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 11-5442/R 国内刊号
  • 1673-4890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中药是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中药资源、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题
中国沉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1051-1056

摘要:沉香为我国名贵中药和香料。中国沉香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可培育为千亿元的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本文从科学技术创新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沉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中国沉香科技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发展思路,为中国沉香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世界各国沉香资源与保护1057-1063

摘要:沉香是亚洲各国传统名贵药材及天然香料,瑞香科(Thymelaeaeeae)中的沉香属(Aquilaria)是其最主要的结香树种。随着沉香市场的发展及沉香属自然生存生境的破坏,属内大多数物种现已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保护以及开发利用该属资源,本文对世界上各个国家沉香属植物的野生分布及资源现状、人工种植现状、采集贸易和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沉香资源的一些建议。

虫漏沉香的基本特征及其品质评价1064-1070

摘要:目的:明确虫漏沉香的基本特征和品质特征。方法:调查野外虫蛀产生的虫漏沉香,并用分子方法鉴定虫源;收集市场上典型的虫漏沉香,进行感官特征、显微特征、醇浸物含量、沉香四醇含量及挥发油成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野外采集的虫漏沉香虫源鉴定出天牛科Cerambycidae眼花天牛属Acmaeops和木蠹蛾科Cossidae豹蠹蛾属Zeuzera的昆虫;市售虫漏沉香具有独特虫道特征,易于辨认,有明显的甘甜和清凉香味,木间韧皮部和木射线填充油脂;醇浸物含量相对较高,最高达38.35%,但沉香四醇含量相对较低,且不与醇浸出物呈正向关系;相对通体香和板头香,虫漏沉香具有G-cadinene、Guaia-3,9-diene或Costunolide等独特挥发油成分,但不同虫漏沉香之间挥发性成分种类差异较大。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虫漏沉香可由天牛、木蠹蛾、白蚁等昆虫伤害形成,鉴定了二类可产生虫漏沉香的蛀干昆虫;首次报道虫漏沉香具有的感官特征、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明确了虫漏沉香化学成分有其独特性。

44批次不同来源国产沉香药材松香酸类物质的检测1071-1075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来源的44批次沉香药材含松香酸类物质情况,为沉香药材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结合乙酸铜化学显色反应和薄层色谱法对沉香药材中松香酸类物质进行鉴别分析。结果:44批次不同来源的沉香样品中,药材市场所售10批次沉香药材中松香酸类物质检出率达40%;其余34批次沉香药材(包括19批次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5批次火烙法产沉香和10批次野生沉香)均未检出松香酸类物质。结论:采用通体结香技术等方法产的沉香药材和野生沉香不含松香酸类物质,但药材市场所售沉香药材有掺入松香酸类物质的现象。

22个白木香倍半萜合酶(AsTPS)基因的健康与伤害诱导表达特性研究1076-1082

摘要:目的:明确22个AsTPS基因在健康和伤害白木香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催化沉香倍半萜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方法:全断法伤害处理白木香,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22个As-TPS基因中,1个基因在健康和伤害白木香中均不表达;3个基因在健康白木香中不表达,但明显响应于外界伤害;18个基因在健康白木香中均有一定量表达,而伤害处理后,其中7个基因相对表达量达数千倍,11个基因虽也被诱导表达,但相对表达量仅达几十倍至几百倍。结论:21个As-TPS基因为伤害诱导型基因,其中3个是沉香倍半萜合成的关键催化酶基因;在伤害诱导后含量急剧表达上升的7个As-TPS是白木香伤害诱导结香早期倍半萜合成的重要催化酶。

白木香AsMAPK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1083-1088

摘要:目的:克隆白木香中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基因,检测其组织表达及诱导表达特性。方法:在454高通量测序获得部分cDNA序列基础上,利用RACE方法获得全长cDNA。采用NCBI在线Blastp、DNAman和MEGA4软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的组织表达及诱导表达特性。结果:扩增到了白木香中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AsMAPK3,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性分析。结论:通过AsMAPK3的克隆及分析,为后续验证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提取物灌胃KM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1089-1090

摘要:目的:考察KM小鼠灌胃给药接受过量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提取物后可能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进行试验灌胃给予小鼠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提取物,观察记录小鼠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并于14 d后剖检小鼠观察其主要脏器。结果:以40 g·kg-1剂量给药后,小鼠均未产生明显的毒性症状,其体重与阴性对照组小鼠体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大体剖检生命脏器未见异常。结论: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提取物对KM小鼠无明显毒性。可认为成人以临床常用剂量服用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安全可行。

沉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1091-1096

摘要:目的:探讨沉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给药处理后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脏进行病理切片观察;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体沉香醇提物能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降低MPO活性、NO含量,提高T-AOC能力及SOD活性;缓解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低IL-1β和升高IL-10的表达水平,且通体沉香醇提物高剂量效果最好,优于等剂量的野生沉香和火烙沉香醇提物。 结论:沉香醇提物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抗炎作用有关。

拟层孔菌(Fomitopsis sp.)促进沉香的形成及其生物学特性1097-1101

摘要:目的:为了获得促进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形成沉香的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并纯化真菌及菌液接种到白木香树进行功能验证。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进行真菌鉴定和平板培养法测定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到1株真菌 ASAF01,其菌液输到白木香6个月后能促进沉香的形成。ASAF01鉴定为拟层孔菌(Fomitopsis sp.),属于拟层孔菌属(Fomitopsis),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多孔菌目(Polyporal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其菌最适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是35 ℃,最适pH值为7,最适碳源和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膏。结论:拟层孔菌(Fomitopsis sp.)ASAF01能促进白木香结香。

海南白木香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1102-1105

摘要:目的:掌握海南白木香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方法:采取野外定点观察,记录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危害部位,并采集标本进行室内鉴定。结果:海南白木香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是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炭疽病和煤烟病;主要虫害有3种,分别是黄野螟、山地木蠹蛾和星天牛。结论:根结线虫病和黄野螟危害最为严重,严重制约沉香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不同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丹参酮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CYP76AK5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106-1110

摘要:目的:基于丹参基因组和转录组筛选、克隆及分析丹参酮合成途径候选的CYP450编码基因。方法:设计引物克隆SmCYP76AK5编码基因,通过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结合实时定量PCR分析其在根不同组织(周皮、韧皮部、木质部)、根、茎、叶、花中的差异表达;最后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其理化性质,预测其二级结构、保守结构域等。结果: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CYP76AK5属于CYP71clan;基因差异表达显示SmCYP76AK5在根周皮中表达最高,与丹参酮的合成和积累相一致。结论:预测丹参SmCYP76AK5参与丹参酮的生物合成。

基于UPLC/Q-TOF-MSE分析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的化学成分1111-1116

摘要:目的:快速阐明中药复方小续命汤的化学组成。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对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进行了快速分析和成分鉴定。液相条件: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 ℃,流速0.35 mL·min-1;质谱条件:采用ESI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行数据采集。结果:通过与对照品信息的提取辨识、与数据库数据的匹配指认以及对文献资料的比照分析,从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中鉴定了42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生物碱、三萜皂苷等类成分,并归属了各化合物的单味中药来源。结论:本研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的化学组成,为此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也为其深入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广东紫珠茎和叶乙醇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Ⅱ)1117-1119

摘要:目的:研究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茎和叶的70%乙醇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方法及文献资料查询来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广东紫珠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药倍半萜内酯D(1),丁香酸(2),黑麦草内酯(3),荆芥内酯(4),4-羟基苯甲酸(5),4-羟基苯甲醛(6),日本金粟兰内酯A(7),1R,8-二羟基薄荷醇(8)。结论:化合物1、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百药煎传统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及其鞣质水解能力测定1120-1125

摘要:目的:揭示百药煎传统炮制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同时初步考察所分离菌株鞣质水解能力。方法:应用经典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形态学考察和16S rDNA 或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百药煎炮制过程中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及菌种初步分类鉴定。采用含单宁酸的固体培养基初步筛选具有鞣质降解能力的菌株。结果:共分离获得细菌7株、酵母菌7株、丝状真菌3株。7种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形芽孢杆菌 、黄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菌株、同温层芽孢杆菌、其他芽孢杆菌;7种酵母菌分别为伯顿丝孢毕赤酵母、2株克鲁维酵母菌株、弗比恩酵母菌、奥默柯达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异常毕赤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分别为青霉菌、卷枝毛霉菌、黑曲霉菌。除枯草芽孢杆菌、黄海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克鲁维酵母菌HMY3、弗比恩酵母菌外,其余菌株均具有鞣质降解能力。结论:百药煎传统发酵炮制工艺涉及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混合发酵过程,初步筛选证明5株细菌、5株酵母菌和3株丝状真菌具有鞣质降解能力,这一发现为研究百药煎现代炮制工艺奠定了微生物菌种基础。

雪菊性状特征与质量相关性研究1126-1130

摘要:目的:探究雪菊性状特征与质量的相关性,为中草药“辨状论质”理论提供论据,同时为雪菊药材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批次雪菊药材的舌状花性状特征、HPLC图相似度及奥卡宁和马里苷两种主要查尔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以探寻性状特征与化学成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批次雪菊的舌状花,其红褐色部分所占比例及颜色深浅存在差异;其化学成分的HPLC图谱虽得到较高相似度,但样品中两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其含量与样品性状特征密切相关。结论:雪菊的内在质量与舌状花的性状特征存在相关性。

HPLC-DPPH快速测定枳壳抗氧化活性成分1131-1135

摘要:目的:为高效利用枳壳(Aurantii Fructus)中活性成分,建立测定枳壳中活性成分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方法,并同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HPLC-DPPH)技术,Agilent-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4%磷酸水(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检测波长:283 nm,柱温:25 ℃,流速:0.8 mL·min-1。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质量分数分别为52.64、2.41、34.27 mg·g-1;抗氧化能力贡献率(AA*):柚皮苷(58.9%)>新橙皮苷(38.3%)>橙皮苷(2.8%),DPPH自由基清除率(AA **):柚皮苷(47.8%)>橙皮苷(38.1%)>新橙皮苷(36.2%)。结论:本文通过建立HPLC-DPPH法对枳壳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评价,为开发利用枳壳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提供一种新思路。

HPLC柱后光衍生法测定珠子参中两类真菌毒素残留量1136-1139

摘要: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珠子参药材中真菌毒素(AFG2、AFG1、AFB2、AFB1、OTA)的方法。方法:参考2015年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文献对珠子参药材中真菌毒素(AFG2、AFG1、AFB2、AFB1、OTA)进行测定。结果:本实验采用的柱后光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的AFG2、AFG1、AFB2、AFB1、OTA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19、0.63、0.19、0.56、4.0 μg·kg-1,珠子参药材真菌毒素回收率为78%~11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柱后光衍生荧光检测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该分析方法适合于珠子参药材及饮片中这些真菌毒素的检测。

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建立1140-1145

摘要:目的: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喂饲高脂高糖饲料诱导4周后,腹腔注射STZ 30 mg·kg-1并继续高脂饮食进行造模。造模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测定各组大鼠的肝功水平。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连续给药4周即造模12周后进行大鼠糖耐量试验,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质含量;另取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注射STZ后,造模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多饮多尿的糖尿病症状。造模8周和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SI明显下降;FBG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盐酸二甲双胍组大鼠ISI明显升高,糖耐量(AUCG)、FBG、血清ALT活性以及肝脏中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配合腹腔注射STZ可以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