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关于断层的几点认识-

摘要:断层的本质是断距,断距的本质是断层两盘沉积的厚度差,断层活动的前提是断面线出露地表。断层的发育史就是断距从无到有、逐渐长大的成长历史。沉积盆地的断层都具有同沉积性质,断面产状在断层发育过程中随岩块的翘倾而变化。向下消失的断层是地震资料陷阱所致。断层切割都是小断层切割大断层,由于断层切割而形成的地层假连续、地层隐重复、地层隐缺失应引起地质研究的高度重视。

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构造精细研究-

摘要: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在2005年以前使用老的三维资料,分辨率低,不能满足勘探开发需要;2004—2005年对该区进行高精度三维资料采集。在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基础上,运用相干、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完成了研究区多个地震反射标准层构造解释和非标准层储层预测,确定了该区的断裂体系、储层分布、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新发现控制含油圈闭8个,圈闭面积为21.3km2。根据地质综合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官126、官14、王66、王661、王73等区块部署钻井29口,2007年上报沙四段含油面积23.81km2,控制石油地质储量908.48×104t;新建产能10.82×104t。

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白垩系勘探目标-

摘要: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的露头、钻井、地震、CEMP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对红山地区白垩系犬牙沟群进行了长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建立起了犬牙沟群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研究认为: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分别对应于犬牙沟群上、下段;犬牙沟群下段物源来自南缘柴达木古隆起,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犬牙沟群上段物源来自北缘褶皱山系,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并重点对该区的烃源岩和犬牙沟群下段的储层、圈闭特征、成藏条件、油气显示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Ⅳ号断块为上盘(F7断层以上)的主要勘探目标,红北1、红北2、红北3圈闭为下盘(F7断层以下)的主要勘探目标。

辽河断陷复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

摘要:在对辽河断陷构造、沉积、储层等石油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发育的各类构造油气藏和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特点、分布特征等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在辽河断陷发育的油气藏类型可分为两大类7个亚类14种油气藏类型;并对其油气整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认为,辽河断陷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特征,深层油气藏及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程度较低。指出了下步勘探工作应围绕洼陷带深层砂岩油气藏及斜坡带、凸起带的潜山油气藏展开,尤其应该重视各构造带潜山深部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研究并进行勘探部署。

渤海海域近期油气勘探进展与创新认识-

摘要:近年来,渤海勘探工作者通过转变思路和理论创新,在凹陷内浅层、深层、潜山及稠油油藏等领域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在辽东湾地区发现了全国最大的JZ25-1S混合花岗岩潜山复合轻质油藏,在黄河口凹陷区发现了一大批凹陷内浅层中型油气藏,使黄河口凹陷内部浅层油气藏联成一片;在渤中凹陷北部成功评价了被外方认为没有商业价值的LD27-2、LD32-2大中型稠油油藏,发现了LD27-1中型油气藏。发展和完善了"晚期成藏"理论,并取得了4项创新的地质认识:即断裂与岩性耦合——控制了混合花岗岩潜山油气成藏;"中转站"油气运移——决定了凹陷内上组合油气藏形成;断层—储层组合样式——控制了凹陷内浅层油气富集部位;临界盖层的质量——决定了新近系油藏的商业性。

论油气井测井工程设计合理性-

摘要:在油气田测井中,合理的测井设计是测井技术应用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测井施工前,要根据井的地质及工程任务,结合测井仪器的功能作用、系统性能、适用条件及油气藏类型、宏观地质背景等做好测井目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在测井施工中,要根据钻井液性能、井眼条件、岩石物性等的变化,合理更改测井项目,完善测井设计。文章对不同井型、井况条件下的测井设计原则进行了叙述,并通过塔里木盆地的测井实例,对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电缆测试器等测井系列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流体包裹体在松辽盆地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利用流体包裹体在储层中的种类、含量、分布等常规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岩矿物的结构关系,可以分析油气运移及圈闭充注模式;根据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并结合盆地的古地温史和埋藏史,可以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应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包裹体的鉴定和均一温度测定技术,分析了松辽盆地中浅层和深层样品的包裹体。同时利用红外光谱的有关参数划分了各井包裹体的油气成藏期次,结果与镜下鉴定结论相一致,并确定了其中油气包裹体的成熟度。同时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并结合埋藏史和古地温史,研究了松辽盆地部分地区油气成藏期次。

预测油气资源Pareto模型的建立、修正与应用——兼评我国现行的油田储量规模排序法-

摘要:油气资源评价的储量规模排序法,在我国的区带、凹陷或盆地的资源预测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能够描述储量规模排序法的理论模型,致使在实际应用时产生某些疑怀和困扰。事实上,由意大利学者Pareto于1897年提出的分布,以及于1962年由美国学者Mandlebrot定名的Pareto分布或Pareto定律,则是油气田储量规模排序法的理论基础。基于Pareto和Mandlebrot的研究成果,经变换推导后,得到了适用于我国的储量规模排序法的预测模型。文中将此模型称为Pareto模型,并根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修正的Pareto模型。实例应用表明,修正的Pareto模型更为实用可靠。

层序约束储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与常规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成藏规律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对储层预测等技术的精度要求更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有效配套的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以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点,着重用地球物理的方法来完善和精细化层序地层的划分,对储层进行预测,进而使岩性圈闭的预测精度得以提高。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特别是层序地层学与地震的有效结合,按照沉积背景分析、层序地层划分、小断层精细研究、储层反演、地震相分析、有利区带预测的步骤,在层序约束的等时格架内,重点应用波形分类地震相分析和储层反演特别是特征曲线重构反演来解决平面相识别及垂向分辨率问题,对岩性油气藏认识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我国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应用和储层预测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配套技术。

重磁建场法在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二叠系和石炭系的火山岩是三塘湖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分布广泛,由于埋藏深以及侏罗系煤层和条湖组火山岩对深层地层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资料品质差,地震勘探也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针对该区存在的勘探难点,提出采用高精度重磁、建场法以及重磁电震联合勘探来解决该区存在的勘探难题,通过重磁建场勘探,对盆地基底断裂、结构有了新的认识,重新划分了火成岩的分布范围,通过钻探证实,吻合性较好,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

摘要: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不同深度范围分别发育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平面上,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由北向南有增大趋势,但发育程度明显减弱。碳酸盐矿物溶蚀作用、长石矿物溶蚀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是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条件及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制约关系。

俄罗斯安加拉—勒拿阶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摘要:结合俄罗斯勒拿—通古斯盆地安加拉—勒拿阶地的勘探历史与现状,对相关的钻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评价了该阶地的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该阶地(文德系碎屑岩沉积顶面)是一个略向NW方向倾斜的单斜;主要的烃源岩分布在文德系和里菲系地层中,里菲系、文德系烃源岩分别于文德纪、寒武纪进入油气生成的高峰期;主要储层为文德系—寒武系下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包括Osin层、Parfenov层、Shamanov层及Bohan层;阶地内的圈闭类型主要为背斜和因地层尖灭和岩性侧变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并发育了多套油气储盖组合;下寒武统的盐岩层为区域盖层。分析认为,因后期的构造运动导致早期聚集的气藏被破坏,在二次或多次运移过程中遇构造圈闭或地层岩性圈闭而聚集成藏。下步主要勘探方向为阶地东南部Parfenov层上倾方向的地层尖灭和岩性侧变成因的地层岩性圈闭。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

摘要:通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理论,结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系统研究了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重点分析了三叠盆地隐蔽油气藏平面分布特征及纵向发育层位,进行了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明确区内主要目的层的地层分布规律及其接触关系,总结了三叠盆地隐蔽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指出了盆地不同层系隐蔽油气藏叠合的有利地区,分析了其油气勘探潜力和远景,对指导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异常压力特征及形成机理18-21

摘要:在砂岩实测压力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即以泊尔江海子断裂为界,从南到北压力系数依次降低。包裹体结合泥岩压实曲线研究认为,该区早白垩世气藏存在异常高压,欠压实和构造挤压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断裂带以南欠压实起主要作用,在断裂带构造挤压起主要作用,在断裂带以北两者作用相当。由于侧向遮挡条件不好天然气散失作用是异常低压形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