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8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川贝母的资源学研究进展1645-1648

摘要:概述了川贝母的来源分布、鉴定、生态学、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定技术、与川贝母品质相关生态因子的研究及其在人工栽培中的应用,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作者更正1648-1648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美国威斯康星州西洋参产业状况分析1649-1653

摘要:美国西洋参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停滞、兴盛再到低迷的4个阶段,至今威斯康星州仍是美国西洋参的主要产地。作者在实地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针对威斯康星州产业现状、规模、相关法律规定和管理营销模式,分析了该产业的特点,希望为中国西洋参乃至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开展中药复方研究的系统生物学思路1653-1657

摘要:中药复方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产生的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法,它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将系统生物学宏微并举的成果渗透到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形成中药复方研究的系统生物学思路,从药材和制剂的获得、药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到中药复方二次开发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实质,并进行新药创制,对中医药传承、发扬和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配伍应用于雷公藤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1658-1661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配伍应用于雷公藤减毒增效的研究发展状况,从现代医学和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阐述了中药与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作用的机制和方法,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并提出了中药配伍向中药复方制剂发展的建议。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和引证数据1661-1661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淫羊藿属主要资源种类的HPLC指纹图谱特征和种类鉴定1662-1668

摘要:目的:淫羊藿的物种鉴定一直是中药材研究和应用中比较困难的问题,本实验旨在尝试建立一种淫羊藿药材物种鉴定方法。方法: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朝鲜淫羊藿E.koreanum、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和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等8个淫羊藿药材主要来源物种,以及淫羊藿属的其他24个物种中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提取可用于种类鉴定的特征。结果与结论:朝鲜淫羊藿具有的HPLC指纹特征,可以区别于其他物种,心叶淫羊藿、粗毛淫羊藿、天平山淫羊藿的大部分样品也具有可资鉴别的指纹特征,而柔毛淫羊藿和黔岭淫羊藿种内图谱模式相对稳定,但是难以与其他物种区别,箭叶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则种内图谱变化十分复杂。本研究也展示出淫羊藿药材质量极其不稳定。

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黄芩苷的动态合成1669-1672

摘要:目的:建立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ofaciens 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的茎段,获得毛状根,并得到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及利用HPLC进行黄芩苷含量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整合入粘毛黄芩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茎段8d后,毛状根陆续在其伤口处产生,28d时幼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81%。1/2MS液体培养32d后毛状根干重增加了17.42倍,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分别增加了21.60,25.56倍。结论:粘毛黄芩毛状根离体培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清开灵注射剂及其生产过程各中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及含量分析1673-1676

摘要:目的:确定清开灵注射液及其各中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及含量。方法:使用日立L-85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填充分析柱(2.6mm×50mm),日立2622 SG树脂,缓冲液流速0.4mL·min^-1,茚三酮显色液流速0.3mL·min^-1,柱温程序升温:57℃(0min)-65℃(36min)-57(50min),反应温度130℃。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及其各中间体中的氮主要以游离型或结合型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其质量分数分别为水解液59.56%,板蓝根提取液24.88%,四混液41.84%,六混液13.49%,八混液14.63%;清开灵注射液及其各中间体中均含有结合型氨基酸,其质量分数分别为水解液9.33%,板蓝根提取液15.07%,四混液16.85%,六混液19.94%,八混液19.55%,清开灵注射液18.73%。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中总氮主要来自水牛角和板蓝根。

三七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处方优化1676-1680

摘要:目的:优化三七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处方。方法:以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为辅料,采用多元回归方程、效应曲面和等高线图方法考察了压力变化、处方配比与口腔崩解片抗张强度和崩解时间的关系,并优化出最佳处方。结果:按优选处方制得的口腔崩解片,具有一定硬度,在口腔中30s内能迅速崩解,且口感良好。结论:三七总皂苷口腔崩解片达到了设计要求,此方法可很好的应用于处方筛选。

HPLC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1681-1683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绿原酸、咖啡酸、1,5-二-O-咖啡酰奎宁酸、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绿原酸、咖啡酸、1,5-二-O-咖啡酰奎宁酸、野黄芩苷分别在0.025~0.800(r=0.9990),0.027~0.850(r=0.9999),0.062~1.978(r=0.9997),0.118~3.770μg(r=0.9999)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9%(RSD1.16%);100.45%(RSD1.16%);97.32%(RSD1.43%);103.81%(RSD0.70%)。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灯盏细辛注射液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桂附地黄丸中痕量毒性成分乌头碱的限量检测1684-1687

摘要: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检测桂附地黄丸中痕量毒性成分乌头碱的方法。方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μm×43cm,有效长度35cm)为分离通道,50mmol·L^-1磷酸二氢钠(pH4.6)-甲醇(8:2)为运行缓冲溶液;运行电压10kV;进样电压10kV,进样时间40s;在进样之前设定用甲醇冲洗,压力3.5kPa,冲洗时间5s;检测波长235nm。结果:该法使乌头碱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500倍。乌头碱在31.3-2×10^2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最低检测限为9.4μg·L^-1,平均回收率为98.0%,RSD2,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富集效率高,为桂附地黄丸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利用流体动力式超声提取中药的实验研究1687-1690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流体动力式超声提取中药的方法。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煎煮、回流、槽式超声等方法作对照,研究利用流体动力式超声提取黄芩苷的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含量,槽式超声和回流等方法作对照,研究用流体动力式超声提取银杏叶的方法,以浸出物含量为指标,煎煮法作对比,用流体声能提取中药复方。结果:利用流体动力式超声提取黄芩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方法,流体动力式超声提取银杏叶总黄酮含量与槽式超声无显著差异。用流体动力式超声提取中药复方的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煎煮法。结论:流体动力式超声可提高黄芩苷的提取效率,提取银杏叶总黄酮含量与槽式超声相当并有利于中药复方中水溶性成份的溶出。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中国中药杂志》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项目资助1690-1690

摘要:《中国中药杂志》在2006,2007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科协C类项目资助基础上,2008年更上一层楼,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项目资助。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细叶石仙桃的化学成分1691-1693

摘要:目的:研究细叶石仙桃Pholidota cantonensis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Chro-matorex ODS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和理化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pholidonone(1),ephemeranthoquinone(2),orchinol(3),batatasinⅢ(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细叶石仙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兜唇石斛的化学成分研究1693-1695

摘要: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个,分别为4'-甲氧基苜蓿素(1),苜蓿素(2),7,3’,5’-tri-O-methyhricetin(3);酚类化合物丁香酸(4);木脂素类化合物丁香脂素(5);其余化合物为阿洛醇(6),蔗糖(7)和icariside D2(8)。结论: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地乌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1696-1699

摘要:目的:研究地乌Anemone flaccid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地乌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苷(2),五加苷K(3),齐墩果酸3-0-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7),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9),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5-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1对Hela,BEL-7402和HL-60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肿节风中黄酮苷类成分研究1700-1702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肿节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肿节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槲皮素-3-O-α-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5,7,4'-三羟基-8-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4),新落新妇苷(5),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异秦皮啶(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其中1-3为该属中首次发现的葡萄糖醛酸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