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五更转”源流演变及其意义刍论1-7

摘要:五更转”是一种有趣的诗体,它包括文人“五更转”、民间“五更转”、俗曲唱五更和佛道“五更转”等类别。通过文人创作、民间歌唱以及佛道教徒的利用,它逐渐形成固定体式,就在这一过程中,它渗透到各种艺术领域,如音乐、诗歌、曲艺、戏曲,同时在形式上衍生出各种变式。研究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会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影响,音乐与诗、词、曲以及曲艺、戏曲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吸收等。

论阮籍《咏怀诗》主题的类型、矛盾及其创作性质8-13

摘要:阮籍《咏怀诗》是诗史上的巨著,也是魏晋诗歌研究中的重点,但是对《咏怀诗》组诗的创作性质、创作时间,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现在仍未得到真正的解决。阮籍《咏怀诗》虽然无法进行历史的还原,但通过对其主题的类型、逻辑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却有助于我们了解阮籍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并进一步揭示《咏怀诗》的创作性质。

论李白的知识结构与诗歌创作之关系14-21

摘要:李白的思想与诗歌风貌与其知识结构和读书经历之间存在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李白自道其“观百家”、“览千载”的读书经历以及他融史籍与诸子杂说为一炉的知识结构,既成为他的思想资源,又成为他诗歌写作的重要内容;而历史与神话的交织,既是他诗歌运思的主要模式,又成为他诗歌中想象之双翼。

韵文新书架21-21

摘要:曹辛华著《唐宋词的文体观照》由中华书局于2011年12月出版。该书分为上篇——唐诗的文体观照、下篇——唐宋词的文体学观照和外篇。其以文体学为视角,对古典诗词作家、作品、文体等进行多维观照,对唐宋诗词进行多维观照,探讨了诗词自身体式、创作以及与其他各种文体的相互关系问题.

兹游奇绝冠平生——说东坡谪居海南的诗作22-24

摘要:苏东坡在诗词文赋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不愧为一代宗师,但在政治方面,虽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却一直仕途偃蹇,坎坎坷坷。在北宋党争接连不断的时期,他常遭贬谪。元祜八年,被谪定州;绍圣元年更是被谪英州、改惠州。而在海南惠州期间,他创作了非常多的诗歌。这些诗歌既描写了海南的当地自然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苏轼贬谪海南期间的生活及思想状况,同时亦表现了他那旷达的胸襟。

因为“睫在眼前长不见”——王十朋为《百家注东坡诗》编者之内证25-27

摘要:《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中有五十条王十朋的注释,它们能够解决王十朋是否为《百家注》编者这一学术公案。其中的十一条注释,是王十朋对不同的两首诗中内容相同、可以互见互注的注文,进行指认,或明确定位,如“见某卷某诗某句”;或给出具有定位性质的指示,如“见前(上)诗注”;或直接给出另一首诗的诗题,如“见某诗”,充分说明了他对《百家注》整体结构的把握。另有一条注释是王十朋以编者的身份决定对赵次公注的去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王十朋确是《百家注》的编者。

论宋代诗论中的“一唱三叹”说34-40

摘要:一唱三叹”本是周代清庙祭祀时乐歌的演唱方式,宋人将之用于诗歌批评中,形容诗歌的平和雅正、淡而有味的特征,既与作品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章法结构、语言表达等因素有关,又和作家的个性气质、学识修养紧密相连。“一唱三叹”还常被用于描绘读者欣赏诗歌时的情绪感受,有时也指一种不拘泥于诗歌字面之意而能通过反复涵咏、吟唱来体会其内在风神韵味的接受方式。

诵帚庵诗话41-53

摘要:姜宸英论诵诗 姜宸英《湛园笱记》谓:“孔子曰‘诵诗’,孟子亦曰‘诵诗’,诵之者,抑扬高下其声,而后可以得人之性情与其贞淫邪正忧乐之不同,然后闻之者亦以其声之高下也,而人于耳,而感于心。其精微之极,至于降鬼神,致百物,莫不由此,而乐之盛衰莫逾焉。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论梦窗词的隐秀艺术54-58

摘要:“隐秀”艺术是吴文英为其词预设的密码。本文从“隐”“秀”两个层面来探讨其艺术性,“秀”表现在字面、设色与通感方面;“隐”则表现在代字、典故与章法结构的运用上。

龙榆生词学的“奇崛”范畴及其现代意义59-63

摘要:龙榆生释“奇崛”有二义:一是某种曲调的声韵组织固有之声情。即在句度、协韵、平仄配合诸方面违拗于和谐原则,则其声情既与“和婉”相对,亦同“豪快”有别,或为依声之拗怒,或为谐律之悲壮;一是词人的神理骨性固有之笔力。它是以雄健之笔振起柔情的魄力,即在声容调度上的拗怒奇姿、章法纵恣开阖,“高健”与“幽咽”、“语浑”与“意深”的相反相成。龙榆生是在重释贺铸、周邦彦词艺术经验基础上建构起了“奇崛”范畴。返豪快、变和婉,成奇崛,涵濡苏、辛精神,以期声情、词情并举,粗豪、软媚并祛,重铸词体艺术,是龙榆生顺应时代,谋求词之现代艺术形态的词学诉求。“奇崛”范畴是龙榆生词学理论批评体系之关纽。

在比较的视域中看刘永济对中国词学之开拓64-71

摘要:刘永济《词论》是一部词学专著,篇幅不大,精要之处却多。在比较的视域中重新研读刘永济《词论》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发现。词是一种跨文化的文类存在,它主要地存在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文学之中。尽管如此,词毕竟是中国独特胜长的文类,研究词的本质具有标举中国文学特殊性的意义。错综论是词学的根本理论。错综美是词体的本质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单偶之辞的交替使用上,最终落实在平仄的变换中。词文类之发生,不仅标志着中国人审美趣味的提升,而且词文类本身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产物。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编撰散论72-77

摘要:通过比对《翁方纲撰四库提要稿》、文渊阁《四库全书》书前所附提要、殿本和浙本《四库全书总目》中“词曲类”部分,可以发现各种提要在顺序、字词、考证等方面多有差异。这是提要不同编撰阶段成果的体现。通过分析各种提要的差异,可以略窥《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修订过程,了解《总目》对前期提要修订、重考的成果及产生的一些新问题。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现代旧体诗词研究
夏承焘旅陕诗词初探78-82

摘要:1921年夏,夏承焘来陕,至1925年离开,在陕四年间,共留下诗词12首,数量尽管不多,但是分量却很重。归里后,又写下12首忆陕诗词,这些都可以作为旅陕诗词的一部分进行个案研究。根据施议对先生将先生的治学求索划分的三个阶段,这段时期正是先生的探索阶段,因此,考察先生在陕的创作交游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论古典诗词在网络文学中的“品牌效应”与实用价值83-87

摘要:虽然时隔千年,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其灵魂和身影仍时时闪现在网络文化圈场中,且颇具“品牌效应”和实用价值。它们不但能给浮躁的网络文学带来一股清新典雅之风,也给当代读者以心灵上的抚慰,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具有美学教育和爱心熏陶的功能。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专题考辨
增补《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引诗正讹七十六则88-93

摘要:已经有学者撰文指出李壁所注王安石诗歌,引诗错误不少,并为之正讹。在此基础上,可再增补七十六则。

明代词人生卒年考七则94-97

摘要:明代张肯等七位知名词人的生卒年或不详,或存在讹误。通过钩稽史料,考知张肯当生于1355年,卒于1434年左右;张宁生于1436年,约卒于1496年;马洪老师是布衣刘泰,非御史刘泰,前者生于1414年,卒于1479年后;马洪约生于1455年前后,卒于1519之后;徐子熙生于1452年,约卒于1511年;朱彦汰生于1479年,卒于1544年;夏树芳当生于1552年,卒于1631年左右、1639年之前。

文廷式诗词补遗98-101

摘要:现存收录文廷式诗词作品最完备的集子是汪叔子先生整理的《文廷式集》,由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但这并非文词全璧,今从文氏笔记、日记和晚清民国时期的诗词别集、诗话、词话中辑得文氏佚诗佚词38首,残句5句,以补阙漏。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会议综述
第五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102-106

摘要:2011年11月19日-20日,第五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口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韵文学会主办,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承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近100人,其中包括来自日本、韩国、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代表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