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11-2272/R 国内刊号
  • 1001-5302 国际刊号
  • 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中药是中国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中国中药 2006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学术探讨
“一测多评”法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学研究1925-1928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利用1个对照品同步测定多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建立其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以木通为研究对象,以药材中典型成分皂苷PJ1(saponin PJ1)为指标,建立该成分与其他成分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mutongsaponin B和C)间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saponin PJ1的含量,用校正因子计算mutongsaponin B和C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实测药材中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采用夹角余弦法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一测多评的研究思路在木通药材中得到验证,有望成为适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药用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的综合评价方法1929-1932

摘要:根据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现状和自身的特点,以价值系数、分布系数、生物学系数、现状系数等4个大的方面,15个小项为标准,对药用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RESS技术在制备药物微粒中的应用1933-1936

摘要:超临界快速膨胀(RESS)制备微细颗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备超微粒子的新技术。作者对该技术制备超微颗粒的原理做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该技术在制备超微颗粒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第七届“德彪-CCRF”中国奖(2007年度)1936-1936

摘要:“德彪-CCRF”中国奖由瑞士德彪集团和中国癌症基金会于1994年9月共同创办。瑞士德彪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新药研开的科研投资公司。其经营策略是与科学家合作,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发成药品,然后进行全球销售。

黄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1937-1940

摘要:目的:进行黄连Coptis chinensi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32份黄连种质进行ISSR分析。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16条引物共得到10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51条呈现多态性,占48.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8258~0.9351。聚类结果显示黄连种质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但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部分黄连种质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栽培黄连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问的亲缘关系较近。

利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鉴别人参、西洋参1940-1943

摘要:目的:查找并发现参类药材的SNP位点,利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同时鉴别人参、西洋参。方法:查找GenBank上已收载的参类药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人参、西洋参的SNP位点设计引物,对PCR反应体系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对20个不同来源的人参、西洋参样品进行PCR扩增,根据各自的特异条带进行鉴别。结果:当退火温度为66℃时,出现249bp条带的为人参,1049bp条带的为西洋参。该鉴别反应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能在同一反应中准确鉴别人参、西洋参。结论: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能成功地对人参、西洋参进行鉴别,在中药材分子鉴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温度对蚂蟥生长及摄食规律影响的初步研究1944-1946

摘要:目的:观察蚂蟥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及其摄食规律。方法:比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体重蚂蟥生长情况,以及蚂蟥在24h之内的摄食规律。结果与结论:蚂蟥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5℃,其饱食量随着体重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摄食率随个体增大而有所降低。在24h之内蚂蟥有2个摄食高峰。

本刊投稿须知1946-1946

正交设计喷雾干燥工艺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1947-1950

摘要:目的:探索喷雾干燥工艺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最优工艺参数。方法:以外观形态、包封率、收率等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最优工艺参数:进风温度90℃,加料速度10mL·min^-1,雾化器转速50r·min^-1。结论: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影响微球成型的主要因素为进风温度;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中药微球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舒金克喘胶囊制备过程中麻黄、厚朴有效成分追踪1950-1952

摘要:目的:考察舒金克喘胶囊制备过程中麻黄、厚朴主要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和保留率。方法:用HPLC法追踪药材、醇提液、25%浓缩液、50%浓缩液、100%浓缩液、成品中盐酸麻黄碱、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去向。结果:成品中盐酸麻黄碱、和厚朴酚、厚朴酚的转移率分别为56.32%、14.43%、14.56%。结论:浓缩、干燥工艺应该在减压、低温下进行。

红绒毛羊蹄甲的化学成分研究1953-1955

摘要: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4-羟基苯甲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3-醇(8),羽扇豆-3-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除化合物5,8,11和12外,其余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樟子松针叶中二萜类成分研究1956-1959

摘要:目的:研究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各种有机波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叶酸(pinifolic acid,1),15-oxo-8(17)-labden-18-oic acid(2),15-acetoxy-labd-8(17)-en-18-oic acid(3),去氢松香酸(dehydmabietic acid,4),7α-羟基去氢松香酸(7α-hydroxydehydmabietic acid,5),7β-羟基去氢松香酸(7β-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6)。结论: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实验显示化合物2,4—6对Hela和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黑沙蒿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Ⅱ1959-1961

摘要:目的:研究黑沙蒿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野樱素(isosakuranetin,1),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金合欢索(acacetin,3),滨蓟素(cirsimaritin,4),鼠李素(rhamnetin,5),3,5,3’,4’-四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eupatolitin,6),5,7,2’,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7),金丝桃苷(hyper-osid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1961-1965

摘要: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大青叶的干燥叶用80%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醋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8,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论: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5个生物碱,2个芳香酸,2个木脂素,2个黄酮。分别鉴定为:10H.indolo[3,2-b]quinoline(1),靛玉红(2),4(3H)-喹唑酮(3),(E)-3-(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2-indolinone(4),deoxyvascinone(5),苯甲酸(6),邻羟基苯甲酸(7),(-)-落叶松脂素(8),(+)-异落叶松树脂醇(9),异牡荆素(10),6田.D.sluco-pyranosyldiosmetin(11)。其中化合物1,4,5,8,9,11为首次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

箭叶橐吾中萜类成分的研究1965-1967

摘要:目的:研究民间草药箭叶橐吾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总提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5个为倍半萜类,7α-hydroxy-9(10)-ene-1,8-dioxo-6,7-dihydrofuranoeremophilane(1),1β,10β—epoxy-6β,8β-di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2),1-oxo-9-desoxycacalol(3),benzofumnoeremophil-1-ene(4),蜂斗菜内酯A(bakkenolide A)(5);2个为三萜类化合物,3β,16β-dihydroxy-12-oleanen-28-al(6)和羽扇醇(lupeol)(7)。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箭叶橐吾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和6为橐吾属内首次报道。

虫草多糖逆转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1968-1971

摘要:目的:研究虫草多糖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虫草多糖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过虫草多糖治疗4周后,大鼠肝脏用丽春红胶原染色观察大鼠胶原纤维沉积的变化,观察大鼠血清肝功能的变化,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Envision两步法测定肝组织Ⅳ型胶原含量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MP-2)含量;酶图法检测肝组织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同时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结果:镜下检查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MMP-2含量降低;组织Hyp含量,Ⅳ型胶原含量,Ⅰ型胶原蛋白表达,TMP-2,MDA含量,均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而虫草多糖组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使SOD活性升高,MMP-2含量升高。结论:虫草多糖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胶原降解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川芎嗪在大鼠肝微粒体系统中的代谢研究1971-1975

摘要:目的: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来研究川芎嗪(TMPz)代谢转化过程,探讨参与TMPz代谢的CYP450亚酶,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TMPz的UV-HPLC检测方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肝微粒体温孵液中TMPz及代谢产物,分析TMPz代谢消除率与各诱导和抑制剂之间的相关性;Nash法测定肝微粒体温孵液中ERY N-脱甲基酶活性,探索其与代谢物生成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测定DEX,Ket在体诱导或抑制后,大鼠血中的TMPz药物浓度,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特异性CYP3A诱导剂DEX组中TMPz代谢物生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主要诱导CYP2B的PB,β-NF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强效的CYP3A抑制剂Ket则显著抑制TMPz的代谢;TMPz的代谢速率与CYP3A的特征性ERYN-脱甲基反应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在体诱导或抑制后TMPz的药动学参数中DEX组的CL(s)大于对照组,t1/2小于对照组;而Ket抑制的CL(s)小于对照组,t1/2儿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是介导TMPz生物转化的CYP450亚酶,川芎嗪与CYP3A酶抑制或诱导药合用可能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杜仲木脂素化合物舒张血管作用机制1976-1978

摘要:目的:观察杜仲木脂素部位(EUL)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大鼠胸主动脉为标本,观察EUL对NE,KCI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作用的影响。结果:EUL能显著舒张NE预收缩的血管,内皮去除后,该作用明显降低;KCI收缩下,EUL对主动脉环无明显舒张作用。去内皮的血管,EUL对NE在无Ca^2+液中收缩幅度没有影响;使NE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最大反应降低。钾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孵育后能明显抑制EUL的舒血管作用。结论:杜仲木脂素部位有明显的舒血管作用,其机制与内皮依赖性有关。同时ATP敏感性K^+通道也参与了EUL的舒血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