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蟾酥注射液对小鼠免疫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1-6

摘要:为了观察蟾酥注射液对小鼠的免疫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采用中药免疫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蟾酥注射液作为试验组,分别与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以及LPS或者ConA共同孵育48 h,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将蟾酥注射液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培养,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将蟾酥注射液与自然杀伤细胞共培养,检测蟾酥注射液对NK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取脾细胞与蟾酥注射液共培养上清,ELSIA法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IFN-γ、IL-2、IL-12)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蟾酥注射液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单独或者协同非特异性丝裂原(Con A或LPS)作用能够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蟾酥注射液单独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蟾酥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小鼠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蟾酥注射液能够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说明蟾酥注射液在体外能够显著提高几种主要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蟾酥注射具有显著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

白细胞介素32研究进展7-11

摘要:白细胞介素32(IL-32)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皮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32具有特异的结合蛋白酶3,并与肽聚糖的胞壁酰二肽、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具有协同作用,通过两条通路进行信号转导,决定了其前炎性细胞因子的特性,与多种疾病有密切相关,在治疗炎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了解IL-32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已日益迫切。此文综述了IL-32的来源,结合蛋白及核酸结构,信号转导及协同作用,重点介绍了IL-32的生物学功能和与疾病的相关性。

紫黄散对法氏囊病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2-16

摘要:该试验通过对14日龄雏鸡灌服不同浓度紫黄散,连续灌服7天,21日龄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制造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理模型,来观察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变化差异及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探讨紫黄散对IBD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A、B和C组免疫器官指数与F组相比有不同水平的显著差异;血液生化指标Ast/Alt中A、B和C组极显著水平(p〈0.01)低于E组,显著高于F(p〈0.05)组。这说明紫黄散对机体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能显著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提高疫苗预防效果。

不同能氮水平日粮对生长期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7-20

摘要:试验选用12只生长期海南黑山羊断奶羔羊(约4月龄)分成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适宜于发展中国家的山羊饲养标准为参考设计了4种能氮比的日粮,分别为日粮1、2、3、4。探讨不同日粮能氮水平对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日粮2山羊血液中的总蛋白较日粮1、日粮3和日粮4的实验羊显著降低;白蛋白显著降低;尿素含量最高,日粮2与日粮1、日粮3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日粮4;葡萄糖含量,日粮2与日粮3无显著差异,与日粮1、日粮4差异显著;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均成上升趋势,日粮2最低,日粮4最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产蛋异常蛋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21-24

摘要:从表现产蛋异常的蛋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中,BLAST分析扩增的该病毒3个基因片段表明,该株病毒与1996年中国山东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dong/6/96(H9N2))各相应的基因片段同源性最高,均为99%,所扩增的3个片段均为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对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与参考毒株(A/CK/BJ/94)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

猪流感H3N2亚型H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的研究25-28

摘要:采用PCR方法扩增出猪流感病毒四川分离株H3N2亚型HA全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成功构建出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HA。采用纯化后的pcDNA3.1-HA质粒和灭活全病毒以不同的组合免疫4~6周龄的Balb/c小鼠,免疫2次间隔3周,加强免疫3周后,小鼠接种致死量的H3N2病毒;检测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及攻毒后肺部病毒残留。结果表明,pcDNA3.1-HA质粒和灭活全病毒免疫小鼠后,均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效果,能为小鼠提供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保护。

热应激奶牛血清NO浓度和NOS活力的变化29-32

摘要:为探索不同品种奶牛血清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力以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与热应激的关系。此实验在热应激期(THI 82.61±0.60)和非热应激期(THI 47.42±0.51)对荷斯坦牛(n=20)和娟-荷F1牛(n=20)血清NOS活力及NO浓度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和娟-荷F1牛在热应激期血清NOS的活力均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P〈0.01);热应激期娟-荷F1牛血清NOS的活力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非热应激期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期荷斯坦牛血清NO浓度较非热应激期显著降低(P〈0.05),娟-荷F1牛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非热应激期荷斯坦牛血清中NO浓度显著高于娟-荷F1牛(P〈0.05),热应激期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仔幼犬常见死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33-35

摘要:仔幼犬死亡率高是目前制约犬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造成仔幼犬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导因素是对母犬和仔幼犬饲养管理不当引起仔幼犬感染疾病致死。及时发现、科学诊治犬瘟热、犬细小病毒肠炎等常见疾病可以显著提高幼犬成活率。此外,加强对妊娠母犬及仔幼犬的饲养管理、对仔幼犬进行程序化免疫等也是提高仔幼犬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引进小麦种质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36-41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多年来引自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小麦资源,了解引进材料的遗传基础,特别是品质基础,采用SDS-PAGE技术对102份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1种HMW-GS类型,Glu-A1位点上有1、2*、Null,Null位点相对比较多,为40.20%;Glu-B1位点上有7、7+8、7+9、6+8、17+18,以7+9为主要类型(59.80%);Glu-D1位点有2+12、2+12’、5+10三种类型,其中5+10所占比例为51.96%。参试材料共检测到16种亚基组合,其中"Null,7+9,2+12"所占比例较大,为25.5%。值得一提的是,参试材料中品质评分为10分的材料有22个,9分的有29个。这些材料有可能会成为比较有价值的品质改良中间材料。

转基因食品现状及贸易措施分析42-46

摘要:自1994年首个转基因植物产品番茄商业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发、产业等均取得了飞速进展,转基因产品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为防范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风险,应对不断出现的贸易壁垒,作者整理分析了自1994年以来转基因食品国际研发、获批、种植推广、安全性评价等状况,以及中国转基因食品获批、消费、管理状况,提出了在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和贸易壁垒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水稻淀粉合成关键酶的研究进展47-51

摘要:淀粉是稻米的主要成份,其组成和性质决定着稻米品质。在水稻淀粉合成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淀粉分支酶(SBE)及淀粉脱支酶(DBE)的功能及调控机理,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AtNHX1基因转化番茄及其耐盐碱性分析52-56

摘要:高盐是限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已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研究课题。将含有AtNHX1基因的表达载体pFYC-AtNHX1和含有bar基因的质粒pCAMBIA3300等量混合,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共转化番茄。经PPT抗性筛选后,PCR扩增获得12株导入了AtNHX1基因的番茄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通过RT-PCR检测到了AtNHX1基因的表达。在150 mmol/L NaCl处理下,转基因植株T1代对NaCl耐性显著增强。对转AtNHX1基因番茄T2代进行80 mmol/L碱性盐NaHCO(3pH 8.25)胁迫,以此评价转AtNHX1基因番茄对碳酸盐的耐受性。叶片相对电导率检测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确实提高了番茄对碱性盐NaHCO3的耐受性。培育并栽种转AtNHX1基因的耐盐碱番茄将会降低盐渍化环境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SSR分子标记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进展57-61

摘要: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高度多态、共显性、保守性、且仅需少量的DNA、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等优点,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简述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上的DNA提取方法、引物开发、PCR反应体系、扩增后检测方法优化上的进展及其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的鉴定、功能基因和QTLs的定位、标记辅助育种和品种、杂种、突变体、亲缘关系的鉴定及种子纯度的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从而为相关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个水稻苗期耐冷性的主效QTL精细定位研究62-66

摘要:苗期耐冷性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实验以低温导致叶片卷曲的卷曲度作为水稻苗期耐冷性指标,采用182个越光(粳型)/kasalath(籼型)//越光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BILs)和162个RFLP分子标记,对苗期耐冷性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BIL群体中苗期耐冷性均呈连续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并检测到4个控制苗期耐冷性的QTL,分布在第1、3、11、12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7.4%~21.9%,所有能增强耐冷性等位基因均来自越光;并在其目标区域内进一步设计分子引物把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主效qCTS-12定位在约77kb区域内。此研究结果及其检测到的QTLs两侧的连锁分子标记可为水稻苗期耐冷性分子育种以及相关基因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67-70

摘要:转基因技术出现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如何能够利用好这一技术?其安全性如何?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笔者就转基因生物安全做一阐述,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价,详细讨论了转基因生物及对环境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外源转基因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并展望了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前景,主要集中于抗性、营养和动物乳腺生物感应器三个热点研究。

异构系统中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的原理及应用71-74

摘要: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并没有真正解释出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科学家们逐渐发现所有细胞功能都涉及蛋白质相互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病也是由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改变,因此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有许多实用且成熟的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检测。异构系统中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的双杂交系统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文章将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作以综述。

现代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75-78

摘要: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水产生物优良品种选育、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与快速诊断、新型饲料蛋白源和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高效表达dsRNA大肠杆菌BL21 RNase Ⅲ-的构建79-82

摘要:为了寻找一种简洁、高效的dsRNA获得方式,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应用PKD46介导的重组系统,将PKD46转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体内,在L-阿拉伯糖的诱导下,产生重组蛋白,使宿主菌具有同源重组的能力,应用两端具有RNase Ⅲ基因40 bp同源序列的PCR产物对其染色体上的RNase Ⅲ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并在具有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到重组菌株。获得了一株能够利用IPTG诱导高效合成dsRNA的BL21 RNase Ⅲ-菌株,为进一步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奠定了基础。