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 11-3996/S 国内刊号
  • 1008-505X 国际刊号
  • 3.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述、研究简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信息
2003年度影响因子前10名的农学类期刊39-39

东北地区黑土硫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40-45

摘要:在兼顾土壤样点空间分布相对均匀的前提下,采集了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省北安市、海伦市和吉林省公主岭市的黑土样,对这些地区的黑土中硫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不同地区黑土中全硫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全硫含量依次为北安(北部黑土)>海伦(中北部黑土)>公主岭(南部黑土).随剖面的加深,自上而下土壤全硫都呈下降的趋势,但在145cm深处升高.全硫在开垦前期呈下降趋势,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硫含量下降逐渐趋于平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硫与土壤有机质等指标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黑土中三种形态有机硫含量占全硫含量的78%.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46-50

摘要:以强筋小麦皖麦38和中筋小麦皖麦4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子粒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植株体内N、P、K素含量与子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两种类型小麦的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不仅能显著提高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而且还能提高P、K的营养水平.植株体内N的含量除与吸水率和弱化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容重为负相关;皖麦38和皖麦44达到最高子粒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24.6 kg/hm2和207.5 kg/hm2,达到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88.5 kg/hm2和221.0 kg/hm2.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51-56

摘要:在南方红壤区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地降低稻田氨挥发,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单施化肥(尿素),其氨挥发损失达37.8%,而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各半配合施用,氨挥发损失分别为0.7%~1.0%和7.2%~18.2%.田间氨挥发持续的时间,早稻约在施肥后20d,晚稻为9~10d.虽然有机无机肥各半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与单施化肥的相近,均比对照提高约70%,但前者的氮损失少,其氮肥利用率为34.9%,高于化肥处理(33.2%)和有机肥处理(28.0%).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负效应的综合效应最佳.

包膜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及营养特性的影响57-63

摘要:试验以早稻品种早凡5号和晚稻品种新香优80为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包膜复合肥(N:P2O5:K2O=17%:7%:12%)设置不同用量处理,以相同养分含量的未包膜复合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供试水稻品种的生长生理和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包膜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前期分蘖发生快,无效分蘖增多.包膜肥各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PAD测定值在后期显著高于对照.与等量或减量20%~25%的未包膜复合肥处理比较,早稻产量增加5.0%~12.8%,晚稻实际产量提高7.5%~13.6%,均达5%显著水平.因此,施用包膜复合肥前期养分释放平稳,水稻生长健壮;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延长水稻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

农田土壤N2O排放的连续自动测定方法64-70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田N2O排放连续自动测定系统的方法原理、系统整体构造和气路配置,并通过对华北平原旱地土壤夏玉米季N2O排放的连续观测,比较了连续自动测定方法与传统手动间歇取样测定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玉米季N2O排放具有明显的日排放规律,且在三叶期和十叶期施肥后存在明显的释放高峰;通过选取7:20、8:30、9:40、10:50、12:00、13:20、14:30、15:40、16:50和18:00不同采样时问的测定结果,分别模拟了间隔为3d和6d的排放总量,结果表明,间隔取样的累积排放结果与连续观测结果的差异,与采样当天中具体的采样时间紧密相关,间隔估算结果随着采样时间的延后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N2O的日排放规律相一致.本研究中,不同时间间隔对估算结果影响不明显.

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www.cnki.net)农业科学类期刊2003年部分web指标70-70

不同浸提条件对包膜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的影响71-78

摘要:以几种不同包膜材料控/缓释肥为供试肥料,研究不同肥(养分)水比、浸提方式(连续浸提和更换浸提液)、温度和pH条件对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中肥料浓度是影响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加大肥水比、更换浸提液可以显著减小这种影响.升高温度,有机和无机材料包膜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均显著加快.肥料类型、肥水比对浸提液的pH都有显著影响,但在连续浸提和更换浸提液方式下,7d内浸提液的pH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控/缓释肥在pH 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率显著高于在pH 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率.因此,对于不同包膜材料控/缓释肥以一定pH值的微酸性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定期更换浸提液或采用动态流法,相同的氮(或磷、钾)水比,30℃左右的浸提条件是较为合理的.

不同供镁水平对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79-86

摘要:以高产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供镁(Mg)水平对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Mg使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下降、CO2同化受抑制而导致Fv/Fm、φPSlⅡ等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加重了叶片受到光抑制的程度.尽管缺Mg叶片所捕获和传递到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减少,但是在强光下仍然积累了大量过剩激发能.在13:00时,对照叶片的qP下降,qN升高,过剩的激发能通过非光化学猝灭途径耗散掉以避免光合机构受到伤害,而缺Mg叶片qP下降的同时qN也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缺Mg使叶黄素循环受阻而阻碍了过剩激发能的耗散.缺Mg叶片中没有能够通过能量耗散系统及时耗散掉的过剩激发能导致了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比例增加,诱导了抗氧化酶类活性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量活性氧自由基不能被抗氧化酶类及时清除掉,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了膜脂过氧化加剧而使叶绿体结构受到损伤,最终使得叶片失绿坏死.

过量Fe^2+对大豆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87-91

摘要:研究了在过量Fe2+胁迫下,2个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品种('浙春3号'和'1601')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观察发现,随着铁浓度的增加,'浙春3号'叶肉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不断加重,叶绿体中出现巨型淀粉粒、被膜破损;线粒体嵴突减少或混乱,双层膜破裂;细胞质中液泡内含有膜系统片段;质膜向内折叠成波浪状.'1601'叶肉细胞在遭受低、中度铁毒时,叶绿体受损较轻,在高浓度铁毒下出现叶绿体被膜破裂、线粒体空泡化等现象.这些结果表明,过量Fe2+主要对细胞膜结构产生毒害作用;'浙春3号'对铁毒较为敏感.

多效唑对旱地小麦一些生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92-98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密度条件下不同时期和不同浓度多效唑以及多效唑+GA3对旱地小麦一些生育、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显著增加了小麦分蘖数,降低了株高和叶面积,降低程度随浓度提高和次数增加而更显著;GA3减轻了多效唑的抑制作用.多效唑对越冬期叶绿素含量无影响,但提高了拔节期的含量;抑制了越冬期硝酸还原酶活性,而对拔节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铵、硝态氮含量及总量无效果.三叶期喷施多效唑,同时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GA3增加了收获穗数,减少穗粒数,保持和提高了粒重,增产5.8%.多效唑的效果因喷施时期和密度而不同,可能与水肥条件的差异有关.

消息98-98

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99-103

摘要:施用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对冬小麦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试验结果表明,于等量无机养分水平下,施用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冬小麦群体发育平稳,改善植株性状明显,增强抗逆性能.与施用无机复混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冬小麦穗长分别增加0.4和0.5cm,旗叶面积分别增加0.7和1.1cm2,次生根条数分别增加1.3和2.2条.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施用生物活性肥处理也明显高于无机复混肥和习惯施肥,其产量分别增加9.0%和15.2%,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能够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繁衍,使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提高肥效,增强土壤肥力,改善作物营养环境有一定作用.

包膜尿素对芹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104-109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自制)和尿素等肥料在两种质地灰潮土上对芹菜产量、品质、氮素吸收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较尿素使当季芹菜增产11.5%~15.2%,氮素吸收增加5.9%~9.5%,氨挥发损失N减少14.2%~14.9%,淋失和反硝化氮损失减少25.5%~28.3%,氮素利用率提高19.2%~27.1%,土壤持留氮增加32.0%~37.3%.芹菜植株硝态氮含量降低44.2%~58.9%,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品质改善;后茬作物生菜增产14.4%~35.2%.

控释复合肥对番茄生长效应的影响研究110-115

摘要:采用流化床包膜技术制作的控释期为90d的4种养分比例不同的控释复合肥与等养分量的普通复合肥进行了番茄肥效对比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复合肥具有养分缓慢释放的特点,施肥后40d达到高峰,有利于番茄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施用控释复合肥番茄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和鲜果重明显优于普通复合肥,且对防止病虫害有良好效果.施用控释复合肥番茄鲜果产量平均比普通复合肥提高63.1%.在本试验条件下,以CRF3处理,N-P2O5-K2O用量为0.4-0.26-0.37g/kg(即N:P2O5:K2O养分比例为1:0.65:0.93)肥效最好.

巴西蕉的营养特性及钾镁肥配施技术研究116-121

摘要:钾、镁肥配施是香蕉施肥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axi)的营养特性及钾镁肥配施对其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假茎与叶片是养分累积的最主要部位;在整个生育期,叶片Mg/K比波动最大.为获得60t/hm2的高产,巴西蕉需要吸收N 275.3 kg、P 24.6kg、K 900.0kg、Ca 151.2kg、Mg 73.2kg、S 23.9kg、Fe 2091.7g、Mn2910.6 g、B 228.6 g和Zn 435.6 g.在土壤镁素丰富及Mg/K比为6.87和香蕉大量施钾条件下,施镁肥对巴西蕉的叶片营养、植株长势、蕉果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在此条件下可不必配施镁肥.

黑麦草对硒的吸收、分配与累积122-127

摘要: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amaubada)对硒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特征以及硒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以探讨黑麦草对硒的吸收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Seo2-3 -Se浓度处理的黑麦草在不同生育期的硒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苗期,且其差异在低硒浓度([Se4+]≤0.05 mg/L)时表现不明显,在非中毒范围内,黑麦草体内含硒量随供硒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硒浓度处理中,黑麦草不同器官的硒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根>叶>茎,黑麦草吸收的SeO2-3 -Se大部分在根部累积,少部分转移到茎与叶中,SeR/SeL≈3,SeR/Ses≈4.当营养液中加入低浓度硒([Se4+]=0~0.1 mg/L)时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其生物量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高浓度硒([Se4+]≥1.0 mg/L)时抑制黑麦草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抽穗期黑麦草对硒的阶段累积率最大,达40.42%.

全国“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27-127

摘要:<正>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共同组织的"全国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1-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6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土壤肥力专业委员会主任徐明岗博士主持,老一辈科学家刘更另院士、毛炳衡教授、李家康研究员都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对于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特别是长期试验谈了一些非常深刻的看法。 本次大会收到来自全国有关科研院所、大学和推广部门的研究报告42篇,有23位专家、学者围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