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与开颅入路切除颅咽管瘤对比分析577-581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与开颅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46例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和54例开颅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肿瘤切除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内镜组较开颅组肿瘤直径更大[(3.5±1.3)cm vs.(3.0±0.8)cm,P〈0.05],切除率更高(67.4%vs.46.3%,P〈0.05),术后视力、视野损害改善更佳(84.2%vs.59.5%,P〈0.05),而术后腺垂体功能减退(56.5%vs.75.9%,P〈0.05)、永久性尿崩症(51.4%vs.72.7%,P〈0.05)的发生率更低,但脑脊液漏发生率更高(4.3%vs.0.0%,P〉0.05),住院时间更长[(17.0±3.6)d vs.(13.1±2.3)d,P〈0.01]。嗅觉减退(34.8%)和鼻出血(2.2%)为内镜组特有的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相比开颅入路肿瘤全切率、临床症状缓解率更高,部分并发症更低,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电流感觉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评价582-585

摘要:目的 利用电流感觉阈值测定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探讨电流感觉阈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定,比较SNCV和CPT的异常率。结果 CPT检查异常率68.33%,SNCV检查异常率36.67%;有症状组中CPT检查异常率88.46%,SNCV检查异常率53.85%;无症状组中CPT检查异常率47.06%,SNCV检查异常率17.65%;病程≤5年组中CPT检查异常率55.17%,SNCV检查异常率24.14%;病程〉5年组中CPT检查异常率77.42%,SNCV检查异常率48.39%。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检查和NCV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一致性,对于早期无症状患者,CPT检查对亚临床患者更有诊断优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参考文献著录规则585-585

摘要:我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该标准规定了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符号、著录用文字、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现将该标准中常用信息摘录于下。

僵人综合征8例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和治疗586-590

摘要:目的 分析僵人综合征(stiff-person syndrome,SPS)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8例SPS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8例均表现为经典型SPS,进行性肌肉强直痉挛,阵发性加重,均累及腰背部脊旁肌和双下肢,其他可受累部位为胸壁、腹壁、上肢、颈部和头面部。7例行肌电图,5例受累肌肉安静时可见持续性运动单位电位活动(continuous motor unit activity,CMUA),2例注射地西泮后CMUA明显减少。5例送检抗GAD抗体,1例阳性。8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后症状减轻;3例联合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1例,IVIG 2例)症状进一步改善;2例伴胸腺瘤,胸腺切除术后症状完全好转。结论 SPS表现为进行性肌肉强直痉挛,阵发性加重,最常累及躯干和双下肢肌肉,肌电图表现为受累肌肉安静时出现CMUA,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有效,合并胸腺瘤者治疗肿瘤后SPS症状好转。

抗GABA-B受体脑炎5例临床分析与影像学特点591-596

摘要:目的 探讨抗GABA-B(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诊断为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呈急性起病,临床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影像学特点:病灶累及颞叶内侧、海马,头部CT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头部MRI呈长T1、长T2信号,T2 FLAIR高信号,DWI等或高信号。2例行头部核磁增强病灶无强化。1例行PET-CT示颞叶海马低密度影,代谢增高。脑脊液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均提示脑脊液GABAB-R-AB阳性(+),血清GABAB-R-AB阳性(+)。5例均伴有NSE不同程度增高。脑电图无特异性,同患者意识状态相关。5例行肺部CT均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病时合并中心性肺癌3例,其余2例随访3个月后亦发现中心性肺癌。2例行支气管镜病理活检为小细胞肺癌。结论 抗GABA-B受体脑炎常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影像学多数以颞叶内侧、海马免疫性炎症反应信号为主要表现,同肺癌(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结合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及上述特点有助诊断。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多模态CT研究597-602

摘要:目的 运用多模态CT脑成像技术来评估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e kininogenase,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75例,分为HUK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行两组患者的CT脑灌注成像(computer technology perfusion,CTP)和CT脑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观察两组CT脑灌注成像各参数(CBF、CBV、MTT、TTP)值及CTA侧枝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CT脑灌注参数CBF、CBV均升高,参数MTT、TTP降低。HUK治疗组梗死区14 d后CBF升高较对照组明显(t=2.470,P〈0.05);②HUK治疗组14d后病灶侧MTT、TT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t=2.126,t=2.213,P均〈0.05);③HUK治疗组14d后CTA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动态观察侧支血管数量增多较对照组明显(χ^2=4.265,P〈O.05);④HUK治疗组14d后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t=4.330,P〈0.01)。结论HUK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药物。

A型肉毒毒素对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603-607

摘要:目的 探讨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情况,以及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90例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TX-A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在注射前、注射后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比较HFS和BEB患者注射前后SAS和SDS分值的变化。结果(1)HFS患者治疗前SAS及SDS标准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1.25±6.35、42.25±7.57,其中女性患者SA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43.56±6.10、40.17±8.36,P=0.031),SD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45.48±7.31、40.25±6.46,P=0.008),治疗后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0.12±4.35(P=0.000)、30.58±4.89(P=0.000),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差异;(2)BEB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分别为58.90±10.61,58.78±9.89;其中女性患者SA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60.89±9.11、56.45±8.75,P=0.017),SDS评分比男性高(60.12±8.35、57.90±7.93,P=0.011);治疗后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8.17±3.67(P=0.000)、38.12±4.15(P=0.001),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很多HFS和BEB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且女性较男性更明显,BTX-A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描述统计检验结果需注意的问题607-607

摘要:论文描述统计检验结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P值指零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出现目前样本数据对应的统计量(如t值、F值、χ^2值等)乃至更极端数值的概率。因此,描述统计检验结果时应给出统计量(如t值、F值、χ^2值等)和P值。

广泛性脑萎缩者血浆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608-611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p-tau)蛋白与广泛性脑萎缩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00名中、重度广泛性脑萎缩者,记录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情况,按认知功能不同分为两组:正常组(n=50例)和痴呆组(n=5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含量,分析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痴呆组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210.92±43.79)pg/mL、(81.15±16.85)pg/mL]较正常组[(210.92±43.79)pg/mL、(81.15±16.85)pg/mL]明显升高(P〈0.05),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均与MMSE评分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脑萎缩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广泛性脑萎缩患者出现认知损害可能与tau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手术中脑膜中动脉的保护612-615

摘要:目的 探讨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手术中脑膜中动脉的保护策略与技巧。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脑血管重建手术的烟雾病半球54侧(来自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16-63岁,平均38.9岁)。所有手术半球术前均有脑膜中动脉的自发代偿,其中初始症状为缺血者23侧(TIA 12侧,脑梗死11侧),颅内出血者31侧,18侧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平均为5.6分(3.0-9.0)。以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为基本术式进行脑血管重建,在此基础上通过"骨嵴法"、"跨窦法"、"骨桥法"、"小骨瓣法"以及"春卷缝合"等保护策略和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个体化的调整对脑膜中动脉进行保护。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同时随访临床神经功能和脑实质扫描等。结果 所有半球的手术中脑膜中动脉均保护完好。平均随访10.1个月(6-15个月),TIA控制率为91.7%(11/12),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NIHSS平均下降2.8(2.0-6.0),随访期间再出血率为3.2%(1/31)。术后6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证实脑膜中动脉均保护完好,与术前比较,动脉起始部的管径平均增加41.2%(P〈0.01)。结论 在烟雾病的脑血管重建手术中,通过“骨嵴法”、“跨窦法”、“骨桥法”、“小骨瓣法”以及“春卷缝合”等保护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脑膜中动脉,其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应用复合手术急诊治疗出血型脑动静脉畸形616-619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出血型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复合手术治疗的7例出血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急性脑出血5例,栓塞术中脑出血2例。患者均接受血肿清除并血管畸形切除术,术中实时Dyna CT检查血肿清除效果,DSA造影评估畸形血管团切除范围。结果 6例血管畸形术中造影提示畸形血管团完整切除,1例术中造影提示血管畸形少量残余,根据造影再行探查并切除残余血管畸形。术中Dyna CT提示7例患者血肿均全部清除。5例急诊手术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抢救性复合手术患者,1例未遗留任何功能障碍,1例患者术后遗留左侧上肢轻瘫。7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3-24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Ⅴ级4例,Ⅳ级3例。结论 初步观察,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脑动静脉畸形并血肿清除,安全、有效。

去骨瓣减压术后过度腰大池引流致反常性脑疝11例620-623

摘要: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过度腰大池引流致反常性脑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腰大池过度引流致反常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分别有一种或多种如下症状体征:头痛头晕、语音障碍、瘫痪、意识障碍加深、骨窗下陷和瞳孔变化。CT急复查提示环池不清,脑室缩小,中线移位。给予关闭腰大池引流管、补液、暂停脱水等处理,10例患者逐步好转,CT复查环池变清,中线居中,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腰大池过度引流可能诱发反常性脑疝,早期、正确处理可逆转病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例报告623-625

摘要: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于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SSPE的病理改变侵及双侧大脑半球的皮质和白质以及脑干。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现在发达国家已罕见,而发展中国家仍可见,

以胸痛和晕厥为主要症状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1例报告626-627

摘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ystrophy myotonia type 1,DM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系统受累疾病,1909年STEINERT首先报告,由位于19q13.3DMPK基因出现大于50次的CTG重复导致患者出现四肢远端的无力伴随肌肉强直、内分泌障碍、白内障、

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伴脊髓播散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628-630

摘要: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WHO分级为Ⅳ级,是儿童后颅窝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20%,大多数为4-8岁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但在成人中很少见,不到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且伴脊髓播散转移的更少见。

关于稿件摘要的要求630-630

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关键数据)、结论(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四部分,与正文相互独立,不应出现"本文"等主语。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对摘要要求阐明研究目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精神分裂症语言加工缺陷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631-633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语言加工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起关键作用,它可能是形成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基础。事件相关电位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在线观察脑认知神经活动的方法,

抑郁症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634-637

摘要:抑郁症为全球第二大致残疾病,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甚至导致自杀。抑郁症往往伴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异常。作为衡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重要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因其客观、便捷、无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