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9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鬼针草与易淆品白花鬼针草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特征2559-2563

摘要:目的:寻找鬼针草与其易淆品白花鬼针草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QAERM(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可靠性的方法)。结果:对光透视鬼针草的三级脉表现为色较深、较粗、不连续,呈短弧形、短线形、点状或不规则分支状等,而白花鬼针草的表现为色较浅、较细的连续线。以此区别为指标,鉴别结果的准确性(Ac)96.7%~97.7%;重复性为符合率(ARO)95.1%,一致性强度(Kappa值)0.90。结论:建立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可准确鉴别鬼针草与白花鬼针草。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可靠性强。

丹参功能基因组学研究Ⅳ——丹参乙烯应答因子(ERF)基因的分析2564-2566

摘要:目的:获得丹参乙烯应答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的表达特性研究。方法:利用cDNA芯片技术,从不同时期毛状根中获得目的基因。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读码框,Prosite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域。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丹参组培苗根、茎、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得到1个乙烯应答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全长序列,全长952bp,具有1个699bp的开放读码框和87bp的5′非编码区、166bp的3′非编码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AP2/ERFDNA结合域,GenBank EF667000,命名为SmERF。半定量RT-PCR表明,SmERF基因在丹参组培苗根、茎、叶中均有转录水平的表达,根中表达量高于茎和叶中的。结论:首次得到丹参乙烯应答因子结合蛋白基因,为其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2567-2570

摘要:目的:了解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今后与三七开展远缘杂交提供参考。方法:定株、定时观察记录屏边三七开花的群体、花序和小花,统计其群体的开花物候期、花序的生长动态及授粉和结实、小花的开花过程及周期、开花和散粉规律。结果和结论:屏边三七群体的花期为60d左右。伞形花序的小花平均为44~47朵,自然授粉率平均为73.32%~95.39%,结实率平均为35.65%~51.76%,花序生长最快的时期是3月25日至4月4日,10d内花序直径、花序高、花茎长分别增加44.65%,42.19%,106.25%,至5月初基本定型。屏边三七每朵小花从花瓣开裂至花瓣萎蔫,一般需要36~48h,有60%的小花当日内完成花药散粉,有40%的小花到次日才完成散粉。14:00-15:00是屏边三七开花高峰期和散粉高峰期,占总开花数的28.48%和总散粉数的38.63%,高温(20~30℃)和低湿(〈60%)有利于其开花和散粉。

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生物活性的测定2571-2576

摘要: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和专化性。结果: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对黄芪胚根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根抑制率逐渐增高,第12天时毒素滤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在52.0%~92.0%。5~35℃下病菌所产毒素滤液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25℃时毒素滤液的抑制率最高,其次为20,30℃。PSC培养液所产毒素滤液的抑制率较高,其次为PDB。光照条件对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不显著,但24h连续黑暗更有利于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所有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经灭菌后对黄芪胚根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供试菌株HQM40培养12d后产生的毒素滤液对4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胚根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10株黄芪根腐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生物活性强,对热稳定;产生毒素滤液的最佳条件是PSC培养液、25℃,24h黑暗条件下培养12d。HQM40菌株所产毒素滤液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为非专化性毒素物质。

浊点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槲寄生中20种农药残留2577-2580

摘要:目的:建立浊点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槲寄生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选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作为提取剂,采用气相色谱法,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分别在5~500,10~100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8;检测限(LOD)1.5~7.5μg·kg^-1;平均回收率为74.15%~111.6%,RSD4.0%~9.1%。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槲寄生中的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SPSS正交设计在福建金线莲组织培养中的应用2581-2585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福建金线莲茎尖与茎段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福建金线莲的茎尖与茎段为材料,采用SPSS正交设计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茎尖的叶片数、茎节数、侧枝数、株高,茎段的侧枝数、茎节数等的影响,并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结论:首次报道了NAA对福建金线莲的促生长作用在低质量浓度(〈1mg·L^-1)和高质量浓度(〉1mg·L^-1)时各不相同。MS+NAA0.5mg·L^-1+6-BA1mg·L^-1最适宜福建金线莲茎尖的生长;MS+NAA1mg·L^-1+6-BA2mg·L-1最适宜茎尖与茎段芽分化及侧枝形成。NAA与6-BA的不同浓度水平组合,对福建金线莲茎尖与茎段生长及分化的影响不同,两激素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效应。

冬凌草甲素亚微乳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2590-2593

摘要: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黏度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冬凌草甲素亚微乳为白色不透明乳状液体,载药量1g·L^-1,平均粒径(138.87±0.60)nm,Zeta电位(47.27±2.31)mV,pH(6.02±0.03),黏度(1.78±0.015)MPa.s。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冬凌草甲素亚微乳理化性质较稳定,工艺简单,可为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制剂的制备提供研究依据。

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2599-2603

摘要:目的:探讨模糊物元模型在促透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运用。方法:研究氮酮、薄荷醇、樟脑、油酸、丁香油、荆芥油、藿香油促透剂对模型药物扑热息痛在离体兔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运用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丁香和2%樟脑对扑热息痛的促透效果最好,1%氮酮、2%荆芥、2%薄荷醇、2%油酸次之,2%广藿香最差。结论: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掌叶苹婆化学成分的研究2604-2606

摘要:目的:研究掌叶苹婆Sterculia foet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1),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芹菜素-6,8-二葡萄糖碳苷(4),葛根素(5),5,7,8,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6),5,7,8-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结论:化合物1,2,4~8为首次从掌叶苹婆中分离得到。

苎麻根化学成分研究2610-2612

摘要:目的:研究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和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单体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苎麻根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委陵菜酸(1),常春藤皂苷元(2),马斯里酸(3),2α-羟基乌苏酸(4),反式对羟基桂皮酸(5),2,4,4′-三羟基查耳酮(6),芦丁(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荭草花化学成分的研究2613-2615

摘要: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花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高朦胧木素(alphitonin,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3,4-dihydroxybenzoate,2),罗布麻宁(apocynin,3),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4),1,3,5-三羟基苯(1,3,5-trihydroxybenzene,5),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methoxyellagic-acid-4-O-β-D-glucoside,6),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8),山柰素(kaempferol,9)。结论: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HPLC测定黄山药中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2616-2618

摘要:目的:建立HPLC测定中药黄山药中伪原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Merck Puro-spher STARRP-18e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40℃。结果:伪原薯蓣皂苷在此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0.08~4.00μg(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2.3%。结论:首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山药药材中伪原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黄山药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黄毛耳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2619-2621

摘要:目的:建立黄毛耳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以乙腈-水(7∶93)为流动相,测定波长为238nm,采用HPLC测定黄毛耳草药材中鸡矢藤苷甲酯的含量。结果:鸡矢藤苷甲酯在22.08~552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7%(n=6),RSD0.7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黄毛耳草药材的质量标准。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和引证数据《中国中药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和引证数据2621-2621

摘要:1国外数据库收录 美国SciFinder数据库:进入医学索引MEDLINE;进入《化学文摘》(CA);倚兰Elsevier公司Scopus数据库;《国际药学文摘》(IPA);《毒物学文摘》(ToxFile);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还脑益聪方对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2622-2626

摘要:目的:观察还脑益聪方对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认知功能、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按随机方法分为中高组、中低组、阳性组、模型组及空白组。空白组每日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10周,并饲喂普通饲料至第10周末;其他各组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1体重,共10周,并于第5周开始同时给予半高脂饲料饲喂。第7周开始,中药高、低剂量组均给予还脑益聪方混悬液0.01mL·g^-1体重灌胃(用药量分别为生药14g·kg^-1体重及生药7g·kg^-1体重);阳性药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0.01mL·g^-1体重灌胃(用药量为0.4mg·kg^-1体重);模型与空白对照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至第10周末。观察各组动物行为学的变化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变化。结果:水迷宫试验显示,模型组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和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中高组及阳性组穿台次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模型组海马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和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中高组、中低组及阳性组均可减少海马细胞凋亡数量,提高Bcl-2与Bax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还脑益聪方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抑制海马细胞凋亡,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加速细胞修复,保护损伤脑组织作用,可能是其临床效应的部分途径。

人参中人参皂苷Rg1,Rb1在体肠吸收影响因素的研究2627-2632

摘要: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及P-gp对人参中人参皂苷Rg1,Rb1肠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人参皂苷Rg1,Rb1的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浓度。结果:人参皂苷Rg1,Rb1分别在0.075~0.75g·L^-1和0.03~0.3g·L^-1,各浓度的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且吸收速率常数(Ka)、累积吸收百分率(A%)及t1/2无显著性差异;pH对人参皂苷Rg1,Rb1吸收均无显著影响;各个肠段人参皂苷Rg1的吸收量,Ka,A%及t1/2值无显著性差异,而人参皂苷Rb1在空肠循环的各参数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此外,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人参皂苷Rb1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而对人参皂苷Rg1无此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g1,Rb1在肠道的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推断为被动扩散;人参皂苷Rg1无特定的吸收部位,而人参皂苷Rb1在空肠段具吸收部位选择性;人参皂苷Rb1为P-gp底物,可通过与P-gp抑制剂合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昆明山海棠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研究2633-2636

摘要:目的:采用体内外抗肿瘤实验模型,筛选昆明山海棠的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离子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昆明山海棠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TT法测定昆明山海棠醇提物各分离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荷瘤小鼠模型考察各部位对S180实体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昆明山海棠醇提物、离子树脂部位(IRP)、大孔树脂部位(MRP)均显示出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IRP部位主要为生物碱类成分,其IC50低至29.90mg·L^-1,IRP25,50,100mg·kg^-1剂量组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8.10%,50.60%,60.71%。MRP部位的IC50最低为98.56mg·L^-1,MRP100,200,400mg·kg^-1剂量组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2.96%,53.57%,63.69%。大孔树脂不吸附的水溶性部位(WSP)未表现出明显的作用。结论:昆明山海棠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总生物碱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

雷公藤提取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2637-2643

摘要:目的:评价雷公藤提取物治疗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了全世界关于雷公藤提取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参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4.2.5中的简单方法和《隐蔽分组(分配隐藏)和盲法的概念、实施与报告》对各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统计软件对各试验进行统计分析;以美国风湿病协会推荐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疗效标准(ACR20/50/70),X线进展评价以及无效率为疗效指标;亚组分析方面,按对照措施的不同分为“与安慰剂对照亚组”和“与缓解病情药对照亚组”。结果:共有7个临床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样本含量均较小,其中6个存在方法学质量欠缺,存在多种偏倚的可能性。疗效评价方面,雷公藤提取物对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有疗效(P〈0.05),在减少肿胀关节数、降低CRP方面的疗效与缓解病情药没有差异,在降低ESR方面比缓解病情药疗效要好(P〈0.01)。但在延缓RA骨质破坏方面并无明显疗效。雷公藤提取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缓解病情药为高。结论:本系统评价提示雷公藤提取物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有效药物,但由于纳入的7个RCTs多为低质量研究,使得结论的可靠性下降,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具有完善试验设计,规范的药物用法以及采用公认可靠的疗效评价标准的RCTs来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