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877-880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证明,中药可以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起到治疗抑郁症作用,提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来实现的。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会议征文通知880-880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小檗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881-883

摘要:对近年来小檗碱抗肿瘤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表明小檗碱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抑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影响拓扑异构酶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线粒体跨膜电位(△Φm)下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阻断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抗恶液质病等途径抑制肿瘤转移,另外小檗碱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动态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884-887

摘要:动态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是集萃取、重渗漉、动态和逆流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中药提取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溶剂节省、能耗低等特点。该技术主要利用药材与溶剂之间有效成分的浓度差,逐级将有效成分溶出扩散至起始浓度较低的提取溶剂中,达到最大限度转移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目的。本研究对动态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装备特点、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论文
影响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888-893

摘要:目的:筛选影响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并实现苍术挥发油形成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探索将GIS用于中药区划的技术和方法。方法:典型相关结合逐步回归得到气候因子与苍术挥发油的相关模型并确定影响苍术质量的气候主导因子;使用Surfer 7.0软件对30年间(1971-2000)影响苍术挥发油的气候主导因子的均值进行空间插值,使用ARCG 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得到了气候因子与苍术挥发油中6个主要组分的相关模型,及苍术挥发油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发现10月份的气象条件对苍术挥发油组分的影响最大,温度及其与降雨的交互作用是影响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结论:苍术挥发油组分形成的气候适宜区与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区不同。GIS技术用于中药区划研究有良好前景。

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的显微鉴别893-898

摘要:目的:为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的显微鉴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整体透明法、石蜡制片法和半薄切片法对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不同器官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金丝桃属植物中存在3种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囊(道)和韧皮部中分泌小管道,其中分泌细胞团含金丝桃素类物质,分泌囊(道)和分泌小管道含油脂类物质。20种植物叶的内部分泌结构的类型、分布密度、大小和位置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茎的形态、花萼、花瓣、花药及果实的解剖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属的内部分泌结构和解剖特征可以作为这20种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别指标。

三叶木通愈伤组织培养研究899-901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三叶木通愈伤组织诱导因素,建立三叶木通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外植体、培养基、pH、温度、光照、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及其配比对三叶木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叶片的诱导率最高,为87.5%;茎段次之,叶柄较差;培养基MS,B5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达到了80%以上,高于培养基H,SH和改良White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偏低的pH对愈伤组织生长有利,出愈率高,但从愈伤组织生长质量方面看,不同pH差异不明显;愈伤组织诱导最适温度为25℃。结论:三叶木通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 4.0 mg.L^-1+NAA 1.0 mg.L^-1+KT 1.0 mg.L^-1(pH 5.8),培养温度为25℃,暗培养。

霍山石斛不同生长阶段遗传稳定性的RAPD分析902-905

摘要:目的:研究霍山石斛同一蒴果组培不同生长阶段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从2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3个稳定性较好的10碱基引物对已继代7-8次的H23种群进行RAPD检测。结果:发现不同阶段内遗传相似系数较大,在85.409 3%-98.360 6%,其中在原球茎、萌芽期和一叶期存在的变异比两叶期、开花期要显著,但程度都极其微弱。结论:来自同一蒴果的变异非常小,建立霍山石斛稳定的无性快繁系是切实可行的。

大豆异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906-909

摘要:目的:确立大豆异黄酮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和研究建立大豆异黄酮滴丸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和单因素比较的方法,对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药料温度,滴距等进行优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及滴丸中的大豆异黄酮进行定性研究。以UV法在262 nm测定原料及滴丸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根据实验所确定的工艺,制备的3批样品,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滴丸的规定。大豆异黄酮可以用薄层色谱鉴别;大豆异黄酮在0.407-4.072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高、中、低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4%,97.27%,97.21%,RSD分别为1.3%,0.71%,0.78%(n=3)。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能检测和评价滴丸及原料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可靠。

复方配伍共煎对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影响909-912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配伍共煎对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以及pH为指标,考察不同配伍复方提取液加热2 h后三七皂苷含量变化及其与pH的相关性。结果:三七与女贞子、三七与土鳖虫、三七与地龙的配伍药液以及缺水蛭脂糖降方药液pH在5.7以上,其三七皂苷保留率均高于90%;三七与丹参、三七与赤芍、三七与桔梗、三七与牛蒡子的配伍药液pH在4.5-5.5,其三七皂苷保留率在60%-85%;三七与水蛭的配伍药液,pH下降至3.4,三七皂苷保留率仅为38.4%;采用0.1%NaOH溶液调节脂糖降方药液的pH至6.3,三七皂苷保留率显著提高至97%。结论:与三七配伍的其他中药提取液的pH值大小,对三七皂苷的稳定性有重大影响。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莲心生物碱912-915

摘要:目的: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莲心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方法:以吸附量、洗脱率及甲基莲心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纯化工艺。结果:LSA-5B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莲心生物碱具有较大吸附量。最佳吸附条件是:上样液质量浓度在0.125 g.mL^-1(相当于原生药),洗脱方法为先以纯化水除去杂质,再以50%乙醇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部分。结论:该法简单可行,适合工业生产。

姜黄不同提取部位对姜黄素的稳定作用915-917

摘要:目的:研究了中药姜黄不同提取部位对纯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中药姜黄中存在着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的物质。方法:将姜黄的水、乙醇、丙酮、乙醚、醋酸乙酯、石油醚等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定量加入到纯姜黄素溶液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姜黄素降解速率方程。结果:姜黄的乙醇、丙酮、乙醚、醋酸乙酯等提取部位均能降低姜黄素的降解速率。80%的乙醇提取物对姜黄素的稳定作用最强。结论:在制备姜黄素制剂时,选用姜黄的醇提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与纯姜黄素比较,可增加姜黄素的稳定性。

藏药甘肃蚤缀的化学成分研究Ⅰ918-920

摘要:目的:研究藏药甘肃蚤缀Arenaria kansu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70%乙醇提取物大孔吸附树脂50%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1)、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2)、苜蓿素-4′-O-β-愈创木基甘油基酯(3)、异金雀花素(4)和异牡荆苷(5)。结论:化合物2,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石竹科植物中分得。

金铁锁根的化学成分研究921-923

摘要:目的:研究金铁锁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利用ESI-MS,EI-MS,NMR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goyaprosapon in(1),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Ⅰ,2),鸢尾苷(tectorid in,3),α-菠甾醇(α-sp inasterol,4),正二十五烷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夏枯草花穗化学成分研究923-926

摘要: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花穗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夏枯草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夏枯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寡肽autantiamide acetate(1),大黄酸(2),丹参酮I(3),丹参素(4),豆甾-7,22-二烯-3-酮(5),丹参素甲酯(6),丁基迷迭香酸(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蒙古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926-929

摘要: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RP-18反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青蒿亭(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咖啡酸(5),七叶内酯(6),豆甾醇(7),蒲公英甾醇乙酯(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到,同时运用2D-NMR技术对化合物6的文献碳谱数据进行了纠正。

鲜鱼腥草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929-931

摘要:目的:研究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甲酯(1),4-羟基-4[3′-(β-D-葡萄糖)亚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稀-1-醇(2),2-(3,4二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3),对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4),4-β-D-葡萄糖-3-羟基苯甲酸(5)。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及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白背叶化学成分和含量测定研究932-934

摘要:目的:研究白背叶的化学成分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 C18(4.6 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4∶76),检测波长335 nm。结果:从白背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一化合物,鉴定为葫芦巴苷Ⅱ;葫芦巴苷Ⅱ的线性范围为0.053-10.6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1.82%(n=6)。结论:该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白背叶中葫芦巴苷Ⅱ含量的方法,方法简便、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