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对职业跳槽教授的影响

时间:2022-10-23 10:45:04

一、“职业跳槽教授”的定义

“职业跳槽教授”就是一个聘期换一个单位,每所学校待三五年,到一个地方,拿了安家费,弄到了房子,然后又到另一所学校再来一次。本来高校间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整体上确能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间出现的人才非正常流动,打起“挖人大战”,消极作用也越来越不可忽视。“职业跳槽教授”,正是高校“挖人大战”消极作用的缩影。“职业跳槽教授”的出现,是高校人才机制不够完善、教师信息平台建设不健全、考核政策有调整空间的一个表征[1]。要治“跳槽病”,需多管齐下开药方。

二、期刊的积极影响

教授的职称评定少不了期刊,尤其本校的学报,这些曾经破格教授都是在本校发表较多论文的年轻有为的学者。他们的论文水平逐步提升也是本校学报的培育所致,而且其导师和团队中的年长者都为他们做了人梯,将成果集中在其身上,或者出书、写文章署名列在后面。笔者曾遇到过一个破格教授发表的文章均在本校学报,而且许多文章都是第二作者或者第三作者,成果集中度极高。另外,学校为树立榜样,专门为他们开辟方便之门,能出名或者获奖的事都首先推荐他们,把其当成宝贝葫芦,经常擦磨打光,最终让其有了光环和帽子。但后面这些人十有八九的人都从地方跳槽到直辖市了,或者走了出国再回国的曲线道路,但不是原来培养自己的学校。可见,跳槽教授的培养中,期刊起了助跳的作用,把许多资源都集中在其身上,如第一作者每期不能超过一篇文章、每年不能超过三篇文章,而对他们却开了绿灯,破了规定,把有限的资源与其独享。反思一下,规定应该严格执行,不能偏袒任何有偏爱之人。另外,一旦他们成名后,期刊也愿意将其列入编委或者副主编之列,撑门面、拉稿件。而他们跳槽时也将自己是某期刊的副主编或者编委列为名誉,显示其学术地位,这也助长了其跳槽的资本。

三、期刊的消极影响

期刊对跳槽教授曾经起过助跳作用,但期刊的阻跳功能却显得较微弱,或许有狗拿耗子之嫌,但作为学校的窗口、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期刊对这种浪费国家资源、不产生增量效应的跳槽行为,应该给予抑制和阻止。首先对跳槽教授培养的研究生不给予优先,按正常程序和速度处理;其次对不参与期刊评审的跳槽教授移出编委或者副主编之列。如果其有本事,自然会被跳过去的高校期刊编辑部聘任,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失去了熟人熟地的优势。如果执行了这一行动,相应地本校期刊会失去这些人来撑门面、拉稿件,也有损失。不过本位主义是要不得的,需要彻底维护学校的利益,让这些人跳槽也有代价。这样的做法如同严格执行学术不端的稿件一样,虽然会对本期刊的来稿率会降低,但对重复率高的文章坚决说不,行业约束或者行业内的学术地位都会被看重。有的期刊会对作者提出引用本刊的文章,提高自引率,虽然不是明确规定,但在允许的范围内,编辑部则不会把跳槽教授的文章再作为引用推荐之列,从而也影响了这些人的文章引用率和下载量,客观上也阻碍了跳槽教授的学术排名,从而威慑跳槽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上一篇: 教育学期刊学术水平综合评价 下一篇: 高校学术期刊的转型现状
相关知识
期刊常识
期刊推荐 发表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