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世界遗产分类体系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名胜区1-6

摘要:以中国风景名胜事业发展历程的典型事件和理论为例,简述中国当代学者对中国风景名胜区这类遗产的价值特征认知与把握,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在保护和管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也阐明了世界遗产分类标准取决于对世界遗产本底价值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世界遗产的申报不是机械地套用既有遗产的分类标准,该工作的核心在于对遗产地本底价值的深入剖析。

江西风景名胜区发展战略思考7-10

摘要:江西风景名胜区具有数量多、类型丰富、品质高、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等特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和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体系,为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从分析江西风景名胜区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今后重点实施的6项发展战略,达到受损坏生态系统得到修复,风景名胜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社区居民得到和谐发展等目标,实现江西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绿化你我阳台、扮靓幸福家园迎世博市民家庭园艺竞赛活动10-10

摘要: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逐渐临近,迎世博的气氛日益浓烈。"绿色"促进着全面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将继历届世博会的"绿色"畅想,将上海"绿色"文化做足,创造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

关于风景资源价值核算的思考11-14

摘要:对风景资源价值展开核算需要在风景资源价值观念更新的前提下,明确风景资源的社会属性定位,并正确把握其价值核算目的,在划分资源价值类型的基础上,将风景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作为研究重点,初步构建起资源价值核算体系,并借鉴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成熟的方法,针对不同组分的价值进行核算。通过对资源价值核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希望能为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新的对话平台和评判标尺,为实现风景资源的永续利用引入新的思维方式。

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方法——以成兰铁路穿越黄龙风景名胜区为例15-18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穿越、侵占风景名胜区的情况越来越多,急需对项目建设影响评价进行研究。结合成兰铁路穿越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案例,探讨适合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评价框架和方法。通过传统调查途径、影像判读与GIS技术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政策法规和项目建设影响2个层面进行识别评价。重点介绍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景观影响和视觉影响的评价方法,并提出当前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

遗产保护: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19-23

摘要:美国对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这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同时,这一领域也尤其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介入,因为它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的融合。从美国历史景观保护的演变、人类学景观保护、乡土景观保护、景观保护中的遗产和自然系统以及与景观保护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道理,并介绍了乔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做的相关实践案例。

中国园林杂志《中国园林》第四届编委会议
八方贤才聚东莞 共议良策谋未来——《中国园林》第四届编委会议暨风景园林学术报告会在东莞召开24-25

摘要:《中国园林》第四届编委会议暨风景园林学术报告会于2009年11月21-22日在广东东莞召开。会议由《中国园林》杂志社主办,东莞市城市管理局、东莞市岭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协办,东莞市岭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提供赞助。

《中国园林》第三届编委会工作报告26-27

摘要:尊敬的孟兆祯院士、陈晓丽理事长、各位专家和编委们: 非常感谢各位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中国园林》第四届编委会议,共商《中国园林》的发展和未来。受杂志社委托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园林》学刊创刊24年来走过的历程,重点对近几年所做的工作进行简要的总结,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一个粗略的设想。

办刊的思索28-29

摘要:絮语 今天我不想做一个官样的报告。大家看到我们用圆桌会议的形式,就意味着在这里所有编委都是平等的,所以我想和诸位编委交交心。为了把刊物办好,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中国园林杂志学会动态
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31-33

摘要:2009年10月21-23日,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索菲特大酒店顺利召开。此次大会由巴西风景园林师协会(ABAP)和IFLA共同主办,目的是加强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风景园林师之间的交流,同时促进巴西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宣言34-34

摘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于9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宣言如下: 风景园林是已经持续数千年的人类实践活动,是大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成功举办第一届单位会员沙龙活动34-34

摘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单位会员沙龙活动于2009年11月28日下午在上海园林大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家园林工程企业和规划设计企业的中高层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大家围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积极讨论,分享成功经验。

中国园林杂志2009年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1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登
绿色的避风港——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防风避风廊道35-39

摘要:介绍了在2009年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的构思过程和方案的主要内容。本方案针对喀什严重的风害问题,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以科学的防风抗风手法对老城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构建覆盖全城的防风避风基础设施。此基础设施由防风植物及土坯构筑物共同构成,旨在改善老城风环境的同时,解决老城严重缺乏友好室外空间的现状。该方案创造出"避风港"空间作为老城可持续发展的激活器以及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

化冢为家——阻止沙漠蔓延的绿色基础设施40-44

摘要:介绍了2009年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二等奖获奖作品的构思创作过程和方案主要内容。该作品选取沙漠化严重的甘肃民勤地区为设计对象,通过景观化方法,利用一套集合人工与自然的绿色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新的绿洲体系重建,借此探讨了人类生存环境安全下专业领域的拓展。

S+C——羌峰寨生态性恢复规划45-49

摘要:介绍2009年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三等奖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成果。"5·12"汶川大地震对震区的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选择当地典型性的受灾村寨——羌峰寨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灾后的破坏情况、原址重建的可行性以及村寨未来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安全保证、宜居环境创造及文化保留3个层面对其进行了生态性恢复规划。具体措施是通过坡改梯的方式整合被破坏的山体地形,用梯田的形式对该地区受损农田进行补偿的同时,以台地地形加固建筑基底,提高建筑安全性;结合村寨的传统文化,从空间安全、建筑安全、水系统安全3个方面对村寨进行重新规划;根据灾后实地状况,构建了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及植被修复系统,为村寨创造了一个安全宜居的环境。

中国园林杂志行业动态
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50-50

摘要:2009年11月14-15日,以"传承与交融"为主题的陈植造园思想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江苏省建设厅、教育厅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风景园林院校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图1)。大会由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市园林局承办,《中国园林》杂志社、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风景园林》杂志社、中国风景园林网、id+c杂志社、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协办。

中国园林杂志园林历史
法国巴黎《圆明园地盘全图》考辨51-54

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对流失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的《圆明园地盘全图》进行全面考证,依据其呈现的圆明园格局和绘制特征等线索,初步推断出其绘制年代在咸丰末年至同治末年之间,极有可能为咸丰末年初始绘制,同治末年重复使用,这一特点恰好与众多样式雷图档所呈现的特征相契合。同时,梳理了图面所包含的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工程的格局变迁,如九州清晏、廓然大公等景区的更迭设想,由此,较为全面地澄明这一珍贵图样的历史价值,以裨益于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生学研究55-58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的发生过程非常缓慢而复杂。一般地说,其始点应该与先民进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和具有一定集聚规模及相当建设水平的定居生活时代相关。就发生学角度来看,努力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心灵维度、技术维度等方面对此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借助于古汉语有关文字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也能取得很有意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