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恶性脑胶质瘤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与临床实践专题(1)
脑胶质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与临床实践321-322

摘要: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实践充满挑战,要求临床医生必须追踪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不断更新概念,勇于探索。在微创神经外科理念和医学技术的支持下,近十年来,恶性脑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得以提高而手术后致残、致死率下降,各种改良的综合治疗措施和新疗法也为恶性脑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曙光。但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实践必须有章可循,才能尽量避免治疗过度、治疗不足甚至治疗错误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所获得的纷繁的知识和成果,通过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rmedicine)模式进一步提高脑肿瘤总体医疗水平,也必须遵守标准的诊治程序。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脑肿瘤,患者独特的临床因素,以及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及基因背景的不均一性,都决定了对每个病人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都必须进行个体化的决策。

美国NCCN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指南(2008)的介绍及解读323-326

摘要:美国国家综合肿瘤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的肿瘤治疗指南,系由美国著名的肿瘤学家依照临床循证医学资料制定;每年指南对常见肿瘤的治疗方案均更新,是国际上最权威的指南之一,已被全球肿瘤工作者广泛采用并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依据。结合我国目前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实际认真解读NCCN指南,将会推动我国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及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开展。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表观弥散系数预测放射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研究331-335

摘要:目的早期预测肿瘤放射治疗的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期(Time—to—progression,1TrP)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与放射治疗的疗效TTP进行对照研究,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在预测其疗效和TTP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术后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弥散成像的变化与放射治疗疗效、1TrP。测量放射治疗前1周内、放射治疗中(放射剂量达30Gy)残存肿瘤及瘤周组织的ADC值,根据放射治疗结束后4周与放射治疗前的MR图像显示肿瘤大小的变化将放射治疗疗效分为4组:CR(completeresolution),PR(partialresponse),SD(stabledisease),PD(progressivedisease),对ADC与放射治疗疗效和TTP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R组残存肿瘤的ADC值放射治疗中明显高于治疗前,而PD组残存肿瘤的ADC值放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D组瘤周组织的ADC值放射治疗中明显增高。残存肿瘤放射治疗中与治疗前ADC的变化和TTP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099,P值是0.622,瘤周组织ADC的变化与TTP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352,P值是0.036。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残存肿瘤及瘤周组织的ADC值能预测其放射治疗的疗效和TTP。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韩神经肿瘤双边学术交流会议征文通知335-335

摘要: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韩神经肿瘤双边学术交流会议拟定于2009年9月11—13日在西安举行。会议特别邀请了国际神经肿瘤著名专家Stupp教授作专题报告,并安排大会发言和壁报交流。内容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肿瘤病理、神经肿瘤放射治疗、神经肿瘤影像学、神经肿瘤化疗和神经肿瘤生物治疗等与神经肿瘤相关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欢迎神经肿瘤学专业人士踊跃投稿和参会。参会论文应未在国内公开发表,要求摘要500字左右(参加中韩神经肿瘤双边学术交流会的论文为英文)。优秀论文将推荐给《中国神经肿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刊出。大会设立青年(40岁以下)优秀论文奖。参加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和希望推荐给杂志者,需提交论文中/英文摘要和全文,并在文稿首页注明。论文截稿日期:2009年7月31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多颈段髓内肿瘤术后微型钛板重建椎管体会(附36例报告)336-338

摘要:目的报道在多颈段髓内肿瘤显微手术中,应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并以微型钛板固定回植,重建椎管的初步治疗经验。方法多颈段(〉3节段)髓内肿瘤36例,均采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其中9例以微型钛板固定回植已切除的椎板,椎管成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经回植椎板行椎管成形的患者没有发现椎管狭窄、脊柱后突及不稳;未经回植椎板椎管成形病人中有6例出现脊柱后突畸形,3例出现呼吸障碍,5例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6例出现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3例出现硬膜外积液。结论应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并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对多颈段髓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意义重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339-341

摘要:目的评价使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靶点治疗,以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和近半月节处为照射靶点,中心剂量84~90Gy,周边剂量42-45Gy,桥脑临界剂量〈20Gy。结果本组32例获随访,均有疼痛缓解,按BNI评分,有效率为96.9%。起效时间平均4.2个月(1d~26个月)。8例(25%)复发,8例(25%)出现并发症。结论双靶点治疗能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56例临床分析342-345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relapse—longitudinallyextensivetraIlsversemyelitis,r-LETM)临床、影像学特点并观察其治疗后变化。方法对56例曾住院治疗并接受随访的r-LETM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1:5.2,发病平均年龄36.4岁。27例既往有自身免疫病,其中干燥综合征8例。病前诱因中以感冒(53.6%)和腹泻(10.7%)最多见,亚急性起病(50%)多见。病程中可有视神经(60.7%)及脑干受累症状,脊髓病灶以颈髓40例(71.4%)及胸髓39例(69.6%)最多见,可波及延髓(19.6%),病程中尚可有颅内病灶,以脑室周围、胼胝体及近皮层下白质(39.3%)最多见。经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53例(94.6%)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5.4%)无效。首次发病后第1年复发最多,致残率高。结论r—LETM好发于中年女性,部分合并结缔组织病,可有复发,病程中可有颅内病灶和视神经受累,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症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舍曲林戒断综合征1例345-345

摘要:1资料 患者,25岁,女,主诉发作性胸痛、气喘、心跳快、要晕倒1年.,于2007年2月26日在南京脑科医院诊断为惊恐障碍,服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辉瑞公司生产)50mg早,至2007年8月期间,自行减量为25mg早,至2008年11月18日停用舍曲林,停药后3~4d开始出现异常,具体表现为:做噩梦,周身不能动弹,象是被人压着,喊不出来;同时,每晚出现下颌和唇周有电击感,每次发作1~2S,仅在晚间发作(10~20次/d);另外,感到发作性的心脏跳到喉咙口,象是从高空落下时的感觉一样。到第16~17d,每晚电击感次数降至2~3次,发作性心跳好转,噩梦的纵向变化欠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诊疗进展研讨会·2009“NeuroscienceDay,2009”青年科研人员有奖征文通知(第一轮)349-349

摘要:由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联合主办的“神经系统重大疾病诊疗进展研讨会”将于2009年11月21日至22日(暂定)在广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并组织临床疑难病例讨论,同时邀请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病理学专家进行点评。欢迎国内各级医院神经内、外科和精神科相关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与会者可获得部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

抑郁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及其所致免疫失衡机制的初步探讨350-354

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B)的变化、CIM+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及其特征性标志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的表达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抑郁症患者免疫失衡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36例抑郁症患者和36名正常对照,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总分将患者划分为轻、中和重不同抑郁程度组;利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IL-10、TGF-β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R的α及β两种亚型(GRα、GRβ)、Foxp3mRNA表达水平;免疫磁珠分离CD4+CD25+Treg,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xp3与GR在CD4+CD25+Treg上的共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IL-10、TGF—β的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及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抑郁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中度和轻度抑郁组(P〈0.01)。抑郁各组单个核细胞GRαmRNA和F0xP3mRNA表达水平随抑郁程度而降低(P〈0.01),GRβmRNA却在重度抑郁组表达增加。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重度抑郁患者CD4+CD25+Treg上GR与Foxp3表达显著减少。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通过影响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在抑郁症患者免疫失衡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双相Ⅰ型患者海马氢质子波谱研究355-358

摘要: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海马代谢特点的异同。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0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氢质子波谱扫描,检测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统计方法采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右侧海马Cho/Cr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患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躁狂组左侧海马mI/Cr较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躁狂组左右海马NAA/Cr的单侧化指数与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两患者组的右侧海马NAA/Cr均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可能存在右侧海马神经细胞膜损害;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可能存在左侧海马神经细胞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损害。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质子波谱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359-362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丘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7d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影响脑内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药物的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6名正常对照,人组24h内采用多体素。H-MRS检测受试者前额叶和丘脑生化代谢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并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Cr)的比值。患者组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患者组左侧前额叶及左右侧丘脑NAA/Cr值[分别为(1.30±0.39)、(1.53±0.36)和(1.47±0.3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4±0.24)、(1.73-t-O.25)和(1.74±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左侧前额叶NAA/(Cho+Cr)值[(0.63±0.12)]低于对照组[(0.74±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48,P〈0.01;r=-0.54,P〈0.01),右侧丘脑NAA/Cr值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及丘脑存在神经元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左侧前额叶NAA/Cr值可能作为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异性效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363-365

摘要:目的探讨“异性效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2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4例(男女混合病区)和对照组113例(男性入住男病区/女性人住女病区),均采用利培酮2~6mg/d治疗6~8周。入组前和治疗2、6、8周末均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评定及长期风险评估。结果①治疗2周末,两组BPRS、PANSS和SD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明显减少,而研究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和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治疗6、8周末,研究组BPRS、PANSS和SDSS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出院时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6.8%,对照组为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天数[(48.28±21.11)d]较对照组[(57.84±28.84)d]显著缩短(P〈0.01);④在风险方面,打架、不服从管理、不配合治疗、同性恋、手淫、对异性行为举止轻率等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在性骚扰、亲呢举动等性问题方面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0.001)。结论“异性效应”作用能够较早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社会功能缺陷。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力度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混合住院治疗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改良电抽搐与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对照研究365-367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与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根据性别和年龄相配伍,收集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非MECT组)和联合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MECT组)各24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8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BDNF浓度并作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MECT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非MECT组(治疗前后均数差分别为20.75和10.10),而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P=0.16)。两组治疗有效者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无效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均可能通过提高BDNF水平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探讨368-37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观测指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关系的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SAH后CVS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99例SAH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CVS分为两组,分析入院时年龄、发病意识、发病时体温、血钙水平及钙离子拮抗剂干预、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血钙、钙离子拮抗剂干预、Hunt-Hess分级、发病意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年、高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升高均与CVS的发生呈正相关;钙离子拮抗剂干预为CVS发生的负相关因素。结论年龄、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为SAH后发生CVS的独立危险因素,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为保护因素;发病意识为SAH后发生CVS正相关因素;血钙为SAH后发生CVS负相关因素。

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延缓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减退过程370-372

摘要:目的探讨α-甲基-(4-四唑基一苯)甘氨酸[α—methyl-(4-tetrazolyl-phenyl)Glycine,MTPG]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痴呆组与MTPG加痴呆组;首先进行凝聚肽AB25.35大鼠左侧脑室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1周后行MTPG的右侧脑室注射,4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痴呆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而MTPG加痴呆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密度明显改善。MTPG加痴呆组海马CAI区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与痴呆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测试,MTPG加痴呆组与痴呆组大鼠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提高(P〈0.05)。将大鼠学习成绩与海马CA1区GFAP表达数目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二者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表达可能影响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MTPG可延缓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减退过程。

年龄相关的MPTP-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急性损害373-375

摘要: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etrahydropyridine,MPTP)对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prone8)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急性损害,揭示衰老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12、24周龄SAMP8小鼠,各随机分为盐水组和MPTP组,于第1次给药后6h、24h、3d和8d处死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20mg·kg^-1,每2h1次,注射4次;观察各时间点小鼠的自主活动,黑质TH+神经元数量,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纹状体DA含量的变化。结果12周龄小鼠自主活动减少于第1次给药后48h恢复近正常水平;24周龄小鼠至7d时日仍没有恢复近正常水平。12周龄小鼠黑质TH‘神经元数目于第1次注射后6h、24h、3d、8d分别减少7.06%,12.79%,22.49%,42.39%;24周龄小鼠分别减少14.23%,23.85%,36.77%,45.9%。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COD值,24周龄小鼠在MPTP后24h,3d较12周龄小鼠明显降低(P〈0.05)。12周龄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各时间点分别降低79.09%,80.33%,83.86%,80.14%;24周龄小鼠分别降低79.70%,86.64%,75.20%,92.32%,但两个周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证实MPTP可导致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害,老龄鼠黑质纹状体的损伤更严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恶性脑胶质瘤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与临床实践专题(1)
脑胶质瘤手术理念和研究热点376-379

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肿瘤,年发病率约为6.4/100,000 。发达国家的脑胶质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原因不详。美国CBTRUS(2008)汇集分析2000—2004年间73,583例原发性CNS肿瘤病例资料,其中胶质瘤约占所有CNS肿瘤的36%,恶性CNS肿瘤的81%。脑胶质瘤年致死率和致残率长期居高不下。例如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Ⅲ级)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病人的生存期不治者〈6个月,综合治疗(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后中位生存期也分别仅为1年(WHOⅣ级)和2年(WHOⅢ级)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