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职教论坛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36-1078/G4 国内刊号
  • 1001-7518 国际刊号
  • 2.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职教论坛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职教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视点、理论经纬、专题研究、课程教学、政策研究、师资建设、继续教育、院校发展、百家论苑、比较研究

职教论坛 2017年第3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名家视野
质量 效率 动能1-1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也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此,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始终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职业教育也到了推进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时候了,否则,

职教论坛杂志理论经纬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视域下中职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5-10

摘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既是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在人口数量变化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教育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作为高中阶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却在社会地位、生源数量与质量、办学定位、资源建设、区域发展水平等方面陷入了多重困境。因此,从改变人才观念、改革评价制度、更新教育形式、施行分类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发展策略。

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是历史使命11-14

摘要:全球化的要求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外在要求,使得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历史使命。但要完成好这个历史使命,需要首先解除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困惑,包括职业技术学校自主办学的文化土壤及制度缺乏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拥有办学自主权要求难以对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平衡的局面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教授+师傅"的"双师"治校局面难以对接,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伪创新"价值追求与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实事求是精神实质难以对接等,并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尽快完成好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使命。

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四大要义”15-19

摘要: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之"高"的精神要核和重要内容。工匠精神历经"古今中外"内涵之演变,"宁静致远"匠魂之追求,欲达到"由技至道"理想之境界,却不断遭遇现实"荆棘丛生"之桎梏。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载体。"里应外合"的综合境域、"育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圆融中和"的指导思想、"曲径通幽"的培养路径是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四大要义"。

技工教育内涵发展辨析20-23

摘要:内涵发展的理念在职业教育研究界、相关政策文本和技工教育实践中,都广受关注,但众说纷纭。综观技工教育系统对内涵发展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发现存在各取所需、以偏概全、畸轻畸重、人云亦云等认识误区。深入的研究表明,内涵发展理念的确立旨在激发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的内部条件、强化技工教育发展的内部功能、激活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效能,进而促进技工教育的良性发展。

职教论坛杂志专题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合作的政府管理调适24-28

摘要:随着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现代管理观也由以工具价值为导向向以目的价值为导向的哲学观转变,促使政府管理观也做出相应调适。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历程中,政府存在着轻法律管理、重政策管理,轻社会管理、重政府管理,轻市场监管、重行政审批等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需要政府逐步从单向的行政命令走向双向的沟通对话。

企业提前终止校企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校企合作中断企业的多案例分析29-34

摘要:企业提前终止校企合作导致"一次性"校企合作大量存在。以4家提前终止校企合作的企业为分析样本,采用案例研究法,识别出合作成本高、学生难以管理、单位负责人变更、企业业务变化、企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和无法共享学校资源等6个方面导致企业提前终止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这些关键因素非校企之间的本质性冲突,是可控的、也是相互影响的,由此提出避免企业提前终止校企合作的建议: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分担弥补企业的合作成本;加强校企沟通;强化协议的约束力。

职业教育校企关系的“合作”与“分离”之辨35-39

摘要:宏观合作、微观分离是各国职业教育校企关系的基本形态,"合作"与"分离"的这种校企关系格局既不能相互颠倒、也不能相互代替。在我国学校本位职业教育体制下,"合作"逐渐成了校企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甚至演变成学校职业教育的边界扩张行为,完全扭曲了"校企合作"的本意,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引入德国“双元制”实施校企合作应厘清的几个问题40-43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是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得以实施的。然而,目前我国一些职业院校通过购买机器设备,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师进行教学,就称其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殊不知这是对"双元制"及"校企合作"机制的一种误解。要实施"校企合作"机制,就必须厘清"校企合作"的本质、职业学校的职责以及德国"双元制"产生的背景等问题,基于此,才能提出新时期促进"校企合作"机制实施的路径选择。

职教论坛杂志一线调查
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44-48

摘要:实地调查统计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向非常强烈,并且创业目的也很明确,但是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不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不高,在校期间对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也不重视等。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的保障,学校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社会给予更加充分的肯定,学生自身也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型社会。

职教论坛杂志学术前沿
智能制造背景下江苏高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研究49-49

摘要:周静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25期中撰文,分析了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阐释了江苏省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最终提出了江苏高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49-50

摘要:刘兰明、王军红在《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9期中撰文,分析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及特征,建构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进而提出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实现路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指从事高精尖产业,掌握高新技术、胜任高端岗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高、职业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征,

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50-50

摘要:俞启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8期中撰文,分析了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与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意识,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与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旁枝地位。职业教育重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传统学历教育办学模式这三个矛盾,并根据这三个矛盾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50-51

摘要:黄进丽在《职教论坛》2017年第23期中撰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包括两点:第一,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扶贫模式不能从根本扭转贫困。教育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举措;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因子协同效应分析51-51

摘要:陈现军、周长春在《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8期中撰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相关概念,探究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因子的协同效应。作者认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针对高职教育的内涵及本质充实相应的精神、增加相应的新设施、创立相应的新事业,是对高职院校内部涉及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一些核心要素和工作环节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完善和提高,以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美国绿色职业教育运动进展与经验51-52

摘要:谢良才、孙玲在《比较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中撰文,分析了美国职业绿色化趋势,详细阐述了美国绿色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效经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发展及构筑策略52-52

摘要:李勉媛在《教育评论》2017年第7期中撰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最后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功构筑的路径和策略。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1947年美国首次在大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随后,各国依据自身国情与特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及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协调与融合52-53

摘要:谢莉花、余小娟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7月第4期中撰文,指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协调与融合是职业教育世界与职业世界衔接的核心内容,并从厘清两者的概念基础、发展现状及问题入手,探索两者协调与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在体系与内容两个层面上探索实现两个标准的协调开发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