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阳关图》与《送元二使安西》的图画传播1-7

摘要:作为唐诗的经典作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既被入乐歌唱,又被入画传播。图画传播具有流通性和聚观性特点,图画传播诗作又具有增殖性和衍生性效应。宋代先后有六种《阳关图》传写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其中以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所作《阳关图》影响最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催生了李公麟的《阳关图》,李公麟的《阳关图》不仅引来其他五位画家的仿效和继作,又激发了其他诗人的创作热情,衍生出苏轼、苏辙、黄庭坚和杨慎等宋金元明四朝二十多位诗人的三十多首题《阳关图》诗。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到《阳关图》画再到《阳关图》题诗,构成了创作-传播-接受-创作的诗-画互动系列。

韵文新书架7-7

摘要:武汉大学教授尚永亮所著《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套装上下卷)》2010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武汉大学术丛书之一。

《楚辞·天问》之“阳离”与楚人太阳崇拜8-12

摘要:生活在"泛灵论"意识状态下的原始先民对以太阳为核心的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崇拜构成了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太阳崇拜是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屈原《天问》之"天式纵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中的"阳离"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及的日中神鸟,其原型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界天文现象的幻想性解释。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阳离爰死"神话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征日行为,寓含了南楚民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族的兴盛及诗歌创作特点——以陈郡谢氏家族为中心13-21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文学的兴盛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陈郡谢氏家族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其家族文学的兴盛既有复杂的社会历史等外部原因,也有家族内部原因。在这样的社会和家族环境下,谢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也表现出了共同的述祖意识、普遍的隐逸情怀和相似的艺术风格等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述论22-29

摘要: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承汉乐府而来,且与当代制乐发生着某种交互关系。通过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制作的计量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文人乐府制作的一般规律及某些特殊现象。进而可以对文学史发展进程做出更为合理细腻的分析与判断,如朝廷制乐与文人乐府创作的关系,相和经典地位的形成与文人拟作的关系,以及杂曲与文人新变能力的关系等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

广都裴氏本《文选》刊刻年代考30-34

摘要:广都裴氏本《文选》在《文选》版刻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本子,然而对其初刊年代却众说纷纭,大量伪本的存在混乱了对其初刊时间的准确认定。从宋代当时科举考试中诗赋一科地位的沉浮、政治文化环境、刻工、避讳等诸方面因素,对诸本一一进行辨伪,基本可以认定广都本《文选》并非初刊于北宋末期的崇宁、政和年间,而是刊于南宋孝宗朝末期。

樊晃《杜工部小集》考论35-38

摘要:唐代润州刺史樊晃是杜诗最早的编纂者,其《杜工部小集》为最早的杜诗选本,虽然该书已佚,但从其后杜集注本中征引的《小集》异文中,亦可以约略考知其所选录之杜诗篇目。樊晃《杜工部小集》底本异文是杜诗文本中最初的一批异文,从中窥到杜诗最初流传时的文本面貌,是杜诗校勘学可资依凭的最早材料之一,因而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

《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与《周易》“错综”思维39-47

摘要:《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及唐诗创作的偶合形式典型体现着《周易》"错综"思维的三种类型。一是《秘府论》中"对"的装饰感体现出《周易》阴阳交错的骈俪美感;二是《秘府论》中"对"的空间感展示着《周易》无往不复的回旋观念;三是《秘府论》中"对"的自然感呈现出《周易》虚实互补的意境构成。诗歌的音韵、句法、结构、形式变迁诸多方面均有《周易》"错综"思维的痕迹,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从晚唐三大诗人群到宋初三体48-52

摘要: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的创作典范分别是晚唐的刘白、姚贾、温李这三大诗人群。其中,无论是刘白诗人群与姚贾诗人群,还是白体与晚唐体,始终表现为两种艺术风格的对立。而昆体与白体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不少昆体诗人都有过学白体的经历,昆体可以被认为是白体之后的一种合理的历史反动。

清诗总集百年研究进程53-59

摘要:清诗总集一直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其研究状况表现在清诗总集总体概貌研究、清诗总集文献价值研究、清诗总集与诗学研究和清诗总集的整理及其它方面研究等方面,文章对此作了精细梳理。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晏几道词“苦无铺叙”说新论——从李清照《词论》谈起60-65

摘要: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清初家族词人群体66-71

摘要:清初是家族词群体蔚起的极盛时代。曹尔堪、魏学渠、宋征舆、陈维崧家族,可谓对清初词演进有着重大影响、起着核心推动作用的"四大家族"。此外,西泠严、丁、徐三姓,吴门许、沈二氏,云间周、林,山左王、曹、黄等五家也是清初词学名门。清初家族词人群体具有鼎盛性、主体性、区域性、多元性等主要质素,他们群出蔚起,比竞于清初词坛,引领着清初词创作的风潮并最终为清词特质的确立与清词"中兴"盛局的形成贡献着自己的心力。

沈祥龙词学思想探微72-76

摘要:沈祥龙是晚清继蒋敦复、刘熙载之后活跃在上海的一位重要词家。他的词学著作《论词随笔》是一部少见的词论修辞研究专著,但是其作、其人都长期为学界所忽视。沈祥龙在清人辨体和尊体的基调下,以情、韵、气论词,崇尚真情与自然,标举清空和雅正,折衷群吉,论列得失,不为浙、常所牢笼,很多观点为后世况周颐、王国维等继承生发,是词学理论传承中的重要一环。

《云韶集》辑评(之四)77-102

摘要:《云韶集》卷二二汪焕蝶恋花(柳眼啼烟花泣露)情词凄艳,不减秦、柳。语妙婉娓。张云?浣溪沙(昨夜春寒减一分)起句好。"隔帘"七字恰到好处。语亦婉约。蒋元龙忆江南(深院静)情词凄警,宜其自赏。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现代旧体诗词研究
二十世纪“南派词学”与“北派词学”素描103-111

摘要:二十世纪词学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词学流派——"南派词学"与"北派词学"。这种分类有两个依据:一,两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事词学活动与词学研究的主要地域,二,他们的词学代表作的产生地域。本文关于二十世纪二十位已故词学名家的流派归属的认定,除了这两个依据之外,同时还依据他们的师承关系或其所接受的影响。文章从二十个方面揭示了这两个流派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又从十五个方面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阐述了词学流派的重要意义。

再谈现代旧体诗词慎入现代文学史的问题——兼答王国钦先生112-116

摘要:王国钦先生就诗词入史问题的商榷文章,为了给自己的观点树对立面,歪曲甚至篡改我的文章,比"断章取义"还要"不公道、不厚道"。现代人的古体诗词该不该入现代文学史,这是可以讨论的。我主张慎入,是根据文学史的经典性原则、诗词传播接受的大众语言基础、现代性标准和五四传统的意义而提出的,但又坚定地认为旧体诗词在其辉煌的历史上会永远地活着,而且对今人的旧体诗词也要进行研究。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时代新声
时代新声117-122

摘要:五言绝句 轩辕井 秋洗苍梧壮,苔封古壁寒。 深深知几许,上下五千年!

耆旧遗音122-124

摘要:百字令 悼时文香兄 牛维鼎 子规声断,便芳菲都歇,故人何处?我欲凌风叩九阍,怎奈苍天无语。陇坂层冰,渭滨轻雾,往日经行路。少年侠气,今宵哪堪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