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1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体系研究1517-1528

摘要:针对中药材无序生产、不规范使用农药等问题,研究团队通过GIS信息技术指导药用植物精准选址,以现代组学方法辅助药用植物育种,以宏基因组学指导土壤复合改良,以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的田间精细管理,建立了中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体系。在全国多个贫困县指导开展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布局;通过解析中药基原物种基因组遗传背景,建立药用植物抗性品种选育平台,获得一批新品种和良种,新品种推广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基于病虫害基因检测技术和无公害农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人参、三七、丹参、西洋参、五味子、桔梗等中药材的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80%。中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体系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情志“上火”增加“疾病易感性”的研究1529-1535

摘要:“上火”是基于传统概念对机体特殊临床状态的一种表述,民间则是对身体出现异常热象的俗称。现代生活节律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应激成为引起现代“上火”症状流行的重要原因,而“上火”则通过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导致常见病的发病、复发及加重,危害机体健康。该课题组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上火”是情志应激负荷下诱发的神经、免疫及代谢等机体多系统生理功能的失衡状态。“上火”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能引起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该文综述了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索“上火”症状与常见疾病易感性的关联性和关联机制,旨在为现代医学改善“亚健康”状态和现代疾病的防治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1536-1546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成年人群首要致死病因,且发病率及致死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运用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十分必要。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温,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心神失养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五味子的主要成分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该文对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等机制发挥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主要通过提高能量代谢、调节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以及昼夜相关基因等机制发挥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以木脂素类成分活性最为显著。该研究为五味子的临床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为中医异病同治之“脑心同治”提供应用依据。

中药片剂成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1547-1553

摘要:片剂的压缩成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中药片剂制备过程的关键操作单元,因此,全面研究中药片剂成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查阅片剂成型的相关文献,介绍了片剂成型质量的评价方式,分析了物料粉体学性质、辅料及制备工艺对中药片剂成型质量的影响,并对中药片剂成型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中药片剂成型质量提供参考。

藏药“渣驯”研究进展1554-1562

摘要:渣驯是大宗常用藏药,也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传统药,该文整理了世界各民族对渣驯的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渣驯同义词众多,且多数名称都反应其最具特征性的信息——从岩石中流出;渣驯资源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出露点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渣驯的来源争论尖锐,主要有矿物来源、生物化石来源、生物来源等几种论点;渣驯功效多样,国内主要用于治疗胃病、肝病以及复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国外主要用于治疗早泄、阳痿、阴道炎等症;国内外均使用“铁类”渣驯入药,中外古本草中金、银、铜、铁、铅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颜色进行的分类,而非所含元素类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腐殖酸是藏药渣驯的主要药效部位,国内外研究表明渣驯具有抗胃溃疡、抗炎、肝保护、镇痛、免疫调节、增强性欲和生育能力、抗氧化、抗菌、抗糖尿病、抗癫痫、抗精神病、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为渣驯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黄不同器官运输型糖含量的变化1563-1570

摘要:棉子糖系列寡糖是许多植物的运输和贮藏糖,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之一,药用部位为块根。地黄块根中含有水苏糖、棉子糖等寡糖,但对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他器官中的非结构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甚少。该研究以地黄叶、茎、根为材料,分析地黄不同器官中蔗糖、棉子糖及水苏糖等运输型糖含量的日变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结果表明自苗期开始地黄叶片中蔗糖含量逐渐上升,而生长前期水苏糖含量变化不大,至生长后期水苏糖迅速升高,整个生长期棉子糖含量逐渐下降;地黄幼叶蔗糖合成能力强于成熟叶,而成熟叶棉子糖及水苏糖的合成能力高于幼叶;茎中蔗糖、水苏糖含量逐渐提高,而棉子糖含量变化不大;自快速生长期开始根中棉子糖、水苏糖含量大幅度提高,而蔗糖含量变化不大。地黄叶片中蔗糖含量昼夜变化不大,而棉子糖、水苏糖含量日变化非常明显,且白天棉子糖、水苏糖含量明显高于夜晚。地黄茎、根中棉子糖含量日变化不大,而根、茎、叶中水苏糖日变化非常明显,特别是在茎、叶中。综上所述叶片是棉子糖的主要合成器官,叶、茎和根都是水苏糖的合成器官。蔗糖、棉子糖及水苏糖是地黄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运输形式。

氮硫配施对苗期菘蓝中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1571-1578

摘要:为探讨氮硫配施对苗期菘蓝生长,营养状况及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素水平(N:5,15,25mmol·L-1),硫素水平(S:0.00,1.25,2.50,5.00,7.50 mmol·L-1)对盆栽砂培菘蓝生物量,营养物质,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2种元素配施对苗期菘蓝生长,营养物质及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具有显著效应。N2水平下菘蓝叶片和根干重处于最高水平,在相同的氮素浓度下,菘蓝叶片和根干重均随着硫素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以S2浓度的硫素较有利于菘蓝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以N1,N2,N3水平下最高,硫素对营养物质的影响基本随着硫素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不同氮素水平下各营养物质峰值存在差异。氮硫互作对次生代谢产物总黄酮,靛蓝,靛玉红,(R,S)-告依春含量影响规律不明显,分别以N1S3,N1S2,N3S0,N3S1最高。综合考虑,氮素浓度在15 mmol·L-1,硫素浓度在2.50 mmol·L-1时较适合菘蓝叶及根的生长,活性成分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该研究可以为菘蓝的合理施肥及优质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明党参及其土壤中矿质元素特征分析1579-1587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对10个不同居群的明党参植株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中22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明党参主要分布区土壤和明党参植株内的矿质元素特征,探讨明党参质量形成机制,为明党参药材质量评价与栽培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明党参主要分布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磷、钾2种常量元素偏低,各分布区之间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硒、磷、钾3种元素在明党参根中有强累积性,不同产地明党参根中矿质元素总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明党参植株不同部位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各主要分布区明党参药材均属于安全级,明党参植株内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可以作为其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

铁皮石斛种质和附生立木对其内生真菌菌群的影响1588-1595

亳菊POD酶的酶学特性研究1596-1601

摘要:酶促褐变是导致花类药材品质裂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菊花采收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菊花的外观和质量。POD(Peroxidase)酶是引起新鲜菊花酶促褐变的一类氧化还原酶。该实验对菊花POD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反应底物种类和浓度、pH缓冲液反应体系以及反应温度对POD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亳菊POD酶的最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亳菊POD酶的最适底物浓度为50 mmol·L-1,最适反应pH 4.4,最适反应温度在3035℃。亳菊POD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Km=0.193 mol·L-1,Vmax=0.329 D·min-1。此外,POD酶热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80℃高温处理4 min或者100℃高温处理2 min,均可抑制亳菊POD酶的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对揭示菊花酶促褐变机制、控制酶促褐变及提升菊花药材的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多酚类药材的采收加工提供依据。

3种嗜热β-葡萄糖苷酶催化黄芩苷生产黄芩素的研究1602-1609

摘要:该文分析了来自嗜热菌Thermotoga thermarum DSM 5069的Ttebgl3和Thermotoga petrophila RKU-1的Tpebgl1,Tpebgl3等3种β-葡萄糖苷酶基因及其序列,比较了3种β-葡萄糖苷酶催化转化黄芩苷的最适温度、p H以及DMSO、金属离子对催化转化黄芩苷的影响,并比较了3种β-葡萄糖苷酶转化黄芩苷的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Tpebgl1,Tpebgl3,Ttebgl3转化黄芩苷的最适pH分别为4.5,5.0,5.5,最适温度为85,80,80℃。Tpebgl3酶和Ttebgl3酶催化转化黄芩苷时对DMSO的耐受性较好。金属离子对3种β-葡萄糖苷酶催化转化黄芩苷的激活作用不明显,GH3家族β-葡萄糖苷酶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GH1家族。3种β-葡萄糖苷酶催化黄芩苷的动力学常数存在较大差异,Tpebgl1,Tpebgl3,Ttebgl3酶的Km分别为0.029 2,0.268 6,0.391 8 mmol·L-1,Vmax分别为4.85,121.04,308.90 U·mg-1。Tpebg1,Tpebgl3,Ttebgl3酶分别在其最适pH,温度下转化0.02 g黄芩苷,3 h后转化率分别达到68%,97.3%,97.31%,且GH3家族的酶用量少、催化效率高。研究结果为高效酶的获得及规模化生物制备黄芩素提供了技术支撑。

酵母提取物对颠茄毛状根氮代谢及次生代谢影响的机制探究1610-1617

摘要:以颠茄毛状根为试验材料,向培养基中添加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测定颠茄毛状根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各形态氮的含量,次生代谢前体物质含量,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主要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产量,初步探究YE诱导合成颠茄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机制。结果表明:较对照组而言,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升高,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变化不显著。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显著下降,而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总氮含量均显著升高。此外,YE处理颠茄毛状根提高了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前体氨基酸(鸟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以及代谢前体腐胺的含量,3个关键酶基因1,4-丁二氨-氮-甲基转移酶基因(putrescine N-methyl transferase,pmt)、托品酮还原酶-Ⅰ基因(tropinone reductase-Ⅰ,tr I)和莨菪碱6-β-羟化酶基因(hyoscyamine 6-β-hydroxylase,h6h)的相对表达量也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最终导致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的增多,在处理16 d后分别是对照组的3.09,1.85倍。这说明YE诱导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升高使氮代谢加速,为次生代谢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更多原料,同时通过调控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使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提高。

RGDyC与PEG共修饰的PAMAM树状大分子载三氧化二砷脑胶质瘤靶向递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1618-1625

摘要:三氧化二砷(ATO)是中药砒霜的有效成分,已有研究表明其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但由于毒性大和透血脑屏障(BBB)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脑胶质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渗透性及稳定性强且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且第5代PAMAM的空间结构更立体,是药物载体的理想选择。该课题采用RGDyC和PEG共同修饰第5代PAMAM,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证明了该纳米载体的成功合成;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图分析显示其平均粒径大约集中在20 nm左右;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递药系统不仅具有缓释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p H敏感特性;细胞结果显示,经RGDyC和PEG共修饰后的PAMAM与未经修饰组相比,细胞毒性显著降低,且该递药系统具有更好的体外跨血脑屏障(BBB)抗肿瘤效果,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RGDyC的肿瘤靶向作用。

落新妇苷无定型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1626-1632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沉淀法制备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及工艺参数,对所得纳米混悬剂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评价其体外累积释放度。结果显示,以PVP K30为稳定剂制备的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49±3)nm,多分散度指数(PDI)为0.137±0.014,稳定性指数(SI)为0.940±0.012。扫描电镜显示所得纳米混悬剂中落新妇苷呈圆球状,大小较均匀。X射线衍射图谱和差式扫描量热法均表明落新妇苷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后,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显著高于物理混合物及原料药。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成功制备均匀稳定的纳米混悬剂,改善其溶解性,为解决落新妇苷应用局限提供了实验基础。

桂枝汤水提液沉积物的表征及其对汤剂相关成分(群)影响研究1633-1641

摘要:为明确桂枝汤水提液沉积物对汤剂稳定性、澄清度和相关成分(群)的影响,表征沉积物的化学成分组成,该研究利用HPLC,MS建立桂枝汤水提液和沉积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水提液与过滤液的共有峰面积及浊度值的变化比较发现,沉积物可使汤剂共有峰面积发生较大的变化(超过研究标准的5倍以上);同时可使汤剂的浊度值在48 h内增加(38.66±1.57)%[其中6 h内增加(24.54±1.68)%],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沉积物对复方汤剂的稳定性和澄清度存在影响。研究随后确定了沉积物的组成成分主要来源于桂枝、芍药、甘草;结合相关文献内容,对LC-MS测定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信息进行分析,明确了沉积物组成成分中A~F的分子式、推测出成分B,C,D,F的可能结构信息。试验提示,在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多指标、多靶点、多角度的考察分析,才能全面保证中药(复方)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效果,也提示在临床应用与中药制剂生产中需考虑沉积物的影响。

基于蒸气渗透膜技术的中药连翘含油水体中挥发油分离工艺研究1642-1648

摘要:以中药连翘为例,研究采用蒸气渗透膜技术自含油水提液中分离富集挥发油的可行性。分别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平板膜和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为膜材料,采用自制的蒸气渗透装置收集得到2种膜渗透液,计算2种膜材料所分离富集挥发油的得率,分析比较膜材料的微观变化。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比较分析传统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PVDF膜富集挥发油和PDMS/PVDF膜富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VDF膜富集挥发油的得率明显高于PDMS/PVDF膜,且GC-MS图谱显示其主要成分含量高于PDMS/PVDF膜;GC-MS图谱显示,PVDF膜富集所得挥发油的成分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蒸气渗透膜分离技术用于分离连翘挥发油含油水体是可行的,PVDF膜较PDMS/PVDF膜更适用于分离富集连翘挥发油。

瑞香狼毒中的1个新木脂素1649-1653

摘要: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瑞香狼毒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stellerachamin A(1),8-hydroxypluviatolide(2),荛花酚(3),松脂醇(4),马台树脂醇(5),dextrobursehernin(6),扁柏脂内酯(7),(-)-glaberide I(8),(-)-皮树脂醇(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洋金花根化学成分研究1654-1661

摘要:综合运用硅胶、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洋金花根70%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层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1个化合物,采用NMR和MS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柑橘苷A(1)、松柏苷(2)、芍药苷(3)、(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9-O-[α-L-arabinopyranosyl-(l→6)-β-D-glucopy-ranoside](4)、(1R,7R,10R,11R)-12-hydroxyl anhuienosol(5),kaurane acid glycoside A(6)、ent-2-oxo-15,16-dihydroxypimar-8(14)-en-16-O-β-glucopyranoside(7)、人参皂苷Rg1(8)、人参皂苷Re(9)、三七皂苷R1(10)、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11)、salidroside(12)、hexylβ-sophoroside(1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苄基-O-β-D-木吡喃糖苷-(1→6)-β-L-吡喃葡萄糖苷(15)、(Z)-3-己烯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6)-β-L-吡喃葡萄糖苷(16)、N-[2-(3,4-dihydroxyphenyl)-2-hydroxyethyl]-3-(4-methoxyphenyl)prop-2-enamide(17)、大麻酰胺D(18)、大麻酰胺E(19)、melongenamide B(20)、paprazine(21)。其中化合物2~17和20~21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