.85 g/kg)、中(0.85~1.15 g/kg)、高(1.15~1.56 g/kg)、极高(〉1.56 g/kg);有效磷,极低(〈5.9 mg/kg)、低(5.9~11.8 mg/kg)、中(11.8~23.8 mg/kg)、高(23.8~48.0 mg/kg)、极高(〉48.0 mg/kg);速效钾,极低(〈90.6 mg/kg)、低(90.6~129.1 mg/kg)、中(129.1~184 mg/kg)、高(184~262 mg/kg)、极高(〉262 mg/kg)。根据肥料效应确定了氮、磷、钾养分最佳施肥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建立了河套灌区春小麦基于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值的氮、磷、钾推荐施肥模型,初步构建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的推荐施肥指标体系。

不同氮肥用量下冬小麦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及其与氮素表观盈亏的关系1335-1341

摘要:以在陕西关中地区户县、周至两县连续2年的20余个"3414"肥料田间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冬小麦收获后土壤2 m剖面硝态氮的分布、累积及其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其向土壤下层淋溶的程度也越严重;当施氮量为180~240 kg/hm2时,一些试验点的土壤氮素已经表现出盈余;当施氮量达到270~360 kg/hm2,所有试验点土壤氮素均明显盈余。不同施氮量时土壤表观氮素平衡值(施氮量与氮素携出量的差值)与土壤0—2 m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表观氮素平衡和盈亏决定了土壤剖面硝酸盐的累积状况;土壤氮素表观盈余值每增加100kg/hm2,0—2 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约62.5 kg/hm2。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1342-1350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中部玉米种植区9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研究区域表层土壤(0—20 cm)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各养分的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块金值(C0)与基台值(C0+C)比值介于25%~75%之间,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而全氮和pH值表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根据决定系数(R2)和残差平方和(RSS)进行模型选择,几种养分均用指数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依据GIS所做的养分空间变异图可以很好地反应该地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可以为该地区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和施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马铃薯玉米套作下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1351-1358

摘要:通过马铃薯玉米套作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两种控释氮肥提高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了氮素淋失,使耕层以下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减少28.60%,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6.32%,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磷、钾的淋失,分别平均减少5.72%和7.03%,使磷、钾的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8.67%和10.01%。控释肥减量处理(80%常规量)与常规量控释肥处理相比,没有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并使耕层以下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利用率提高,其中硝态氮含量减少14.36%,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0.22%,因此该处理为本试验中的最优处理。

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生物量和营养滞留的影响1365-1371

摘要:为了检验植物功能群多样性是否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填料营养滞留,本研究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设置了5个植物功能群丰富度处理(未栽培处理以及分别栽培1、2、3和4个功能群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植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填料中有机碳、NH 4+-N、NO-3-N和有效磷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植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均随着植物功能群丰富度显著提高(P〈0.05),而填料中的NH 4+-N和NO-3-N含量仅依赖于植物栽培与否。相关分析揭示出,植物功能群丰富度与植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填料中的NO-3-N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与填料中的NH 4+-N和NO-3-N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突出了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在改善人工湿地中的植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方面的重要性。

福建省铁观音茶园土壤钼含量状况调查与分析1372-1378

摘要:为了解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钼供应能力,对福建省安溪县、华安县及永春县14个铁观音生产乡镇133个铁观音茶园表层土壤和相应的茶叶钼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3个供试铁观音茶园土壤全钼含量在0.29~23.17 mg/kg之间,平均为2.41 mg/kg,其中以闪长岩类发育的土壤全钼含量最高,而砂岩类发育的土壤全钼含量最低。供试土壤有效钼平均含量仅为0.17 mg/kg,土壤普遍缺乏有效钼。土壤有效钼含量与0.02~0.002 mm颗粒含量及土壤钼全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钼有效度与〈0.002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中钼的含量在0.04~0.36 mg/kg之间,平均为0.10 mg/kg。茶叶中钼含量与土壤有效钼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效硫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建议通过改良茶园土壤酸性、避免过度施用含硫肥料和叶面喷施钼肥以改善铁观音茶园钼营养状况。

不同磷效率油菜根际土壤磷活化机理研究1379-1387

摘要:筛选和培育耐低磷植物是缓解磷矿资源缺乏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在前期材料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根箱试验研究不同磷效率油菜根际土壤磷活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施磷和不施磷处理条件下,磷高效油菜品种B56(HG)的吸磷量和生物量均高于磷低效品种B10(LG);两油菜品种根际土壤中的NaHCO3-Pi、NaHCO3-Po、NaOH-Pi和NaOH-Po四种磷素形态均有显著的亏缺现象;磷高效品种(HG)根际土壤上述四种磷素形态亏缺程度大于磷低效品种(LG),但Resin-P则出现富集,并且HG的富集程度大于LG,这可能与HG具有较高吸磷能力有关。两油菜品种根际土壤HCl-Pi和残渣态磷(Residual-P)没有发生明显的亏缺现象。相比较而言,HG能分泌更多的酸性磷酸酶,该酶活性与NaHCO3-Po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酸性磷酸酶对有机磷矿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及其变化的影响1388-1394

摘要: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施用磷肥,无论是磷酸一铵化肥还是有机复混磷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用有机复混磷肥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幅度(67.5 mg/kg~80.4 mg/kg)高于施用磷酸一铵化肥处理(62.3 mg/kg);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含量高低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2)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具有提高土壤Ca2-P含量的作用,且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但对Al-P、Fe-P、O-P、Ca10-P含量影响不大;施用无机磷肥和有机复混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Ca2-P、Ca8-P、Al-P含量,而对Fe-P、O-P、Ca10-P含量的影响很小;与磷酸一铵化学磷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复混磷肥对Ca2-P含量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Fe-P含量也表现增加的趋势,而Al-P含量明显降低,O-P和Ca10-P含量的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比例高低对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3)施用磷肥引起速效态Ca2-P和缓效态Ca8-P的变化最大,其它形态无机磷的变化相对较小。与磷酸一铵化肥处理相比,有机复混磷肥处理Ca8-P的变异提高幅度增加,而Al-P的变异提高幅度减小,其它指标库容的变异幅度与之相近。4)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Ca2-P、Ca8-P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88、0.9867,而Al-P、Fe-P、O-P、Ca10-P与土壤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磷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无机磷库中Ca2-P、Ca8-P的变化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最大。

有机酸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活化作用及活化途径的研究1395-1402

摘要:采用实验室合成和化学浸提方法,研究了高分子量腐殖酸和低分子量柠檬酸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的释磷效应及活化途径。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均能促进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释放,且释磷量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柠檬酸的活化能力明显强于腐殖酸;腐殖酸对三种钙磷的活化效果较好,而Fe-P和Al-P基本不受其影响或影响很小。柠檬酸通过质子和有机阴离子的共同作用来活化人工合成Ca2-P、Ca8-P和Al-P中的磷,Ca10-P中磷的活化几乎完全依靠质子作用,而低浓度有机酸作用下Fe-P的活化则来源于有机阴离子的作用。

不同盐胁迫条件下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盐分及苜蓿生长的影响1403-1408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以及筛选较为耐盐的苜蓿品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下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盐分和苜蓿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盐胁迫-微生物菌剂-苜蓿品种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0—20 cm土壤脱盐率有显著影响,与不加菌剂处理相比脱盐率提高9.04%;盐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盐胁迫的增加生物量下降;不同苜蓿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劳博品种最为耐盐,保定次之,三得利最差。因此,盐胁迫下微生物菌剂、耐盐苜蓿品种对于降低土壤盐分以及增加苜蓿生物量具有良好调控效果。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温室盆栽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1409-1416

摘要:营养液浓度与供液方式会影响温室黄瓜的产量与品质。本文通过盆栽试验,以山崎黄瓜专用营养液配方标准浓度1S为基准,研究了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供液条件下1/2S、3/4S、1S、1S 4种营养液浓度以及常规浇灌1S(CK)营养液浓度对温室盆栽基质栽培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部干重和产量与营养液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1S处理产量与地上部干重显著大于1S(CK)处理,但营养液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黄瓜整体品质随生育进程而提高,采收初期果实品质整体指标各处理差异较大,1S处理的较高;采收中期1S与1S处理的较高,而采收末期各处理整体品质差异较小,1/2S与1S(CK)处理的相对较高;其中1S(CK)处理各采收时期果实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1S处理,而其它各指标两者无显著差异。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供液方式与1S营养液浓度处理是一种较好的供液方式与供液浓度。同时,适当提高黄瓜生育前期与降低生育末期营养液浓度能提高黄瓜的整体品质。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1417-1423

摘要:为了探讨氮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开展了不同氮用量对3个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不同,白沙1016和鲁花12施氮112.5 kg/hm2时荚果产量最高,远杂9102施氮75 kg/hm2时荚果产量最高。相对于不施氮,施氮后花生子仁蛋白质和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4.9%和15.0%;施氮37.5~112.5 kg/hm2比不施氮粗脂肪平均含量提高3.7%;施氮可有效增加子仁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其它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后子仁硬脂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13.6%、6.9%和5.5%。3个品种相比,子仁蛋白质、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氨基酸组分除苏氨酸、色氨酸、甘氨酸含量外,其它差异显著,而脂肪酸组分除十七酸、硬脂酸外,其它差异不显著。总之,供试不同品种花生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存在明显差异;施氮可显著提高花生子仁营养品质。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产量和品质对供氮水平的反应1424-1429

摘要:为探明不同氮效率油菜产量和品质对供氮水平的反应动态,揭示油菜氮效率与品质的关系,本文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两种氮效率油菜品种在0.6、3、6、12、15 mmol/L 5种不同氮水平下(用N1~N5表示)的氮效率、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油菜子粒产量、油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氮效率和油分含量下降;而子粒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小,所测定的7种脂肪酸中,芥酸和花生烯酸含量随着氮水平的增加略有下降,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变化;与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的子粒产量、芥酸和花生烯酸含量随供氮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大,油分含量下降幅度更小。所有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子粒产量、油分含量和油分产量均高于氮低效品种,亚油酸含量略高于而亚麻酸含量略低于氮低效品种,子粒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含量两品种没有差异。总之,提高氮水平有利于增加油分产量,氮高效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氮低效品种,但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因此,氮高效品种不会因高效吸收利用氮素而降低油分含量或使油菜品质变劣。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430-1436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年施纯N 90 kg/hm2、180 kg/hm2、360 kg/hm2、720 kg/hm2 4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茶叶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所有处理中,年施纯N 360 kg/hm2获得了最高干物质产量,超过这一施肥量,产量便开始下降。在同一基础肥力土壤条件下,茶叶干物质产量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品质结果分析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而茶多酚含量降低;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呈升高趋势。在4种施肥水平条件下,茶叶增产幅度为19.59%~25.19%,平均22.39%;茶叶品质成分,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