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 风景园林植物
博古融今——传统园林植物景观的继承和创新5-11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诗情画意浓郁,植物选择不仅考虑其色、香、形、姿、韵等,还包括与环境互作的光影、声响等一切感官体验效果.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并注重新奇植物的引种和应用.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注重与环境相融合,与山体、水体、道路、建筑等园林要素相得益彰,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艺术和情境.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应传承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并创新应用多种的植物材料、多样的造景手法,以人为本,科学设计,营造出经典的植物景观.

苔藓植物的园林造景应用12-15

摘要:苔藓植物是植物世界的“小矮人”,却具有重要的园林应用价值.它质地如绒、四季常绿,除在自然园林中点缀应用外,既可大面积种植成景,也可制作盆景或微景观,同时种类丰富,适应性强,仅需有限的立地条件即可生长,特别在阴生环境中的种植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开始在西湖景区进行苔藓植物的种植推广,包括地被应用、花境及小品布置和微景观制作,通过养护管理,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林下裸露问题,更对丰富园林植物群落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园林造景的水生植物应用关键技术解析16-20

摘要:水生植物是园林植物中一个很重要的类群,兼具观赏、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营造园林和湿地景观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从园林造景角度,对水生植物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列举了生活型和观赏部位2种分类方法.结合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水深适应性、水际线、复生、设计密度、设计规格等概念,从种类选择、水深梯度配置、水际线处理、种植季节选择、种植密度选择6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园林应用关键技术,旨在提升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应用中的科学性水平,促进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普及和推广.

杭州植物配置案例的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21-25

摘要:对杭州市区园林绿地全面踏勘,筛选出37个城区植物配置案例以及13个景区植物配置案例,进行现场调查与综合评价,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景区案例的植物配置水平明显高于城区案例,主要差异是在美学效益上.通过SPSS软件对各个评价因子、评价要素的聚类,得出评价因子、美学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最终得分的相关性,发现形态与质感的和谐性、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植物配置科学性等指标在评判植物种植设计水平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林植物挥发物及其在康复景观中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26-31

摘要:康复景观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可以改善游人情绪或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景观形式.植物作为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对促进人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康复景观设计的不断成熟与植物化学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关注“康复景观-植物环境-人体健康”三者之间的效应.通过梳理前人文献,概括了康复景观的一些概念,总结了植物挥发物的定义、种类及合成途径,归纳了常用园林植物挥发物的测定分析进展,结合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现状,对今后植物应用于康复景观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及中国的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杭州市紫薇花期调控成果初报32-37

摘要:2016年杭州市绿化管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紫薇花期调控工作,二次开花的紫薇盛花期如约而至,为G20杭州峰会期间的环境彩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简述了杭州历年紫薇花期调控试验情况,提出了紫薇花期调控技术方案,并着重分析了2016年紫薇花期调控后花芽分化、开花量及持续时间,并对今后常态化开展紫薇花期调控、打造紫薇花海景观等方面提出建议.该紫薇花期调控技术处于浙江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同类研究水平;2016年杭州市紫薇花期调控规模和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内蒙古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草甸群落对人工构建野花组合的启示38-41

摘要:调查了内蒙古桦木沟林场自然草甸群落的种类构成和花相特点,在人工构建野花组合时,可模拟参考自然草甸,每平方米至少有11种植物,且至少分属于4个科,可使人工群落较为稳定.野花组合盛花期时,每平方米应有6种开花植株且其中至少有3种不同花型,可形成较好的景观.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把建设中国特色城市落实到山水城市42-43

摘要:1 山水是天人合一的主要载体,源远流长 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勿忘乡愁。要将好的自然山水引入城市。这完全符合“国必依山水”的古训。

在“京津冀一体化”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大战略背景下加快京津冀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联动实施44-47

摘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对区域性生态具有主导性、关键性和正面作用的地域,对于城市和区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区域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和“建设北京副中心”两大战略的主体思路,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需要跨越以原有的行政区划为范围的模式,向区域化联动方向迈进.针对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大重要战略,提出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和实施战略要实行区域联动,对风景园林专业进军生态修复领域具有战略与现实意义.

基于LBS数据的城市小游园使用情况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48-52

摘要:从城市小游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北京市海淀区的小游园及其中的使用者作为本次调研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分析海淀区小游园的类型特征及其使用情况,提出了适应使用者需求的城市小游园设计的建议.研究运用LBS公众数据对各样本进行分类,通过非参与观察法观测到1 410个使用者行为数据,发现使用者活动内容与小游园类型、使用者年龄分布等因素的关系.提出小游园设计应按照不同类型小游园的特征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合理进行空间分割,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景观方法论53-57

摘要:从分析借用建筑的方法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弊端出发,指出依据景观特点,发展属于景观自身所特有的设计语言和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将生态学作为景观方法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及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从自下而上的设计、基于过程的设计、综合的整体设计和创新与再生的设计4个方面探讨了景观方法的策略和途径,为当今景观及其他相关设计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注重心灵感知的儿童康复景观设计58-62

摘要:康复景观并不是新名词,从古希腊的睡眠花园到中世纪的修道院花园,都是精心设计的自然景观,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自然环境对人类身心的益处不胜枚举,对儿童健康更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规划与设计往往只聚焦于医疗设备、建筑单体及其室内环境而忽略了室外环境.儿童患者不同于成人,其对环境的感知和需求更为敏感和特殊.通过研究儿童,尤其是儿童病患成长中的心理特征和对环境的需求,结合国际优秀案例对儿童康复景观设计进行归纳总结.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文化景观
澳大利亚景观保护史63-67

摘要:考察了澳大利亚景观保护历史.澳大利亚土著原住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万年之久,他们照看着家园,也被大自然的资源回馈眷顾着.景观对他们来说是鲜活的生命.200年前到来的欧洲殖民者,带着北半球的思维方式,惊惧地在这广袤陌生的土地上拓荒.火灾、干旱、洪水和虫患瘟疫侵袭着欧洲人以及他们带人的庄稼和动物.直至20世纪,人们才渐渐认识到这片土地的深层生态以及澳大利亚殖民者对土地的野蛮冒犯,这促成了对林木的保护,进而对“美景”、风景海岸线的保护以及对美国国家公园的反省.

西方文化景观理论谱系研究68-75

摘要:自“文化景观”定义在英语世界里出现迄今的90年里,西方文化景观理论发展延伸到多学科领域,出现了竞争重叠、交错演进的多种理论.目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对这个源自西方概念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上与西方有一定差距,无论是为了正确理解,还是为了批判发展,都有必要立足对理论渊源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基于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和聚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核心议题,运用谱系学方法,溯源“文化景观”词义及演变;以哲学立场与思想、观念、流派及代表人物的关联为线索,全面综述、梳理了西方文化景观研究的7个不同理论视角.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开敞空问规划没计
高密度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误区和优化策略76-80

摘要:在高密度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重要方向的背景下,指出绿色开敞空间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密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在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设理念、公园体系和建设模式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明确其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前提条件、基本原则和实施标准,总结提出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包括生态定量综合评估、优化空间连续布局、多层空间结合的立体发展思路,开展全生命周期分类管控.

新型城镇化下社会型开敞空间规划探索——以广东南海为例81-85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历经3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空间将更加关注宜居性.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开敞空间成为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提升宜居性的重要手段.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探索高度密集、城乡混杂型地区的社会型开敞空间规划方法.以公众需求调查为基础,提出社会型开敞空间的类型需求、布局和设施配置要求;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人口分布、城乡交通、公共设施等评估社会型开敞空间的服务价值,提出“五结合”的空间布局思路,对我国城乡开敞空间规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城市开敞空间热环境调控规划方法研究——以广东南海为例86-91

摘要:对开敞空间热环境调控原理进行研究,认为开敞空间对热环境的影响可归纳为冷效应和通风效应2个方面.其中,冷效应包括降低城市热岛、冷溢出效应及切割城市热场;通风效应包括作为风源、输送凉风.构建以开敞空间为基础的城市热环境调控规划体系,研究生态冷源控制区、城市热环境控制区、通风廊道控制区的规划原则与方法.以“佛山市南海区城市开敞空间专项规划”为例,规划热环境重点控制区350.44km2,热环境一般控制区313.14km2,生态冷源控制区411.87km2,以及10条通风廊道.

存量增长下的南海开敞空间质量提升规划设计指引92-96

摘要:在城市由增量增长向存量增长、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型阶段,开敞空间在视觉景观、社会共享、生态连接、地方文化等方面对城市品质提升和“产城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南海为例,针对当前开敞空间面临的网络连接不足、空间协调不够、开放共享欠缺、参与利用低下等问题,从构建网络体系、增强与城市空间协调、增加共享空间及重视场地活力四大方面提出规划设计指引,达到在开敞空间数量增长有限的基础上,从开放、复合、连接与参与四方面增强空间品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