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主编心语1-1

摘要:我有个不好的感觉,学科开始乱动。当前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地上,林学打着生态的旗帜进入园林,要求城市绿地都要成为生态效益最高的顶级群落;在地下,水文打着治水的旗号进入园林,要求城市土壤首先服从于蓄水和净水;交通上,要求更多的城市地面用于行车和停车,于是小区和街区绿化可以不要,城区也回到密网道路的状态;经济上,要求从效益角度考察城市,结果发现园林能够算出来的钱很少,

论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尊重科学,理解人性5-9

摘要:西方的人本主义虽然在改造社会上多有建树,但在改变国家关系上多有失误,在改造自然时则失误连连,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这一切的根源。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西方文明在“族类融合”“人类延续”,乃至“人与天调”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比起中国传统文化来明显逊色。通过回顾近二三十年来风景园林界在理念、生态、水文、湿地、设计、思想、教育等方面出现的怪象,指出:大部分风景园林师的工作,最终应该向“学生、教师和设计服务员的综合体”转移,这种人必须对大自然有一种近乎崇拜的信仰,对生命有一种出自内心的热爱,对人类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同情。这样的人才,就是尊重科学,理解人性的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

如何建构风景园林的“设计科研”体系?10-15

摘要:风景园林学科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但在实践操作中,科学性成分常常被无限压缩。随着中国生态文明步伐的开启,有理有据的科学性设计将变得越发重要。从风景园林为什么缺乏科学性的本源出发,探索常规设计实践与传统科研之间的错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科研”的主要框架。设计科研的主要部分包括:设计问题研究、设计策略研究、设计既是研究以及设计成果研究。设计科研提出的目的在于建立风景园林的独立科研体系,将设计科研与传统科研相区分,弥补传统科研的不足,并推进行业以科学为基础的设计决策以及独立的科学设计观。

景观生态学作为可持续景观规划的框架16-27

摘要:现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广泛的挑战。这些挑战多数都与人类生存和土地利用对自然及自然资源所产生的影响有关。为确保人类以及与我们共享这个星球的其他生物的未来福祉,我们需要提高人类行动的可持续性。风景园林师、景观规划师以及景观生态学家所从事的专业都与土地利用的空间组织密切相关,因此他们之间的更多合作能够为此作出重要贡献。景观生态学是一门致力于揭示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联系的学科。风景园林师与规划师致力于为人类环境设计出最优的空间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在生态功能化之上的对人类长期福祉形成的共识,可持续性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然而,尽管这种联系明显存在,但目前,景观生态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仍然很少应用在景观规划的实践中。以奥姆斯特德早期设计的美国波士顿翡翠公园网络系统为例,探讨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学可以发挥促进作用的各个方面。

思考风景园林专业科学革命的本质28-39

摘要:在风景园林行业,关于景观多功能性以及可持续性最大化的议题正在迅速增多,并极有可能成为本行业的核心范式。这种范式是一种重要和必然的发展趋势,它反映了全球的迫切需求,同时要求科学知识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追溯了景观设计中此种范式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了科学革命本质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以此为背景,认为景观效能最大化需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用科学知识,一旦能实现全方位的效益,那设计中存在的就是协同效应而非取舍。拥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更少的空气污染并不意味着人们需要接受一个较差的景观体验以及拥有较少的娱乐活动和身心修复。讨论了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场地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力求实现生态系统服务范围最大化。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的一个可持续性滨水社区为例,阐述了科学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设计实践三者之间的联系,并特别强调运用经验科学来支持人的体验与福祉。

传承文人情趣,彰显当代精神——探索当代文人园之路40-44

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尝试梳理文人园林的起源发展脉络、内涵与特点,阐明文人园林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松江方塔园、苏州园林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北京亦庄京东总部4个文人园林的发展案例,阐明当代文人园的内涵,点明其当代性的要旨,以此来探索当代文人园的发展之路。

综合交通枢纽型商务区多功能主导的生态环境设计策略研究——以虹桥综合交通商务区绿地为例45-49

摘要:在讨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规划现状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华翔绿地、云霞绿地、生态防护林带为主的虹桥商务区区域绿地景观实例。从规划与设计、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阐述现代景观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建筑、水体、绿化等景观元素的协调共存关系。为满足多功能需求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提出的生态环境的系统性结构布局、优化公共环境空间功能、完善生态防护内容等设计策略,为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空间、创造景观展示空间,构建绿色设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SP法的上海居民郊野公园游憩偏好研究50-55

摘要:当前中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在供给(Supply-based)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对基于居民需求(Demand-based)的规划方法关注不足,使郊野公园在类型选择、选址、票价制定方面,缺少自下而上的量化依据。使用叙述性偏好(SP)法,探讨上海居民对不同配置郊野公园的选择偏好,拟为规划关键要素的决策提供建议,结论是:上海居民最喜欢的郊野公园类型是原生态类,其次是科教、农业和文化类;愿意为相应类型支付的最高门票价格分别为38、19、27、13元;愿意花费在交通上的最长时间分别为85、42、60和28min;男性比女性居民,青年人比中年人,高收入比低收入人群,对时间的支付意愿更强,即前者倾向选择票价高、离家近的公园。

对国外5个中微观都市农业项目的思考56-61

摘要:以国外5个有代表性的中微观都市农业的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分析、文献研究、类比推理、抽象概括等方法,试图探寻国外中微观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以期对中国中微观都市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研究发现,国外中微观都市农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原因支撑其经久不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都市农业大力的支持,而中微观都市农业近年来有“花园化”的趋势;中国若想发展中微观都市农业,需要在观念上有所调整,同时完善政府、社会组织机构,促进相关立法的形成。

城镇化背景下的山地开发与保护:关于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英文文献综述62-67

摘要:“二战”结束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世界各地平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山地遂成为容纳城市扩张的空间,如何处理此类土地中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为了找到针对该命题的最有效研究方法和技术,采用文本分析法对相关英文文献进行了整理分类。首先,基于麦克哈格的山谷规划明确所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而这一问题可以从5个不同角度切入,梳理了每个切入角度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发现跨学科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是过去50年研究的两大趋势,但知识生产存在分散化现象。指出需要综合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一种整体性研究框架中探寻山地与城市的最佳关系模式。评估了中国大陆地区相关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工作流程框架。

以水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空间规划及实施方法研究——天津滨海新区法定规划中的实践68-73

摘要:针对城市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等水环境问题,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以GIS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以水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空间规划实践,并研究与法定规划的衔接办法。中观层面协调与水的关系安排城市各功能空间,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微观层面使水策略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组织,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相衔接。证明了面向水环境的城市空间规划有利于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若与法定规划有效结合可保障空间规划的实施。

风景园林学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角色研究——以澳大利亚墨尔本为例74-78

摘要:为了应对水资源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提倡海绵城市建设,这其实是可持续城市雨水资源管理的中国表述。风景园林学科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结合对澳大利亚水敏城市相关概念的发展过程和典型案例研究,借由社会学中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概念,中国风景园林专业可以从不同角色定位和策略入手更好地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促进中国早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上海地区雨水花园结构对降雨径流水文特征的影响79-84

摘要: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最基本、最适用的低影响设施技术之一,其结构特征是发挥自然式雨洪管控功能的关键。针对上海地区雨水径流的水文特点,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控制实验,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结构的雨水花园(包括填料类别、填料层厚度、排水层厚度)对降雨径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出流洪峰延迟时间、总削减率、渗透率、蓄水率)。结果表明,结构因素对出流洪峰延迟时间及径流总削减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填料层种类〉填料层厚度〉排水层厚度;对渗透率影响大小顺序为:填料层种类〉填料层厚度〉排水层厚度;对蓄水率影响大小顺序为:填料层厚度〉排水层厚度〉填料层填料;适宜上海地区以洪峰延迟及径流总量削减为主要目的的最优雨水花园结构是:沸石作为填料层填料,厚度为30~50cm;砾石作为排水层填料,厚度为20~30cm。

基于雨洪调蓄的城市新区湿地适宜性评价及保护区划定85-90

摘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的河道、湖泊、水库、塘堰、水田等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雨洪调蓄能力减弱,城市弹性降低,城市安全受到威胁。为构建韧性城市,需保护城市生态底板。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根据湿地发育条件,选取地形坡度、土壤类型、地表径流等7项指标为影响湿地保护的主要因子,构建湿地适宜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得到研究区湿地空间适宜性分布格局,即湿地保护重要性梯度空间分布。通过构建SWAT模型,根据重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日降雨量,得到不同控制率下的两江新区设计湿地率及其空间分布,与现状湿地叠加耦合,得到需要保护的湿地范围。该研究对湿地保护与编制雨洪管理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芍药南移”的重新思考91-95

摘要:“芍药南移”是经典的观赏园艺学问题,长期受到理论关注,但相关实践却非常有限。芍药的大花、单花、阔叶的特性,在江南地区园林应用中有重要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但因冬季需冷量不足导致开花量少、春季高温徒长引发花朵“垂头”、夏季高温多湿带来严重热害涝害等诸多原因,导致“芍药南移”步履维艰。充分利用杭白芍等江南地区的优良本土资源,培育具备低需冷量、花朵复瓣程度低、花茎粗壮缩短、抗湿热能力强等性状的江南芍药品种,并进行育种、扩繁、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是实现“芍药南移”的主要手段。

广州适宜的植物引种来源地与气候区选择研究96-100

摘要:为探讨适宜广州地区的引种来源地与气候区,以气候相似论与区系发生论为依据,通过构建适应性等级评价指标,研究广州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圃中由不同来源地与气候区栽培2年以上的932种(包括种下单位)引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区引种植物在广州的适应性不同,其适应性顺序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副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植物〉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热带草原气候区植物〉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物〉地中海气候区植物;2)适宜广州引种的地区有:亚洲的中国秦岭-淮河以南、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亚马孙河沿岸、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东南岸,澳洲的昆士兰州东岸沿海,非洲的马达加斯岛的东部等地区;3)间接引种植物适应性要优于直接引种植物。

UT Austin风景园林专业硕士“阅读研讨”型课程教学评述101-105

摘要:批判性设计思维的培养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教育实践面临的突出难题之一。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风景园林专业硕士(MLA)开设10余年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通过系统化的“阅读研讨”型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批判性设计思维。“阅读研讨”型课程教学应用于专业理论类课程、高级设计课、生态类课程,存在“阅读研讨主导教学”和“阅读研讨辅助教学”2种方式。通过典型课例剖析和质性访谈,发现师生普遍认同“阅读研讨”型课程教学对于以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MLA培养和学术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自主发现问题能力、多视角解析问题能力、表达能力、个人设计哲学方面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形成,但会受到教学条件和培养规模限制。其经验可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教育借鉴。

文化景观的叙事呈现——以隋炀帝陵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为例106-110

摘要:从大扬州城市文化景观结构的价值重组,考古文化价值景观意境的序列呈现,墓葬本体保护引导下墓葬形制的行为体验以及建筑与景观结合下的场景设置与空间体验4个方面,分析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理念与过程,以诠释大遗址保护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叙事呈现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